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3 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横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诠释 出其制胜 B.杀戳 宁静致远 C.平添 励精图治 D.松弛 老奸巨滑 瞩(zhǔ)目 莅(wèi)临 缜(zhěn)密 揣度(duó) 人才荟(kuài)萃 鸢(yuān)飞鱼跃 鹬(yù)蚌相争 身陷囹圄(wú) 2.(3 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恶化的正确选择。 环境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 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的地方,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C.遏止 秩序 擅长 B.遏制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 3.(3 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 高亢悦耳,她 81 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 ,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 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 ,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3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凿、长达 40 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 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的碑材 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 第 1 页(共 38 页) 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 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矛盾,但一发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 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5.(3 分)某校文学刊物转载的一段评论中有四个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茅盾在《子夜》等小说创作中所努力实现的创作模式,是西方由巴尔扎克、列夫 •托尔斯泰、左拉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所成功地实践了的创作模式。 A.《子夜》: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提示了当时的重大社 会问题 B.巴尔扎克:19 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巴黎上流社会的编 年史 C.列夫•托尔斯泰:19 世纪俄国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以气势恢弘著称 D.左拉:19 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巴黎圣母 院》 二、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 6.(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 义帝,徒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 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 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 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 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 第 2 页(共 38 页) 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曰:“ ①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孔,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肆 。 ②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 治礼,引以次入殿 门,廷中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 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 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 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竞朝置酒, 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 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千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 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注】①肆: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B.度吾所能行为之 C.若真鄙儒也 益:渐渐 度:估量 鄙:品德低下 竟:真至……终于 D.竟朝置酒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C. B. D.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信任和富贵 第 3 页(共 38 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B. ①③④C.②⑤⑥D. 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帝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三、共 22 分. 7.(5 分)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8.(10 分)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①张孝祥 ②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 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③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岳阳楼上。 第 4 页(共 38 页) 注:①张教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 略作分析。 9.(7 分)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归去来兮辞》) , ?(陶渊明 ②星垂平野阔, 书怀》) 。 ,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宫赋》) , 。(杜牧《阿房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 四、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10.(10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昆曲本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现今还有人在那里传习。苏州地方,曲社有 第 5 页(共 38 页) 好几个。退休的官僚,现任的善堂董事,学校教员,中年田主少年田主,还 有诸如此类的一些业余的唱曲家,都是那几个曲社里的成员。至于职业的演 唱家,只有一个班子,就是上海“大千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没有什 么事来逼迫,我也偶尔跑去看他们的演唱,消磨一个下午。 演唱昆曲是厅堂里的事。地上铺一方红地毯,就算是剧中的境界;唱的时候 ,笛子是主要的乐器,声音当然不会怎么响,但是在一个厅堂里,也就各处 听得见了。搬上旧式的戏台去,即使在一个并不宽广的戏院子里,就不及平 ①剧 那样容易叫全体观众听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台去,那简直没法听,大概 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见演员拂袖按髯了。 昆曲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 ②劝贞劝节,神佛有灵,人力微薄。就文词而言,据内行家说,多用词藻故实 是不算稀奇的,要像元曲那样亦文亦话才是本色。但是,即使像了元曲,又 何尝能够句句像口语一样听进耳朵就明白?再说,昆曲的调子有非常迂缓的, 一个字延长到十几拍,那就无论如何讲究辨音,讲究发声跟收声,听的人总 是难以听清楚那是什么字了。所以,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 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 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物跟姿势,唱到哪个字 ,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 遵守着。动作跟姿势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么一个舞态,接下来就向 右方也做这么一个舞态,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譬如《牡丹 亭》里的《游园》一出,杜丽娘小姐跟春香丫头就是一对舞伴,从闺中晓妆 起,直到游罢回家止,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的,而且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 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与汉调来得高明。