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山东高考数学文科试题及答案下载

2008年山东高考数学文科试题及答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14日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共 60 分) 参考公式: 1锥体的体积公式:V  Sh ,其中 S 是锥体的底面积, h 是锥体的高. 3球的表面积公式: S  4πR2 ,其中 R 是球的半径. 如果事件 A,B 互斥,那么 P(A B)  P(A)  P(B)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满足 M  a,a ,a ,a ,且 M  a,a ,a  a,a 的集合 M的个数是( )4 3  2 123121A.1 B.2 C.3 D.4 z2.设 z的共轭复数是 z,若 z  z  4 C. 1 ,zz  8 ,则 等于( )zA. iB. i D. i ππ3.函数 y  ln cos x  x  的图象是( )22yOyyyxxxxππππππππOOO22222222A. B. C. D. 4.给出命题:若函数 y  f (x) 是幂函数,则函数 y  f (x) 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在它的 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3 B.2 C.1 D.0 21 x , x≤1, 15.设函数 f (x)  则f的值为( )x2  x  2,x 1, f (2) 15 27 16 89A. B. C. D.18 16 6.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 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23)A.9π B.10π D.12π C.11π 第 1 页 共 15 页 22俯视图 正(主)视图 侧(左)视图 x  5 7.不等式 ≥2 的解集是( )(x 1)2 1111  A. 3, B.  ,3 C. ,1  1,3 D.  ,1  1,3 22228 . 已 知a,b,c 为 △ABC 的 三 个 内 角A,B,C 的 对 边 , 向 量 m  ( 3,1),n  (cos A,sin A).若 m  n ,且 acos B  bcos A  csinC ,则角 A,B 的大小分别为( )π π 2π π π π π π A. ,B. ,C. ,D. ,6 3 3 6 3 6 3 3 9.从某项综合能力测试中抽取 100 人的成绩,统计如表,则这 100 人成绩的标准差为( )分数 人数 5432120 10 30 30 10 2 10 58A. 3B. C.3 D. 5π457π 10.已知 cos    sin  3,则sin   的值是( )662 3 2 3 5445A. B. C. D. 5511.若圆 C的半径为 1,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直线 4x 3y  0 和x轴相切,则该圆的标 准方程是( )273A. (x 3)2  y  1 B. (x  2)2  (y 1)2 1 232C. (x 1)2  (y 3)2 1 D. x   (y 1)2 1 12.已知函数 f (x)  loga (2x  b 1)(a  0,a 1)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b 满足的关系 是( )yA. 0  a1  b 1 C. 0  b1  a  1 B. 0  b  a1 1 xOD. 0  a1  b1 1 1 第Ⅱ卷(共 90 分) 第 2 页 共 15 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3.已知圆C : x2  y2  6x  4y 8  0.以圆 点和顶点,则适合上述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C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作为双曲线的一个焦 .开始 14.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若 p  0.8 则输出的 n  15.已知 f (3x )  4xlog2 3 233 ,输入 p .n 1,S  0 ,否S  p ?则f (2)  f (4)  f (8)  f (28 ) 的是值等于 .1输出 nx  y  2≥0, 5x  y 10≤0, x≥0, S  S  2n 16.设 x,y 满足约束条件 结束 n  n 1 y≥0, 则z  2x  y 的最大值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函数 f (x)  3sin(x )  cos(x ) (0    π ,  0 )为偶函数,且函数 πy  f (x) 图象的两相邻对称轴间的距离为 .2π  (Ⅰ)求 f的值;   8  π(Ⅱ)将函数 y  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后,得到函数y  g(x) 的图象,求 g(x) 6的单调递减区间.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现有 8 名奥运会志愿者,其中志愿者 A,A2,A3 通晓日语, B,B2,B3 通晓俄语, 11C1,C2 通晓韩语.从中选出通晓日语、俄语和韩语的志愿者各 1 名,组成一个小组. (Ⅰ)求 1 被选中的概率; A第 3 页 共 15 页 (Ⅱ)求 B1 和C1 不全被选中的概率.