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下载

2009年北京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14日



第 1 页 共 22 页 2009 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理工农医类)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2 页,第Ⅱ卷 3 至 9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 共4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用 2B 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中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 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复平面内,复数 z  i(1 2i)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向量 a,b 不共线, c  ka  b(k  R),d  a b 如果 c // d ,那么 A. k 1 C. k  1 且c且与d与同向 同向 B. k 1 D. k  1 且c且与d与 d 反向 反向 cdcx  3 10 3.为了得到函数 y  lg 的图像,只需把函数 y  lg x 的图像上所有的点 A.向左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D.向右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4.若正四棱柱 ABCD  A B C1D1 的底面边长为 1, AB1 与底面 ABCD 成 60°角,则 AC1 111到底面 ABCD 的距离为 3A. B.1 C. 2D. 3 3615.“  2k (k Z) ”是“ cos2  ”的 2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若 (1 2)5  a  b 2(a,b 为有理数),则 a  b  A.45 B.55 C.70 D.80 第 1 页 共 22 页 1第 2 页 共 22 页 7.用 0 到 9 这 10 个数字,可以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的个数为 A.324 B.328 C.360 D.648 8.点 P在直线 l : y  x 1上,若存在过 P的直线交抛物线 y  x2 于 A, B 两点,且 | PA | AB |,则称点 P为“ 点”,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直线 B.直线 C.直线 D.直线 llll上的所有点都是“ 点” 上仅有有限个点是“ 上的所有点都不是“ 点” 点” 上有无穷多个点(点不是所有的点)是“ 点” 第Ⅱ卷(共 11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x x x x 1 9. lim ___________。w.w.w.k.s.5.u.c.o.m x1 x  y  2  0 10.若实数 x, y 满足 x  4 则s  y  x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y  5 11.设 f (x) 是偶函数,若曲线 y  f (x) 在点 (1, f (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1,则该曲线在点 (1, f (1))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____。 x2 y2 12 . 椭 圆 1的 焦 点 为F , F2 , 点P 在 椭 圆 上 , 若 | PF | 4 , 则 1192| PF2 |_________; F PF2 的小大为____________。 11,x  0 1×13.若函数 f (x)  则不等式| f (x) |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 13x( ), x  0 314 . 已 知 数 列 {an}满 足 :a4n3 1,a4n1  0,a2n  an ,n N, 则a2009 ________ ; a2014 =____________。w.w.w.k.s.5.u.c.o.m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6 小题,共 8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第 2 页 共 22 页 2第 3 页 共 22 页 15.(本小题共 13 分) ABC 中,角 A, 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B  34在,cos A  ,b  3 。5(I)求sinC 的值; (Ⅱ)求 ABC 的面积。 w.w.w.k.s.5.u.c.o.m 16.(本小题共 14 分) 如图,在三棱锥 P  ABC 中, PA  底面 ABC, PA  AB,ABC  60 ,BCA  90 ,点D , E 分别在棱 PB, PC 上,且 DE // BC (I)求证: BC  平面 PAC ;(Ⅱ)当 PB 的中点时,求 AD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的大小; D为(Ⅲ)是否存在点 E 使得二面角 A DE  P 为直二面角?并说 明理由。 17.