前年看见过一本《国剧身 段谱》,详记平剧里各种姿势,实在繁复非凡;可是我们去看平剧,就觉得 演员很少有动作,如《李陵碑》里的杨老令公,直站在台上尽唱,两手插在 袍甲里,偶尔伸出来挥动一下罢了。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 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来表演,那就跟木偶戏差 不多。 (取材于叶圣陶 1934 年所作《昆曲》,有删改) 第 6 页(共 38 页) 注:①平剧:即京剧,当时亦称国剧。 典故。 ②故实: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昆曲的内容有的诲淫诲盗,有的也教忠教孝,劝贞劝节。 B.昆曲里好的戏文词藻故实颇丰,而且文言白话兼而有之。 C.昆曲的舞注重手脚之间的协调,是为了准确地表现唱词。 D.昆曲人物舞台站位互相对称,因其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昆曲的爱好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经济条件。 B.昆曲演出的效果与观众事先对曲目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C.昆曲演出原是厅堂里的事,因此不太适应新式舞台的要求。 D.昆曲演出要求演员注重动作姿势,致使有些演出如木偶戏一般。 (3)简要概括本文谈到的昆曲的长处与局限。 五、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8 分. 11.(18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我对韩城心 仪已久。在次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郭之阔,田园之丽,都给 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 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 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 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草,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 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 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励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 。古道始建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这条悬岩上的交通 第 7 页(共 38 页) 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 隋朝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 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 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 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词,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 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 了。砖石砌成了的九十九级台阶,据说用意取于《易经》,九为数之极,九 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司衔不太高的太史令却也有九十九 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意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 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 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是司马迁待妾,叫随清娱,迁遭难后 忧伤而死,褚氏遂作碑文。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 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 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 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 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冈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 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故未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 悲哀?我宁可认为,此处家山,临大河,气势雄伟,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 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 墓,墓壁上嵌有雕八卦卦象,“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 者莫属,墓顶一柏形若颤抖的五指,做指苍窝。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共舞。 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神道,再读弧形的小 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取材子和谷的同题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第 8 页(共 38 页)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 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 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 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逆迷离的写作风 格。 E.文章的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 涵。 (2)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 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 (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②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 文作答。 六、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 分. 12.(4 分)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 情增减词语)。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第 9 页(共 38 页)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 13.(6 分)今年 10 月 1 日,北京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集会游行,隆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60 周年。有市民建议,受阅部队中应有“抢险抗灾 部队方阵”和“维和部队方阵”,群众游行队伍中应有“志愿者队伍”和“城市外来 务工者队伍”。 请从上述“方阵”或“队伍”中选择一个,拟写一段现场解说词。 要求:突出该方阵或队伍的特征,赞誉其风貌;语言简洁具体;不少于 100 字。 七、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4.(60 分)作文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特歌外, 体裁不限。 第 10 页(共 38 页) 2009 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3 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横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诠释 出其制胜 B.杀戳 宁静致远 C.平添 励精图治 D.松弛 老奸巨滑 瞩(zhǔ)目 莅(wèi)临 缜(zhěn)密 揣度(duó) 人才荟(kuài)萃 鸢(yuān)飞鱼跃 鹬(yù)蚌相争 身陷囹圄(wú) 【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字音、字形同时考查,要注意有注音的词语认真辨析注音,没有注音的 词语应该是考查字形,要有的放矢. 【解答】A、“出其制胜”应为“出奇制胜”,“人才荟萃”的“荟”应读“huì”; B、“杀戳”应为“杀戮”,“莅临”中的“莅”应读“lì”; C、正确; D、“身陷囹圄”的“圄”应读“yǔ”。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的每一个词语都是常见、常用的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 声字,有形近字,音近字.对于拼音字形,考生需要平时积累,可采用错题 集归类识记法, 2.(3 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恶化的正确选择。 环境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 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的地方,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第 11 页(共 38 页) 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C.遏止 秩序 擅长 B.遏制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 【考点】13:字义、词义辨析.