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2 分) 1.(6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天暮上, 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 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 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泄下一片光华。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 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换莫测,是大自然 这个魔法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 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 超级画家用_______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 A.瞭(liáo)望 B.黑魆(xū)魆 C.皓(hào)月 D.瑰(guī)丽 天暮(mù) 俯瞰(kàn) 摇曳(yè) 萦(yíng)绕 一模(mó)一样 苍穹(qióng) 倾泄(xiè) 变换(huàn)莫测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A.飘洒 瞬息万变 B.散落 瞬息万变 C.散落 浩如烟海 D.飘洒 浩如烟海 出神入化 鬼斧神工 出神入化 鬼斧神工 【考点】88:语段综合考查.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综合考查字音和字形,作答本题是首先运用排除法从自己最有把握的 开始排除,之后根据词义进行辨析选出答案,要注意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以及辨别形近 字。 (2)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 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词、易错词, 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更重要的是 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解答】(1)A.“瞭望”中的“瞭”应读“liào”;“天暮”中的“暮”应写作“幕”; B.全部正确;C.“一模一样”中的“模”应读“mú”;D.“变换莫测”中的“换”应 写作“幻”;故选 B。 (2)飘洒:飘扬,飘拂。散落:指分散下落。语境中强调星座中的光带自在的飘扬,故 应填“飘洒”;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 变化很多很快。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 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语境中强调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瑰丽景象变幻莫测,故应填“瞬息万变”;出神入化:形容 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 作出来的。语境中强调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的“画技”高超,故应填“出神入化”;故选 A。 答案: (1)B; (2)A。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 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 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 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2.(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游客文化体验、特色旅游活动需求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外宣传、深 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与知名度。 B.全球 2000 多位科学家经过跨国的联合攻关和数年的不懈努力,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 超级黑洞照片终于在今年面世,引起广泛关注。 C.“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为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 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D.琳琅满目的远古海洋生物化石、承载“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宋元福船”复原模型 等珍宝,将在坐落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集中展示。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 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 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 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解答】A.主语残缺,整句话缺少主语,应在“利用前”加上主语“我们”;搭配不当, “需求日益明显”搭配不当,应将“明显”改为“增强”;“扩大吸引力”动宾搭配不当, 可改为“增强了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扩大了我市旅游业的知名度”。 B.中途易辙,第一句话的叙述对象为“全球 2000 多位科学家”,具体怎么样还没有叙述 完,就另起主语“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应在“人类”前加上“使”; C.句式杂糅,“旨在……为目的”句式杂糅,应去掉“为目的”; D.表述正确。 故选:D。 【点评】句式杂糅即两种句式混在一起表达,造成了结构上的混乱。 常见句式杂糅类型: (1)表对象,对于……上 (2)表决定,以……即可 (3)表事由,借口……为名 (4)表构成,由(包括、分)……组成 (5)表意愿,本着……为原则 (6)表被动,被(受)……所 (7)原因是……造成(引起、作怪) (8)高达……之巨 (9)表目的,旨在以……为目的 (10)表范围,大多以……为主 (11)表依靠,靠的是……取得的。 (12)表时间,长达……之久 (13)表限制,超过……以上 另外,常见的杂糅格式还有: 防止……不再……(“防止……”和“……不再”) 非……才行(“非……不可”和“只有……才行”) 需要……不可(“需要……”和“非……不可”) 从……为出发点(“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 大约……左右(“大约……”和“……左右”)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和“是……的结果”) 之所以……的原因(“之所以……”和“……的原因”) 供……之便(“供……之用”和“以便……”),等等。 3.(3 分)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某中学文学社团准备举办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 以下是该展览的版块标题:①家道中落国势危 ②别求新声于异邦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 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⑤万众同仰“民族魂” 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 ) A.风凰涅槃,女神再生 B.流亡南洋,坚持抗日 D.当年海上惊雷雨 C.我以我血荐轩辕 【考点】2F: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语言表达简 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 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 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解答】展览板块的标题①是表明作家家道中落,国家在危难之中。②是作家到异国寻 求不同的出路。③是作家的名句,对待敌人轻蔑的态度。④是在这个世界上我将把你当 作胸怀志趣相同的朋友来看待,是鲁迅赠送给瞿秋白的对联。⑤是作家在人民心目中的 地位,万人敬仰,被称为“民族魂”。综合上面五句话,可以得知作家是鲁迅。所以应选 择和鲁迅相关的选项。A 项《凤凰涅槃》和《女神之再生》是郭沫若的作品。B 项不是 鲁迅,鲁迅去的是日本。C 项是鲁迅的诗句,符合鲁迅精神。D 项“海上惊雷雨”是曹 禺的作品《雷雨》。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是根据提供的材料弄清楚作家是谁,并在选项 中选出相同的作家。这就需要充分了解诗句的出处和作家的个人经历。选择选项时注意 要保持对象的一致,同时能了解其他作家的经历和作品。 二、(9 分) 4.