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高考真题语文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 10页,150分。考试时长 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5小题,共 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机器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它通过设计算法,让计算机可以从有限的观测数据中分 析并获取规律,然后利用“学习”到的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从而帮助人们完成应用任 务。运用机器学习解决应用问题,一般包含如下几步:首先是对观测数据作预处理,然后是 从观测数据中提取有效特征并对特征进行转换,最后是构建函数并利用它进行预测。 传统的机器学习主要关注预测函数的构建,至于特征,则一般是通过人为地设计一些准 则,然后根据这些准则从观测数据中获得。对机器而言,这可看作是一种“浅层学习”。由 于浅层学习有时不能很好地获得有助于提升预测准确率的特征,“深度学习”应运而生。 深度学习需要构建具有一定“深度”的模型,让机器自动从观测数据中学习到有效的特 征,帮助提升预测的准确率。“深度”与数据处理过程的组件数量密切相关,深度模型的原 始输入与输出结果之间有多个组件,每个组件都会对数据进行加工,并影响后续组件。当得 到最终的输出结果时,我们并不清楚每个组件的贡献是多少,判断每个组件对输出结果的影 响称为“贡献度分配”问题。以下围棋为例,每当下完一盘棋,我们会思考哪几步棋导致了 最后的胜利或失败,判断每一步棋贡献的多少就是贡献度分配问题。该问题在深度学习中至 关重要,解决起来也非常困难。 目前,深度学习大多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人工神经网络内部包含多个层次, 正好能满足深度学习的“深度”需求。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快速发展,其所使用的人工神 经网络模型从早期的五至十层增加到目前的数百层,这极大提高了特征提取与转换的能力, 也使预测的准确率随之上升。 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我 们要想在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中占有先机,牢固掌握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必 要条件。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机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从数据中寻找到某种规律。 B. 机器学习从数据中学到的规律可以用函数来表示。 C. 机器学习完成特征提取与转换后就可以进行预测。 D. 浅层学习无需人工干预,完全依赖机器自主完成。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以更好地处理数据特征,更准确地预测。 B. 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组件数量会影响 其深度。 C. 数据处理过程中影响最大的组件不难确定。 D. 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已有广泛 的应用。 材料二 人脑神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包含几百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没有 物理连接,它们通过突触进行互联来传递信息。神经元可被看作是只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 的细胞,突触将一个神经元的兴奋状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突触有强有弱,其强度可以通过 学习或训练来不断改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一个神经元的状态是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它 从其他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量以及突触的强度。当一个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量总和超过了某 个阈值,细胞体就会兴奋,产生电脉冲,电脉冲通过突触传递到其他神经元。可以认为,在 人脑神经系统中,每个神经元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神经元如何组成网络。 受人脑的启发,科学家构建了一种在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上都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计 算模型,称之为“人工神经网络”,简称“神经网络”。在机器学习领域,神经网络指由很多 人工神经元相互连接构成的系统,这些人工神经元一般被称为节点,每个节点本质上是一个 函数。神经网络不同节点间的连接被赋予了不同的权重,每个权重表示一个节点对另一个节 点影响的大小。每个节点的“兴奋”或“抑制”,由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信息与节点间的连 接权重综合计算得到。 深度学习利用神经网络构建模型,可以对数据进行更好的特征提取与特征转换,从而得 到预测准确率更高的函数。除了神经网络模型,深度学习也可以采用“深度信念网络”等其 他类型的模型。但由于神经网络能借助相关算法较好地解决贡献度分配问题,它成为了深度 学习主要采用的模型。 (以上两则材料取材于邱锡鹏的相关著作)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人脑神经系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神经元是兴奋还是抑制的状态不全由其自身决定。 