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 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 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1)“遏制”与“遏止” 遏制:制止、控制;遏止:用力阻止。①句中“环境恶化”应该控制,所以选“遏 制”。 (2)“秩序”与“次序” 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次序: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②句中 “维持”的应该是“秩序”,而非次序。 (3)“擅长”与“善于” 这两个词都是“在某方面具有特长”的意思。但“善于”不能单独作谓语,它的宾语 一般不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擅长”可单独作谓语,宾语可以是动词或 动词性短语,也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此句中两个词都可以用。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 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 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 使用的语境. 3.(3 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 高亢悦耳,她 81 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 第 12 页(共 38 页) ,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 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 ,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考点】18:成语.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 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 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A.耄耋之年:“耄”是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耋”是七八十岁的 年纪,泛指老年。“耄耋之年”意为七八十岁的年纪,形容年寿很高,根据后 面的“她 81 年的舞台生涯中”这个内容可知本句使用恰当。 B.杳无踪迹:意为一点踪迹都没有,指不见行踪,不知去向,与本句要表达的 在国内各大书店找不到《百年孤独》这本书的意思符合。 C.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根据句意可知, 国外一些公司实际要裁员,但不明说,‘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 ,这是‘明修栈道’,即迷惑员工的假象,‘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是‘暗度陈仓’, 即公司借这几种选择暗着达到裁员的目的,所以符合语境。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为一人把守关隘,万人也攻不开,形容地势险要, 易守难攻。根据语境,“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 有条深谷”可知这不是关隘,不具备一人把守的险要地势。山下深谷因‘怪石峥 嵘,溪流湍急’而‘无路可通’,也不是‘万夫莫开’.因此使用有误,为本题正确 选项。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 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 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 第 13 页(共 38 页) 使用的语境. 4.(3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凿、长达 40 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 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的碑材 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 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 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矛盾,但一发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 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 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 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 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表述正确; B.不合逻辑,“然而”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前后两句不存在转折关系,所以不能 用“然而”,直接删去“然而”; C.成分残缺,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耗时”前加“需要”, 并去掉“不可或缺”; D.搭配不当,“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与“见解”不能搭配,可将“见解 ”改为“做法”。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 结构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 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第 14 页(共 38 页) 5.(3 分)某校文学刊物转载的一段评论中有四个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茅盾在《子夜》等小说创作中所努力实现的创作模式,是西方由巴尔扎克、列夫 •托尔斯泰、左拉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所成功地实践了的创作模式。 A.《子夜》: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提示了当时的重大社 会问题 B.巴尔扎克:19 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巴黎上流社会的编 年史 C.列夫•托尔斯泰:19 世纪俄国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以气势恢弘著称 D.左拉:19 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巴黎圣母 院》 【考点】2E:文学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国内外著名作家有关的文学常识,包括代表作品,作品内容 以及特点.答题时要认真回忆有关内容,和选项逐一比较,从而发现错误所 在. 【解答】A.《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 30 万字。茅盾于 1931 年 10 月开始创作,至 1932 年 12 月 5 日完稿,共十九章。小说以 1930 年 5、6 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 ,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以吴荪甫的破产为结局,揭露了 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 B.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1829 年, 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 年出版 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一生创 作甚丰,写出了 91 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但他 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 1850 年 8 月 18 日与世长辞。 C.列夫托尔斯泰:19 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 家。1862 年结婚后,创作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59~ 第 15 页(共 38 页) 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名著还有长篇小说《复活》( 1899)、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说和评论。《战争与和 平》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卓越的、令人惊叹的心理分析,生动、鲜活地描绘 了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令人激动的一组人物形象。整部作品构思宏伟、气势奔 腾,有力地展示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1812 年卫国战争,展示 出了战争前后俄罗斯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D.左拉的代表作是《卢贡﹣马卡尔家族》《娜拉》《四福音书》等,《巴黎圣 母院》的作者是雨果。 故选:D。 【点评】本题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进行分类归纳. 二、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 6.