(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 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 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 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 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 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 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 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 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所以,注意是 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 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 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 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 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 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 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 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国素。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 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人的主要精力每次 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丧失。 因此,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面,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具有可 替代性、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今天,人们要学会合 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节选自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D A.资源包括材料、能源、时间、信息、注意力等,有狭义、广义之分,有的可以贮存、 节约,有的不能贮存、节约。 B.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对人的各种心 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C.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体现了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是一种 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 D.在情况多变、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从事各种思维活 动,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 (2)下列语句的含义,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是 B A.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B.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下面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C A.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不可替代,不可分享,因此可以和物质、能量等 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 B.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注意力也是一种重要资源。在任何时候,人的注意力都是一种 稀缺资源。 C.从注意力资源稀缺的角度看,在某些次要的或无关的方面,“信息闭塞”排除了一些 无谓的干扰,可能也是有好处的。 D.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是成功的要素,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 无成。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 比较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和文章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理解选项中句子的含 义。 (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 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解答】(1)D.“尤其从事各种思维活动,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理解错误,原 文第三段为“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 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2)A.选项的意思是“一个人右手画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 两种形状”,符合文中的观点“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B.选项的 意思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不是强 调“注意力”;C.选项的意思是“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 两种声音而听清楚”,从反面强调注意力的重要性;D.选项的意思是“蚯蚓没有锋利的 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从正面强调了 注意力的重要性。 (3)A.“因此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强加因果,文中第一段为 “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 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最后一段为“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 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没有涉及两种资源之间的因果 关系;B.“在任何时候,人的注意力都是一种稀缺资源”扩大范围,原文最后一段为“在 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D.“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 会导致人一事无成”于文无据,原文最后一段为“今天,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 使用注意力”。 答案: (1)D (2)B (3)C 【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 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 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 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 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5.(2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 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乏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 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 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 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 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 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 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 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 ②教授 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 ③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 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 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遑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 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 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 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 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 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③乾道:宋孝宗年号。 