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 2021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 物 一、选择题 1. 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自然现象,合理的生物学解释是( )A. B. D. 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 温度影响生物的结果 桃树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C. 桃树不能适应“山寺”环境 C【答案】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 水、空气、土壤等。 【详解】A.生物可以影响环境,但是题干表达的意思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 错误。 B.桃树是植物,属于生产者,B 错误。 C.海拔每升高 1 千米气温下降 6℃左右,因此同一时间,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 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C 正确。 D.正是因为桃树适应了“山寺”低温的环境,所以开花比较晚,D 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 “3.29 西昌木里森林火灾”令人痛惜,究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燥和大量的枯枝败叶堆积。枯枝败叶堆 积未被分解,是因为生态系统中哪种角色没有扮演好?(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部分 C【答案】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光 照,温度,湿度,土壤等。 【详解】A.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 (食物)和氧气,故 A 不符合题意。 B.消费者是动物和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故 B 不符合题意。 C.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 机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所以枯枝败叶堆积未被分解,是因为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角色没有扮演 好,故 C 符合题意。 D.非生物部分包括光照,土壤,温度,空气等提供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3. 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边缘有一排清晰的小细胞, 若要将细胞放大观 察,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A. 更换高倍物镜 )B. 移动装片 D. 调节光圈 C. 调节细准焦螺旋 B【答案】 【解析】 【分析】 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边缘有一排清晰的小细胞, 若要将细胞放大观察。 首先把视野边缘那一排清晰的小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 【详解】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 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 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即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 胞临时装片时,视野边缘有一排清晰的小细胞,若要将细胞放大观察,他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移动装片。 故选 B 。【点睛】解本题时,要注意换高倍镜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 模糊。 4. 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多种多样。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裂增加了细胞数量 C. 细胞分化丰富了细胞种类 B. 细胞壁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 线粒体转换能量,供细胞利用 B【答案】 【解析】 【分析】(1)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2)细胞分化: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 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 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 【详解】A.细胞分裂使一个细胞变成两个,增加了细胞数量,A 正确。 B.细胞壁没有选择透过性,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是细胞膜,B 错误。 C.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丰富了细胞种类,C 正确。 D.线粒体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是一种能量转换器,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细胞的分裂、细胞分化、细胞壁的功能、线粒体。 5.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播种大都在春季进行,如果改为冬季播种, 将不利于绝大多数 种子萌发,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 A. 适宜的温度 )B. 强烈的光照 D. 一定的水分 C. 充足的空气 A【答案】 【解析】 【分析】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 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详解】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冬天气温低,春天的气温比 冬天高,温度适宜种子萌发。所以播种大都在春季进行,如果改为冬季播种, 将不利于绝大多数种子萌发, 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故选 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6. 图为幼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区段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 ②区段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C. ③区段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D. ④区段是吸收有机物的主要部位 D【答案】 【解析】 【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详解】A.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吸 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 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所以①成熟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 A 不符合题意。 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②伸长区段是根尖生 长最快的部位,故 B 不符合题意。 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 裂产生新细胞,③分生区段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故 C 不符合题意。 D.根冠在根的顶端,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所以④根冠具有 保护作用,不能吸收有机物,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7. 插花前常会剪去大量枝叶,以适当延长存活时间。下列生产活动与该原理不相符的是( )A. 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B. 对栽培的植物适时地松土 C. 选择阴雨天气或者日落后的傍晚进行移栽 D. 移栽前剪掉部分枝叶,避免水分散失过多 B【答案】 【解析】 【分析】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详解】插花前常会剪去大量枝叶,以适当延长存活时间。是因为剪去大量枝叶能够降低蒸腾作用,减少 水分的散失。 ACD.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选择阴雨天气或者日落后的傍晚进行移栽、移栽前剪掉部分枝叶,避免 水分散失过多,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植物的成活,ACD 不符合题意。 B.对栽培的植物适时地松土,是为了给根提供充足的氧气,增强植物根的呼吸作用,B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此题考查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8.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对粮食增产没有意义的是( )A. 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B. 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 C. 多通氧气勤灌溉,尽量让植物生长在氧、水充足的环境中 D. 大棚种植的植物,在白天适当增加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C【答案】 【解析】 【分析】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 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详解】A.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农作 物的产量,而农作物过稀、过密都不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 A 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分解有机物越多,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分解有 机物越少,分析可知在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 B 不符合 题意。 C.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气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分析可知多通氧气有利 于分解有机物,不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勤灌溉,土壤中水分过多,空气中的氧气不能进入土壤中, 根的呼吸作用得不到氧气,不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故 C 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之一,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越高,制造的有机 物越多,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小,光合作用的效率越低,制造的有机物越少,所以大棚种植的植物,在白天 适当增加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9.