(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 义帝,徒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 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 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 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 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 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曰:“ ①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孔,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肆 。 ②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 治礼,引以次入殿 门,廷中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 第 16 页(共 38 页) 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 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 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竞朝置酒, 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 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千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 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注】①肆: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B.度吾所能行为之 C.若真鄙儒也 益:渐渐 度:估量 鄙:品德低下 竟:真至……终于 D.竟朝置酒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A. C. B. D.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B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第 17 页(共 38 页)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B. ①③④C.②⑤⑥D. 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刘邦初即帝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文言文实词的推断,基本方法就是代入原文,据上下文的文意进 行排除或筛选,至于据结构、语法等进行分析,还不如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 短文(难度不要大),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形成语感. (2)所考查的虚词均出自大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文虚词.对照句出自教材或选文 .对于前者可以此句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讲的通还是讲 不通.对于后者,则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个句子乃至一段的 意思而定. (3)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翻译,难度不大,但一定要据上下文仔细辨别其翻译 中的细微之处. (4)一定要有原文意识,找到备选项在原文的所在,据上下文读懂大意,再据 题干进行筛查. (5)对于需要读懂几个句子或是一段乃至全篇才能回答的这类概括题,比较犯 难.其实,只要牢牢把握一点,就是找到信息源,进行比较、归纳、概括, 也就迎刃而解了. 【解答】(1)C 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 第 18 页(共 38 页) 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 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 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 的句子. (2)A 项均为介词“趁机”.B 项:到(动词)/的(助词).C 项:按照(介词) /在(介词).D 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 句固定句式“为…所” (3)C“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 (4)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 A、C 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 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 D 项. (5)据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后,群臣才没有了尊 卑礼法. 答案: (1)C (2)A (3)C (4)B (5)D 译文: 叔孙通是薛县人.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靠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 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熊心.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去了,叔孙通 便留下奉事项羽. 汉高帝二年(前205),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侯王攻进彭 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也跟了去终于投靠了汉王. 汉高帝五年(前 202),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 ,叔孙通负责拟定仪式礼节.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 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 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坎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 第 19 页(共 38 页) 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 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 定朝廷上的仪礼.”高帝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 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皇帝说:“可以试 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 了鲁地儒生三十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走,说:“您侍奉了将近十位君主 ,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我们不违心替您办这种事.您办 的事不合古法,我们不走.您还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 “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 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 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来视 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 命令群臣都来学习. 汉高帝七年(前 200),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 帝参加岁首大典.那礼仪是:先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 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 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走”.于是所有 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 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 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大行令安排的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地传 呼. 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 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 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 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 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 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 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大典之后,高帝非常得意地 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 第 20 页(共 38 页) 金五百斤.叔孙通出来后,把五百斤黄金都送给各位儒生.儒生们于是都高 兴地说:“叔孙先生确实是圣人啊,知道当世的要务.” 【点评】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的几个: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虚词的运用;3、句子意思的理解;4、归纳内容要点;5、文意理解.平时 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 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三、共 22 分. 7.