A.元元本本 元:探索 望:察看 当:符合 细:小事 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 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 D.兵其细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 位卑则足羞 B.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兽C.士不为便,而还其故 D.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B A.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 者旋以废忘 B.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 者/旋以废忘 C.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 者/旋以废忘 D.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 者/旋以废忘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A ①学无异习,政无异术 ②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 ③我方为政,学于何有 ④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 ⑤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 ⑥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⑤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学习是施政的基础,学政一体,紧密结合,君臣上下都重视学习, 就像农民重视耕耘一样。 B.石鼓书院搬迁之初,新屋尚未建好,兵事又起,王彦洪、郑丙、张松三位官员克服困 难,为重新修建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 C.作者主张为学者不能把科第成功作为读书的唯一目标,而应研习经世致用之学,为官 后施行有益于国计民生之政。 D.文章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评了后世学者获取科第做官后废忘所 学、政学分裂的现象。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 ②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 ③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意义的理解;注意举一反三,多迁移运用;有时需要结合具 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词性;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弄懂语法;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 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 (4)本题考查对人物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理解句子大意,总结其性格特点,注意是否 有张冠李戴现象; (5)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 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 出判定; (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 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解答】(1)B.“望”,不应译作“察看”,而应译作“期望,希冀”;译文:后世说到天 下治理得好时,常常不敢希冀与先王的时代相比; (2)A.两个“则”都是顺承连词,就,那么; B.介词,比/介词,对; C.连词,因而/连词,表转折,但; D.介词,在/连词,表目的,来; 故选:A; (3)“自好者”指洁身自好的人,作“通经缉文”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 AD; “昔之所习者”指以前所学的知识,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CD; 整句译为:然而求学者自己只专注学习,施政者只自己施政,聚在一起贪图安逸,虚度 岁月,能洁身自好的人也不过能够通读经书,撰写文章,用来取得科举功名。等得到了 功名,那么以前所学习的,不久就都荒废遗忘了; 故选:B; (4)③是只为政不求学的人所说的,作者反对;排除 CD; ④是写石鼓书院的名称由来,不是观点和做法;排除 BD; ⑤是作者推测说战争停止未必是因为这场学习,不是“赞赏的观点”,排除 CD; 其余几项作者均赞同; 故选:A; (5)D.“以驳论为主”错误;“驳论”是指先提出反面论点,批判之后再树立正面论点; 而本文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 术”;第二段提出现实现象,也只是作为反面例子进行对比论证,并非“驳论”;“正反对 比”也不是本文主要论证手法,作者主要通过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来说明道理; (6)①所以:……的原因;明:明了,明确;成:成功; 整句译为: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 ②则:那么;安:怎么,哪里;得:能够;为:替,给;以:表目的连词,来;为政: 施政; 整句译为: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 ③惟:只是;望:远望;如此:像这样;抑:或许;于是:从这里;与:通“欤”,语气 助词; 整句译为:不只是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 答案: (1)B; (2)A; (3)B; (4)A; (5)D; (6)①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 ②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 ③不只是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 译文: 先王时代,用学习来处理政务;为政之道从学习中来,好政策的施行是学习的结 果;学习没有不一样的习惯,施政没有不一样的方法。从朝廷传达到郡县,从郡县传达 到整个天下,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没有第二种方法。因而士不从事学习,就会产生 怪诞的言论和荒诞的行为;施政不依靠学习,那么在上者不按道义去审定政事的相宜与 否,在下者也便不尽自己的职守了。君臣上下,看待我们从事学习,就好像农民有田产, 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勤奋恒信。如果不耕地耘田,那就没有办法得到食物,这样就有 了能否度过年终的忧患。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道德统一而风俗 相同,只是因为这个原因。 后世求学的人,大概比先王之时要繁盛许多。而求学者居室处境的安稳,饮食的 丰盛,规矩约束的严格,先王之时未必有这些。然而求学者自己只专注学习,施政者只 自己施政,住在一起贪图安逸,虚度岁月,能使自己好一点的人也不过能够通读经书, 撰写文章,用来取得科举功名。等得到了功名,那么以前所学习的,不久就都荒废遗忘 了。一看到簿册上登记的按照规定期限实行政令的事,就说:“我在施行政务,学习对我 有什么用呢?”唉,后世说到天下治理得好时,常常不敢希望与先王的时代相比,难道 不是学与政分离的缘故吗! 国家的学习已经到达极致了,十户人家的乡里也有老师和弟子,州县的官吏凭借 学习获得官位,所有这些难道只是为了外观美丽吗?大概是想要回到先王旧时代的好风 气,让为政之道从学习中取得。只是最终没有能够凭借这些符合皇帝心意的,这就是士 大夫与求学者的罪过了。衡州学院被叫做石鼓书院的说法,来历已久,中途曾迁徙到城 南,士子不认为便利,因而回到它原来的地方,就是从前任学官施君鼎开始的。石鼓学 院,占据潇湘两地教会之处,拥有高山峻岭的美景。它迁徙之时,新的房屋还没有建成。 提点刑狱王彦洪、提举常平郑丙、知州事张松,全都在乾道年间乙酉年到了官下,这时 刚好有战争,三位官员任务不同而责任平等,虽然每天没有空暇时间,然而知道学习是 用来为政的办法,战争是何等的小事,就告诉学官苏总龟,让他立即修葺书院。过了没 多久书院修成了,战争也已经停止了,环视三位官员统属的地方,整肃清明而人称治理 得当。 那战争的停止与治理的成效,未必都是因为这学院之事,而我独上表来称赞他们, 是因为对三位官员明白先王为学的意图感到高兴,在战场征伐时仍旧不忘记学习,学习 有成效而军事有功劳,治理有成绩,那么我怎么能不为他们说些好话,用来劝那些治理 政务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凡是衡州的人,知道这三位官员的心,那么在这学院之中, 就不会只专注于文章句读的学习,而也会学习以后用来处理政事的办法;不但为了得到 科举功名,也会思考让君王给百姓的事业施加恩泽。