B. 一个神经元接收到其他神经元的电脉冲以后就会兴奋。 C. 人脑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本身不如神经元如何组网重要。 D. 人脑神经系统启发了深度学习中一种主要模型的构建。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领域是无可替代的。 B. 深度学习进行预测的能力与其模型的层次数量密切相关。 C. 沟通不同神经元的突触的强度不是恒定的,可以被改变。 D.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被深度学习采用有不止一方面的原因。 ))5.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深度学习“应运而生”的原因,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深度学习 中的作用。 二、本大题共 6小题,共 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求饮食也。使礼义废,纲 纪败,上下乱而阴阳谬,水旱失时,五谷不登,万民饥死,农不得耕,士不得战也。故以旧 防为无益而去之,必有水灾;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必有乱患。儒者之在世,礼义之旧防也, 有之无益,无之有损。夫礼义,无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须[1]礼义而成。犹足蹈路而行,所路 之路须不蹈者;身须手足而动,动者待不动者。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或无效,而效者 待之。儒生,耕战所须待也,弃而不存,如何? 韩子非儒,谓之无益有损,盖谓俗儒无行操,举措不重礼,以儒名而俗行,以实学而伪 说,贪官尊荣,故不足贵。夫志洁行显,不徇爵禄,去卿相之位若脱躧者,居位治职,功虽 不立,此礼义为业者也。国之所以存者,礼义也。民无礼义,倾国危主。今儒者之操,重礼 爱义,率无礼义士,激无义之人。人民为善,爱其主上,此亦有益也。闻伯夷风者,贪夫廉, 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风者,薄夫敦,鄙夫宽。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段干木【2】阖门不出,魏文【3】敬之,表式其闾,秦军闻之,卒不攻魏。使魏无干木, 秦兵入境,境土危亡。秦,强国也,兵无不胜,兵加于魏,魏国必破,三军兵顿,流血千里。 今魏文式阖门之士,却强秦之兵,全魏国之境,济三军之众,功莫大焉,赏莫先焉。 齐有高节之士,曰狂谲、华士,二人昆弟也,义不降志,不仕非其主。太公封于齐,以 此二子解沮【4】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韩子善之,以为二子无益而有损也。 夫狂谲、华士,段干木之类也,太公诛之,无所却到;魏文侯式之,却强秦而全魏,功 孰大者?狂谲、华士之操,干木之节也,使韩子善干木阖门之节、高魏文之式是也,则善太 公之诛非也。使韩子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则干木以此行而有益,魏文用式之道为有功; 是韩子不赏功、尊有益也。 (取材于王充《论衡·非韩》) 注释:【1】须:等待,这里是依靠的意思。【2】段干木:战国时魏国隐士。【3】魏文:魏文 候,战国初魏国君主。【4】解沮:瓦解、涣散。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贵耕战而贱儒生 贱:轻视 使:假如 防:防备 敦:敦厚 B. 使礼义废,纲纪败 C. 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 D. 薄夫敦,鄙夫宽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上下乱而阴阳谬 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 )B. 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 C. 此礼义为业者也 D. 人民为善 以此二子解沮齐众 国之所以存者 开不为上用之路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儒名而俗行 名义上是儒生,行动却跟一般人一样 不为了爵位和俸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常人能看到的 指责干木的操行、贬低魏文扶轼致敬 B. 不徇爵禄 C. 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D. 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非认为儒生没有用处只有害处,本文认为儒生很有用处,不应抛弃。 B. 本文赞赏魏文侯向段干木扶轼致敬的做法,认为功劳很大,无法超越。 C. 韩非认为留着狂谲、华士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因而赞赏太公杀了他们。 D. 本文认为狂谲、华士与段干木是同一类人,对保全国家没有什么用处。 10. 本文第一段体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也有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 一面。请结合本段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是如何阐明这一思想的。 11.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 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阳货》) 【注】言:德。 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 解释。 