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四棱锥 P  ABCD 中,平面 PAD 平面 ABCD ,AB∥DC ,△PAD 是等边三 角形,已知 BD  2AD  8 (Ⅰ)设 PC 上的一点,证明:平面 MBD  平面 PAD (Ⅱ)求四棱锥 P  ABCD 的体积. ,AB  2DC  4 5 .PM是;MDCAB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将数列 a中的所有项按每一行比上一行多一项的规则排成如下数表:   n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记表中的第一列数 a1,a2,a4,a7,构成的数列为 2bn b,b  a1 1 .Sn 为数列 b的    n1n前n项和,且满足 1(n≥2) .bnSn  Sn2 1(Ⅰ)证明数列 成等差数列,并求数列 b 的通项公式; n  Sn (Ⅱ)上表中,若从第三行起,第一行中的数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均构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 4同一个正数.当 a81  时,求上表中第 k(k ≥3) 行所有项的和. 91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第 4 页 共 15 页 设函数 f (x)  x2ex1  ax3  bx2 ,已知 x  2 和x 1 为 f (x) 的极值点. (Ⅰ)求 a 和b 的值; (Ⅱ)讨论 f (x) 的单调性; 2(Ⅲ)设 g(x)  x3  x2 ,试比较 f (x) 与 g(x) 的大小. 322.(本小题满分 14 分) xy已知曲线C1:  1(a  b  0)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4 5,曲线 C1 的内切圆半径 ab2 5 3为.记 C2 为以曲线C1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顶点的椭圆. (Ⅰ)求椭圆C2 的标准方程; (Ⅱ)设 AB 是过椭圆 C2 中心的任意弦, l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M 是 l 上异于椭圆 中心的点. (1)若 MO   OA 为坐标原点),当点 (OA在椭圆 C2 上运动时,求点 M的轨迹方程; (2)若 与椭圆C2 的交点,求△AMB 的面积的最小值. M是l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 a1,a2 M1.B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子集的概念及交集运算。集合 中必含有 ,M  a ,a 2 M  a ,a ,a 4 .选 B. 112则或z  2  bi z  z  8 ,由 2.D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共轭复数的概念、复数的运算。可设 2zzz 2 2  2i  i. 4  b2  8,b  2. 88得选 D. 2y  ln cos x( x  ) 2是偶函数, 3.A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复合函数的图像识别。 第 5 页 共 15 页 cos x 可排除 B、D,由 的值域可以确定.选 A. 4.C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四种命题的真假。易知原命题是真命题,则其逆否命题也是 真命题, 而逆命题、否命题是假命题.故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三个命题中, 真命题 有一个。选 C. 5.A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问题。正确利用分段函数来进行分段求值。 11115  f  f ( )1 .f (2) 416 16  f (2)  4, 选 A. 6.D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视图与几何体的表面积。从三视图可以看出该几何体是由 S  4 12  12 2  2 13 12. 一个球和一个圆柱组合而成的,其表面及为 选 D。 x 1 x  0 符合可排除 C; 7.D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易知 排除 B;由 x  3 由排除 A, 故选 D。也可用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将 2 移到左边直接求解。 8.C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问题。 3 A  ; 3 cos Asin A  0  sin Acos B  sin Bcos A  sin2 C, 2C  .sin Acos B  sin Bcos A  sin(A B)  sinC  sin2 C ,πB  6.选 C. 本题在求角 B 时,也可用验证法.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其运算。 9.B 100  40  90  60 10  x   3, 100 1S2  [(x1  x)2  (x2  x)2  (xn  x)2 ] n1160 100 82 10 5[2022 1012  3012 1022 ]  ,  S  .100 5选 B. 10.C 解析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变换与求值。633451234cos(  )  sin  cos  sin  3cos  sin  2225,7 66314sin(  )  sin(  )   sin  cos  . 225选 C. 11.B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圆与直线相切问题。 