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湘潭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精品解析:湖南省湘潭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2日






2020 年湘潭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卷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相信自己,沉着应考,细心作答! 1、所有答案均填入答题卡中,否则不计分。 2.本试卷共五道大题,30 个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l-35.5 Cu-64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C-12 N-14 O-16 Na-23 Mg-24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B. D. 汽油挥发 湖水结冰 铜丝弯曲 酒精燃烧 C. D【答案】 【解析】 【详解】A、汽油挥发,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铜丝弯曲,只是铜丝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湖水结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 D。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铁矿石 D. 红糖水 C. 氯酸钾 C【答案】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铁矿石中含有铁的化合物和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 C、氯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D、红糖水中含有水和红糖,属于溶液,属于混合物。 故选:C。 3. 2019 年 12 月,发射成功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氢做燃料。氢气在液化过程中,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分子质量增大 B. 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D. 分子停止运动 C. 分子的体积减小 B【答案】 【解析】 【详解】A、氢气在液化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质量不变,选项错误; B、气体物质分子间隔较大,液态物质分子的间隔较小,所以氢气液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减小,选项正确; C、氢气在液化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体积不变,选项错误; D、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的,不论物质以哪种状态存在,分子都是运动的,选项错误。 故选 B。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测定溶液的 pH B. 闻气体气味 C. 点燃酒精灯 D. 洗涤试管 C【答案】 【解析】 【详解】A、测定溶液的 pH 值,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 pH 试纸上,待显色后,与标准比 色卡对照,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闻药品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D、用试管刷洗涤试管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损坏试管,图中操作正确,不 符合题意。 故选 C。 5. 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等作用。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 凉拌黄瓜 C. 清蒸鳜鱼 B. 毛氏红烧肉 D. 麻婆豆腐 A【答案】 【解析】 【详解】A、凉拌黄瓜属于蔬菜类,主要含有维生素,符合题意。 B、毛氏红烧肉属于肉类,主要含有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C、清蒸鳜鱼属于肉类,主要含有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D、麻婆豆腐属于大豆制品,主要含有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是 A. 镁条 【答案】 【解析】 B. 铁丝 C. 白磷 D. 硫 D【详解】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C、白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故选 D。 7.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A. Ca3(PO4)2 B. KCl C. CO(NH2)2 D. KNO3 A【答案】 【解析】 【详解】A、磷酸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符合题意; B、氯化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C、尿素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含钾、氮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8.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元素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的是 A. 氟 B. 锌 C. 钙 D. 硒 B【答案】 【解析】 【详解】A、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不符合题意; B、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符合题意;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不符合题意; D、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过量,会使人中毒,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9. 2020 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A【答案】 【解析】 【详解】A、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禁止烟火”,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禁止放易燃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0. C3N4 是一种新型材料,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 -4 B. +3 C. +4 D. -3 D【答案】 【解析】 的【详解】C3N4 中碳元素 化合价为+4 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 则(+4)×3+4x=0,x=-3;故选:D。 11. 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近似 pH 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 肥皂 9.5~10.5 B. 厕所清洁剂 1.2~2.0 D. 牙膏 8.2~8.9 C. 炉具清洁剂 12.0~13.0 C【答案】 【解析】 【详解】pH>7,溶液显碱性,pH 值越大,碱性越强,故碱性最强的是炉具清洁剂。故选 C。 12.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制造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 是A.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 B.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C. 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D. 大多数金属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 C【答案】 【解析】 【详解】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钢铁是铁的合金,硬度大、耐腐蚀,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但是汞在常温下是液体,符合题意; D、大多数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3. 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 点燃 2C H SH+9O 4CO +2X+6H O 2 2 式为: ,其中 X 的化学式为 C. CO 252A. SO2 B. H2S D. H2 A【答案】 【解析】 点燃 2C H SH+9O 4CO +2X+6H O ,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 4 个,氢原子都是 12 个,反 2 2 【详解】根据 252应前硫原子是 2 个,反应后应该是 2 个,包含在 2X 中,反应前氧原子是 18 个,反应后应该是 18 个,其中 SO 4 个包含在 2X 中,X 的化学式是 2 ;故选:A。 14. 防火安全重于泰山,每个公民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很有必要。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 A.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进行灭火 C. 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 D. 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B【答案】 【解析】 【分析】 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 A 正确; B、水能导电,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 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故 B 不正确; C、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降温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则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故 C 正确; 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物品,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 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故 D 正确。