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贵州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下载

2016高考贵州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30日



2016年全国卷 III(含答案)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 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 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 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 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 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 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29.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 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C.反对向西方学习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30.图 4 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图 4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31.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884 万亩,总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 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 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 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C.注重物质生活 B.反对神灵崇拜 D.强调人的价值 33.19 世纪 60 年代,总长超过 3 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 5 英尺居 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 4.9 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 6 英尺、5.6 英尺的轨距。这反 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34.图 5 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 4 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图 5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35.1875 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 频繁。1958 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 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40.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25 分)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 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 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 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 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 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 送入教养院。1834 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 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 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 哪些发展。(7 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 1898 年至 1910 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 30 余个商埠。 图 9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 398 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 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 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 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 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 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 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 分) 46.[历史——选修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 分) 材料 1895 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 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 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 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 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 更新乎!” 1915 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 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 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 ——摘编自《严复集》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5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10 分) 47.[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18 年 1 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 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 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 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 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 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7 分) 48.[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 授会公选。1916 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 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 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 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 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 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 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 年 3 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 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 (11 分) 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BCACDDADADA40.(25 分) (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6分)相同:政府主导; 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8分)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 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4分) (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7分) 41.(12分) 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 围绕所提取的信息;(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 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45.(15分) (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 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8分) (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 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7分) 45.(15分) (1)民智低下;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开民智是实行民主的先决条件。(5分) (2)戊戍时期,主张开民智,宣传启蒙思想,为变法提供思想武器,推动社会变革,具有 进步意义;辛亥时期,认为民智未开,主张改良;北洋政府时期,以民智未开为由, 与专制妥协。(10分) 47.(15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 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8分) (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 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7分) 48.(15分) (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 经验。(4分) (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4分) 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 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7分)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