2021年高考真题历史(广东卷)(原卷版)下载

2021年高考真题历史(广东卷)(原卷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30日



2021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历史 本试卷共 6 页,22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 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 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 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 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 )3.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 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 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 (宋)司马光 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 《资治通鉴》 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4.1289 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 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 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 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 )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 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7.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 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8.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 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 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 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10.1957 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 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 会的创办( )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11.公元前 5 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 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 )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 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 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 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12.15 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 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 )A.理性主义的产生 C.宗教改革的开始 B.人文主义的兴起 D.浪漫主义的发展 13.1873 年 5 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 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14.图 1 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 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 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 15.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 1927 年俄罗斯联邦就有 672 所中等技术学校。 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完善新经济政策 16.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表 1 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 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 1948 年 1949 年 397 145 582 765 268 1950 年 1-6 月 41 表 1 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 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第 17~19 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0~22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 作答。 (一)必考题:共 40 分。 17.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 先秦旧书,经考辨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 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 耳”。 ——摘编自《汉书》等 材料二 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 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 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 的科学精神,是指“善怀疑,善寻间,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 ——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 原因。(6 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并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 涵。(8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 16 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 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 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观点二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 18 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 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 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 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 看法。(8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6 分) 19.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第一 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 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 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 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 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 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二)选考题:共 12 分。请考生从 3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 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 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 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 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 年,农业丰收 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 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 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 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 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 20 世纪 80 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8 分) (2)简要评价 20 世纪 80 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4 分) 21.[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美苏两国都建立了足够毁灭对方的核武器库。一些欧洲人认为谈论“大规 模报复”已经失去意义,既然美国也无法逃脱核武器的毁灭,可能就不会再愿意保护他们。在此背景下,法 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戴高乐试 图改组北约,为此建议在北约内部成立美英法组成的理事会,三国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但没有 成功。法国先后收回对地中海舰队和空军的指挥权,退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法国又 着手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不参加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国际会议,将原子弹的研制置于国家“绝对优先地 位”,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等 (1)概括 20 世纪 50 年代未至 60 年代法国对北约的诉求,并分析其原因。(8 分) (2)分析法国上述举措对冷战格局的影响。(4 分) 22.[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徐渭(1521—1593),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徐渭一生科 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 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他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徐渭 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当时,北曲、南戏并存。 他认为北曲多为“马上之音”“杀伐之声”;对南戏则赞誉颇多,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句句都是本色 语”。对于南戏中的昆山腔,他认为“听之最足荡人”。他的称扬有助于昆山腔在大江南北的传播。在明代后 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简述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6 分) (2)概述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6 分)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