第 6 页 共 15 页 | 4a 3| 1d  1,a  2(舍  ). (a,1), 52设圆心为 由已知得 选 B. 12.A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正确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来比较大小。 a 1, 0  a1 1; x  0  1 y  loga b  0, 由图易得 取特殊点 1 1 log  log b  log 1 0, 0  a1  b 1 aaaa.选 A. 二、填空题 x2 y2 1 C : x2  y2  6x  4y 8  0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圆、双曲线的性质。圆 412 13. y  0  x2  6x 8  0, (2,0), (4,0), C得圆 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 x2 y2 1 a  2,c  4,b2 12, 4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12 则414.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程序框图。 1 1 1   0.8 2 4 8 n  4. ,因此输出 15.2008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问题。  f (3x )  4xlog2 3 233  4log2 3x  233,  f (x)  4log x  233, 8 f (2)  f (4)  f (8)  f (2 ) 28233 4(log2 2  2log2 2  3log2 2 8log2 2) 1864 144  2008. 16.11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问题。作图(略)易知可行域为一个四角形,其四 个顶点 (0,0), (0,2), (2,0), (3,5), (3,5) 分别为 验证知在点 时取得最大值 11. 三、解答题 17.解:(Ⅰ) f (x)  3sin(x )  cos(x ) 31 2 sin(x )  cos(x ) 22第 7 页 共 15 页 π 2sin x   .6因为 f (x) 为偶函数, 所以对 xR f (x)  f (x) 恒成立, ,ππ因此sin(x   )  sin x   .66ππππ即sinxcos    cosxsin    sinxcos    cosxsin   ,6666π整理得sinxcos    0 .6因为  0 ,且 xR ,π所以 cos    0 .6又因为 0    π ,ππ故  .62π所以 f (x)  2sin x   2cosx .22π π由题意得  2 ,所以  2 .2故f (x)  2cos2x .ππ  因此 f 2cos  2 .  8  4ππ(Ⅱ)将 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后,得到f x 的图象, .66ππ  π所以 g(x)  f x  2cos 2 x   2cos 2x  663π当即2kπ≤2x  ≤2kπ  π (k Z ), 3π2π kπ  ≤ x≤kπ  (k Z )时, g(x) 单调递减, 63第 8 页 共 15 页 π2π 因此 g(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kπ  ,kπ  (k Z ). 6318.解:(Ⅰ)从 8 人中选出日语、俄语和韩语志愿者各 1 名,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 本事件空间   {(A,B,C1),(A,B,C2 ),(A,B2,C1) ,(A,B2,C2 ),(A,B3,C1) ,1111111(A,B3,C2 ) ,,(A2,B,C1),(A2,B,C2 ),(A2,B2,C1) ,(A2,B2,C2 ) , 111(A2,B3,C1) (A2,B3,C2 ) , (A,B,C1),(A,B,C2 ),(A,B2,C1) , 3 13 13 (A,B2,C2 ),(A,B3,C1),(A,B3,C2 ) }333由 18 个基本事件组成.由于每一个基本事件被抽取的机会均等,因此这些基本事件的发生 是等可能的. 用M 表示“ A1 恰被选中”这一事件,则 M { (A,B,C1),(A,B,C2 ),(A,B2,C1), 1 11 11 (A,B2,C2 ),(A,B3,C1),(A,B3,C2 ) }111事件 M由 6 个基本事件组成, 613因而 P(M )  .18 (Ⅱ)用 中”这一事件, 由于 N  所以 P(N)  N表示“ B,C1 不全被选中”这一事件,则其对立事件 N表示“ B,C1 全被选 11{(A,B,C1),(A2,B,C1),(A,B,C1) },事件 N 有 3 个基本事件组成, 1 11 31 316156,由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 P(N) 1 P(N) 1  .18 619.(Ⅰ)证明:在△ABD 中, 由于 AD  4 所以 AD2  BD2  AB2 AD  BD ,BD  8 ,AB  4 5 ,P.M故.DOC又平面 PAD 平面 ABCD ,平面 PAD 平面 ABCD  AD BD  平面 ABCD 所以 BD  平面 PAD BD  平面 MBD 故平面 MBD  平面 PAD (Ⅱ)解:过 PO  AD 由于平面 PAD 平面 ABCD ,,AB,又,.P作交,AD 于O , 第 9 页 共 15 页 所以 PO  平面 ABCD .因此 PO 为四棱锥 P  ABCD 的高, 又△PAD 是边长为 4 的等边三角形. 3因此 PO  4  2 3 .2在底面四边形 ABCD 中, AB∥DC ,AB  2DC ,48 85 所以四边形 ABCD 是梯形,在 Rt△ADB 中,斜边 AB 边上的高为 ,54 5 此即为梯形 ABCD 的高, 2 5 4 58 5 所以四边形 ABCD 的面积为 S   24 .251故VPABCD  242 316 3 .32bn bnSn  Sn2 20.