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下载

湖南省常德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3日






湖南省常德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本学科试题卷共6页,二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 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 黄帝 B. 炎帝 C. 禹 D. 舜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中“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可以看出是这一人物是黄帝。结合所学,相传在距今约 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对阵北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一带进行了一场大战,即 涿鹿之战,蚩尤战败被杀。炎帝、黄帝的部落结成联盟后,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而且黄帝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 初祖”,并将他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A项符合题意;B项不合题意;禹和舜是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 联盟首领。C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唐朝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18年李渊受禅代隋称帝,定都长安, 建立唐朝,直到公元907唐朝灭亡。其他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B。 3.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着的阶段特 征是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关系的发展 1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B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的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 期的特征,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的特征。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答B。 4. 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A. ①③④ 【答案】C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详解】依据题干“相同类别”,结合课本所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所著,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 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①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语录汇编,体现了孔子的思想。②错误,BD两项不合题意;《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小说,通过描 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④错误,A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 择C。 5. 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清朝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和强大的国家,基本奠定了当今中国疆域的版 图,其中清朝前期疆域南到 A. 台湾岛 【答案】D B. 海南岛 C. 南海 D. 南海诸岛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明清时期,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初年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 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基本奠定了祖国版图。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 择D。 26.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 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⑤“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②“秦王相六合,虎视何雄哉!” ④“暖风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 ②①③④⑤⑥ 【答案】B B. ②③①④⑥⑤ C. ②③④①⑥⑤ D. ②①③⑥④⑤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词反映历史事件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诗词反映的历史 事件正确排序。结合历史知识分析:选项①,唐朝;选项②,秦朝;选项③,汉朝;选项④,宋朝;选项 ⑤,明朝;选项⑥,元朝。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⑥⑤,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开元盛世”;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7.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追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不平等条约。以下属于三个条约对中国共同影响的是 A. 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C. 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答案】A B.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D. 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其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有赔款内容,《南京条约》有协定关 税内容;《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开设工厂;《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由此分 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8. 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有明显历史错误的是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A. ①②④⑤ 【答案】B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⑤ 3【详解】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题干《1908年北京故事》,结合课本所学,清政府建立起新式教育 体制,1905年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 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驻扎,不允许中国人居住;1911年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改革愚昧落后的习 俗,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出现了文明简单的握手、鞠躬礼。①②④项说法错误,B项符合题意;戊戌 变法时期作为“新政”,1898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最高学府,其成立标志着 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③项说法正确。C项不合题意;革命党人多剪辫 子,反抗清政府,所以题干中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⑤项说法正确,AD两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题干中“《1908年北京故事》”“有明显历史错误的”是解题的关键,即选择不是发生在1908年 北京的历史史实。可以用排除法解答本题,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1908年不会再有参加科技考试的读书人 ;1901年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1908年何先生的父母不可能住在东交民巷;握手、 鞠躬礼出现在1911年辛亥革命国民政府的改革后。由此可确定答案。 9.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史实成为哪一运动的导火线 A. 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C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详解】依据漫画反映的史实中国山东归属日本人,德国人沮丧的离开。结合课本所学,中国是一战的战 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竟将原来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 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 发。C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出现了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太平天国是一 场大规模反清农民斗争。A项不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导致中国人民掀起义 和团运动。B项不合题意;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改造国民性,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掀起 新文化运动。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图片“沮丧的德国人”离开,“得意的日本人”站在“山东省”是解题的关键。可知漫画反映了 日本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根据所学,1919年初,英美等国操纵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提出的收回 4德国在山东特权等正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发了郁积在人们 心中的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10.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 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A. B. C. D.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的关键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结合课本所学,国民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国民党 的残酷反革命围剿。毛泽东毅然选择向国民党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 地—— 井冈山根据地,并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展理论。革命根据地由一块发展到无数块,兴修之火已 成燎原之势,从而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A项符合题意;1947年刘胡兰被 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获,毫不畏惧,毅然赴死;毛泽东得知后特意为她的这种精神题词:生的伟大,死 的光荣。B项不合题意;1950年的抗美援朝时,毛泽东题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项不合题意;1939年 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针对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提出了“自己动手”的口号; 随后各根据地逐步开展了大生产运动。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1.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 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A. 上海 B. 南京 C. 重庆 D. 延安 【答案】C 5【详解】结合课本所学,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面调兵遣将,积极准备内战,一面多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 谈判。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面具,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表达了共产党的和平诚 意,为共产党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 ,故选择C。 12.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 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 了”分别是指 A.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B.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农村政策的认识。1953年—— 1956年的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纷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因此说大家都散伙了。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择答案D。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版八年级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改革开放 13. 