如果为政与为学又合二为一,不只 是三位官员的希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面得到收获啊! 第二年八月早晨,历阳张某记载。 【点评】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 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 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 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 字。 6.(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①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 ②③愧孔父 ,去国同王粲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 762 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 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 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 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 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 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及意境的理解欣赏;注意抓住意象和诗人情感,答出景色特点; (3)本题考查对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分析;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 诗歌的情感,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解答】(1)B.“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有误;原文“人远凫鸭乱”,是说人离得还远,野鸭已经纷乱,但并未指出是“岸边的野 鸭”,也并未描写“乱入河中”的景象; (2)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画面,再总结画面特点;如“山色远寂寞”一句,“山色 远”,可见眺望苍茫旷远,令诗人顿生空寂之感;“江光夕滋漫”一句,“江光”是江水在 夕阳余晖中的反光,“滋蔓”二字说明江水满溢,带来水天浩渺之感;因而山水在此处都 显出空旷辽远、辽阔壮美之感; (3)诗歌前两段写山行所见美景,有“绮丽”“壮观”“寂寞”“滋蔓”等词,展现出诗 人观赏美景的喜悦之情;而后四句着重抒发诗人情感,应仔细品读,“伤时愧孔父”,指 生不逢时,为自己所学儒学不能经世致用而感到愧疚;“去国同王粲”,用王粲避乱离开 长安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离开国都的飘零之苦;“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此句不仅 是感叹自己身世飘零,“所历”二字包含了自己飘零之苦的根由,即国家战乱不息,不知 何时才能平定的内涵,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答案: (1)B; (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 (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译文: 沿溪而行,衣衫自然浸湿,这浓郁的雾气直到午间才散开。 冬季温暖,蚊蚋仍旧聚集;人还远离,野鸭已受惊纷乱。 登山坎坷,但见阴云重叠;山路崎岖,两岸高山耸立。 柳枝衰败,驿站坐落在其旁;远望城郭,处在轻烟之畔。 河水倾注,自山中流入江河,何等的绮丽;穷尽目力见江河壮观。 山色远望,颇有寂寞之感;余晖闪烁,江水漫延两岸。 为时而伤,愧对孔子先圣;离开国都,与王粲倒是经历相同。 我身世飘零,一生悲苦;我所经历的一切,令我忍不住长叹。 赏析: 这是从射洪到通泉的路上所作,通泉县,在梓州东南百三十里,离县十五里有秀美 的山水,人们称为沈家坑,杜甫到这里眺望观赏山水而作诗。前六句是记登山行走的踪 迹,拂晓赶路,衣服被雾打湿,到午间才散开。蚊蚋聚集,可见此地温暖。凫鸭乱,足 见环境幽静。登顿、欹倾,写出来路崎驱。 中六句写驿站前的景色,从驿站望见城郭,可见通泉已经很近了。河流从山中流出注入 江水,因而可见到绮丽之景。远山寂寞,遥望而生悠然之情。夕阳滋漫,晚照增添辉映 色彩; 最后四句叙述自己情感,见山水美景仍旧不足以纾解忧愁,整首诗前两段各六句, 最后四句收束作结,以美景而衬哀情。 【点评】鉴赏诗歌思想情感题,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 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 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 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 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 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 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 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 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 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6 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卒相与欢, 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3)层峦耸翠, 上出重霄 。(王勃《滕王阁序》) (4)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5)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6)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 名言,是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指 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常见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 的内容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常遇到的,如中学语文课本所规定的 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解答】故答案为: (1)为刎颈之交 (重点字:刎) (2)兰泽多芳草 (重点字:兰) (3)上出重霄 (重点字:霄) (4)连峰去天不盈尺 (重点字:盈) (5)春水碧于天 (重点字:碧) (6)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重点字:稠) 【点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辑录的名句: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涉江采芙蓉》中辑录的名句: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滕王阁序》中辑录的名句: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5)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蜀道难》中辑录的名句: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4)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5)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6)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7)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8)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9)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0)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12)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菩萨蛮》中辑录的名句: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沁园春•长沙》中辑录的名句: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8.(21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答题。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 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漫长。