(5 分)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考点】3A:文言断句.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此题中要观察句子结构,并列句要 抓住.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抓住并列句,如“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 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 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 而不处. 翻译: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 就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 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 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 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所以圣贤之人做了事情不张扬, 成功之后不自居. 【点评】本题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标点有一定的技巧,做题时 第 21 页(共 38 页) 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断句时应结合上下文, 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①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 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 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 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 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8.(10 分)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①张孝祥 ②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 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③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岳阳楼上。 注:①张教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 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 略作分析。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第 22 页(共 38 页) 【分析】(1)考查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将选项和原文进行对比分析; (2)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通过诗中语言概括特点,回忆与之相关的 作家、流派; (3)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分析其特点. 【解答】(1)“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 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 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 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故选 D; (2)作答此题,需要联系写作背景“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 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 亦善戏矣.’”,据此可见风浪很大,但是诗人在诗中却写到“波神留我看斜阳, 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体现了诗人豪迈、达观的 胸怀,与苏轼《定风波》中“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3)从第二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达观、豪迈的胸怀,主要体现在“波神留我看 斜阳,唤起鳞鳞细浪”,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 而是通过想象,写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 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 舟的情况词人坦然自若. 参考答案 (1)D (2)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3)①达观、豪迈的胸怀.②“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词人不说自 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而是通过想象,写水神热情地邀请 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明日 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坦然自若.这两处都表 现了诗人面对风波险阻是达观、豪迈的胸怀. 作品赏析 第 23 页(共 38 页) 宋孝宗乾道四年秋八月,张孝祥离开湖南长沙,到达湖北荆州(今江陵)任 职.这首词是他在赴任途中所作.词题一作“阻风山峰下”.词句亦稍有差异. 他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 亦善戏矣.”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的黄陵山.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 英庙,故称黄陵庙.可见孝祥在赴任途中曾为风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 在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因此词人倾注 了浓烈的主观想象色彩.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这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 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以下转入 黄昏阻风情事.“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 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 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 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 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 真,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 此刻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 泰然自如.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他说:如果明天能够转为 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 结尾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收结,别具情味.《霓裳》, 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歌舞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 市城西,面临洞庭湖.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 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 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 面的自然风光. 【点评】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步骤一:看题目 步骤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步骤三:读懂诗句•(可借助相关的注解,及背景资料等来帮助理解诗句)•(写 第 24 页(共 38 页) 了什么?_例如:借景抒情诗,写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什么的意境,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步骤四:回答问题 (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感情?) 9.(7 分)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 书怀》)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 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 赋》)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 字都不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 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1)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名岂文章著 (重点字:岂、著) 非天下也 (重点字:尽、奚疑) (2)月涌大江流 (3)族秦者秦也 (4)又岂在朝朝暮暮 (重点字:族、也) (重点字:朝、暮)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 规定的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 确书写,注意一些易错的字.