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省高考历史(含解析版)下载

2009年浙江省高考历史(含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30日



2009 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12.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A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14.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 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D.明代 C.元代 答案:B。 分析:查阅宋、元两代官制。这道题目主要的判 断点是“通判”、“安抚使司”“转运使司”等信息 点,但这些信息点是教材不要求的。 15.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C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2408.1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60:40 至道末年(997 年) 天禧末年(1021 年) 熙宁十年(1077 年) 1567.3 3874.0 5117.2 2641.2 40:60 2021.3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 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C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 的是 C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作中 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C A.戊戌维新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20.电影《高考 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 可能出现的是 A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1.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 义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 300 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22.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 19 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 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D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 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D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38.(26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 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 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 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 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 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 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 原因。(10 分)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 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 会变革奠定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 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 分) “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 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8 分) 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 的主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 更符合实际。 39.(26 分)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 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 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 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 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 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 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 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 分) 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 分) 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3 分) 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 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 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蒸汽 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 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