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 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 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 53 度到北纬 47 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 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 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 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 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 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 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 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 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曳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 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 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 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 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 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 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然后它们站起来,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 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 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 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 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 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 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苍穹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 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 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 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 草,骨头还未坚硬,脂肪仍然豆腐般多汁,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 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 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 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 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 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 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 河冰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 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 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是洁白细致的;萨丽娃姐姐轻 轻托出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 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 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 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 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 代化的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 像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些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 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 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 姐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 赐予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 2016 年 4 月 1 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C A.“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 连,是全文的线索。 B.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短暂,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因此萨丽娃姐姐去了城里,这说明她 对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 C.萨丽娃姐姐是草原新一代牧民的代表,她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把 草原的花期提前到二月。 D.作者在记叙萨丽娃姐姐艰苦创业,带领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赞美了新时代 给草原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希望。 E.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引用民歌民谚为文 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 (4)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考点】42:散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结构、主题理解、结构思路等角度分析判断。在理解每一个 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重点,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考虑用到的手法,分析其效果; 其次思考词语运用的特点,句式特点等;还要从内容、结构方面理解语句的作用。 (3)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及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 要求,然后返回原文筛选与人物有关的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概括人物形象时一 定要注意人物身份。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及把握标题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要按照一定线索梳 理文章结构,分析每一个阶段标题的不同意蕴,答题时要由浅入深逐层来答。 【解答】(1)B.“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感情与老祖母截然不同”理解错误,根据后文“萨 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 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以及最后“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可知她同老祖母一样对故乡、对草原有着深厚的、割舍不断的感情。C.“把草原的花期 提前到二月”错误,原文“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 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不是“花期”,也不是“提 前到二月”,而是让草原的春天从不正常的二月回到了正常的情况。故选 BC。 (2)本题赏析“一年只有……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 本题主要分析手法。先分析手法:“挤”“奔跑”运用拟人;“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 运动员”运用比喻;“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运用排比;“奔跑着”运 用夸张。