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1-8 题每题 1 分,9-14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请把正确的 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相应题号的表格内) 1.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青稞酿酒 滴水成冰 铁钉生锈 红磷燃烧 B. C. D. B【答案】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生成新的物质就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就是物理变化。 【详解】A、青稞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滴水成冰,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铁钉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氧化铁,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五氧化二磷,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O2 B. CO2 C. N2 D. Ne C【答案】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水 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 C。 3. 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KNO3 B. NH4HCO3 C. Ca( H2PO4)2 D. K2SO4 A【答案】 【解析】 【详解】A、KNO3 含 K、N 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NH4HCO3 只含 N 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Ca( H2PO4)2 只含 P 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K2SO4 只含 K 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 下列生活用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纯棉毛巾 B. 塑料袋 C. 蚕丝被 D. 不锈钢餐具 B【答案】 【解析】 【详解】A、纯棉,属于天然纤维, 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是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C、蚕丝,属于天然纤维,是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金属和合金都是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 2020 年 6 月,袁隆平科研团队首次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试种海水稻。稻谷中富含的淀粉属于哪种营养 素? A. 油脂 B. 维生素 C. 糖类 D. 蛋白质 C【答案】 【解析】 【详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糖类主要包括葡萄糖、 蔗糖、淀粉。即淀粉属于糖类。 C故选 。 6.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熄灭酒精灯 读取液体体积 稀释浓硫酸 D. 过滤 C【答案】 【解析】 【详解】A、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吹灭酒精灯易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引起酒精灯爆炸,选项正 确; B、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俯视读数,读数偏大, 实际液体偏少,选项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防止酸液飞 溅,切不可将水倒入硫酸中,选项错误; D、过滤时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面不 能高于滤纸边缘,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选项正确。 故选 C。 7. 下列对河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蒸馏 B. 过滤 C. 加入活性炭 D. 静置沉淀 A【答案】 【解析】 【详解】在水的净化过程中,自然沉降(即静置沉降),是重力的作用下,水中的较大的、重的不溶物下沉; 吸附沉降即化学沉降,是利用明矾在水中形成絮状物质,使悬浮颗粒聚集而沉降;过滤除掉沉降还不能除 掉的小颗粒不溶物;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是加热到水的沸点使水从混合物中蒸发出来, 然后再被冷凝成液态的水,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A故选 。 8. 葡萄糖【C6H12O6】是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应的计算方法不正确的是 A. B. 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6:12:6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126+112+166 (126):(112):(166) C. 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6 D. 100% 126+112+166 D【答案】 【解析】 【详解】A、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其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葡萄糖分 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6:12:6,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 ,正确; 126+112+166 C、元素质量比等于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比,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126):(112):(166) ,正确;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 D、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6 100% ,不正确; 126+112+166 故选 D。 【点睛】根据化学式计算时,注意分子中每种原子的总数,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 积的和;数出分子中各原子个数即可求出原子个数比;某元素质量分数等于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 子个数的乘积,除以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再乘以百分之百即可;一定量物质中某元素质量等于物质质 量乘以某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熟悉这些计算,解题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高温 2H +SiCl Si+4X ,其中 X 的化学式是 9. 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 24A. Cl2 B H2O C. HCl D. SiH4 【答案】 【解析】 【分析】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 X 的化学式。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氢、硅、 氯原子个数分别为 4、1、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硅、氯原子个数分别为 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 类、数目不变,则 4X 分子中含有 4 个氢原子和 4 个氯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氢原子和 1 个氯原子构 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HCl; 故选:C。 【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 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未发生改变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没变 一定条件 N +3H 2NH3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D【答案】 【解析】 【分析】 一定条件 N +3H 2NH 3 ,据此解题即可。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 22【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正确; B、反应前氮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不为零,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故选项不 正确; 的C、反应前分子 种类是氮分子、氢分子,反应后是氨分子;反应前分子总数是3,反应后是 2,分子种类 和个数都改变,故选项不正确; 一定条件 N +3H 2NH 3 ,故选项正确; D、由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选 D。 