(本小题共 13 分) 某学生在上学路上要经过 4 个路口,假设在各路口是否遇到红灯是相互独立的,遇到红 1灯的概率都是 ,遇到红灯时停留的时间都是2min。 3(Ⅰ)求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到第三个路口时首次遇到红灯的概率;w.w.w.k.s.5.u.c.o.m (Ⅱ)求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因遇到红灯停留的总时间 的分布列及期望。 第 3 页 共 22 页 3第 4 页 共 22 页 18.(本小题共 13 分) 设函数 f (x)  xekx (k  0) (I)求曲线 y  f (x) 在点 (0, f (0)) 处的切线方程; (Ⅱ)求函数 f (x) 的单调区间; (Ⅲ)若函数 f (x) 在区间 (1,1) 内单调递增,求 k的取值范围。w.w.w.k.s.5.u.c.o.m 19.(本小题共 14 分) x2 y2 3已知双曲线C : 1(a  0,b  0) 的离心率为 3 ,右准线方程为 x  a2 b2 3(I)求双曲线 (Ⅱ)设直线 C的方程; l是圆 O : x2  y2  2上动点 P(x0 , y0 )(x0 y0  0) 处的切线, l 与双曲线 C 交 于不同的两点 A, B ,证明 AOB 的大小为定值。w.w.w.k.s.5.u.c.o.m 20.(本小题共 13 分) 已 知 数 集A {a1,a2 ,an}(1 a1  a2 an ,n  2)具 有 性 质 P ; 对 任 意 的 aj i, j(1 i  j  n) ,aiaj 与 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属于 A。ai (I)分别判断数集{1,3,4} 与{1,2,3,6}是否具有性质 P ,并说明理由; 第 4 页 共 22 页 4第 5 页 共 22 页 a1  a2  an (Ⅱ)证明: a1 1,且  an ; a11  a21  an1 (Ⅲ)证明:当 n  5时, a1,a2 ,a3,a4 ,a5 成等比数列。w.w.w.k.s.5.u.c.o.m 1.B 2.D 3.C 4.D 5.A 6.C 7.B 8.A 19. 10. 6 11. 1 12. 2, 120 13. 3,1 14.1,0 2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6 小题,共 8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34515.(Ⅰ)∵A、B、C 为△ABC 的内角,且 B  ,cos A  ,2 335∴∴C   A,sin A  ,2 313 4 3 sinC  sin  A  cos A sin A  .32210 33 4 3 (Ⅱ)由(Ⅰ)知sin A  ,sinC  ,510 3又∵ B  ,b  3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bsin A sin B 65∴a  .11 6 3 4 336  9 3 ∴△ABC 的面积 S  absinC    3 .22 5 10 50 16.(Ⅰ)∵PA⊥底面 ABC,∴PA⊥BC. 又BCA  90 ,∴AC⊥BC. ∴BC⊥平面 PAC. 第 5 页 共 22 页 5第 6 页 共 22 页 (Ⅱ)∵D 为 PB 的中点,DE//BC, 1∴DE  BC ,2又由(Ⅰ)知,BC⊥平面 PAC, ∴DE⊥平面 PAC,垂足为点 E. ∴∠DAE 是 AD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 ∵PA⊥底面 ABC,∴PA⊥AB,又 PA=AB, 1∴△A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D  AB , 21∴在 Rt△ABC 中, ABC  60 ,∴ BC  AB .2DE BC 2∴在 Rt△ADE 中,sin DAE  ,AD 2AD 42∴AD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rcsin .4(Ⅲ)∵DE//BC,又由(Ⅰ)知,BC⊥平面 PAC,∴DE⊥平面 PAC, 又∵AE 平面 PAC,PE 平面 PAC,∴DE⊥AE,DE⊥PE, ∴∠AEP 为二面角 A DE  P 的平面角, ∵PA⊥底面 ABC,∴PA⊥AC,∴ PAC  90 .∴在棱 PC 上存在一点 E,使得 AE⊥PC,这时 AEP  90 故存在点 E 使得二面角 A DE  P 是直二面角. ,17(Ⅰ)设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到第三个路口时首次遇到红灯为事件 A,因为事件 A 等价 于事件“这名学生在第一和第二个路口没有遇到红灯,在第三个路口遇到红灯”,所以事件 A 11 1 3 3 4    的概率为 P A  1 1  .    327 (Ⅱ)由题意可得, 事件“  2k ”等价于事件“该学生在路上遇到 可能取的值为 0,2,4,6,8(单位:min). 次红灯”( k 0,1,2,3,4), kk4k 12   ∴P   2k  Ck k  0,1,2,3,4 ,4   33   ∴即 的分布列是 02468第 6 页 共 22 页 6第 7 页 共 22 页 16 81 32 81 881P27 81 81 16 的期望是 E  0 2 4 6 8 81 81 27 81 32 8818∴.81 3 18.