接着分析效果:“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突出呼伦贝尔无霜期的特点; “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 的使命”生动地描绘植物竞相生长的状态,赞美大草原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3)她勤劳,如“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腰的”;她坚忍,比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 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 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慈爱,比如“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 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脂肪仍然豆腐般多汁,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 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 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她敬畏自然,比如“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 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 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老祖母对萨 丽娃的影响由浅到深分别是: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比如“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 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的烙印,召唤她回到草原,比如“萨 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 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 响深远,传统美德得以传承,比如“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 是洁白细致的;萨丽娃姐姐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 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 其自然劳作的人”“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 来”。 (4)本题考查“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这个标题的含义。具体分析“春天”的含义,即是 谁的什么样的春天。首先“春天”指呼伦贝尔草原的春天,结合“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 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 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可以把握;其次,“春天”指羊羔生长期的春天,结合“四月接羔, 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 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必经几次生死磨难,方能生存”“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 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 月找了回来”可以把握;第三,“春天”指萨丽娃姐姐事业的春天,结合“萨丽娃姐姐的 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 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最后,“春天”指以萨丽娃为代 表的新一代牧民的未来生活的春天,结合“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 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 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可以把握。 答案: (1)BC (2)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突出呼伦贝尔草原无霜期短暂的特点, 生动形象地描绘植物竞相生长的情景,赞美大草原旺盛、顽强的生命力(或:大草原的 生生不息)。 (3)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影响:老祖母 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 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美德得以传承。 (4)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羊羔生长期的春天;萨丽娃事业的春天;以萨丽娃为 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 【点评】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 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 (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 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 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 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 引用的句子)。 六、(10 分) 9.(6 分)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 要求:不少于 3 点理由,100 字左右。 你还在我身旁 戴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的种子成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考点】81: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综合读写,要求品读诗歌,赏析诗歌,说明诗歌的获奖理由。品读诗 歌可以自选角度,可以从人物形象、语言形式、手法和思想内容情感等方面赏析,赏析 时应注意结合诗句,不要笼统地说明,应结合诗句说明。 【解答】说明理由可以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说明,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可以 从人物形象方面说明,诗歌中的“你”是母亲,“我”是孩子,写了生活中的日常,比如 “母亲为我做饭、为我签字、关电视、为我背书包”,这些都是生活中平常的细节,却让 人感动,表现了亲情可贵。可以从手法结构的角度说明,作者开篇并没有谈到情感,而 是蓄势铺垫,开头两节写的是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和事情,这种写法叫回溯,就是上溯, 向上推导。第一小节写不可能的现象是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种子飘聚成伞,太 阳西升东落。第二节写的不可能的现象是子弹、运动员和我各自回到初始的状态。这都 表明我不愿意离开母亲。从结构上来看,这是层层铺垫,在情感上就达到了极致,母亲 还在我身边,我即便长大,仍然想要回到过去,留在母亲的身边。 故答案为: 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 ②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亲情。 ③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感人。 ④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⑤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 【点评】本题综合读写要注意抓住文学体裁去解答,本题是诗歌,要注重抓住诗歌赏析 的要点去分析。首先读懂诗歌的句意,然后揣摩句子中蕴含的情感。要明确诗歌中写了 哪些人、哪些事情、哪些景物等。要明确诗歌的语言是什么风格,有无运用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要明确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10.(4 分)某初中校就“喜欢的榜样类型”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请根据下图的统计结 果,就今后的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要求:不能出现数字。 (改编自 2019 年 4 月 11 日《中国教育报》) 【考点】87:图文、表文转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表文转换。