总之,要做到“一字不差”. 四、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10.(10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昆曲本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现今还有人在那里传习。苏州地方,曲社有 好几个。退休的官僚,现任的善堂董事,学校教员,中年田主少年田主,还 第 25 页(共 38 页) 有诸如此类的一些业余的唱曲家,都是那几个曲社里的成员。至于职业的演 唱家,只有一个班子,就是上海“大千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没有什 么事来逼迫,我也偶尔跑去看他们的演唱,消磨一个下午。 演唱昆曲是厅堂里的事。地上铺一方红地毯,就算是剧中的境界;唱的时候 ,笛子是主要的乐器,声音当然不会怎么响,但是在一个厅堂里,也就各处 听得见了。搬上旧式的戏台去,即使在一个并不宽广的戏院子里,就不及平 ①剧 那样容易叫全体观众听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台去,那简直没法听,大概 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见演员拂袖按髯了。 昆曲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 ②劝贞劝节,神佛有灵,人力微薄。就文词而言,据内行家说,多用词藻故实 是不算稀奇的,要像元曲那样亦文亦话才是本色。但是,即使像了元曲,又 何尝能够句句像口语一样听进耳朵就明白?再说,昆曲的调子有非常迂缓的, 一个字延长到十几拍,那就无论如何讲究辨音,讲究发声跟收声,听的人总 是难以听清楚那是什么字了。所以,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 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 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物跟姿势,唱到哪个字 ,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 遵守着。动作跟姿势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么一个舞态,接下来就向 右方也做这么一个舞态,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譬如《牡丹 亭》里的《游园》一出,杜丽娘小姐跟春香丫头就是一对舞伴,从闺中晓妆 起,直到游罢回家止,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的,而且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 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与汉调来得高明。前年看见过一本《国剧身 段谱》,详记平剧里各种姿势,实在繁复非凡;可是我们去看平剧,就觉得 演员很少有动作,如《李陵碑》里的杨老令公,直站在台上尽唱,两手插在 袍甲里,偶尔伸出来挥动一下罢了。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 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来表演,那就跟木偶戏差 不多。 (取材于叶圣陶 1934 年所作《昆曲》,有删改) 注:①平剧:即京剧,当时亦称国剧。 ②故实: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 第 26 页(共 38 页) 典故。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A.昆曲的内容有的诲淫诲盗,有的也教忠教孝,劝贞劝节。 B.昆曲里好的戏文词藻故实颇丰,而且文言白话兼而有之。 C.昆曲的舞注重手脚之间的协调,是为了准确地表现唱词。 D.昆曲人物舞台站位互相对称,因其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A.昆曲的爱好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经济条件。 B.昆曲演出的效果与观众事先对曲目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C.昆曲演出原是厅堂里的事,因此不太适应新式舞台的要求。 D.昆曲演出要求演员注重动作姿势,致使有些演出如木偶戏一般。 (3)简要概括本文谈到的昆曲的长处与局限。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科普类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 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 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 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科技小品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阅读 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特别是关联词和代词. 【解答】(1)A 项信息源在第三段:“昆曲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 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劝贞劝节.”原文没有“诲淫诲盗”的字样,. 无中生有.C 项是对第四段开头几句的概括,原文是“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 种动作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 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这里丝毫看不出有“为了准确地表现唱 词”的目的,也是无中生有.D 项:据末段“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 一点似乎比较平剧与汉调来得高明”,不能推出“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的原因, 故为强化因果. (2)D 项的有效信息在文末一句:“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 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表演,也就跟木偶戏差不多.” 第 27 页(共 38 页) 此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死守祖传表演而不知道所以然才跟木偶差不多. (3)“局限”难度不大,信息源在文末;“长处”“长处”的有效信息主要在第(3)、 (4)两段;第二点也好概括,关键是第一点其唱词(脚本)的特点是否是其 优点,唱词的特点也需要概括. 答案: (1)B (2)D (3) 长处:文化内涵丰厚,唱词文白兼有且重故实;艺术表演精湛,歌舞并重 局限:不适于在新式舞台演出;有的演员墨守成规 【点评】提取科技信息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组合重点段落.有些科学小品中的科技信息相对集中,只要将有关段落加以 组合就可以了. 二是分散摘录信息.有一些文章,科技信息犹如满天星斗点缀在文中,这就要分 散摘录.摘录时要做到六不:不摘录穿插的故事;不摘录形象的描述;不摘 录生动的阐释;不摘录抒发的感受;不摘录作者的设想;不摘录没有知识含 量的首尾与过渡. 五、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8 分. 11.(18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我对韩城心 仪已久。在次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郭之阔,田园之丽,都给 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 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 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 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草,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 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 第 28 页(共 38 页) 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励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 。古道始建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这条悬岩上的交通 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 隋朝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 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 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 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词,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 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 了。砖石砌成了的九十九级台阶,据说用意取于《易经》,九为数之极,九 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司衔不太高的太史令却也有九十九 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意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 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 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是司马迁待妾,叫随清娱,迁遭难后 忧伤而死,褚氏遂作碑文。