(Ⅰ) f ‘ x  1 kx ekx , f ‘ 0 1, f 0  0 ,    曲线 y  f (x) 在点 (0, f (0)) 处的切线方程为 y  x 1(Ⅱ)由 f ‘ x  1 kx ekx  0 ,得 x  k  0 ,  k1若k  0 ,则当 x , 时, f ‘ x  0,函数 f x单调递减,    k1当若当x ,, 时, f ‘ x  0,函数 f x单调递增,    k1k  0 ,则当 x , 时, f ‘ x  0,函数 f x单调递增,    k1x ,, 时, f ‘ x  0,函数 f x单调递减,    k1(Ⅲ)由(Ⅱ)知,若 k  0 ,则当且仅当  1,即 k 1时,函数 f x   在1,1 k内单调递增; 1若k  0 ,则当且仅当  1,即 k  1时,函数 f x   在1,1 内单调递增, k综 上 可 知 , 函 数f x在 区 间1,1 内 单 调 递 增 时 ,   k 的 取 值 范 围 是 1,0  0,1   .2a319.(Ⅰ)由题意,得 ,解得 a 1,c  3 ,∴b2  c2  a2  2 ,c3c 3 ay2 ∴所求双曲线 C的方程为 x2  1 .2(Ⅱ)点 P x, y xy  0 在圆 x2  y2  2 上, 0  000×0 y0 圆在点 P x, y 处的切线方程为 y  y0   0  x  x ,化简得 x0 x  y0 y  2 0  0第 7 页 共 22 页 7第 8 页 共 22 页 y2 x2  1 由及x02  y02  2 得3×2  4 x2  4x x8 2×2  0 ,2000x0 x  y0 y  2 ∵切线 l与双曲线 C 交于不同的两点 A、B,且 0  x02  2 ,∴3×02  4  0 ,且  16×2  4 3×2  4 8 2×2  0  0  ,00设 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x , y , x , y 1   ,2  12  4×0 8 2×02 3×02  4 OAOB 则x1  x2  , x1x2  ,∵ cosAOB  ,  3×02  4 OA  OB   1y02 且OAOB  x1x2  y1 y2  x1x2  2  x x2  x x ,1  2  00120 1 2   x1x2  4  2x x x  x xx 0  2  12  x02 x2 8 2×2 0  0  8 2×02 18×02 3×02  4 4  3×02  4 2 x02 3×02  4 8 2×02 2×02 8  0 .3×02  4 3×02  4 ∴AOB 的大小为90 ..w.k.s.5.u.c.o.m 4320.(Ⅰ)由于34 与均不属于数集 1,3,4 ,∴该数集不具有性质 P. 6 6 1 2 3 6 由于12,13,16,23, , ,, , , 都属于数集 1,2,3,6 ,2 3 1 2 3 6 ∴该数集具有性质 P. an an (Ⅱ)∵ A  a ,a ,a 具有性质 P,∴ anan 与 n 中至少有一个属于 A, 12由于1 a1  a2   an ,∴ anan  an ,故 anan  A .an 从而1 A ,∴ a1 1 an ∵1 a1  a2   an , ∴ak an  an ,故 a a A k 2,3,,n .kn第 8 页 共 22 页 8第 9 页 共 22 页 an 由 A 具有性质 P 可知  A k1,2,3,,n .ak an an an an an an an an  a2 ,  an1,  an an1 a2 a1 an 又∵ 从而    ,∴ a1, ,an an1 a2 a1 an an an an a1  a2  an  a1  a2  an1  an ,∴  an .an an1 a2 a1 a11  a21  an1 a5 a5 (Ⅲ)由(Ⅱ)知,当 n  5时,有  a2 ,  a3 ,即 a5  a2a4  a32 ,a4 a3 a∵由1 a1  a2   a5 ,∴ a3a4  a2a4  a5 ,∴ a3a4  A ,由 A 具有性质 P 可知 4  A .a3 a3 aa3 1 a3 a2 a4 a3 a2a4  a32 ,得4  A a2 a3 ,且,∴ a2 ,∴a3 a2 a5 a4 a3 a2  a2 ,a4 a3 a2 a1 即a1,a2 ,a3,a4 ,a5 是首项为 1,公比为 a2 成等比数列. 第 9 页 共 22 页 9第 10 页 共 22 页 解析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 要求的一项。 1.在复平面内,复数 z  i(1 2i)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复数在坐标系数内复数与点的对应关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z  i(1 2i)  i  2i  2  i ,∴复数 z 所对应的点为 2,1 ,故选 B. 2.已知向量 a、b 不共线,c  k ab(k R),d ab,如果 c // d,那么 ()A. k 1且 c 与 d 同向 C. k  1且 c 与 d 同向 【答案】D B. k 1且 c 与 d 反向 D. k  1且 c 与 d 反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共线(平行)、向量的加减法.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 查. 取 a  1,0 ,b  0,1 ,若 k 1,则 c ab 1,1 ,d ab 1,1 ,显然,a 与 b 不平行,排除 A、B. 若k  1,则 c ab 1,1 ,d ab 1,1 ,即 c // d 且 c 与 d 反向,排除 C,故选 D. x  3 3.为了得到函数 y  lg 的图像,只需把函数 y  lg x 的图像上所有的点 ()10 A.向左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D.向右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1 个单位长度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查. A. y  lg x  3 1 lg10 x  3 ,,B. y  lg x 3 1 lg10 x 3 第 10 页 共 22 页 10 第 11 页 共 22 页 x  3 10 C. y  lg x  3 1 lg ,x 3 10 D. y  lg x 3 1 lg .