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经常流鼻血 B. 男生女生的性器官迅速发育 D. 身高突增是最显著的特点 C. 出现第二性征 A【答案】 【解析】 【分析】 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 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脑的功能也趋于完善,大脑的兴奋性比较强;其次性 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详解】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 重增加,一般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男生早;进入青春期后男女的体型发生变化,区别越来越明显, 这与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有关;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脑的功能也趋于完善, 大脑的兴奋性比较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 期的突出特征,性器官开始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 性征,如男生出现喉结、阴毛、腋毛、胡须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并首次出现遗精,女孩出现 阴毛、腋毛,乳房增大,出现月经等,青春期性意识的萌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变化。经常流鼻血不是青春 期的特点。故选 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青春期的特点。 10. 某同学经常牙龈出血,检查后医生说这是坏血病的症状,你建议他多吃哪些食物?( )A. 蔬菜和水果 C. 海鲜类食物 B. 牛奶和面包 D. 鸡肉和鱼肉 A【答案】 【解析】 【分析】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 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维生素的种类 很多。 【详解】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某同学经常发现牙龈出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 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 素 C,他平时应该注意常吃。 故选 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1.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关灯后,屋内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但过一会儿,又能看清部分物体的轮 廓。视觉发生这种变化,与眼球哪个结构的调节有关( )A. 角膜 B. 巩膜 C. 瞳孔 D. 视网膜 C【答案】 【解析】 【分析】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 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组成。 【详解】角膜无色透明,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首先经过角膜进入眼内。巩膜起保护保作用。视网膜是视觉 感受器所在的部位。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 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当人进入较暗的环境时,瞳孔开始较小,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但稍候片刻,瞳 孔变大,进入眼内的光线增多,就可以看到周围的物体。因此,关灯后,屋内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但过一会儿,又能看清部分物体的轮廓。视觉发生这种变化,与眼球的瞳孔结构的调节有关。故选 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2.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现象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A. 望梅止渴——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的反射 B. 巨人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C. 醉酒后,步态不稳——酒精麻醉小脑,协调、平衡身体的能力受到影响 D. 手指被针扎到,感觉疼痛但肌肉无收缩反应——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受损 C【答案】 【解析】 【分析】(1)简单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 反射。 (2)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不足患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患巨人症。 【详解】A.望梅止渴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 成的复杂反射,A 错误。 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B 错误。 C.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醉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 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C 正确。 D.手指被针扎到感觉疼痛,说明传入神经未受损,但肌肉无收缩反应,是传出神经受损导致的,D 错误。 故选 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复杂反射、各种激素的作用、小脑的功能、反射弧的组成。 13. 细菌、真菌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环境中,下列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菌和真菌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氧气 B. 细菌有叶绿体,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 C. 细菌有细胞核,分裂时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D. 青霉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D【答案】 【解析】 【分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DNA 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 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A.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真菌和细 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条件下生 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好,故 A 不符合题意。 B.细菌的细胞内没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 B 不符合题意。 C.细菌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生殖方式是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 故 C 不符合题意。 D.青霉属于真菌,产生大量的孢子繁殖后,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新个体,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菌的结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繁殖方式。 的14. 乐山不仅风景名胜众多,美食也全国闻名。食物 制作和保存非常讲究,如:峨边腊肉、香肠的制作采 用烟熏腌制法,沐川甩菜、犍为大头菜则用盐渍法,峨眉雪魔芋用到了 脱水、冻干的方法等。下列方法与 利用的生物学原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A方法 生物学原理 巴氏消毒法 高温灭菌,杀死生活在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 巴氏消毒法 通过防腐剂的添加和使用,杀灭细菌和真菌 BC冷藏冷冻法 冷藏冷冻法 低温杀死生长在食物表面的细菌和真菌 低温杀死存在于食物表面的芽孢和孢子 DA. A B. B C. C D. D A【答案】 【解析】 【分析】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 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 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巴氏消毒法是通过高温灭菌来杀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从而达到保存食品的目的。冷藏法冷冻 法是在低温环境可减缓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速度,但并不能杀死微生物、食物表面的芽孢和孢子,而微生物 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通过上分析可知,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巴氏消毒法的原理是高温灭菌,杀死生活在 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故选 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常见的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原理。 15. 我国地大物博,不仅植物资源丰富,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前些年由于环境的改变,生物多 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 对濒危动物的保护,不能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管理 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答案】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加强宣传教育。 【详解】AB.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 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 1244 种之多,被子植物有 3000 种;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 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 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 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故 AB 不符合题意。 