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 2020 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 化学试题(A 卷) (全格共四个大题,满分 70 分,与物理共用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19Na-23 S-32 Fe-56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6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B. D. 春风化雨 叶落知秋 火上浇油 滴水成冰 C. B【答案】 【解析】 【详解】A、春风化雨描述天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火上浇油属于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叶落知秋描述季节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 2020 年 6 月,某高速路上一辆液化着油气槽罐车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以下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NO2 B. CO C. 粉尘 D. H2O D【答案】 【解析】 【详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C、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粉尘属于空气污染物; D、水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D。 3.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世界性问题,下列物质被称为最理想清洁能源的是( )A. 氢气 【答案】 【解析】 B. 天然气 C. 石油 D. 煤 A【详解】A、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①热值高,②可再生,③产物是无污染的水,是最理想清洁能源。 B、天然气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二氧化碳,会增加温室 效应,不是清洁能源。 C、石油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不是清 洁能源。 D、煤是古代植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不是清洁能源。 故选:A。 4. 空气中含①N2 ②O2 ③稀有气体 ④水蒸气等成分,其中与钢铁生锈有关的是( )A. ①③ 【答案】 【解析】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B【详解】钢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生成铁锈。 故选:B。 5. 烧烤是最古老的饮食方法之一,人们喜爱的下列菜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 小馒头 B. 鱼 C. 韭菜 D. 五花肉 C【答案】 【解析】 【详解】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 A、小馒头是由面粉、小麦制作,富含糖类; B、鱼中富含蛋白质; C、韭菜属于蔬菜,富含维生素; D、五花肉属于肉类,但是肥瘦相间,富含油脂和蛋白质。 故选:C。 6.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36%的浓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A. B. CD. D【答案】 【解析】 【详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盐酸的基本步骤:计算、量取、配制、装瓶存放,量取时用到量筒、 胶头滴管,配制时用到烧杯、玻璃棒;不会用到的仪器是天平。 故选:D。 7. 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 )A. 碳酸钙 B. 高锰酸钾 C. 植物油 D. 氯化钠 B【答案】 【解析】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 B、高锰酸钾为紫红色固体,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 D、氯化钠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无色溶液。 故选:B。 8.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A. 甲醛大量用于海鲜的防腐 C. 将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箱 B. 明矾、活性炭用于净水 D. 青少年常喝牛奶补充钙元素 A【答案】 【解析】 【详解】A、甲醛有毒,不能用于海鲜的防腐,做法不科学; B、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加速颗粒的沉降,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 于净水,做法科学; C、易拉罐是金属材料,可回收再利用,将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箱,做法科学; D、牛奶中含有钙元素,常喝牛奶能防止骨骼疏松、得佝偻病,做法科学; 故选:A。 9. 课本中用加入少 Na2SO4 的水进行电解水实验,从该实验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纯水的导电能力弱 C. 常温下,水的 pH=7 B. 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快 D.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答案】 【解析】 【详解】A、纯水的导电能力弱,加入少 Na2SO4 的水进行电解水实验可增强谁的导电性,说法正确; B、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负极产生气体为氢气,生成速率比正极快,说法正确; C、常温下,水显中性,pH=7,但是在电解水实验中不能得出该结论,说法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故选:C。 10. 硝石是主要含 KNO3 的天然矿物,历史上《本草经集注》中对硝石有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 也”。下列有关 KNO3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化合物 )B. 可用作复合肥料 C. 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D. 其溶解度一定大于 NaCl 的溶解度 D【答案】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 KNO3 可知,KNO3 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B、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硝石是硝酸钾,灼烧产生紫色火焰,说明有单质钾生成,可能发生了分解反 应,故正确; D、不知温度,无法比较 NaCl 的溶解度大于 KNO3 的溶解度大小,故错误。 故选 D。 11. 世卫组织(WHO)发表声明称,地塞米松(C22H29FO3)可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塞米松属于氧化物 B. 地塞米松由 4 种元素组成 C. 地塞米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地塞米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2:5 B【答案】 【解析】 【详解】由题意地塞米松的化学式为 C22H29FO3,则有: A、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地塞米松是由碳、氢、氟、氧四种元素 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A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地塞米松是由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 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1222):(129):19:(163)=264:29:19:48 C、地塞米松中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的质量分数最大,C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地塞米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选 B。 ,碳元素 (1222):(163)=11:2 ,D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 12.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是: 高温 C+2NiO 2Ni+C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A. 反应中 NiO 发生还原反应 B 气体产物中可能有 CO C. 该不锈钢中还含有铁和碳 D. 该不锈钢合金的硬度小于纯铁 D【答案】 【解析】 【详解】A、反应物 NiO 中镍元素化合价为+2,生成物 Ni 镍元素化合价为 0,故反应中 NiO 发生还原反应, 选项 A 正确; B、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且 C 和 NiO 也可能直接生成一氧化碳,故气体产物中可 能有 CO,选项 B 正确; C、钢都 是铁碳合金,一定含有铁和碳,因此该不锈钢中除了含有镍外还含有铁和碳,选项 C 正确; D、因为合金硬度比纯金属硬度大,所以该不锈钢合金硬度大于纯铁,选项 D 错误。故选 D。 13. 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 价变成+3 价 B.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 1:1 C.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答案】 【解析】 【详解】A、反应前含硫分子是 SO2,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反应后含硫分子是 SO3,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6,故 A 项说法错误; B、由转化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2:1 或 1:2,故 B 项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有 4 个分子,反应后有 3 个分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故 C 项说法错 误; D、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而反应后虽然也含有两种分子,但其中一种是多 余的反应物,生成物只有一种,故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故 D 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 D。 14.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 Na2CO3 与 Ba(OH)2 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 Ba(OH)2 是否过量,应选用的试剂是 ()A. 酚酞 B. CuCl2 溶液 C. Na2CO3 溶液 D. NaCl 溶液 C【答案】 【解析】 【分析】 Na2CO3 与 Ba(OH)2 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详解】A、Na2CO3、Ba(OH)2 与生成的氢氧化钠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能用酚酞溶液检验反应后 Ba(OH)2 是否过量,选项 A 不正确; B、Ba(OH)2 与生成的氢氧化钠均能和 CuCl2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能用氯化铜溶液检验反应 后 Ba(OH)2 是否过量,选项 B 不正确; C、滴加 Na2CO3 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钡离子,碳酸钠溶液可以检验反应后 Ba(OH)2 是否过量,选项 C 正确; D、无论 Ba(OH)2 是否过量,加入 NaCl 溶液均无明显现象,氯化钠溶液不能检验反应后 Ba(OH)2 是否过量, 选项 D 不正确。故选 C。 15. 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C. D. 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燃烧的条件 A【答案】 【解析】 【详解】A、足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停止,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瓶中的水 的体积即为原瓶中空气中氧气的体积,选项正确; B、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中形成盐酸,盐酸呈酸性,不能够使酚酞变色,不能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 动,选项错误; C、实验中气球随着瓶中气体的变化而发生体积的变化,其受到的空气的浮力也再变化,会造成实验出现偏 差,选项错误;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太低,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红磷和白磷均不能燃烧,选项错误,故选 A。 16.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 25g B. 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 t2℃,能析出晶体的是丙 C. 将甲的饱和溶液从 t1℃升高到 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28.6% D. t3℃时,将 20g 乙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 5g 乙未溶解 C【答案】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表示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都为 25g,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 t1℃时,将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 t2℃,甲、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而 C 的溶解 度减小,溶液的底部有晶体析出,选项正确; 25g C、t1℃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20%,甲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将 25g 100g 甲的饱和溶液从 t1℃升高到 t2℃时,甲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保持不变,仍为 20%,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t3℃时乙的溶解度为 30g,则 t3℃时,将 20g 乙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 15g,剩 余 5g 乙未溶解,选项正确,故选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5 个小题。共 21 分)。 17. 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干冰 ②碳酸氢钠 ③熟石灰 (1)发酵粉中常含有______________; (2)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 (3)常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___。 (1). (2). (3). ③【答案】 ②①【解析】 【详解】(1)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3)熟石灰常于改良酸性土壤。 18. 2019 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 150 周年,被确定为“世界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图 1 是元素周期表的 部分内容,图 2 是这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SeO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图 2 中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 (3)氧、硫、硒三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 O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 (1). (2). (3).