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 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C.山之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D.山之北、水之南 13.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 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 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 的作者是 A.姚莹 B.徐继畲 C.郑观应 D.严复 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 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选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C.发昌机器厂 B.轮船招商局 D.耶松船厂 15.1920 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 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16.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让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这 说明陕甘宁边区 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C.实现了国菇两党党内合作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17.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 年 1 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 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 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18.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 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9.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 到 1750 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 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 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B.人口爆炸性增长 D.各国间交往密切 20.在 1878 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 10 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 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 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21.1932 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 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 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22.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 4 摄于 1961 年 8 月,图 5 摄于 1989 年 11 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 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7.(32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 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明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口答诸经大答时务 经 《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义十条 策三道 进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作诗、赋、文作时务 二试 三试 士 每经帖十条 各一篇 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 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 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 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 18世纪末,文官录用 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王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 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 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 四类:古典文学;教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 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 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 关于王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 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缡自阁照祥《英国政浩制 度史》等 ⑴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6分) ⑵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分) ⑶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分) ⑷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 之处。(10分) 39.(60 分)根据材料和图 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西方把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 伟太的叙事史诗”。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大事年表 ——摘嫡自马汝珩、马大正《漂落异域 的民族》等 ⑴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各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 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 分) ⑵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12 分) ⑶土尔扈特在回归造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 分) ⑷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8 分) 12. 【答案】D 【解析】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属于基本的文史知识。中国古代地名和该地 相邻山水关系密切,山之南成为阳,山之北称为阴,与此相反,水之南称为阴, 水之北称为阳。如洛阳就位于洛水北岸。 13. 【答案】B 【解析】从材料获取的有效信息来看,材料评价的是有关鸦片战争后产生的 新思潮的著作,符合此项的有姚莹的《康輏纪行》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从 二者的主要内容来看,《瀛环志略》以图为刚,后缀解词,横向分历史、地理两 大母系统,纵向分地形、地理、政治、军事、风俗等子系统;各系统交贯相连, 详细、完整的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史地情况。这部书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 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 14. 【答案】B 【解析】考查洋务企业的特点。材料中“官总其大纲”说明企业由清政府总 体管理,“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重商”说明企业的具体经营由商人董事会 负责,此企业的性质属于“官督商办”。洋务运动时期属于这种性质的是洋务派 创办的民用企业,四个选项中,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派军事企业,轮船招商局 属于洋务派民用企业,发昌机器厂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耶松船厂则属于外国资 本主义企业。 15.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梁启超措辞“猖獗”来看,梁启超对科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持否定态度,否定“科学万能说”,1920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游历欧 洲的梁启超目睹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而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从而得出此结论。 16. 【答案】A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在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 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 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从材料中“参选议员”来分析,议员产生 的方式为民主选举。陕甘宁边区当时为特区,并不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国共 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党外合作,陕甘宁边区政府并不是多党联合政府,而是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17. 【答案】D 【解析】 此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43 年 1 月,国民政府分别与 英美等国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 废除。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重要成果,也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 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的体现,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AB 两项 都是 1943 年 12 月《开罗宣言》内容,C 项是 1945 年 7 月《波茨坦公告》的内 容。 18.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身受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 站起来了”,其含义就在于推翻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新民主 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但是还有遗留任务,不能说已经完成,A 错;新中国成立时, 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尚未被彻底清除,B 错;1954 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错。 19.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 1950 年和 1750 年的英国社会的不同,1750 年,英 国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所以古希腊人“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到了 1950 年,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以及正在进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社会的 形成和发展阶段,古希腊人自然会“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人口 爆炸性增长,只能反映一个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而各国间交往密切始自新航路开辟。 20.【答案】D 【解析】1878 年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的时代,儿童拍球游戏用的新事物 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表明日 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全面改造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 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21. 【答案】A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时间,1932 年,首先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 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改善 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的争夺,各国间的矛盾 和摩擦日趋尖锐,即“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意大利 入侵埃塞俄比亚在 1935 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在 1933 年初,日本发生“二 二六”兵变在 1936 年,因此都不是评论的历史背景。 