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 一、本卷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4 分)“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 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 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 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2.(4 分)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 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 景德镇位于图中(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4 分)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 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 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4.(4 分)1821~1850 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 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 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5.(4 分)19 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 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 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6.(4 分)1830 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 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 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 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 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7.(4 分)“12 月 18 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社会人士李 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 领土完全。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太会讨论’.津 埠民众运动达到达高潮。”上述史实发生于( ) A.五四运动期间 B.巴黎和会期间 D.开罗会议期间 C.华盛顿会议期间 8.(4 分)1938 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 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 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 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 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4 分)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 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 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0.(4 分)对如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11.(4 分)1990 年 9 月 12 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 “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 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 二、本卷共 3 题,共 56 分。 12.(16 分)2015 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 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 74 年, 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 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 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 63 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 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 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象、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 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 13.(20 分)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 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 世纪末。1902 年光绪帝 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 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 编纂方法,于 1910 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 始于 19 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 1954~1956 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 “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 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 (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 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 “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 1979 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 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 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 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 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 年 3 月 1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 2020 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 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14.(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 经济发展。1953~197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 3.5%, 英国 3.0%,法国 5.2%,联邦德国 5.9%,日本 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1)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 什么? 材料二 从 1973 年 11 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 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 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 1975 年底,达 1850 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 7.4%,日本 18.9%,联邦德国 12.7%,法国 26%,英国 19.1%,意大利 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 1929~1933 年经济危 机的不同。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 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