故应选 C. 4.若正四棱柱 ABCD  A B C1D1 的底面边长为 1, AB1 与底面 ABCD 成 60°角,则 AC1 111到底面 ABCD 的距离为 ()3A. B.1 D. 3C. 2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四棱柱的概念、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直线与平面的距离等概念. (第 4题解答图)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查. 依题意, B AB  60 ,如图, 1BB 1 tan 60  3 ,故选 D. 1615.“  2k (k Z) ”是“ cos2  ”的 ()2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简易逻辑中充要条件的判断. 属于基础知识、 基本运算的考查. 63312当  2k (k Z) 时, cos2  cos 4k   cos ,,13反之,当 cos2  时,有 2  2k    k  k Z 2636或2  2k    k  k Z ,故应选 A. 6.若 (1 2)5  a  b 2(a,b 为有理数),则 a  b  A.45 B.55 C.70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及其展开式.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查. ()D.80 5012345∵1 2  C50 2  C1 2  C2 2  C3 2  C4 2  C5 25  5  5  55第 11 页 共 22 页 11 第 12 页 共 22 页 1 5 2 20  20 2 20  4 2 41 29 2 ,由已知,得 41 29 2 a  b 2 ,∴ a  b  41 29  70.故选 C. 7.用 0 到 9 这 10 个数字,可以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的个数为 ()A.324 【答案】B B.328 C.360 D.64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排列组合知识以及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知识. 属于基础知 识、基本运算的考查. 首先应考虑“0”是特殊元素,当 0排在末位时,有 A2  98  72 (个), 9当 0不排在末位时,有 A41  A1  A1  488  256(个), 88于是由分类计数原理,得符合题意的偶数共有 72  256  328 (个).故选 B. 8.点 P在直线l : y  x 1上,若存在过 P的直线交抛物线 y  x2 于A, B 两点,且 | PA | AB |,则称点 为“点”,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P()A.直线 B.直线 C.直线 D.直线 llll上的所有点都是“ 上仅有有限个点是“ 上的所有点都不是“ 点” 点” 点” 上有无穷多个点(但不是所有的点)是“ 点”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与理解、信息迁移以 及学生的学习潜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属于创新题型. 本题采作数形结合法易于求解,如图, 设则∵A m,n , P x, x 1 ,B 2m  x,2n  x  2 ,A, B在y  x2上 ,n  m2 2n  x 1 (2m  x)2 ∴消去 n,整理得关于 x 的方程 x2  (4m 1)x  2m2 1 0 (1) ∵  (4m 1)2  4(2m2 1)  8m2 8m  5  0恒成立, 第 12 页 共 22 页 12 第 13 页 共 22 页 ∴方程(1)恒有实数解,∴应选 A.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理工农医类)(北京卷) 第Ⅱ卷(共 110 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题号 二总分 15 16 17 18 19 20 分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x x x x 1 9. lim _________. x1 1W【答案】 2【解析】本题主要考极限的基本运算,其中重点考查如何约去“零因子”. 属于基础知识、 基本运算的考查. xx 1 x x x x 1 x x x x12lim  lim  lim  lim ,故应填 x2 1 x1 x1 x1 x1 x 1 x 1 x 1  12.x  y  2  0 10 . 若 实 数x, y 满 足x  4 则y  5 s  y  x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 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方面的基础知.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查. 如图,当 x  4, y  2 时, s  y  x  2  4  6为最小值. 第 13 页 共 22 页 13 第 14 页 共 22 页 故应填 6 .11.设 f (x) 是偶函数,若曲线 y  f (x) 在点 (1, f (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1,则该曲线在 (1, f (1))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_________. 