C.迁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濒临灭绝的生物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移入动物园、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 资源都属于迁地保护,故 C 不符合题意。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把包含保护 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保护措施。 16. 决定有耳垂的基因(T)对决定无耳垂的基因(t)是显性,某人有耳垂,则他口腔上皮细胞中有关的基因组 成是( )A. TT B. tt C. Tt 或 tt D. TT 或 Tt D【答案】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详解】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决定有耳垂 的基因(T)对决定无耳垂的基因(t)为显性,某人有耳垂,这一性状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因此, 某人有耳垂,他的体细胞内的基因组可能是 TT 或 Tt,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基因组成为 TT 或 Tt。 故选 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7. 关于基因、DNA、染色体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 分子上所有的片段都是基因 B. 每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个基因 C. 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D. 细胞含有的隐性基因,不可以传给后代 B【答案】 【解析】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分子 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 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 现出来。 【详解】A.DNA 分子上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A 错误。 B.一条染色体一般含有一个 DNA分子,一个 DNA分子中有许多个基因,B 正确。 C.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有的是显性性状,有的是隐性性状,C 错误。 D.隐性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只是有相对的显性基因时,隐性基因不表达,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察了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和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18. 下列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A. 饲料喂养加快了跑山鸡的生长速度 B. 干旱的环境中玉米结出的种子较小 的C. 一对毛色正常 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 D. 经常在田间劳作的人们,长期光照使得皮肤黝黑 C【答案】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 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BD.饲料喂养加快了跑山鸡的生长速度、干旱的环境中玉米结出的种子较小、经常在田间劳作的 人们,长期光照使得皮肤黝黑,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 异,ABD 不符合题意。 C.一对毛色正常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 异,C 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 19.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 AIDS,于 1981 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注射毒品和不安全的性行为可传播艾滋病 B. 注射艾滋病疫苗是预防艾滋病的普遍措施 C. 艾滋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D. 艾滋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地生活 B【答案】 【解析】 【分析】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 病。HIV 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 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 HIV。病毒没有细 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 【详解】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 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 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 HIV,故 A 不符合题意。 B.目前还没有研制出艾滋病疫苗,预防艾滋病的普遍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故 B 符合题意。 C.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病发之后,会导致人体的抵杭力下 降,人体各处会病发肿瘤,最后导致器官衰竭,而死亡,故 C 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不能独立地生 活,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0. 据报道,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领先全球,现已有三个品种的研发进入第二期临床试验,预计今 年年底可实现临床应用。接种疫苗预防“新冠肺炎”时,疫苗和被接种疫苗的人群分别属于( )A. 抗体、传染源 B. 抗原、传染源 C. 抗体、易感人群 D. 抗原、易感人群 D【答案】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 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 的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详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 体的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综上分析可知,接种疫苗预防“新冠肺炎” 时,疫苗属于抗原,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将新冠病毒清除,达到预防新冠肺炎,被接种 疫苗的人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后在体内产生抗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故选 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及免疫相关的基础知识。 三、填空题 21.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条河流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可大可小,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 统,它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____的总和。 (1). (2). 环境(或无机环境、生活的环境) 【答案】 【解析】 生物圈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 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 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间不是独立分开的,之间是有着 密切联系的,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因此,生态系统可大可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 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或无机环境、生活的环境)的总和。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2.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液体是____,以保持细胞的形态。如果从人体与植物体结构 层次来看,最大的区别是人体还多出了___这个层次。 (1). (2). 系统 【答案】 【解析】 生理盐水 【分析】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的支持,会吸水膨胀或失水皱缩,不能维持正常形态。 【详解】人体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与 0.9%生理盐水的浓度相差不大,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 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可以保持细胞形态,便于观察到细胞真实形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 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点睛】本题考察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以及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3.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植物体内的水却能“往高处走”,为这一活动 提供动力的是____ 作用。 【答案】蒸腾 【解析】 【分析】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详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植物的蒸 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 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 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因 此,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植物体内的水却能“往高处走”,为这一活动提供动力的是 蒸腾作用。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24.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 ,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这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平衡有重要作用。 (1). (2). 碳—氧(或二氧化碳和氧气) 【答案】 【解析】 【分析】 叶绿体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 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 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绿色植 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 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因此,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 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这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或二氧化碳和氧气) 平衡有重要作用。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实质,绿色植物维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5.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它是指人体通过____,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1). (2). 神经系统 【答案】 【解析】 【分析】 反射 反射是指人或动物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详解】反射是指人或动物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 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它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组成,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因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人体通过神经 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反射的概念。 26. 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所摄取的食物。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 必须先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吸收。食物消化和营养物 质吸收的主要器官分别是____、____。 (1). (2). 小肠 【答案】 【解析】 【分析】 小肠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小肠是消化食 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详解】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口腔能初步消化淀粉,胃对蛋白质有一 定的消化能力,并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 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 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 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 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 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分析可知,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器官分 别是小肠、小肠。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7. DNA 测序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一多年前走失的男孩,经公安机关的多方努力,联系上 了疑似当年丢失孩童的父母,拟以 DNA 测序技术确认。最简单省事的 方案(只比对父母的一条染色体上 的 DNA)是比对____(选填“X 染色体”或“Y 染 色体”或“常染色体”)上 DNA 的相似程度,该染色体 是以____为桥梁从亲代传递到 子代的。 (1). (2). 精子 【答案】 【解析】 【分析】 Y 染色体 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 DNA 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 一个 DNA 分子,一个 DNA 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男女体细胞中都有 23 对染色体,22 对染色体与人体 的性别无关叫常染色体,第 23 对染色体与人体的性别有关叫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 XY,女性的性 染色体是 XY。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 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 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之间 传递的桥梁。 【详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 DNA 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 体上包含一个 DNA 分子,一个 DNA 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男女体细胞中都有 23 对染色体,22 对染色 体与人体的性别无关叫常染色体,第 23 对染色体与人体的性别有关叫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 XY, 女性的性染色体是 XY。分析可知,丢失男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 22 对+XY,精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是 22 条 +X 或 22 条+Y,而 Y 染色体只能来自于父亲,这样检测其 Y 染色体中的 DNA 与父亲 Y 染色体中 DNA 的 比对情况,从而很快确定丢失男孩是否是其父亲的孩子。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 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 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 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综上分析可知,最简单省事的方案(只比对父母 的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是比对 Y 染色体上 DNA 的相似程度,该染色体是以精子为桥梁从亲代传递到子 代的。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的性别决定,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28. 2020 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武汉,波及全国,数万人被感染。党中央、国务院一 声号令,全国人民 积极响应,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控制住了疫情,又一次向世界诠释了中国速度,彰显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的制度优势。反观美国,截止 6 月 26 日,确诊感 染人数已达220 多万,死亡人数超 12 万。与非传染病比 较,“新冠肺炎”具有____性和流行性两大特点。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有效防疫措施,属于 传染病预防 措施中的____。 (1). (2). 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 【解析】 【分析】 传染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 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流 行性和传染性,所以与非传染病比较,“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两大特点。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有效防疫措施,属于 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四、实验与探究题 29.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以探究“口腔中淀粉的消化”。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 题: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反应时间 检测试剂 实验结果 A 组 B 组 C 组 D 组 馒头(整块)+2 毫升清水 馒头(切碎)+2 毫升唾液 馒头(整块)+2 毫升唾液 8 分钟 8 分钟 8 分钟 8 分钟 碘液 碘液 碘液 碘液 变蓝 不变蓝 变浅蓝 变蓝 馒头(切碎)+ X(1)表中的“X”应该为____。表中所设计的各组实验,没有必要的一组是____。 (2)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应选择哪两组编号?____。 (3)B 组和 C 组对照,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时,变量是____。 (4)为了更真实地模拟口腔条件,同时利于缩短反应时间,设计的各组实验应在____℃的水浴中进行。 (1). (2). (3). (4). (5). 37 【答案】 【解析】 【分析】 2 毫升清水 A 组 B 组和 D 组 切碎(或是否切碎) 的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 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 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 【详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 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D 组与 B 组形成一组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 X 应该是 2 毫升清水。口腔内淀粉的消化需要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淀粉酶的消化。本实验探究的是“口 腔中淀粉的消化”,B 组和 C 组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C 组和 D 组以唾液淀粉酶为变量。而且 A 组和对照组 B 组有两个实验变量,所以表中所设计的各组实验,没有必要的一组是 A 组。 (2)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所以要选择 B 组和 D 组。 (3)B 组和 C 组对照,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时,变量是切碎。 (4)因为口腔的温度是 37℃,也是酶起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所以实验装置要放入 37℃温水中处理。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