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数学(理科)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第 1 至第 2 页,第 II 卷第 3 至 第 4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 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 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II 卷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 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 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答题卷、草 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B 互斥,那么 P(A+B)= P(A)+ P(B) 如果事件 A、B 相互独立,那么 P(A·B)= P(A)·P(B) 第 I卷(选择题共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z1.设 i是虚数单位, z表示复数 z的共轭复数。若 z 1 i, 则 i z ()iA. 2 B. 2i C. )2D. 2i 2.“x 0 ”是“ ln(x 1) 0”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A.34 B.55 C.78 D.89 4.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 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已知直 )xx t 1 线l的参数方程是 ,(t 为参数),圆 C 的极坐标方程是 4cos ,则直线l 被圆 C 截得 y y 3 的弦长为( )A. 14 B. 2 14 C. 2D. 2 2 第 1 页 共 10 页 x y 2 0 5. x, y 满足约束条件 x 2y 2 0 ,若 z y ax 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 a 的值为 2x y 2 0 ()11A. 或 1 B. 2或 C.2 或 1 D. 2或 1 226.设函数 f (x)(x R) 满足 f (x ) f (x) sin x ,当 23 60 x 时, f (x) 0 ,则 f ( ) ()12312A. B. C. 0D. 27.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A. 21 3 B.18 3 C. 21 D.18 8.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的共有( A.24 对 B.30 对 C.48 对 D.60 对 9.若函数 f (x) x 1 2x a 的最小值为 3,则实数 A.5 或 8 B. 1或 5 C. 1 4 )7 题图 )a的值为( )或D. 4或 8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向量 a,b, a b 1,a b 0, 点Q 满OQ 2(ab) 。曲线 C {P | OP acos bsin, 0 2},区域 {P | 0 r | PQ | R, r R} 。若C 为两段分离的曲线,则( )A.1 r R 3 B.1 r 3 R C. r 1 R 3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D.1 r 3 R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数 学(理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 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411.若将函数 f x sin 2x 的图像向右平移 个单位,所得图像关于 y轴对称, 则的最 小正值是________. 12.数列{an}是等差数列,若 a1 1, a3 3, a5 5 构成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则 q ________。 nx13.设 a 0,n 是大于 1 的自然数, 1 的展开式为 aa0 a1x a2 x2 an xn 。若点 A (i,ai )(i 0,1,2) 。i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 ______ y2 b2 14.设 F , F2 分别是椭圆 E : x2 1(0 b 1) 的左、右焦点,过点 F1 的直线交椭圆 E于A, B 两1点,若 AF 3 BF , AF2 x 轴,则椭圆 E 的方程为______ ____。 11 15.已知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向量 a, b 两组向量 x1, x2 , x3, x4 , x5 和y1, y2 , y3, y4 , y5 均由 2 个 a,第 2 页 共 10 页 , Smin 表示 S 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 和 3 个 b排列而成。记 S x1 y1 x2 y2 x3 y3 x4 y4 x5 y5 小值。则下列命题的是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①S有 5 个不同的值。 ②若 a b 则Smin 与| a |无关。 ③若 a b ④若| b | 4 | a |,则 Smin 0 则Smin 与| b |无关. 。与 的夹角为 4⑤若| b | 2 | a |, Smin 8| a |2 ,则 ab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5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解答写在答题 卡上的指定区域内。 16.(本小题满分 12 分)设 ABC 的内角 A, B,C 所对边的长分别是 a,b,c ,且b 3,c 1, A 2B. 4(Ⅰ)求 a的值; (Ⅱ)求sin(A ) 的值。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甲乙两人进行围棋比赛,约定先连胜两局者直接赢得比赛,若赛完 5 局仍未 21出现连胜,则判定获胜局数多者赢得比赛,假设每局甲获胜的概率为 ,乙获胜的概率为 ,各局比 33赛结果相互独立。 (Ⅰ)求甲在 4 局以内(含 4 局)赢得比赛的概率; (Ⅱ)记 为比赛决出胜负时的总局数,求 的分布列和均值(数学期望)。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设函数 f (x) 1 (1 a)x x2 x3 其中 a 0 (Ⅰ)讨论 f (x) 在其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Ⅱ)当 x[0,1]时,求 f (x) 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时的 x 的值。 19.(本小题满分 13 分)如图,已知两条抛物线 E : y2 2p x p 0 和E2 : y2 2p2x O 的两条直线l1 和l2 ,l1 与 E1, E2 分别交于 A , A2 两点,l2 与 E1, E2 分别交于 B1, B2 两点。 1p2 0 ,111过原点 (Ⅰ)证明: A B1 // A2B2; 1(Ⅱ)过原点 O作直线 l(异于l1 ,l2 )与 E1, E2 分别交于C1,C2 两点。 S1 记A B1C1 与 A2B2C2 的面积分别为 S1 与 S2 ,求 的值。 1S2 20.(本题满分13分)如图,四棱柱 ABCD A B1C1D1 中, A A 底面 ABCD .四边形 ABCD 为梯形, 11AD // BC ,且 AD 2BC .过 A ,C, D 三点的平面记为 ,BB1 与 的交点为 。(Ⅰ)证明: QQ 为 1BB1 的中点; (Ⅱ)求此四棱柱被平面 (Ⅲ)若 A A 4 CD 2,梯形 ABCD 的面积为 6,求 与底面 ABCD 所成二面角大小。 21.(本小题满分 13 分)设实数 c 0 ,整数 p 1 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 ,1平面 ,n N* 。(I)证明:当 x 1 x 0 时, (1 x)p 1 px 且;1p 1 pc1 p (II)数列 an 满足 a1 c p ,an1 an an ,p第 3 页 共 10 页 1证明: an an1 c p 。参考答案 i(1i) (i 1) (i 1) 2 z1 i i1.答案:C,解析: i z i2.答案:B,解析: ln(x 1) 0 0 x 11 1 x 0 ,所以“ x 0 ”是“ ln(x 1) 0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3.答案:B,解析: xy1112233558813 21 21 34 13 235813 21 34 55 z55 50 ,故运算 7 次后输出的结果为 55。 4.答案:D,解析:将直线 l方程化为一般式为: x y 4 0 ,圆 C 的标准方程为: (x 2)2 y2 4 ,| 2 4 | 圆 C 到直线 l的距离为: d 2 2∴弦长 L 2 R2 d2 2 2 。5.答案:D,解析:画出约束条件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右图, z y ax 取得最大值表示直线 z y ax 向上平移移动最大, a表示直线斜率,有两种情况: a 1 或a 2 。6.答案:A,解析: 23 617 17 611 6f ( ) f ( ) sin ) sin 611 617 6 f ( sin 5 65 611 617 6 f ( ) sin sin sin 1 1 1 1 0 2 2 2 27.答案:A,解析:如右图,将边长为 2 的正方体截去两个角, 13∴S表 226 11 2 ( 2)2 21 3 248.答案:C,解析:与正方体一条对角线成 600 的对角线有 4 条, ∴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 角为60的共有 412 48 (对)。 9.答案:D,解析: 3x a 1, x 1 aax a 1, 1 x (1)当 a 2 时, 1 ,此时 f (x) ;22a3x a 1 x 2第 4 页 共 10 页 a3x a 1, x 2a(2)当 a 2 时, 1 ,此时 f (x) ax a 1, x 1 223x a 1 x 1 aa在两种情况下, f (x)min f ( ) | 1| 3,解得 a 4 或a 8 。22a注:此题也可以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得 f (x)min | 1| 3 ,从而得 a 4 或a 8 。2 10.答案:A,解析:设 a (1,0), b (0,1) 则OP (cos,sin) ,OQ ( 2, 2) 所以曲线 C 是单位元,区域 为圆环(如右图) ∵| OQ | 2,∴1 r R 3 3 。11.答案: ,844解析: f (x ) sin[2(x ) ] sin(2x 2) 428k 23 8∴ 2 k, (k Z) ,∴ , (k Z) ,当 k 1 时min 。