【答案】 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导数与曲线在某一点处切线的斜率的概念.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 的考查. 取f x x2 ,如图,采用数形结合法,   易得该曲线在 (1, f (1))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1 .故应填 1 .x2 y2 12 .椭圆 1的焦点为 F , F2 ,点 P在椭圆 192上,若| PF | 4 ,则| PF2 |_________; F PF2 的小大为__________. 11【答案】 2, 12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定义、焦点、长轴、短轴、焦距之间的关系以及余弦定理. 属 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查. ∵a2  9,b2  3 c  a2 b2  9  2  7 F F2  2 7 ,∴∴,,1又∴PF  4, PF  PF2  2a  6 ,11PF2  2 ,222  42  2 7 12又由余弦定理,得 cosF PF2    ,1224 ∴F PF2 120 ,故应填 2, 120 .11,x  0 1×13.若函数 f (x)  则不等式| f (x) |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 13x( ), x  0 3第 14 页 共 22 页 14 第 15 页 共 22 页 【答案】 3,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和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 查. x  0 1(1)由| f (x) |   3  x  0 .1133xx  0 x  0 1xx(2)由| f (x) |   0  x 1 .113  113  3    33    1∴不等式| f (x) | 的解集为 x | 3  x 1 ,∴应填 3,1 .314.已知数列{an}满足: a4n3 1,a4n1  0,a2n  an ,n N, 则a2009 ________; a2014 =_________. 【答案】1,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周期数列等基础知识.属于创新题型. 依题意,得 a2009  a45033 1 ∴应填 1,0. ,a2014  a21007  a1007  a42521  0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6 小题,共 8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本小题共 13 分) 34在ABC 中,角 A, 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B  ,cos A  ,b  3 .5(Ⅰ)求sinC 的值; (Ⅱ)求 ABC 的面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变换及求值、诱导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基 础知识,主要考查基本运算能力. 345(Ⅰ)∵A、B、C 为△ABC 的内角,且 B  ,cos A  ,2 335∴∴C   A,sin A  ,2 313 4 3 sinC  sin  A  cos A sin A  .32210 33 4 3 (Ⅱ)由(Ⅰ)知sin A  ,sinC  ,510 3又∵ B  ,b  3 ,第 15 页 共 22 页 15 第 16 页 共 22 页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bsin A sin B 65∴a  .11 6 3 4 336  9 3 ∴△ABC 的面积 S  absinC    3 .22 5 10 50 16.(本小题共 14 分) 如图,在三棱锥 P  ABC 中, PA  底面 ABC, PA  AB,ABC  60 ,BCA  90 ,点D , E 分别在棱 PB, PC 上,且 DE // BC (Ⅰ)求证: BC  平面 PAC (Ⅱ)当 PB 的中点时,求 AD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的大小; (Ⅲ)是否存在点 使得二面角 A DE  P 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 ;D为E【解法 1】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 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Ⅰ)∵PA⊥底面 ABC,∴PA⊥BC. 又BCA  90 ,∴AC⊥BC. ∴BC⊥平面 PAC. (Ⅱ)∵D 为 PB 的中点,DE//BC, 1∴DE  BC ,2又由(Ⅰ)知,BC⊥平面 PAC, ∴DE⊥平面 PAC,垂足为点 E. ∴∠DAE 是 AD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 ∵PA⊥底面 ABC,∴PA⊥AB,又 PA=AB, 1∴△A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D  AB , 21∴在 Rt△ABC 中, ABC  60 ,∴ BC  AB .2DE BC 2∴在 Rt△ADE 中,sin DAE  ,AD 2AD 42∴AD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rcsin .4(Ⅲ)∵DE//BC,又由(Ⅰ)知,BC⊥平面 PAC,∴DE⊥平面 PAC, 又∵AE 平面 PAC,PE 平面 PAC,∴DE⊥AE,DE⊥PE, ∴∠AEP 为二面角 A DE  P 的平面角, ∵PA⊥底面 ABC,∴PA⊥AC,∴ PAC  90 .