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下载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16日



试卷类型 B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 10页,22小题,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 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 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 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 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 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 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 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 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 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 – 1 – 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 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 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 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 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 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 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 是上世纪 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 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 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 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 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 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 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 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 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 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 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 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 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 2 – B.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 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 和本质内容。 B.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 投身沸腾的生活。 C. 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 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 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 精,凝聚共识。 【答案】1. B 【解析】 2. D 3. D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曲解文意,且“在创作实践 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说法过于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文艺界普遍认 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 机”;C 项,强加因果,“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不是文艺 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 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 实,理解时代的依据”D 项,“无须考虑人民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说“诚 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故选 B。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 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 项,对最后一段的论证中心理解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中心应为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故选 D。 – 3 –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 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D 项, “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是 好不好、精不精”,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精”也就是“质上”,而没有说“少”。故选 D。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 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 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 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 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接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 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 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 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 残缺部分。 (摘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 1.00),计算在温度 15℃、35℃和 湿度 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一年平均湿度(%) 湿度(%) 寿命倍数 70 50 30 10 – 4 – 温度(℃) 35 25 12 0.14 0.74 2.74 0.19 1.00 5.81 0.30 1.56 9.05 0.68 3.57 20.70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 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 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 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 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 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 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 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 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 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 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 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 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 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 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 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 5 – 4. 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 A. 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 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 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 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 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 如果将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 10℃ 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 5.81。 C. 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 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 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 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 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6. 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 【答案】4. A 5. C 6. (1)气候方面,位于赤道附近,湿热多雨,造成纸张寿命短;(2)档案材料所用纸张方面, 所用破布浆机制纸,柔韧性差,纸张严重酸化。(3)档案形成的年代久远。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中重要概念在文章中相 对应的语句,然后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理解,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 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本提要求选出“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A 项, “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张冠李戴,结合原文“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 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可知“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是脱水, 属于治理方面的技术。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 – 6 –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项,“纸浆补书机修订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曲解文意, 材料三中所说的“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 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 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可见去酸方案是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纸浆补书机修订 法主要是修补书页。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 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 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 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结合材料 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材料二列举了温度和湿度对纸张寿命的影响, 结合材料三所说的“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 雨”,可以概括出气候方面,位于赤道附近,湿热多雨,造成纸张寿命短;材料三中“文件纸 张为破布装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细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切性极差,几乎 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可以概括为档案材料所用纸张方面,所用 破布浆机制纸,柔韧性差,纸张严重酸化。