22【点睛】本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结合化合反应的定义及化 学反应的实质是解决此题目的关键。 11. 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安全常识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 C 容易患坏血病 ②高钙牛奶中的“钙”指钙元素 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化学与环境 D.物质的分类 ①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 ②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 ①纯碱不是碱 ②生铁不是纯净物 A. A B. B C. C D. D B【答案】 【解析】 【详解】A、人体缺乏维生素 C 容易患坏血病;高钙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 在,指的是钙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故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D、纯碱不是碱而是盐;生铁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 CO2 气体中混有少量的 CO,让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 FeCl2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 除去 NaCl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Na2CO3,加入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D. 除去 BaCl2 固体中混有少量的 KCl,加水溶解、过滤 B【答案】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不能和一氧化碳不反应,让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会除去原物质 二氧化碳,故选项不正确; B、铁比铜活泼,铁能和 CuCl2 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达到目的,方 案可行,故选项正确; C、硫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除去碳酸钠的同时会引入新杂质硫酸钠,故选项不正 确; D、BaCl2 和 KCl 都易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不能除去氯化钾,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除杂,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除杂的原则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 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 13. 在 pH=3 的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Cu2+ K+ NO 3- B. Ag+ Na+ Cl- C. Na+ Ba2+ OH- D. K+ Ba 2+ SO 42- A【答案】 【解析】 【分析】 pH=3 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 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Cu2+、K+、NO3-与 H+相互之间都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Ag+ 、Na+ 、Cl-、H+四种离子中 Ag+ 和 Cl-能结合生成难溶于水且难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不能在溶液 中大量共存,故选项不正确; C、OH-与酸性溶液中的 H+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正确; D、Ba 2+和 SO42-能结合成难溶于水且难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 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有时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等。 14. 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方法与结论 ABCD黄铜片与铜片 相互刻画,面上留下痕迹的是黄铜 硬水与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的是硬水 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解前后的温度,温度不变的是氢氧化钠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NH4Cl 固态的氯化钠与氢氧化钠 化肥 KCl 与 NH4Cl A. A B. B C. C D. D D【答案】 【解析】 【详解】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黄铜是铜锌合金,所以相互刻画,留下痕迹的是铜, 故 A 错误; B、鉴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产生大量浮渣的是硬水,故 B 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解前后的温 度,温度不变的是氯化钠,故 C 错误; D、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反应生成氨气,化肥 KCl 与 NH4Cl,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 味气体的是 NH4Cl,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D 正确; 故选:D。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 鉴别。 二、填空题(本题共 5 小题,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7 分) 15.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氢气 b.金刚石 c.稀有气体 d.小苏打 (1)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于填充霓虹灯灯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d【答案】 【解析】 bca【详解】(1)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故填 b; (2)稀有气体通电后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于填充霓虹灯灯管,故填 c; (3)氢气燃烧生成水,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故填 a; (4)小苏打(NaHCO3)能和胃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填 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类题目,要熟知常见物质的性质,明确其用途是由性 质决定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16. 如图为硝酸钾、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将 40℃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温度的方法。 (3)比较在 4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___________氯化钠(填“>”“=”“<”)。 (1). (2). (3). >【答案】 【解析】 30 降低 【详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3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可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把接近饱和的 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将 40℃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3)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二者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硝酸钾>氯化钠。 溶解度 100% 【点睛】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100g 17. 学习化学要建立元素观、粒子观、变化观和分类观,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 A 中可知,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B、C、D、E 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___种元素,其中_________(填序号)与 E 化学性质相似。 (1). 197.0 (2). 3 (3). B 【答案】 【解析】 1【详解】(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 A原子质量。