12.答案: q 1 解析:∵{an}是等差数列且 a1 1, a3 3, a5 5 构成公比为 (a1 1)(a1 4d 5) (a1 2d 3)2 (a1 1)[(a1 1) 4(d 1) [(a1 1) 2(d 1)]2 a1 1 x, d 1 y ,则有 x(x 4y) (x 2y)2 ,展开的 y 0,即 d 1 0,∴ q 1 ,q的等比数列, ∴令即。13.答案: a 3,解析:由图易知 a0 1, a1 3, a2 4 na 3 11∴Cn1 3, Cn2 ( )2 4 ,∴ ,解得 a 3 。n(n 1) 2a2 aa 4 314.答案: x2 y2 1 ,25c 1解析:由题意得通径 AF2 b2 ,∴点 B 坐标为 B( , b2 ) 3323131b2 ( b2 )2 5c 将点 B 坐标带入椭圆方程得 ( )2 1,又b2 1 c2 ,解得 33b2 2c 3∴椭圆方程为 x2 y2 1 。215.答案:②④, 解析:S 有下列三种情况: S1 a2 a2 b2 b2 b2 , S2 a2 ab ab b2 b2 , S3 ab ab ab ab b2 ∵2 2 S1 S2 S2 S3 a b 2ab (a b)2 | a b |2 0 ,∴Smin S3 ,第 5 页 共 10 页 若a b ,则 Smin S3 b2 ,与| a |无关,②正确; 若若a b ,则 Smin S3 4ab b2 ,与| b |有关,③错误; | b | 4 | a |,则 Smin S3 4| a||b| cos|b|2 4| a||b| |b|2 |b|2 |b|2 0,④正确; 2 若∴| b | 2 | a |, Smin 8| a |2 ,则 Smin S3 4ab b 8| a |2 cos 4 | a |2 8| a |2 12cos ,∴ ,⑤错误。 316.(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析:(Ⅰ)∵ A 2B ,∴sin A sin 2B 2sin Bcos B ,a2 c2 b2 由正弦定理得 a 2b 2ac ∵b 3, c 1,∴ a2 12, a 2 3 。b2 c2 a2 9 112 1(Ⅱ)由余弦定理得 cos A ,2bc 6312 2 3由于 0 A ,∴sin A 1 cos2 A 1 ( )2 ,34442 2 32124 2 故sin(A ) sin Acos cos Asin ( ) 。2326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析:用 A 表示“甲在 4 局以内(含 4 局)赢得比赛”, Ak 表示“第 k 局甲获胜”, Bk 表示“第 21k局乙获胜”,则 P(A ) , P(Bk ) , k 1,2,3,4,5 k33(Ⅰ) P(A) P(A A2 ) P(B A2 A ) P(A B2 A A4 ) 11313 P(A )P(A2 ) P(B )P(A2 )P(A ) P(A )P(B2 (A )P(A4 ) 113132 2 1 2 2 2 1 2 256 3 3 3 3 3 3 3 3 381 (Ⅱ) X的可能取值为 2,3,4,5 59P(X 2) P(A A2 ) P(B B2 ) P(A )P(A2 ) P(B )P(B2 ) 11112P(X 3) P(B A2 A ) P(A B2B3 ) P(B )P(A2 )P(A ) P(A )P(B2 )P(B3 ) 131131910 81 P(X 4) P(A B2 A A4 ) P(B A2B3B4 ) P(A )P(B2 )P(A )P(A4 ) P(B )P(A2 )P(B3 )P(B4 ) 1311318P(X 5) 1 P(X 2) P(X 3) P(X 4) 81 故X的分布列为 2345XP592910 81 881 5210 8224 ∴EX 2 3 4 5 9981 81 81 第 6 页 共 10 页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析:(Ⅰ) f (x) 的定义域为 (,) ,f ‘(x) 1 a 2x 3×2 1 4 3a 1 4 3a , x1 x2 令f ‘(x) 0 得x1 , x2 33所以 f ‘(x) 3(x x1)(x x2 ) 当x x1 或 x x2 时 f ‘(x) 0;当 x1 x x2 时 f ‘(x) 0 f (x) (, x1) (x2 ,)内单调递减,在 (x1, x2 ) 内单调递增。 故在和(Ⅱ)∵ a 0 ,∴ x1 0, x2 0 (1)当 a 4 x2 1,由(Ⅰ)知 f (x) f (x) x 0 x 1处分别取得最小值和最大值。 (2)当 4 a 0 时, x2 1 时在[0,1] 上单调递增 ∴在和,由(Ⅰ)知 f (x) 在[0, x2 ]上单调递增,在[x2 ,1]上单调递减 1 4 3a ∴又f (x) f (0) 1, f (1) a f (x) f (x) x 0 4 a 1时, f (x) 在x x2 处取得最大值 3∴当1 a 0 时在x 1处取得最小值 x 1处同时取得最小值 x 0 取得最小值。 当a 1 时在和当在19.(本小题满分 13 分) (Ⅰ)证:设直线l1,l2 的方程分别为 y k1x, y k2 x,(k1,k2 0) ,则 y k1x y2 2p1x y k1x y2 2p2 x 2p1 2p1 ,2p2 2p2 , ) 由得A ( );由 得A2 ( 1k12 k1 k12 k1 2p1 2p1 2p2 2p2 同理可得 B ( ,),B2 ( ,)122k2 k2 k2 k2 2p1 2p1 2p1 2p 1111所以 A B ( ,1 ) 2p1( ,)1122k2 k12 k2 k1 k2 k12 k2 k1 2p2 2p2 2p2 2p 2 ) 2p2 ( 1111A2B2 ( ,,)22k2 k12 k2 k1 k2 k12 k2 k1 p1 p2 故A B A2B2 ,所以 A B∥A2B2 。 