三、本大题共 5小题,共 26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1】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 《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 华颠:头发花白。 12.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 “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 “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 “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 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 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 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14. 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1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的(1)古代贬谪之地往往环境艰苦,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这样描述谪居浔阳 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2)古代诗人多有对“乐”的独到体会。欧阳修贬滁州,于山林间感慨“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初道士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其名、字、号都出自《庄子·逍遥游》。其名与号 出自“__________________”,其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__”。 (4)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傲岸,郑板 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都是骨气的表现。 16.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 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 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 的俗语。……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 各自门。 (1)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 (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 四、本大题共 4小题,共 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心灵的呼吸 音乐,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是沉重而苍凉的存在。许多真诚而朴实的响器的演奏和歌声, 强烈地感染了我,像土地、阳光、露珠、微风那样地真实。我觉得人世间的确有一些美好的 声音使你无法忘却,它渗透了你的生命,它沉重如种子落在你的心上,永远留在那里,生了 根。 父亲屋里的墙上,挂着一管竹箫,我只听他吹过一次。一个秋天的黄昏,我已近十岁光 景,父亲独自到房顶上,背靠着烟囱,手挂着箫。我坐在房顶的一个角落,离父亲好远,我 的心灵感到一片空茫,隐隐地感觉出父亲是孤独而哀伤的。天渐渐地暗黑下来,父亲的面孔 已经模糊不清。我不是听见,是感觉到了有一种很轻飘的、跟夜雾融成一气的声音,幽幽地, 静穆地,一缕一丝地降落到我的心上。吹的什么曲调,我不知道,是从来未听过的声音。那 箫声仿佛是从父亲深奥的体腔内部流泄出来的,像黑暗中的小溪流,你不用心去感觉,就什 么也听不到。父亲什么时候不吹了,我不知道,我们谁也看不见谁,互相没有说一句话。箫 不吹了,但那个由声音显示的情境还在,人和箫声都不愿意分离。我觉得箫声是很神秘的, 箫是接通心灵与遥远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细的血管与心脏相通那样相依为命的关系。回想起 来,我当年学着写诗,就是想找一管接通遥远世界的箫,或与箫相似的让心灵能呼吸的气管。 箫,只属于我父亲个人,他只为自己吹,不要听众。笙和管子,父亲经常吹,不是独自 吹,是跟村里的“自乐班”的人一块儿,总是在黄昏以后吹。深秋农闲以后,他们几乎天天 在村里的广场上吹奏,全村人都能听到。演奏的声音,如当空月亮,照遍了每个角落。 父亲有两船笙,一船是黄铜的,从我能记事时起,它就摆在父亲的桌上,竖立的竹管如 张开的翅膀,我觉得它很好看,知道它能发出奇异的声音,就更对它生出崇敬的感情。我十 岁以后,父亲置买了一船白铜的,他特别珍爱这白铜的。父亲用白铜的笙吹,我得到他的允 许,怀抱着黄铜的笙坐在一边学着吹。父亲在家里偶然对我说过几句:指头按眼,不能按得 太死,声音都憋死了,音调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随曲调的命脉而呼吸。我从父亲 吹笙前严肃的准备动作和神情,开始向他学习,他瘦削的双手端着笙座,嘴唇跟笙的嘴一旦 接触,笙跟他的生命就形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整体:没有笙,就没有父亲;没有父亲,也就没 有笙。 “先得摸透每个笙管的个性”,父亲对我说。他让我一个音一个音地认识笙。黄昏时, 我坐在屋顶上学着吹,如果父亲正好在家,他总认真地听我吹,很少指点,最多说一句“用 心好好琢磨”。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我吹奏时感到很振奋,整个的生命都感触到了美 妙的节奏。可以说,我对节奏的理解,就是从吹笙开始的。心灵的吐诉需要节奏,节奏能把 内心的各种情感调动起来,凝聚成实实在在的音响世界,任何一个音节都不是可有可无的, 都不是孤立的。 