第 16 页 共 22 页 16 第 17 页 共 22 页 ∴在棱 PC 上存在一点 E,使得 AE⊥PC,这时 AEP  90 故存在点 E 使得二面角 A DE  P 是直二面角. ,【解法 2】如图,以 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 xyz PA  a ,由已知可得 ,设133A 0,0,0 ,B  a, a,0 ,C 0, a,0 ,P 0,0,a .222  1(Ⅰ)∵ AP  0,0,a , BC  a,0,0 ,2  ∴BC  AP  0 ,∴BC⊥AP. 又∵ BCA  90 ,∴BC⊥AC,∴BC⊥平面 PAC. (Ⅱ)∵D 为 PB 的中点,DE//BC,∴E 为 PC 的中点, 13131∴D  a, a, a , E 0, a, a ,44242∴又由(Ⅰ)知,BC⊥平面 PAC,∴DE⊥平面 PAC,垂足为点 E. ∴∠DAE 是 AD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   13131∵∴AD  a, a, a , AE  0, a, a ,44242  AD AE 14 4cosDAE  .  AD  AE 14 ∴AD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rccos .4(Ⅲ)同解法 1. 17.(本小题共 13 分) 某学生在上学路上要经过 4 个路口,假设在各路口是否遇到红灯是相互独立的,遇到红 1灯的概率都是 ,遇到红灯时停留的时间都是2min. 3(Ⅰ)求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到第三个路口时首次遇到红灯的概率; (Ⅱ)求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因遇到红灯停留的总时间 的分布列及期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随机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等概率知识、考查离散型随 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用概率与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Ⅰ)设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到第三个路口时首次遇到红灯为事件 A,因为事件 A 等 价于事件“这名学生在第一和第二个路口没有遇到红灯,在第三个路口遇到红灯”,所以事 第 17 页 共 22 页 17 第 18 页 共 22 页 11 1 3 3 4    件 A 的概率为 P A  1 1  .    327 (Ⅱ)由题意可得, 可能取的值为 0,2,4,6,8(单位:min). 事件“  2k ”等价于事件“该学生在路上遇到 k次红灯”( k 0,1,2,3, 4), k4k 12   ∴P   2k  Ck k  0,1,2,3,4 ,4   33   ∴即 的分布列是 0246816 81 32 81 881P27 881 81 16 32 818∴的期望是 E  0 2 4 6 8 .81 81 27 81 81 3 18.(本小题共 13 分) 设函数 f (x)  xekx (k  0) (Ⅰ)求曲线 y  f (x) 在点 (0, f (0)) 处的切线方程; (Ⅱ)求函数 f (x) 的单调区间; (Ⅲ)若函数 f (x) 在区间 (1,1) 内单调递增,求 k 的取值范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解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综 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Ⅰ) f ‘ x  1 kx ekx , f ‘ 0 1, f 0  0     ,曲线 y  f (x) 在点 (0, f (0)) 处的切线方程为 y  x 1(Ⅱ)由 f ‘ x  1 kx ekx  0 ,得 x  k  0 ,  k1若k  0 ,则当 x , 时, f ‘ x  0,函数 f x单调递减,    k1当x ,, 时, f ‘ x  0,函数 f x单调递增,     k第 18 页 共 22 页 18 第 19 页 共 22 页 1若当k  0 ,则当 x , 时, f ‘ x  0,函数 f x单调递增,    k1x ,, 时, f ‘ x  0,函数 f x单调递减,    k1(Ⅲ)由(Ⅱ)知,若 k  0 ,则当且仅当  1,即 k 1时,函数 f x   在1,1 k内单调递增; 1若k  0 ,则当且仅当  1,即 k  1时,函数 f x   在1,1 内单调递增, k综 上 可 知 , 函 数f x在 区 间1,1 内 单 调 递 增 时 ,   k的 取 值 范 围 是 1,0  0,1   .19.(本小题共 14 分) x2 y2 3已知双曲线C : 1(a  0,b  0) 的离心率为 3 ,右准线方程为 x  a2 b2 3(Ⅰ)求双曲线 C 的方程; (Ⅱ)设直线 l是圆 O : x2  y2  2上动点 P(x0 , y0 )(x0 y0  0) 处的切线, l与双曲线 C交于不同的两点 A, B ,证明 AOB 的大小为定值. 