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 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 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 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 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冈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 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故未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 悲哀?我宁可认为,此处家山,临大河,气势雄伟,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 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 墓,墓壁上嵌有雕八卦卦象,“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 者莫属,墓顶一柏形若颤抖的五指,做指苍窝。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共舞。 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神道,再读弧形的小 第 29 页(共 38 页) 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取材子和谷的同题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BE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 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 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 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逆迷离的写作风 格。 E.文章的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 涵。 (2)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 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②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 文作答。 【考点】42:散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对作者观点的评价,对写作思路和 作品风格的评价. (2)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思路的分析. (3)综合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文章结构. (4)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观感悟. 【解答】试题解析: (1)A 项有效信息在第(2)段:“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 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据此,该项强加因果. 第 30 页(共 38 页) C 项据第(5)段“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 ,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 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 可知,作者倒认为司马迁长眠于此乃“最佳”,故而此项无中生有.D 项:本文 是按行踪来写的,谈不上“扑朔迷离”. (2)此题难度不大.某一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这是一个明 显的过渡句.结构上有过渡作用;内容上,考生要注意“仰望”一词,仰望谁? 为什么要“仰望”?这样思考. (3)首先分析作者写到了司马祠的哪些内容(对象),这些对象各自的象征意 义或寓意应该在其后面,要圈点、勾画,然后进行整合.第一问:据题干“司 马祠”可大致判断出信息源所在,再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合.第二问:有 效信息在第(4)、(5)段.或许第一点不难概括;其余几个要点可能遗漏. 司马祠内外的物件、结构就是“有形的”,其后的评说便是“无形的”. (4)不妨这样思考:“读”的几个对象都与司马祠有关,而司马迁彪炳史册的不 正是他伟大的人格和作品吗?第一问便迎刃而解了.第二问要求考生扣紧原 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答,可结合考生积累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知识 来回答. 答案: (1)(4 分)B (2)(2 分) E要点一: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 要点二: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向高的走向 要点三:暗含对司马迁的景仰之情 (3)(6 分) 要点一: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 要点二: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 要点三: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 要点四: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 第 31 页(共 38 页) (4)(6 分) ①(3 分) 要点一: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 要点二: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 ②(3 分)略 【点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在所有的文章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散文 作品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因为散文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典雅,韵味 无穷,其标题内涵一般比较丰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无论是品读散 文还是写作散文,都需要特别关注标题的作用.那么,散文标题在文章中有 何作用呢? 散文标题的作用 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六、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 分. 12.(4 分)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 情增减词语)。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 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 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 【考点】28: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的能力,这是一道有附加要求的 第 32 页(共 38 页) 句式变换题,要求将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且主语已定,解决这个问题,要 先将句子主干定好,然后将剩余信息拆到句中作主语和宾语的修饰语即可, 并注意多重定语的语序,不能遗漏相关信息. 【解答】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 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 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短句变长句 的方法有:首先,以其中一个主要句为主干,其次,把剩余短句作主要句的 定语或状语.介宾短语(如“在…中”等)表示时间、频率、对象、处所、原因 等,可提前到主语之前做状语. 13.(6 分)今年 10 月 1 日,北京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集会游行,隆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60 周年。有市民建议,受阅部队中应有“抢险抗灾 部队方阵”和“维和部队方阵”,群众游行队伍中应有“志愿者队伍”和“城市外来 务工者队伍”。 请从上述“方阵”或“队伍”中选择一个,拟写一段现场解说词。 要求:突出该方阵或队伍的特征,赞誉其风貌;语言简洁具体;不少于 100 字。 【考点】81: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此题属于语言表述题。写现场解说 词,是一种实用能力,这要学生从生活中积聚经验,简洁具体地表述。学生 写时要以生动具体的形象,感人的细节来展现人物的特征或精神风貌。 【解答】看,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迈着自信雄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他们曾是外 来客,今天他们是城市的一员,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灵巧的双手改变着我 们家园的面貌,他们理应得到崇高的敬意,今天他们沐浴在党和政府的阳光 关怀中,沉浸在人们感激的情感海洋里,他们的步伐将更加坚定有力。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中档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第 33 页(共 38 页) 七、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4.(60 分)作文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特歌外, 体裁不限。 