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 【答案】 111 B【解析】 【详解】(1)SeO2 的相对分子质量=79+16 2=111; (2)硫原子的质子数为 16,所以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B; (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氧、硫、硒三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氧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8,带有 2 个单位的负电荷,核外有 2 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 2 个电子、第二 层上有 8 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 。19. 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2)1830 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 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 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 KClO3 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 KClO3 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 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 则藏于火 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 MnO2 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 KClO3 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MnO 点燃 S + O2 SO2 2KClO3 2 2KCl+3O2 (1). (2). (3). 【答案】 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Δ(4). B【解析】 点燃 S + O SO2 ;【详解】(1)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nO 2KClO 2 2KCl+3O (2)KClO3 和 MnO2 在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摩 32Δ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是因为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A、硫燃烧产生的热量是火柴梗燃烧,故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故正确; B、加热 MnO2 不会分解产生氧气,故错误; C、KClO3 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能助燃,故正确。 20. 今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抗疫过程我们用到了多种材料。 (1)医用口罩、隔离服、防护罩中的材料大部分是______(填“天然”或“合成”)材料。 (2)修建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时,用到了大量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铝制品 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铝合金中主要含有铝、铜、镁三 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 3 个实验: 实验甲中铝丝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甲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的 金属活动性更强,另一位同学认为实验乙、丙中均无明显现象,对完整的结论没有作用,都可以省去。你 的看法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CB乙、丙都不能省去 乙、丙都可以省去 ,丙可以省去 乙不能省 D,乙可以省去 丙不能省 4Al+3O2 =2Al2O3 (1). (2). (3). (4). (5). C【答案】 【解析】 合成 有红色固体析出 铝【详解】(1)医用口罩、隔离服、防护罩中的材料大部分都用到聚丙烯,属于合成材料, (2)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这是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 4Al+3O =2Al O 化学方程式为: 3 ;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固体铜和硫酸铝,所以铝丝表面有红色 22固体出现,此实验说明铝比铜活泼;乙实验中铝和硫酸镁不反应,说明铝不如没活泼;丙实验中铜和硫酸 铝不反应,说明铝比铜活泼,所以由实验甲、乙可以验证铝、铜、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丙实验可以 省去。 21. 今后学习常见物质时会从“价”和“类”两个方面进行学习。下图表示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含铁物质类别 的关系。 (1)X 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__。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含铁化合物属于上图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3)某同学想用物质 a 制取物质 b,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物质 a 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乙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向盛有溶液甲的烧杯中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烧杯中溶液质量变化的是 __________(填序号)。 ABCDFe2O3 +6HCl=2FeCl3 +3H2O (1). (2). (3). (4). (5). D【答案】 【解析】 单质 dNaCl 【详解】(1)X 的物质化合价为 0 价,类别是单质。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含铁化合物为硫酸亚铁,其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 价,属于上图 中的 d。 (3)某同学想用物质 a 制取物质 b,物质 a 为铁的氧化物,且铁元素化合价为+3 价,故 a 为氧化铁,物质 b 为碱,且铁元素化合价为+3 价,故 b 为氢氧化铁; ①物质 a 与稀盐酸反应,即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 O +6HCl=2FeCl +3H O 。2332②溶液甲中含有剩余的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反应生成氯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也生成氯化 钠,故溶液乙中的溶质一定有 NaCl。 ③溶液甲中含有氯化铁、盐酸,如果向盛有溶液甲的烧杯中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 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 HCl NaOH NaCl H2O 36.5 58.5 可知此过程中增加了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溶液质量增大; FeCl3 +3NaOH = Fe(OH)3 +3NaCl 162.5 120 107 175.5 此过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溶液增加质量为二者的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溶液质量仍 然增大,但幅度减小;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增加,增大幅度变大;观察选项,D 选项符合题 意; 故填:D。