本题要求指把图表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要求 就调查结果就今后的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图表种类很多,本题是柱形图,应重 视变化,在把握考题要求的基础上简要归纳概括,并提出建议。 【解答】首先分析柱形图提供的数据,得出结论,45%的同学以父母、师长、同学为榜 样,排在第二位的是影视明星,再后来依次是英模和劳模、科学家、没有榜样和政商界 精英。建议应该根据柱形图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注意不能出现数字。同学以父母、 师长、同学为榜样是值得赞许的,应鼓励。以明星为榜样,应看到他们励志的一面,不 能盲目崇拜追星,要选择合适的榜样,这需要引导。对于一些模范人物应多宣扬,对科 学家感兴趣的同学,应注重培养科学兴趣。还有一部分没有榜样的人,应多关注他们的 思想状态,防止道德滑坡。 故答案为: ①鼓励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等“身边人”为榜样 ②多宣传英模劳模等杰出人物的事迹 ③对崇拜影视明星的学生要正面引导 ④关注榜样缺失的学生群体 【点评】图文、表文转换规律如下: (1)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 (2)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3)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 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 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有数据的重视数据变化。数 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4)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 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进行回答,归纳概括。 七、(60 分) 11.(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 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 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做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点】91:材料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第一句选取的是作为革命家的方志敏坚信中国有光明的前途的话。学生学过方 志敏《可爱的中国》,两者一结合,可以读出方志敏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第二句子选取 的是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直接点出“爱国”二字。第三句选取的是科学家黄大年的入 党申请,表达了希望把自己这朵小浪花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热望。正因为有这份爱国情, 才有他归国后的努力拼搏,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综合三则材料,关键词是“爱 国”,写作方向应该是:在新时代,我们如何把“小我”融入“大我”。 可从四个维度思考。时代维度﹣﹣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有了哪些新的内涵?文化维 度﹣﹣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这个“大” 就是勇担道义、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个人维度﹣﹣我们是随波逐流的一代,还是有着 坚定信仰的一代?有人说我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怎么看?教育维度﹣﹣南开 大学校训内容: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张伯苓先生指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惟 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 考生可以在三句经典话语的引导、启发下,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多角度的思 维,并自主地选择自己最有感触、最感兴趣、最有话可写的角度来写。显然,命题人是 在倡导学生写自己对“爱国、奋斗”等时代精神的亲身体验、感想、感悟,多角度地写 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也重视对学生价值态度的考查,将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体 现了作文的育人功能。 参考立意: 1、追梦时代,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2、笃步前行,奋斗不止。 3、扬奋斗之帆,逐复兴之梦。 4、奋斗铸造美好。 5、初心不改,奋斗正当时。 6、时代精神决定时代命运,青年一代要传承爱国精神,争做时代弄潮儿。 7、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争做建设美好家园的追梦人。 8、弘扬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勇做时代排头兵。 9、迎向时代奔跑,接力祖国圆梦。 10、新时代,新起点,新青年,新梦想。 【解答】 爱国,体现在行动上 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还有数不清的人物,一代又一代,他们对爱国,总 有着不同的行动诠释。仿佛在告诉我们,爱国与个人相关,与时代相关,更与行动相关。 于是我们记忆起那一天,在烈士陵园,纪念碑巍峨高耸,直插云天,松柏苍翠欲 滴。我们,静立于前,神情肃穆。耳旁,风呼啸而过,似在呢喃。身边,人越来越多, 却没有过多的嘈杂。这个地方,这些人物,这样的环境,我们能做的事,是缅怀,是追 忆,是纪念。 青春的心,总因这些人和事而澎湃着,它仿佛在告诉我们,英雄,永远不能因时 间而忘却;爱国,永远不能因时间而忘怀,我们,应时刻铭记过去来之不易。 于是记忆起那一刻,我们读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这是 2017 年 5 月 25 日领袖为黄大年事迹所作出的重要批示。这是对黄大年以身许国,叩开地球之门壮 举的赞誉!年轻如我们,不会因此而激荡为国奋进的红心? 过去的抛头颅、洒热血、讲奉献,今天的搞建设、强国家、富民众,都要行动来 践行,因为爱国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纸空谈。 传承百年,今日到我;激荡未来,壮志在我!爱国,要体现在行动,体现在实践 中,我们可以先看看身边的人,以他们为标杆。 在建设美丽富强的新中国征程中,光辉灿烂的篇章里写下过他们的名字:钱学森、 师昌绪、邓稼先、朱光亚、吴良镛、王淦昌、袁隆平…… 这些人,舍弃优厚的待遇、放弃舒适的环境、克服恶劣的环境,义无反顾地投入 科学研究中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奋战不息。爱国之体现,在于智慧的结晶! 在四十年改革开放曲折历程中,光辉灿烂的篇章里写下过他们的名字:马云、马 化腾、李书福、柳传志、俞敏洪、任正非……一批又一批民营企业家致力于改革,致力 于生产,致力于发展,让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爱国之体现,在于不懈的 探索! 相反,有些人,忘记了自己的基因图腾,忘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忘记了国之大 义。君不见,“占中事件”中港独之抬头,“嘘国歌事件”中嘴脸之丑恶,“丑化、诋毁、 贬损、质疑英烈现象”刺痛无数人的心…… 面对这些别有用心、刻意丑化、随意践踏,我们还是要敢于指责,敢于批判,敢 于纠正。对此,影星成龙曾这样引用说“没有强的国,哪有富的家?”,对此,我们一些 留学生曾这样说:“一出国,就爱国。还是祖国好!” 对此,我要说:“爱国,就要用自己的努力、能力,使之强大、使之富足;同样, 爱国应体现在我们现时的努力行动之中,珍惜学习时机,用智慧强大自己,用不懈探索 行动实践之。” 因此,从现在起,做一个行动爱国之人!青春万岁,强国有我! 【点评】今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命制了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材料作文”。作文题以方 志敏《可爱的中国》、陶行知《预备钢头碰铁钉》和黄大年《入党申请书》为材料来源, 引导考生结合自身认知,探究“爱国”精神在历史与当下的丰富意蕴,写出自己的思考 与感悟。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革命家方志敏面对屠刀,仍然坚定地相信中华民 族会拥有光明的前途;教育家陶行知在书信中对青少年的谆谆教诲,至今叩击着华夏儿 女的心灵;科学家黄大年学成归国,以宝贵的生命兑现了自己的铮铮誓言。我们每个人 的命运都与国家紧密相连,我们每个人的担当都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七十华诞之际,围绕“爱国”思考历史,展望未来,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 题注重发掘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优秀基因,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作文 题平实处见深刻,朴素中寓庄严,具有很好的正面导向,可以综合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