结合材料材料三中“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 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 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可概括整合出“档案材 料书写所用墨水方面,档案材料书写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加快了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 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综合以上内容,整理一下用简洁文字分条表述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 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 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 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 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 – 7 – 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 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 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 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 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 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 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 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 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 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 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 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 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 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 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 – 8 – 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 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 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 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 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 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 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 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 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 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 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 铸的一样。 (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 5月版)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 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 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 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 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 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 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 – 9 – 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8.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 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 的。 9.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 的基本特征。 【答案】7. D 8. (1)外貌描写。作者描写了“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 旧”,写他破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 (2)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朴素、沉着、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 (3)对比手法。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 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 9. (1)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是作者虚构了很多原故事中不 存在的人物和情节,推陈出新。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2)“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 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3)这篇小说以传说为基础,以新编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思维。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 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 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错误,鲁迅从反顾历史和讽喻现实的目的出发,打破时间和空间 的界限,在上古时代的神话世界里插入大量的现代人事,使作品逸出了传统历史小说的范围, 呈现出鲜明的怪诞性和讽刺喜剧情调。故 D 错误。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 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 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 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 – 10 – 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 象特点。大禹形象的塑造,体现了鲁迅在 30 年代中国内忧外患、灾难频仍的严峻形势下对宏 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高度重视。其时,国内政局黑暗、民生凋敝,日军 加紧侵略,国土不断沦丧,舆论界弥漫着悲观失望的调子。为此,鲁迅写作《理水》,赞颂大 智大勇、自苦实干、公而忘私的大禹,意在借古代的英雄人物及其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的展现, 激励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强意识,启发国民直面现实灾难,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精英人 物身上吸取力量。手法从肖像、语言、对比来分析。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本基本特征的能力。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 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 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简单地说,小说就 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理 水》的基本特征扣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三个要点去答题。作品中让人们习见不惊的熟悉 事物以陌生的面目出现,使事物蕴含的滑稽丑陋性质基于陌生化的艺术处理而变得尖锐、醒 目,消除习俗偏见涂抹在事物上的假相,给人们提供一个透视事物丑拙鄙陋本质的适当心理 距离和最佳角度。在《理水》中,鲁迅一方面依据史有所载的神话传说,塑造了上古时代治 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同时又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将 30 年代中国社会形形色色 的丑陋乖讹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嵌入上古时代的神话氛围里,刻划了文化山上的 学者教授、视察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众多喜剧角色,组成了一个古今杂揉的怪诞世界。此外 文本的“新”还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在讲历史故事的同时揉进了诸如“水利局”“时装表 演”“摩登”等现代新词,尧舜的天下不仅有满嘴外语以做学问谋生的学者,还有幼稚园、 飞车等古代根本不存在的事物。鲁迅有意将现代话语和事物植入到古代的时空环境中,使时 间错综交叉,呈现出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特征,使文本的结构呈现出反讽的艺术形态。 这种奇诡的艺术构思最典型地体现了作家在《故事新编》中所追求的“故”事“新”编的独 特艺术风貌。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11 –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 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 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 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 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 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 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 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 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 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 下甚幸爱/ 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 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 12 – 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 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 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 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 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 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 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 都搞乱了。” (2))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 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 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 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贾生的 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 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句中,“以能诵 诗属书闻于郡中”这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吴廷尉”“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 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 后面断开。排除 B 项。分析可知,C 项断句正确。故选 C。 【11 题详解】 – 13 –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 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A 项的解说错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故选 A。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 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 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 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 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C 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 是“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 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 傅”,故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 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 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乃短贾生曰”是省略句,承前省, 主语应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2)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 弱。“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是“这种状况”。 【点睛】参考译文: 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 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 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 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 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 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 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 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 – 14 – 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 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 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 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 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 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 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 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 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感 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 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 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 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谊屡次 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 力。