111 1 (Ⅱ)解:由(Ⅰ)知 A B∥A2B2 ,同理可得 B C1∥B2C2 , AC1∥A2C2 1111 S1 | A B| 211 所以 A B C1∽A2B2C2 ,因此 ( )11S2 | A2B2 | | A B| p1 S1 p12 p1 p2 11 又由(Ⅰ)中的 A B A2B2 知,故 。112p2 S2 p2 | A2B2 | 20.(本小题满分 13 分) (Ⅰ)证:∵ BQ//AA1, BC //AD,BC BQ=B,AD AA1 A 平面QBC∥平面A1AD ∴从而平面 A1CD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相互平行,即QC∥A1D 故QBC 与A1AD 的对应边相互平行,于是 QBC∽A1AD 第 7 页 共 10 页 BQ BQ BC 12∴,即Q 为 BB1 的中点。 BB1 AA AD 1(Ⅱ)解:如图,连接 QA,QD。设 AA h ,梯形 ABCD 的高为 d,1四棱柱被平面 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分别为 V上 和V下 ,BC a ,则 AD 2a 。1 1 1VQA AD 2ahd ahd ,13 2 31 a 2a 11VQABCD d ( h) ahd 32247∴又故V下 VQA ADVQABCD ahd 图 1 112 33711 VA B C D ABCD ahd ,∴V上 VA B C D ABCD V下 ahd ahd ahd 1V上 V下 1111 1 1 1 2212 12 11 7(Ⅲ)解法 1:如图 1,在 ADC 中,作 AE DC ,垂足为 E,连接 A E 1又∴∴∵DE AA1 ,且 AE AA1 A DE 平面AEA1 ,∴ DE A E 1AEA1 为平面 和平面 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BC //AD AD 2BC , ∴SADC 2SABC ,又∵梯形 ABCD 的面积为 6,DC=2,∴ SADC 4 ,AE 4 AA 41于是 tan AEA 1 ,AEA ,11AE 4x故平面 和底面 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 。 解法 2:如图 2,以 D 为原点, DA ,DD1 分别为 轴和 z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CDA 24a 2a 因为VABCD 2sin 6 ,所以 a ,从而C(2cos,2sin,0) ,A ( ,0,4) 12sin sin 设平面 A DC 的法向量为 n (x, y,1) 1 4DA1 n x 4 0 sin 由得x sin, y cos DCn 2xcos 2ysin 0 所以 n (sin,cos,1) 又平面 ABCD 的法向量 m (0,0,1) mn 2 所以 cos m,n 2| m || n | 4故平面 和底面 ABCD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 。21.(本小题满分 13 分) (Ⅰ)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第 8 页 共 10 页 (1)当 p 2 时, (1 x)2 1 2x x2 1 2x ,原不等式成立。 (2)假设 p k(k 2,k N*) 时,不等式 (1 x)k 1 kx 成立 当p k 1时, (1 x)k1 (1 x)(1 x)k (1 x)(1 kx) 1 (k 1)x kx2 1 (k 1)x 所以 p k 1时,原不等式成立。 综合(1)(2)可得当当 x 1 且x 0 时,对一切整数 p 1,不等式 (1 x)p 1 px 均成立。 1(Ⅱ)证法 1: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an c p 。11(1)当 n 1时由假设 a1 c p 知an c p 成立。 1(2)假设 n k(k 1,k N*) 时,不等式 ak c p 成立 p 1 pc由an1 an an1 p 易知 an 0,n N * pak1 p 1 c1 c 当n k 1 时ak p 1 (1) ak ppp akp 111 c p akp 由ak c p 0 得1 (1) 0 pa1 c 1 c cakp 由(Ⅰ)中的结论得 (k1 )p [1 (1)]p 1 p ( 1) ak p akp p akp 1因此 akp1 c ,即 ak1 c p 所以当 n k 1时,不等式 an c p 也成立。 ,不等式 an c p 均成立。 1,即 an1 an 11综合(1)(2)可得,对一切正整数 nan1 an 1 c an1 an 再由 1 (1) 得p anp 1综上所述, an an1 c p ,n N * 1p 1 pc证法 2:设 f (x) f ‘(x) x x1 p , x c p ,则 xp c ,并且 p1p 1 cp 1 c(1 p)x p (1 ) 0 ,x c p pppxp 1111由此可见, f (x) 在[c p ,) 上单调递增,因而当 x c p 时f (x) f (c p ) c p 。1(1)当 n 1时由 a1 c p 0 ,即 a1p c 可知 p 1 pc1 c a2 a1 a11 p a1[1 (1)] a1 ,pp a1p 11并且 a2 f (a1) c p ,从而 a1 a2 c p 第 9 页 共 10 页 1故当 n 1时,不等式 an an1 c p 成立。 1(2)假设 n k(k 1,k N*) 时,不等式 ak ak1 c p 成立,则 11当n k 1 时f (ak ) f (ak1) f (c p ) ,即有 ak1 ak2 c p 所以当 n k 1时原不等式也成立。 ,1综合(1)(2)可得,对一切正整数 n,不等式 an an1 c p 均成立。 第 10 页 共 10 页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