【考点】93:命题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立意的方法: •高屋建瓴法: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 意识和气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就有了超越平庸 的气概和胆略,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 a 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我.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的.必须超 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 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 体﹣﹣民族﹣﹣人类. b 运用发散思维,古今中外纵横.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发散思 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绽开多角度思维.“纵”就是纵向思考, 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由过去、现时、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 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 •多角立体法:角度要巧妙,或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 度来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 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分为顺向立意、逆向立意和辩证立意等. •大题小作法: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在积极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 目、宽题、需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闪光的思想.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 第 34 页(共 38 页) 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 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 【解答】范文参考: 隐形 的翅膀 当猎人用枪瞄准我,我知道自己必须飞翔,但我没有翅膀 一直以来,我想拥有一双的翅膀.带我飞到我的“天堂”. 那双翅膀,总在我徘徊在孤单与绝望的边缘时,带给我希望.那双翅膀,总在我 流泪时,教懂我坚强. 懵懂的我,常常以为这双隐形翅膀,能够如同鸟儿的翅膀一般,带我展翅高飞, 飞往那个令人向往的天堂. 长大后,我相信,我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知道漫漫黑夜过后必有破晓时的第 一缕晨光打破沉寂,我知道寒冷冬天过后必有谷雨时第一声春雷唤醒万物. 相信自己,相信梦想,信念不倒,心就不会感到疲惫,牵引我一路的欢笑与 泪水,点缀我无华的青春. 当美丽的蝴蝶煽动着翅膀在花丛草间翩翩起舞,嬉戏追逐时;当轻巧的燕子在湖 面轻盈飞舞,尾尖偶尔掠过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时;当矫健的苍鹰在辽阔 的穹宇振翅盘旋,收翅俯冲… 天空很高,很险,但我不再害怕,因为你不羁的灵魂送我以自信. 天意从来高难定,人生中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遭遇挫折痛苦时,那双隐形 的翅膀,带我冲出重重阻碍,飞翔在湛蓝的天空.譬如说当我因考试成绩失 落无助时,让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乐观冲走我的低迷情绪;又譬如说 当我与朋友争吵时,伯牙子期那高山流水的曲子就会在我心中奏响,提醒我 友谊的珍贵;而当我迷茫无助失去目标时,霍金那撰写《时间简史》的坚定 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面前,让我重新找回目标.它让我摆脱泥沼的纠缠,找 到人生目标,直冲向丽的天空. 那双翅膀,总在我被束缚时,带我飞到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境界.那双翅膀,总 在我追梦的路途中被羁绊的时候,让我重新站起来. 第 35 页(共 38 页) 现在的我,已经在果园里种下一颗颗梦想的种子,并且日夜浇灌,细心栽培.而 我的那双翅膀,似乎也在慢慢地消失了. 天空很远,很静,但我不在孤单,因为你激愤,激昂的灵魂送我以果敢. 那双翅膀,或许正隐形于我的心中,时刻准备着“怒而飞”吧!但我希望,这双翅 膀,应该更柔韧一些,更坚固一些.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大翼垂天,若彩 云耶!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这种期许,看上去还像是一场春梦. 让人欣慰的是,上帝是公平的,在天使沦落凡间后,他决定给每一个天使一个机 会,让他们再次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飞往那个神圣的地方﹣﹣“天堂”. 没错,上帝赠与了每一个沦落凡间的天使一双翅膀,是一双隐形的翅膀. 那时一直梦想着,我们将生活在一个自由、平等的国度里,人与人之间都是坦诚 相待,每个人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没有人 剥削人、人压迫人,社会充满了公平和公正.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我相信我们是向着这样的理想迈进的,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实现这个理 想而努力的.我的青春因为有了理想而飞翔,理想就是我飞翔着的青春的隐 形翅膀. 也许,当年上帝所说的赠与每一位凡间的天使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他们飞往他 们向往的“天堂”的真正用意是让天使们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到达自己梦想 的天堂.而我也相信,我将会飞到我的梦想的天堂,得到丰硕的收获. 天空很险,很远,但我不在畏惧风雨,因为你洒脱,从容的灵魂送我以淡然. 我要将这吉光片羽收集起来,幻化成一双隐形的翅膀.让我在无路可走时,忘记 世事的困扰,忘记尘世的悲凉,依然快乐地在自己的天空翱翔.我只做北溟 的鲲,化而为鹏,扶摇而上九万里,只缘璀璨的生命,美丽的愿景.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梦想的天堂正在前方!天堂的光芒因你而聚! 【点评】我国高考命题与欧美作文命题之间有很大的不同.换一个角度看,欧美 命题存在不足,那就是对抒情和审美的扼杀.面对一个诗情洋溢的题目,在 中国学生看来,可以轻而易举地落笔成文,而一个欧美考生则可能觉得摸不 着头脑. 英文版《环球时报》的一位记者说:“这是我在中国看到的第一个高考,作文的 要求之宽泛与苛刻让人咂舌.我不知道英国高中生是否要被要求做此类的事 第 36 页(共 38 页) 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20 多年前我参加考试时肯定不是这样.这些题目只 给几点提示,让考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知识面和语言运用能力…我深深感 到,英国许多名牌大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同不足以分清良莠的英国高中测试 体系相比,中国的考试更具挑战性,也更能测试出学生的水平….” 类似北京卷的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对中国考生不但没有特别的难度 ,而且有调动感情和智慧的功能,难易适中,受到广泛欢迎,英国学生的困 惑.国外程式化的考题并不要求抒情和想像,只要学生对特定现象作出评论. 以 2014 年 1 月的“雅思”作文为例: 有些人相信,对于个人来说,技术条件扩大了穷人与富人的差距.而另外一些人 则认为,效果恰恰相反.请讨论这些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大学和中学的师生一起从课本上学到的远不如从其他方面(如互联网、电视)学 到的更多.在什么程度上你同意这样的看法? 这样的题目,虽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思辨能力,但是其题型已经是多年 一贯了.对于英国学生来说,排除个人的情感,在分析中立论,已经驾轻就 熟.可面对这样的题目,长于抒情的中国学生则可能要惶惑起来. 法国的作文题型在抽象分析上更为典型.如 2014 年法国大学入学考试理科作文 题: 期盼得到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是否荒谬?世界上是否存在任何科学都无法解释的 问题? 评点法国哲学家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有关鼓励民众参与民 主的一段文字:“给民众以机会管理琐事,他们参与管理国家大事更能激发民 众对公共事务的关心.”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与欧美在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之间存在深刻差异 .客观地说,双方都有优点和不足.如果把审视的目环节上,我们不难看到, 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理性思考地位有一定提升.而脱离“真知灼见”,盲目甚 至麻木地拘泥于“真情实感”的抒情散文较多,仍是当前高考作文抒情泛滥、 思想肤浅、智性缺失的根源. 拿这样的倾向和美国高考 sa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的评分标准比较,我们可以 获得更深刻的启示.当我们把抒情叙事的审美“散文”几乎当作唯一期待的时 第 37 页(共 38 页) 候,sa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的评分标准明确规定其文体是智性的“随笔”.“ 随笔”要求明确一贯地阐述理念,深刻有效地展开观点.最为重要的是,文章 需要体现用恰当的例证和理由支持自己的论点.平心而论,这样的理性思维 能力,并不是美国大学的特殊要求而且是大学新生的起码水平.不论是相对 于高等学校课程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来说,还是对于迎接全球知识经济的战略 来说,这样的要求都应该是超越民族性的.理性素质的长期忽视,会不会导 致我们在人才的竞争中产生某种危机呢?实在不可不深长思之. 第 38 页(共 38 页)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