(Ⅰ)证明:由已知,当 n≥2时, 1 ,又Sn  b  b2  bn ,12(Sn  Sn1) 所以 1 ,(Sn  Sn1)Sn  Sn2 2(Sn  Sn1) Sn1Sn 即1 ,,111所以 Sn Sn1 2又S1  b  a1 1 .111所以数列 是首项为 1,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Sn 211n 1 2由上可知 1 (n 1)  ,Sn 22即Sn  .n 1 222所以当 n≥2时,bn  Sn  Sn1   .n 1 n n(n 1) 第 10 页 共 15 页 1, n 1, 因此b  2n,n≥2. n(n 1) (Ⅱ)解:设上表中从第三行起,每行的公比都为 q,且 q  0 .1213 因为1 2 12   78 ,2所以表中第 1 行至第 12 行共含有数列 a  n的前 78 项, 故 a81 在表中第 13 行第三列, 4因此 a81  b q2   .13 91 2又b   ,13 1314 所以 q  2 .记表中第 k(k ≥3) 行所有项的和为 S,bk (1 qk ) 1 q 2(1 2k ) 2则S    (1 2k )(k ≥3) .k(k 1) 1 2 k(k 1) x1 2221.解:(Ⅰ)因为 f (x)  e (2x  x )  3ax  2bx  xex1(x  2)  x(3ax  2b) ,又x  2 和x 1 为f (x) 的极值点,所以 f (2)  f (1)  0 ,6a  2b  0, 因此 3 3a  2b  0, 1解方程组得 a   ,,b  1 b  1 .,31(Ⅱ)因为 a   3所以 f (x)  x(x  2)(ex1 1) ,令f (x)  0,解得 x1  2 ,x2  0 ,x3 1 .因为当 x(, 2) (0,1) 时, f (x)  0 ;当x(2,0)  (1, ) 时, f (x)  0 .第 11 页 共 15 页 所以 f (x) 在(2,0) 和(1, ) 上是单调递增的; 在(, 2) 和(0,1) 上是单调递减的. 1(Ⅲ)由(Ⅰ)可知 f (x)  x2ex1  x3  x2 ,3故令则令f (x)  g(x)  x2ex1  x3  x2 (ex1  x) ,h(x)  ex1  x ,.h (x)  ex1 1 h (x)  0 ,得 x 1 ,因为 x ,1 时, h (x)≤0 ,所以 h(x) 在x ,1 上单调递减. 故x ,1 时, h(x)≥h(1)  0 ;因为 x 1, 时, h (x)≥0 ,所以 h(x) 在x 1, 上单调递增. 故x 1, 时, h(x)≥h(1)  0 .所以对任意 x(, ) ,恒有 h(x)≥0 ,又 x2 ≥0 因此 f (x)  g(x)≥0 故对任意 x(, ) ,恒有 f (x)≥ g(x) ,,.2ab  4 5, 22.解:(Ⅰ)由题意得 ab 2 5 .a2  b2 3又a  b  0 ,解得 a2  5 ,b2  4 .x2 y2 因此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 .54(Ⅱ)(1)假设 AB 所在的直线斜率存在且不为零,设 AB 所在直线方程为 y  kx(k  0) ,第 12 页 共 15 页 A(xA,yA ) .2y2 x1, 20 4  5k2 20k2 4  5k2 解方程组 得xA2  ,yA2  ,54y  kx, 20 20k2 20(1 k2 ) 4  5k2 所以 OA 2  xA2  yA2  .4  5k2 4  5k2 设M (x,y) ,由题意知 MO   OA (  0) ,20(1 k2 ) 4  5k2 所以 MO 2  2 OA 2 ,即 x2  y2  2 ,因为 l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1所以直线 l的方程为 y  x ,kxy即k   ,x2 y2 x2 y2 20 1 20(x2  y2 ) 因此 x2  y2  2  2 ,4y2  5×2 4  5 又x2  y2  0 ,所以5×2  4y2  202 ,x2 y2 故 2 .45又当 k  0 或不存在时,上式仍然成立. x2 y2 综上所述, M的轨迹方程为  2 (  0) .4520 20k2 4  5k2 (2)当 k存在且 k  0 时,由(1)得 xA2  ,,yA2  ,4  5k2 2xy2 1, 20k2 5 4k2 20 5 4k2 541由解得 xM2  ,yM2  y  x, k第 13 页 共 15 页 20(1 k2 ) 4  5k2 80(1 k2 ) 4  5k2 20(1 k2 ) 5 4k2 2所以 OA 2  xA2  yA2  ,AB 2  4 OA 2  ,OM  .12解法一:由于 S△2 AMB AB 2  OM 41 80(1 k2 ) 20(1 k2 )   44  5k2 5 4k2 400(1 k2 )2 (4  5k2 )(5 4k2 ) 400(1 k2 )2 ≥2 2 24  5k  5 4k 221600(1 k2 )2 40 9,81(1 k2 )2 当且仅当 4  5k2  5 4k2 时等号成立,即 k  1时等号成立,此时△AMB 面积的最小值 40 是当当S△AMB k  0 .9140 9,S△AMB  2 52  2 5 .2140 k不存在时, S△AMB  5 4  2 5 .2940 综上所述,△AMB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911114  5k2  5 4k2 20(1 k2 ) 9解法二:因为 ,220(1 k2 ) 20(1 k2 ) OA 2 OM 20 4  5k2 5 4k2 11240 又≥,OA OM ≥ ,2OA 2 OM OA OM 9当且仅当 4  5k2  5 4k2 时等号成立,即 k  1时等号成立, 40 此时△AMB 面积的最小值是 S△AMB .9140 9当当k  0 ,S△AMB  2 52  2 5 .2140 k不存在时, S△AMB  5 4  2 5 .29第 14 页 共 15 页 40 9综上所述,△AMB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第 15 页 共 15 页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