文帝不听。 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 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5 –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案】14. C 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 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 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 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 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 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 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 C 错误。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 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 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 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 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 970 年-1052 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 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 山萧寺图》传世。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也就 是飞行的极致了。 – 16 –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 想的愁若,但末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答案】 (1). 不过数仞而下, (2). 翱翔蓬蒿之间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 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解析】 (5). 浊酒一杯家万里 (6). 燕然未勒归无计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 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仞”“翱翔”“蓬蒿”“栈”“勒”的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 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甚至被社会遗 忘。直到 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了生机。(),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 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 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 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的工具。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边缘化获得制约放松身心 B. 私人化获得制约修身养性 C. 私人化焕发约束放松身心 D. 边缘化焕发约束修身养性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 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 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 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 17 –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 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 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 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答案】17. D 【解析】 18. D 19. C 【17 题详解】 被社会遗忘,只能对应“边缘化”;“生机”搭配“焕发”由“琴者,禁也”可知后一空为“约 束”,由此推知为“修身养性”的工具。故选 D。 【18 题详解】 就内容来说,作者不认为古琴音量小是缺点,只有 D 选项符合这一点,而且 D 项内容和后文 衔接恰当。故选 D。 【19 题详解】 原句“使得它是”有误。“使得”句缺主语,“使得”和“是”搭配不当。C 项对应修改正确。 故选 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个字。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 脂肪细胞,所以①___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 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 24小时 内呈节律性涨落,早 8点最高,凌晨 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____, 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 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③____非常 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答案】 【解析】 (1). 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变胖 (2). 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3). 压力产生的时间 【详解】(1)空,分析句子,前后是因果关系,关键词是压力大—糖皮质激素增多—-脂肪细 胞增多,很容易得出答案。(2)空,打破节律,就是夜晚加班,夜晚糖皮质激素水平相对低, – 18 – 加班压力增大,会变高,结合后面句子,可知答案为糖皮质激素水平低时。(3)空,找关键 词。前面提到“打破节律”“顺应节律”及对应的结果,人们基本都不想变胖,所以就要保 持有节律的生活。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 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 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 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 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 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 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复兴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暖意融融,春风拂面。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五 一劳动节。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创造了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高楼大厦;是劳动,使浩翰的荒原变成 了万亩良田。是劳动,让我们的校园整洁、干净。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 五彩班斓的世界。 劳动虽然辛苦,但劳动者却是幸福的,因为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劳动首先可以造就一 个人,造就一个能吃苦、不畏艰难的、有自信、有志气的人。其次,劳动对于培养每个人的 健康人格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专家们分析说:孩子的劳动时间越长,独立性越强。让孩子从 小干家务,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可见, 家务劳动与孩子健康成长与成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可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有些同学根本不爱劳动。个别同学当值日生不负 责任,下课了黑板也懒得檫,扫地也是敷衍了事;有的同学大扫除时耍滑头,别人忙的满头 – 19 – 大汗,他却躲在一旁;有的同学甚至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衣服,懒得洗脸洗脚。回到家更 是以小皇帝自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生活。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从小就要树立 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最光荣,不爱劳动的人是可耻的。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作 的一项调查显示表明:中国家庭的孩子每日平均劳动时间约为 12 分钟,还不及美国孩子的六 分之一,仅为韩国孩子的四分之一,英国孩子的三分之一左右。确实,我们平均每天的劳动 时间太少了,这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都是很不利的。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前辈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 起,勤奋劳动。在校做好学校的所有值日工作,回家主动帮父母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能从中获得许多快乐!更为我们将来走上社会,成为社会 栋梁之才,做好准备。 最后,我代表全班同学提前祝老师和同学们五一节快乐!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 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 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 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 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材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2)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3)写作一篇演讲稿,倡议 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则作文材料既着 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 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 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 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 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推动劳动正信方面的导向功 能。 立意角度: (1)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2)尊重劳动,体现现代人的良好素质; – 20 – (3)爱劳动,要有实际行动。 素材准备: 1.“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胡锦涛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重要论述之一。 《劳动最光荣》是我们小学就学会了的一首歌曲,那句“幸福的生活在哪里?要靠劳动来创造” 早已根植我们的脑海中。 2.劳动是汗水,是欢笑:是苦涩,是甜蜜:是给予,更是幸福。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 你给生活付出了多少耕耘,生活就会回报你多少果实,你就会拥有多少快乐与幸福。 3.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对劳动的诠释,也是劳动的真 谛。的确,我们吃的粮食,住的房子,穿的衣服,坐的车,今天我们能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 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哪一样不是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是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劳动创造了幸福,劳动创造了社会的和谐美,更是劳动创造了人类,所以说,劳 动最光荣! 4.热爱劳动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劳动的楷模,他们在 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的劳动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幸福生活:“铁人”王进喜不顾身体的 虚弱,以“铁人”的精神奋斗在大庆油田几十年,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建功立业;上海平 凡的房屋修理水电工徐虎,21 年来“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及时 雨”;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被群众称为“草帽书 记”。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 便是 20 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 7 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 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 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辛勤劳动而能够 得到的。”毛泽东有句名言:“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的确,劳动是世界上一 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因为劳动,人类社会才不断进步发展。 结构设想: 本题是一篇演讲稿,比较适合写出议论文。主旨是倡导全校同学“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按 照演讲稿的格式,开头要有称呼,之后要有结束语。在开头之后,尽快地进入主题,从多角 度论述劳动的意思。可以设置几个分论点,如:①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②劳 动虽然辛苦,但劳动者却是幸福的;③不爱劳动的思想是危险的;④爱劳动要落实到行动上。 – 21 – 中间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批评。最终回到 主题上来。 – 22 –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