【解法 1】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圆的切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曲线和方 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考查推理、运算能力. 2a3c3,(Ⅰ)由题意,得 c 3 a解得 a 1,c  3 ,∴b2  c2  a2  2 ,y2 ∴所求双曲线 C的方程为 x2  1 .2(Ⅱ)点 P x, y xy  0 在圆 x2  y2  2 上, 0  000×0 y0 圆在点 P x, y 处的切线方程为 y  y0   0  x  x  0  ,0第 19 页 共 22 页 19 第 20 页 共 22 页 化简得 x0 x  y0 y  2 y2 x2  1 由及x02  y02  2 得3×2  4 x2  4x x8 2×2  0 ,2000x0 x  y0 y  2 ∵切线 l与双曲线 C 交于不同的两点 A、B,且 0  x02  2 ,∴3×02  4  0 ,且  16×2  4 3×2  4 8 2×2  0  0  ,00设 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x , y , x , y 1   ,2  124×0 8 2×02 3×02  4 则∵x1  x2  , x1x2  ,3×02  4   OAOB cosAOB  ,  OA  OB   1y02 且OAOB  x1x2  y1 y2  x1x2  2  x x2  x x ,1  2  00120 1 2   x1x2  4  2x x x  x xx 0  2  12  x02 x2 8 2×2 0  0  8 2×02 18×02 3×02  4 4  3×02  4 2 x02 3×02  4 8 2×02 2×02 8  0 .3×02  4 3×02  4 ∴AOB 的大小为90 ..w.k.s.5.u.c.o.m 【解法 2】 (Ⅰ)同解法 1 (Ⅱ)点 P x, y xy  0 在圆 x2  y2  2 上, 0  000×0 圆在点 P x, y 处的切线方程为 y  y0   0  x  x  0  ,0y0 化简得 x0 x  y0 y  2 .第 20 页 共 22 页 20 第 21 页 共 22 页 y2 x2  1 由及x02  y02  2 得2x0 x  y0 y  2 3×2  4 x2  4x x8 2×2  0 ①②0003×2  4 y2 8y x8 2×2  0 000∵切线 l与双曲线 C 交于不同的两点 A、B,∴3×02  4  0 ,设 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x , y , x , y ,1   2  128 2×02 3×02  4 2×02 8 3×02  4 则∴x1x2  , y1 y2  ,  OAOB  x1x2  y1 y2  0 ,∴AOB 的大小为90 .(∵ x02  y02  2 且x0 y0  0 ,∴ 0  x02  2,0  y02  2,从而当3×02  4  0 时, 方程①和方程②的判别式均大于零). 20.(本小题共 13 分) 已 知 数 集A  a ,a ,a 1 a  a a ,n  2 具 有 性 质 P : 对 任 意 的 n 1212naj i, j 1 i  j  n , aiaj 与 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属于A . ai (Ⅰ)分别判断数集 1,3,4 与1,2,3,6 是否具有性质 P,并说明理由; a1  a2  an (Ⅱ)证明: a1 1,且  an ;a11  a21  an1 (Ⅲ)证明:当 n  5时, a1,a2 ,a3,a4 ,a5 成等比数列..k.s.5.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等比数列的性质,考查运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类讨论等 数学思想方法.本题是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属于较难层次题. 4(Ⅰ)由于34 与均不属于数集 1,3,4 ,∴该数集不具有性质 P. 36 6 1 2 3 6 由于12,13,16,23, , ,, , , 都属于数集 1,2,3,6 ,2 3 1 2 3 6 ∴该数集具有性质 P. 第 21 页 共 22 页 21 第 22 页 共 22 页 an (Ⅱ)∵ A  a ,a ,a 具有性质 P,∴ anan 与 n 中至少有一个属于 A, 12an 由于1 a1  a2   an ,∴ anan  an ,故 anan  A .an 从而1 A ,∴ a1 1 an ∵1 a1  a2   an , ∴ak an  an ,故 a a A k 2,3,,n .knan 由 A 具有性质 P 可知  A k1,2,3,,n .ak an an an an 又∵   ,an an1 a2 a1 an an  a1, an an ∴ a2 ,  an1,  an ,an an1 a2 a1 an an an an 从而   a1  a2  an1  an ,an an1 a2 a1 a1  a2  an ∴ an .a11  a21  an1 a5 a4 a5 (Ⅲ)由(Ⅱ)知,当 n  5时,有  a2 ,  a3 ,即 a5  a2a4  a32 ,a3 ∵∴1 a1  a2   a5 ,a3a4  a2a4  a5 ,∴ a3a4  A ,a由 A 具有性质 P 可知 4  A .a3 a3 aa3 4  A ,且1 a3 ,∴ a2 a3 a2 a4 a3 由a2a4  a32 ,得  a2 ,a3 a2 a5 a4 a3 a2 ∴即 a2 ,a4 a3 a2 a1 a1,a2 ,a3,a4 ,a5 是首项为 1,公比为 a2 成等比数列. 第 22 页 共 22 页 22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