从图 中可知,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7.0 ;2BCDE(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 、 、所示粒子有 种不同的质子数,共表示 种元素;最外层 33BE7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化学性质相似。 18. 2020 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一定浓度的乙醇、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溶液能有效杀灭病毒。 __________ (1)在这三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2)若将 50mL 质量分数为 30%(密度为 1.1g/cm3)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3%(该溶液的密度 3_____ 和水的密度均为 1.0g/cm )的医用溶液,需要加水 mL。 (3)将氯气(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得到次氯酸钠(NaClO),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写出反应的化 _______ (1). 学方程式 【答案】 【解析】 。(2). (3). Cl2+2NaOH= NaClO +NaCl+H2O 乙醇 495 【详解】(1)在这三种物质中,乙醇是含碳化合物,是有机物;过氧化氢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是氧化 物;次氯酸钠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 (2)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1mL=1cm3,可得:50 cm3×1.1g/cm3×30%= (50 cm3×1.1g/cm3+x)×3%,x=495g,需要加水 495mL; (3)将氯气(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得到次氯酸钠(NaClO),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Cl2+2NaOH= NaClO +NaCl+H2O。 19. 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A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E 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 体,→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未注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 B 的化学式_________。 (2)写出 C 与 D 反应转化为 A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 (2). CO2 + Ca(OH)2 = CaCO3↓+ H2O 【答案】 【解析】 CaO 【详解】(1)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A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A 是碳酸钙;E 是能 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E 是一氧化碳,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 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 C 是二氧化碳;物质 B 是氧化钙,化学式 CaO;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 D 是氢氧化钙;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 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 与 D 反应转化为 A 的化学方程式 CO2 + Ca(OH)2 = CaCO3↓+ H2O。 三、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9 分) 20. 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可选择装置_________(填序号)作为气 体发生装置,但在该装置中还需要补充的是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收集气体应选用装 置______(填序号);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装置 F 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 Δ(1). (2). (3). (4). (5). 【答案】 集气瓶 2KMnO4 K2MnO4+MnO2+O2↑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8). 密度比空气的大 (6). (7).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CaCO3+2HCl=CaCl2+H2O+CO2↑ D【解析】 【详解】(1)标号①仪器的名称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是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 Δ方程式 2KMnO4 K2MnO4+MnO2+O2↑,可选择固固加热型装置 A 作为气体发生装置,但在该装置中还需 要补充的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堵塞导管;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原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 钙、水,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收集气体应选用装置 D;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装 置 F 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物理性质。 21. 陈东同学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 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也可能呈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溶液少许,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______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继续验证】可以设计多种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 为蓝色 溶液呈______ 方案 1: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 氧化铜粉末 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_____ 方案 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 溶液呈酸性,反应的化学方 若有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 ______ 程式是_______ 若______ 溶液呈中性 (1). (2). (3). (4). (5). 中性 【答案】 (6). 酸性 中性(和上一空顺序可颠倒) 不变色 酸性 (7). (8). 无明显现象 铁Fe+2HCl═FeCl2+H2↑ 【解析】 【详解】[猜想与假设]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有剩余,也可能是氢氧 化钠有剩余,故假设可能呈酸性或中性; [实验验证]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实验结论是呈酸性或中性,则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继续实验] 方案 1:加入氧化铜后,现象为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是因为盐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 铜和水,说明溶液呈酸性;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显中性; 方案 2:根据实验现象“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实验结论“呈酸性”说明加入的物质是铁粉,铁和稀 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铁和氯化钠不反应, 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呈中性。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酸碱性 的检验方法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计算题(本题共 1 小题,共 4 分) 22. 某 NaCl 样品中只含有杂质 CaCl2,为测定样品中 CaCl2 质量分数,取样品 20g 完全溶解于水中,并向其 中加入过量的 Na2CO3 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2g。计算样品中 CaCl2 的质量分数。 【答案】11.1% 【解析】 x【详解】设 20g 样品中 CaCl2 质量为 ,则 CaCl2 + Na2CO3 = 2NaCl+CaCO3 111 100 2g x111 x=100 2g x解得: =2.22g 2.22g 20g 100%=11.1% 。的故样品中 CaCl2 质量分数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