为了更好的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 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的“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信息,可以判断该人物应该是党员干部,A王进喜是石油 6工人,B是兰考的书记焦裕禄,C是解放军战士节约标兵雷锋,D邓稼先是取得两弹元勋荣誉称号的科学家 ,所以符合“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只能是B焦裕禄,为了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 ,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同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人 民群众,念念不忘党的工作,表现了一个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所以答案选择B 14. 奥运火种来自西方文明之源。西方文明之源是 A. 古埃及 【答案】D B. 古巴比伦 C. 古罗马 D. 古希腊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主要包括两个奴 隶制国家:斯巴达和雅典。雅典在国王伯利克里当政期间,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古希腊是 民主政治的源头,是西方文明之源。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 15.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 处死了国王 B. 推翻了专制制度 C. 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答案】D D. 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处死国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了国王查理 一世,法国大革命中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所以A项错误;B项美国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和法国 推翻的是君主专制,所以B项不正确;C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没有涉及外国武装干涉,所以C项错误;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D项表述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各自的特点,美国是在殖 民地的基础上通过推翻殖民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与英国和法国推翻封建专制不同。但是三个事件都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 16.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点是 A.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C. 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答案】D B.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D.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依据“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为切入点,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都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据此分析可知D符 7合题意故选D。 点睛:注意将历史上同类知识和相似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概括归纳,分析比较。以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 为切入点。 17.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B. 苏俄新经济政策 C.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答案】C D. 东欧剧变 【详解】依据所学,史实就是历史事实,也就是发生过的历史行为;观点是通过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而得到 的历史结论或看法。结合课本所学,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词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 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C项是观点,符合题 意;1929—— 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发生,进而蔓延资本主义世界,给资本主义世界沉重打击。A项不合题意 ;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B项不合题意;1989年下半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 生剧变。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8.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年代标尺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两次世界大战 B.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C.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答案】C D. 多极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9年的一战后,战胜国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 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从而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统治的新秩序,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939年二 战全面爆发。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野心日益膨胀,但 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形成了美苏对峙的 两极世界格局。1991年底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 多强”的局面,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9. 82017年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 历程》中写道:“……,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 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他的主 要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 A. 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 【答案】A B. 世界经济的发展 C. 国家之间的关系 D. 人类生活的方便舒适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 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 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的内容可知,科技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在大力发展科技的 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问题。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20. 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城址位于 A. 湖南澧县 【答案】A B. 湖南临澧 C. 湖南长沙 D. 湖南宁乡 【解析】试题分析:湖南省澧县城头山城址是已发现最早的古城(约公元前3500年)。随着社会分化,有 的聚落发展为中心聚落,并演化为具有权力中心意义的城,承担起保护、控制、管理领地内社会资源的功 能。目前我国已发现史前古城超过50座,分布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和北方地区。各地区 地理环境、发展水平不同,筑城技术和城的形态因此也多彩多样,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面貌 。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城址位于湖南省澧县。故选A。 【考点定位】乡土史 21. 湖南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于 A. 常德 B. 长沙 C. 湘潭 D. 衡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地方史的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 识可知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 湖南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故选B。 【考点定位】乡土史 22.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的“公”指的是 A. 宋教仁 B. 谭嗣同 C. 蔡锷 D. 梁启超 9【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教仁相关史实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题干引文是宋教仁 遇刺后,孙中山为他作的挽词,赞誉了宋教仁是为中国的民主宪政先锋、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所做的努力 所做的牺牲的第一个人。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乡土史 23. 中日双方代表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洽谈是在 A. 常德 B. 长沙 C. 岳阳 D. 芷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湖南的地方史。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日双方代表在芷江就日军投降的 有关具体问题进行洽谈。A.常德B.长沙C.岳阳不是中日双方代表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洽谈 的地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考点定位】乡土史 24. 在湖南境内,歼灭白崇禧集团主力,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创造有利条件的是 A. 常德会战 【答案】C B. 湖南和平解放 C. 衡宝战役 D. 湘西剿匪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地方史,衡宝战役,又称中南战役,与海南岛战役、西南战役并称为中国人 民解放军渡江后的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中南地区以来的首次重大战役,向中南地区进军的决 定性战役,是横跨开国大典的唯一大战,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11月至12月,日本中国派遣军为牵制中国 军队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 役。湘西剿匪是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湘西地区进行的剿匪作战。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考点定位】乡土史 二、材料分析题(25题12分,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4分,共52分。) 25.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强有力的措施。阅 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担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军见的现象。 10 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 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 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四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 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 材料五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六 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唯有 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1)材料一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这一历史功绩是在哪一年完成的? (2)材料二认为“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个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 秦朝和元朝在地方管理体制上分别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材料中 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 (4)材料四中,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材料五中侵占台湾的“贵国"是哪个国家?台湾收复后,清政府是怎样管理台湾的?有什么历史意 义? (6)材料六中,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写下《望大陆》又因何而起? 【答案】(1反映了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 (2)中央集权制度;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张骞 11 (4)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皇权专制逐步加深 (5)贵国指的是荷兰;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加强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巩固 了国家的统一 (6)起因于1949年,蒋介石集团在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造成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第三次分离。 