父亲跟我一块儿吹,总要检查我的手和脸是否干净。仿佛不只是吹吹笙,是带我一起去 一处远远的精神境界,比走亲戚还要郑重几分。父亲和我端端地坐在炕上,面对面地吹,中 间隔着一张炕桌。我当时觉得这一切的细节确有必要,它表现了一种虔诚的气氛和心境。 父亲没有让我吹过管子,说我人还小,容易伤了心肺。笙主要起和声作用,是柔性子, 它的声音是浑圆的,而管子的声音是峻拔的,像忽上忽下飞翔的鸟,在笙声的云雾中鸣唱。 管子是用硬木镂空制作的,握在手里很沉重,还镶着一圈圈的白铜。父亲吹管子时,脸憋得 通红,胸间的气似乎聚集起来朝上冲,拼命朝高高的顶峰飞跃。父亲的嘴异常灵活地吹奏着, 声音的高低强弱很难控制,每个音节,稍一不慎,松懈一下,就可能从高入云霄的顶峰摔了 下来,把乐曲摔得粉身碎骨。 到现在我还有一种看法,吹奏时,曲谱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与情绪以及周围的环 境,都是不可分的。黄昏后,村里的“自乐班”在广场上演奏时,那情景,那气氛,表面上 很混乱,尘土飞扬,还免不了有孩子们的哭闹声,可是一旦演奏起来,杂乱的一切都融和了。 “自乐班”的人大都是从口外回来的,年纪都不小了,他们受够了苦,需要解闷,当他们在 一起合奏的时候,似乎忘掉了一切。所有的曲调都是很苍凉的,在苍茫之中,他们的心像雁 群一般飞越过寒冷的冬天,飞越过苦难的人生。如果我对音乐有一点素养的话,主要就是从 这些充满了热汗味和烟尘气的场合感受来的。 童年时半夜醒来,常听到沉郁的驼铃声在空旷的夜里一声声地响着,回想起来,我觉得 那是一种生命的音乐,一种长途跋涉的沉缓而坚毅的节奏。拉骆驼的老汉和一匹匹骆驼需要 这苍凉而庄重的乐音伴随着。 我在童年少年时期受到的音乐熏陶,使我形成了对乡土音乐的迷恋,也使我这一辈子都 无法背离深入骨髓的乡土气,也影响了我的诗的气质。这也就是所有故乡的性格吧! (取材于牛汉的同名散文)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的A. 父亲深奥 体腔内部 深奥:深邃神秘 吐诉:吐露、倾诉 峻拔:尖而细 融和:和谐 的B. 心灵 吐诉需要节奏 C. 管子的声音是峻拔的 D. 杂乱的一切都融和了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的父亲摸透了笙管的特点,当他吹笙时,笙就好像与他融为了一体。 B. 硬木制作的管子握在手里很沉重,所以吹奏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很难控制。 C. 作者屡屡将音乐的记忆融于黄昏的情境中叙写,有效传达出苍凉的感受。 D. 作者用“雁群飞过冬天”形象而生动地喻指了音乐具有超越苦难的力量。 19. 作者写出了他对音乐的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过程。 20.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章标题“心灵的呼吸”包含了哪些涵义。 五、本大题共 3小题,共 65分。 21 语言基础运用 ①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欣欣向荣,互联网应用百花齐放。②网络的发展便捷了人们的 生活,与此同时,给管网治网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③目前各类服务端 APP 都上线了青少 年模式,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漏洞。④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异军突起,还 带来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打赏主播等问题,引起家长的普遍担忧。⑤事实上,不仅未成年 人需要清朗的网络环境,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也渴求健康的网络空间。⑥网络上,水军、 黑公关等顽瘴痼疾反复兴风作浪,淫秽色情、赌博诈骗信息屡禁不绝,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普遍期待开展一场网络大扫除。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加点的两个四字成语使用得当。 C. 第⑤⑥两句的位置不能够互换。 )B. 加波浪线的两句有相同的语病。 D. 末句的“反应”应改为“反映”。 (2)不改变原意,将第②句中画线并被逗号隔开的两个语言片段整合为一个。将改写后的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2. 微写作。 文学名著中常有一些让人心生遗憾又给人启迪的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 《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谈谈他(或她)为何令你感到遗憾, 又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要求:写明作品和人物,言之有理。不超过 150 字。 2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班级要开展“缅怀革命先辈、点燃青春激情”的主题 活动。如果让你参与策划,你会在活动中设计一个怎样的核心环节?请说说理由。要求:简 要说明核心环节的内容,重点陈述理由。不超过 150字。 24. 请以“醒来的瞬间”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小 诗不超过 150字,抒情文字 150字左右。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5. 作文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 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 700字。将题目 抄在答题卡上。 26. 作文。 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 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