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 2 个小题,共 11 分) 2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②③ ④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 (3)③中,若 X 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 X 是水,④中能 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若④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 X 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 NaOH 溶液 B CaCl2 溶液 C 浓硫酸 D 稀盐酸 (3). (1). (2). (4). AC 【答案】 【解析】 试管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仪器 a 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混合不需加热型,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②。 的(3)③中,若 X 为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 现象 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 X 是水,④中能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若④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可 能是二氧化碳在③中被吸收完了,或二氧化碳在③中被干燥了; A、二氧化碳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符合题意; D、 稀盐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且颜色具有挥发性,在湿润的条件下氯化氢气体也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不 符合题意。 故填:AC。 的23. 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红同学做了下表中 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 ①②③④试管内试剂 NaOH 溶液 MgCl2 溶液 Na2CO3 溶液 Ba(NO3)2 溶液 加入硫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生成 (1)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向盛有 NaOH 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 应,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试管②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 1:试管②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有 MgCl2,即 Mg2+和 Cl-同时存在溶液中。 猜想 2:试管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无 MgCl2。 2- 老师提示 SO4 会对 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小明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 沉淀 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你认为应该将所选的试剂_______改成 ____________。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 1 正确,则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Ⅲ时,加 NaOH 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 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Na2CO3 + H2SO4 =Na2SO4 + H2O + CO2 (2). (3). BaSO4 【答案】 (4). 无色酚酞溶液 (7). 经过步骤 1 后溶液中有硝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发 (5). (6). 产生白色沉淀 BaCl2 Ba(NO3)2 生反应 【解析】 【 详 解 】( 1 ) 试 管 ③中 碳 酸 钠 与 硫 酸 反 应 生 成 硫 酸 钠 、 水 和 二 氧 化 碳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Na CO +H SO =Na SO +H O + CO 。23242422(2)小明同学向盛有 NaOH 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 应,这种试剂是无色酚酞溶液,因为无色酚酞遇碱变红,在中性、酸性溶液中显无色。 [设计方案] 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沉淀 A 是硫酸钡,化学式是 BaSO4。 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加入氯化钡会引进氯离子,应该将所选的试剂 BaCl2 改成 Ba(NO3)2。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 1 正确,Mg2+和 Cl-同时存在溶液中,步骤Ⅱ中 氯离子与阴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步骤Ⅲ中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则 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Ⅲ时,加 NaOH 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 其中的原因是经过步骤 1 后溶液中有硝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1 个小题,共 6 分) 24. 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是一种常见消毒剂。实验员用以下方法制取了少量过氧化氢溶液,在低温下,向 56.4g 某浓度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钡(BaO2),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BaO2+H2SO4=BaSO4↓+H2O2, 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 23.3g 沉淀。计算: (1)加入 BaO2 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医用双氧水常为溶质质量分数为 3%的过氧化氢溶液,如果将(2)中所得溶液稀释到医用双氧水浓度,计 算需加入水的质量(结果精确到 0.1g)。 【答案】(1)16.9g (2)6.8% (3)63.3g 【解析】 【详解】(1)设加入 BaO2 的质量为 x,生成的 H2O2 质量为 y。 BaO2 +H2SO4 = BaSO4 +H2O2 169 x233 34 y23.3g 169 x=x=16.9g, y=3.4g, 233 23.3g 233 34 =23.3g y3.4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 = 6.8%; 16.9g+56.4g-23.3g (3)设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z,则(16.9+56.4-23.3)×6.8% =(50+z)×3% ,z=63.3g; 答:(1)加入 BaO2 的质量为 16.9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6.8%; (3)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63.3g。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