【详解】(1)依据材料一“六王毕,四海一”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 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继承;秦王嬴政个人的才 能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为加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2)依据材料“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 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可知材料二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结合课本所学,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 方上实行郡县制;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3)据材料三“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结合课本所学,汉 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广儒家教育,设太学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为了联络西域的大 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派率张骞领“使团”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 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随着交往越来 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 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通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4)依据材料四“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 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中国古代君臣关系从坐而 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中央的权力日益向 帝王集中。 (5)依据题干“写给侵占台湾的荷兰总督”,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郑成功给荷兰总督揆一的招降书。162 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 复台湾。材料中“贵国”指的是荷兰,“余”指的郑成功;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1684年,清政府设 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的东南海防。 (6)依据课本所学,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蒋介石集团在 12 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造成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第三次分离。 26. 中国近代史,既是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 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 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 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 ,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 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性……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案文献 材料四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常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征邻压境, 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 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材料五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 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 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 ”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三,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除长征精神因素 13 之外,答两条) (4)材料四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陕变”的?“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5)材料五所指的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是什么? 【答案】(1)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义:①是中 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 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 “两只小鸡”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和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长征精神: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不怕牺牲、前 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原因: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人民群众的支持和 团结合作。 (4)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标志十年 内战基本结束(1927-1936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第一次:辛亥革命;第二次:新中国的成立;第三次:改革开放 【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拼凑了2000多人的 队伍,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俄、英 、美、日、德、法、意、奥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 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陷入无尽的黑暗;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 新了。可见,“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 (2)依据题干:1927 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依据课本所学,1927年8月1日,周恩 来、贺龙、朱德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 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 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和秋 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 14 农村进军。于是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3)依据材料三“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 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得出:长征精神是不怕困难 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 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性……”得出: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众 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红军长征获得胜利的原因有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长征途中播撒革命的种子 ,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4)依据材料四中的“陕变”指的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 生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事变,派周恩来等赴西安谈判协商。在中国共产党的积 极协调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扭转了时局,促使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国共 十年对峙局面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5)依据课本所学,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 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改革法令,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 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 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 主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彻底转变了发展思路,实行改革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新体制的建立成功地帮助了中国在经济上的起飞,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 一个新阶段。 【点睛】(1)问“1901年”“黑暗”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答1901年对中国产生危害的史实;“1921年 ”“曙光”是解题的关键,答1921年给中国带来光明、希望的史实;(2)问“1927年”“南昌起义和秋 收起义”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知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给中国带来积极影响;(3)问“长征精神”是解 题的关键,依据材料三的数字得出不怕牺牲、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等;取胜的原因从领导者、 军队、人民军队等方面概括;(4)问“陕变”“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知1936年12月发生于陕西的兵变,结合所学,可知 是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于陕西的西安事变。确定史实问题可解;(5)问材料五“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 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知三 15 次巨变是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领导的对中国产生巨变影响的史实。 27. 世界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40年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 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政治制度,” 材料二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相继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在世界范围内确 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材料三 如下图所示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 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材料五 如下图所示 材料六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 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 16 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旧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英国的哪一部文献为“新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欧美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势力结成的邪恶集团, 写出其名称。 (4)材料四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材料五中,图一所示会议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6)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体现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的举措以及该举措给世界 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答案】(1)封建专制制度;《权利法案》 (2)方式主要有:革命(英法美)和改革(俄日) (3)三国协约(英法俄)和三国同盟(德意奥匈帝国);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 (4)不正确,因为一战前各英法俄德意奥匈等帝国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德国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 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矛盾不可调和导致的;一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等分赃会议,瓜 分德国等殖民地,逐步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以材料三的观点是错误的。