22.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图片的观察、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的能力。题干中的时间以及图四中内容容易判断出为“柏林墙”,而根据 1989 年 11月及图五内容推测当为拆除“柏林墙”后道路畅通的景象。柏林墙的修筑 反映了冷战的加剧和美苏两大国的对峙加强,而柏林墙被拆除则推动了民主德国 和联邦德国重新实现统一。 23.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二战后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时间限定在 20 世纪 50 年 代至 80 年代。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逐渐对话,2000 年 6 月, 两国领导人发表共同宣言,并没有缔结和平条约,A 错;韩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 系是在 1992 年 8 月,B 错;二战后,美国在韩国存在军事基地,苏联在朝鲜则 没有,C 错。1950 年—1953 年的朝鲜战争,形成了两国长期对峙的格局。 24. 【答案】A 【解析】 本题以十七大报告关于政府职能改革为背景,考察对宏观调控手 段的理解。选项 A,国家提高农产品价格是借助价格杠杆调控农产品的生产供给, 属于经济手段;选项 B、D 属于行政手段;选项 C 是法律手段。故选 A 项。 25. 【答案】B 【解析】本题是一道计算题,题目设计新颖,考虑因素较多。宜分解步骤解 答, 第一步:设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则该商品的价值量为X元. 1:15 =X:(1+50%) X=10元 第二步:货币贬值20%后,要Y元才能买到价值量为10元的商品.由于 货币贬值20%,意味着花 100 元钱只能买到价值量为 80 元的商品,则 100:80=Y:10 Y=12.5元 故选 B 项。 2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有关产业结构的部分知识,东部产业结构向西部转移有利 于东部地区的产业再调整,即优化升级,同时也很好的利用了西部地区的资源, 故选①④项;②与题意没有直接关系;③项错误。 2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市场经济中关于不正当竞争的知识。因此要明确不正当竞 争的特点。进行广告宣传显然属于正常的企业销售行为,故不选①;有奖销售的 最高奖励为现金五千元,②排除;③项是企业提高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地位从而赢 得市场,是正当行为。丁企业的行为违背了市场经济的特征,达成价格协议的行 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④入选。故选 C 项。 28.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国际社会的部分知识,通过对外依存度和外贸总额的不断 增加,可以看出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A 项说法错误,C 、 项与题干无关,故选 B。 29.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冰雪灾害为背景,考察人类活动与社会发展的有关知识。本 题可采用排除法,②④项说法错误,①③项正确解释了材料中提到的几个因素, 故选 C 项。 30.【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联系的有关知识,①说法错误,没有认识到联系的条件性; ③项说法错误,没有看到人类的活动对自然事件的影响;故排除①③。②④正确 认识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故选 D。 3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关于联系的知识。①说法绝对化;④说法错误,规律是不 可改变的,故排除。②③看到了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来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 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故 B 项入选 3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事物发展的原因。①②说法错误,在任何时候,内因都是 事物发展的根据,故排除①②;③④看到了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条件性作用,并 正确认识了内外因的关系,故 B 项入选。 3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政治常识部分的政体知识。政体是形式,国体是内容。因此 东西方政体的本质不同在于国家的性质,即国体的不同,而非其他形式问题,故 本题选 A 项。B、C、D 项都在讲形式问题,而不是本质区别。 3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国家机关的职能与活动原则。广泛的听取并采纳意见建议, 体现了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坚持了民主与集中,同时,为保证立法的科学性, 上述做法也是有必要的,故选①②③项,④说法错误,排除。 35. 【答案】C 【解析】本题以中日关系的变化考察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①项不能解释中 日关系的变化,不选;国与国的交往要取决于本国的利益需要和外交政策,中日 关系的变化说明在两国存在共同利益,也是两国不断调整和完善对外政策的结果, 故选 C 项。④说法错误,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0分。 37. 【解析】 本题以唐朝科举制和英国的文官制度为主要内容,考查考生对材 料进行归纳和概括,并运用材料信息和有关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特别是对历史 问题的比较能力。 第(1)问考查进士科选拔人才最多的原因,其实就是回答两个科目的特点, 强调进士科的优势,根据材料归纳即可。 第(2)问考查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仍然是答 各自特点,科举制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英国要注意看清要求是中世纪,根据 材料二第一句话归纳,不能答超。 第(3)问考查工业革命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难度稍 高,可以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寻找思路,也可以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寻找思 路。 第(4)问考查对科举制和文官考试制度的评价,从其对社会进步推动方面 考查其相同点。可以从这种考试制度的特点如选拔范围、公平公正、提高官员素 质管理水平等角度分析。 【答案】(1)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时务能力的考查, 更有利于选拔人才(6 分)。 (2)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5 分);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主要 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5 分)。 (3)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 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6 分)。 (4)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 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10 分)。 38.【解析】本题以粮价的上涨以及国际粮食危机为背景来设置问题,考察学生 描述和提炼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从经济常识的角度提出问题,宜采用主体分析法,题中所问为国 家的做法,因此要从国家这个主体出发,实现粮食的供求平衡,一方面从稳定需 求入手,一方面从增加供给入手,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第(2)问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设问,要求认识到政府的作用,主要考察了政 府的职能。 第(3)问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面回答,因此要格外注意考察的知识范 围。粮食生产属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抓好粮食生产体现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 性作用,同时粮食生产抓好了,目的是服务人民群众,因此还要回答关于人民群 众的主体作用。 【答案】(1)稳定粮食需求。措施包括:杜绝粮食浪费;限制工业用粮;减少或 禁止粮食出口;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等。从长远看,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粮食生产。 措施包括: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坚持和完善农 产品价格支持机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耕地面 积等。 (2)为了促进粮食生产,我国政府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 举措,充分发挥了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 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起到了引导、保障、推动作用。举例(略) (3)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期决定性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 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 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人 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 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 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9.【解析】 地理部分: 本题以区域为背景,考查气候等主干知识。 第(1)问从降水的水汽来源、河流补给来源分析。土尔扈特汗国受西风影 响大,水汽丰富,河流众多;伊犁河谷虽然水汽来源少,但地形雨和高山冰雪融 水多。 第(3)问,深居内陆和纬度高时造成威胁的主要原因。 历史部分: 本题从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入手,考查考生从中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 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的理解和认识。 第(2)问考查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要从大事年表中归纳概括重要史 实,从土尔扈特本身的主观角度和沙俄压迫的客观角度来分析。 第(4)问考查的是对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评价,可以从克服困难、不畏强 暴、心向祖国的角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角度以及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 力等角度认识。 政治部分: 第(5)问,本题考察了我国的民族政策,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要融会贯通, 回答本题可以从我国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方面入手来 作答。 第(6)问,本题考察对哲学常识原理的运用,设问中已明确指出所用原理 是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国家与民族的关系在整体 与部分的知识背景下作答,难度不大。 【答案】 (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何等),距离大西洋较 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 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 (2)土尔扈特与其他蒙古各部联系密切,遵守本民族的法典,保持其文化 传统;与清朝政府保持往来,眷恋故土,对祖国有认同感;沙皇俄国和奴役土尔 扈特人,让其充当炮灰,土尔扈特游牧区屡受侵扰和掠夺。 (3)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 (4)土尔扈特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表现了不畏强暴、心向祖国的优 秀传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 力和向心力。 (5)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 有变。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 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制结合起来; 有助于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 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6)整体和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 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 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整体与部分相互 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同一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的地 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