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联合国 (6)建立欧洲共同体,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的“1640年和1789年革命”,结合课本所学,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开始。这两次革命都推翻了封建专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旧的政 治制度”指的是封建专制制度;“新政治制度”指的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1689 年,英国国会颁布《权利法案》,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依据课本所学,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相继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 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欧美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革命和改革。 (3)依据材料三图一:英、法和俄组成一个集团;德、意、奥组成一个集团。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工 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英国、法国和俄国结 成了三国协约,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成了三国同盟。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17 因为经济危机的打击,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20世纪30年 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称为柏林 —罗马—东京轴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4)依据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 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可判断为不正确,因为一战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 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英法俄德意奥匈等帝国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德国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 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 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德、奥、意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矛盾不可调和导致一战。由此可 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交战双方是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一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等分赃 会议,瓜分德国等殖民地,逐步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以材料三的观点是错误的。 (5)依据图一所给信息“1919年参加会议的三巨头”,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1919年1月,巴黎和会由英 、法、美操纵,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和美国威尔逊三巨头参加的会议,据此可知图一是巴黎和 会;图二是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的会议,据此 可知图二是雅尔塔会议。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战胜国为缔结和约,召开巴黎和会。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 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为调解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确立 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了一战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图二所给信息“1945年参加会议的‘三巨头’”,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 法西斯国家,1945年2月,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在战后成立联 合国。 (6)依据所学可知,1967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西欧经济实力大 增,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它是世界上最大 的经济体。欧盟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欧盟成为世界多极 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28. 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反思世界大战的灾难,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途 径,并作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教育部新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部分目录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8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材料二 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 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三 帝国所以对美英两国宣战,是希求帝国自存自卫与东亚安全而出现,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其领土。固 非朕本意。……敌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朕对始终与帝国东亚解放而努力之 诸联邦,不得不深表遗憾。 ——《日皇裕仁·停战诏书》 材料四“……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 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 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 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 材料五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平取得的伟大胜利。作为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最伟大的力量 是同心合カ……为了自由、正义、和平,为了人民平安、安宁、幸福,在亚洲,在欧洲,在非洲,在大洋 洲,在世界各个战场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和人民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携手跨进同一条战壕, 汇聚起挽狂澜于既倒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杭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材料六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 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 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 19 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大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 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1)材料一中目录不完整,请根据所学知识,将目录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分别是哪次战役? (3)从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可以看出日本对这场法西斯战争持什么态度?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材料中“同心合力”局面正式形 成的标志是什么?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答案】(1)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战场分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而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敌后抗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 (2)罗斯福评价的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评价的战役是诺曼底登陆战 (3)否定战争,认为日本反动的战争是正义性的,是解放亚洲人民;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犯下的屠杀持 否定态度,认为自己是战争的受害者。 (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平取得的伟大胜利。作为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标志是 1942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斯同盟的形成。 (5)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抗日战争有力地牵制了日本的力量,有效地支援了亚太战场的作战。 【详解】(1)依据材料一“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可确定这一单元与抗日战争有关。根据课题:“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实行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 战场的抗战,描述的是国民党正面战争的抗战;第22课抗战胜利,可知缺少了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的史实 。因此: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2)依据材料二“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 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可知罗斯福评价的这次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结合课本所学,1942年7月至1943 年二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打败了德军的入侵,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 20 点;由材料二“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 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可知斯大 林盛赞的是美英联合进行的一次登陆战争,支援了苏联。结合所学,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 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向德军展开猛烈攻击,使德国受到东西两面夹击,支援了苏联,加速了德 国法西斯的灭亡。 (3)依据材料三帝国所以对美英两国宣战,是希求帝国自存自卫与东亚安全而出现,如排斥他国之主权 ,侵犯其领土。固非朕本意。……敌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材料四“……在北 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 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由此可看出日本否定挑起战争,认为日本反动的战争是正义性的 ,是解放亚洲人民;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犯下的屠杀持否定态度,认为自己是战争的受害者。 (4)依据材料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平取得的 伟大胜利。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 贡献。”可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为了自由 、正义、和平,为了人民平安、安宁、幸福,在亚洲,在欧洲,在非洲,在大洋洲,在世界各个战场上,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和人民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可知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同心合力反法西斯。 结合课本所学,1942年在苏中英美等26各国家在华盛顿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标 志着世界反法斯同盟的形成,“同心合力”对抗法西斯。 (5)依据材料六“……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 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 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这些史实反映了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得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 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抗日战争有力 地牵制了日本的力量,有效地支援了亚太战场的作战。 21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