故选 B。 15.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 ”代表碳原子,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C. 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1:1 D. 甲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D【答案】 【解析】 【分析】 新型催化剂 CO +H CH2O 2 ,进行分析作答。 根据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详解】A、根据分析,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1:1,不符合题意; D、氧化物必须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甲是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丙的化学 CH O 式是 16. 2 ,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故选 D。 2-+2+ 某 pH=12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Na 、Ba 、NO 3 、X,则 X 可能是 A. Cu2+ B. Cl- C. H+ D. SO 24- B【答案】 【解析】 【分析】 pH=12 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 【详解】A、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铜离子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 B、Na+、Ba2+、NO 3- 、Cl-、OH-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C、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7.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钨、银、汞 A. 金属的熔点: 由低到高 O、Si、Al B.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由多到少 CO2、O2、N2  C. 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 由大到小 Al、Zn、Cu 由弱到强  D.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答案】 【解析】 【详解】A、金属的熔点由低到高应该为:汞,银,钨,错误。 B、地壳中元素含量有多到少排名:氧、硅、铝,正确,符合题意。 C、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应该为:N2、O2、CO2,错误。 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应该为:Cu、Zn、Al,错误。 故选 B 。18. 下列除杂的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A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CO2(CO) 除杂试剂和方法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BFeSO4 溶液(CuSO4) NaCl(AgCl) C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干燥 DCuO(C) A. A B. B C. C D. D D【答案】 【解析】 【详解】A、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除 去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铁粉,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除去过量的铁和生成的铜,可得硫酸亚铁, 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氯化银不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除去氯化银,蒸发结晶可得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加足量稀盐酸,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不与稀盐酸反应,不但不能除去杂质,反而 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 D。 19. 下列图像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 图 A 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B. 图 B 是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白磷 C. 图 C 是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图 D 是向一定质量的蒸馏水中逐渐加入生石灰 C【答案】 【解析】 【详解】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反应生成氧气, 固体总质量减少,所以固体中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会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二氧化锰质量分数最大,然 后不变,图像不符,A 错。 B、密闭装置内点燃白磷,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压强增大,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因为 氧气被消耗五氧化二磷 固体,压强小于反应前压强,图像不符,B 错。 是C、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 水,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图像相符,C 正确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蒸馏水中逐渐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先增大,达到饱和后 继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会从溶液中析出,溶液质量又 会减小,图像不符,D 错。 故选:C。 20. 某固体由镁、锌、铁三种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取 ag 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 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不考虑操作过程中物质的损耗),得到(a+14.2)g 不含结晶水的固体,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A. 48≤a≤13.0 C. 3.6≤a≤11.2 B. 11.2<a≤13.0 D. 4.8≤a<11.2 A【答案】 【解析】 Mg+2HCl=MgCl +H Zn+2HCl=ZnCl +H 【详解】镁与稀盐酸反应: ;锌与稀盐酸反应: ;铁与 2222Fe+2HCl=FeCl +H 稀盐酸反应: ,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不考虑操作过程中物质的损 22耗),得到(a+14.2)g 不含结晶水的固体,故最后得到的是盐酸盐混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 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该盐酸盐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为:(a+14.2)g-ag=14.2g; 假设该金属固体全部是镁,设镁的质量为 x Mg +2HCl= MgCl2 +H2 氯元素质量 24 71 x14.2g 24 x=x=4.8g; 71 14.2g 假设该金属固体全部是锌,设锌的质量为 y Zn +2HCl= ZnCl2 +H2 氯元素质量 65 71 y14.2g 65 y=y=13g; 71 14.2g 假设该金属固体全部是铁,设铁的质量为 z Fe+2HCl= FeCl2 +H2 氯元素质量 56 71 z14.2g 56 z=z=11.2g; 71 14.2g 故 a 的取值范围为:4.8≤a≤13.0。 故选 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元素_____。 (2)3 个氢分子______。 (3)5 个硝酸根离子______。 (4)氨气_________。 (3). 5NO3- 3H2 NH3 (4). (1). (2). 【答案】 【解析】 He 【详解】(1)氦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He。 (2)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H 因此 3 个氢分子表示为: 。2(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 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但硝酸根离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离子,整体带 1 个单元位的负电荷, NO- 5NO- 3表示为 3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5 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NH (4)氨气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其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氢元素化合价为+1,故氨气的化学式为 322.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 氯化钠 B 氮气 C 石墨 D 钛合金 (1)可用于制铅笔芯_______。 (2)可用来制造人造骨________。 (3)重要的调味品______。 (4)常用作保护气______。 (1). (2). (3). (4). B【答案】 【解析】 CDA【详解】(1)石墨颜色是灰黑色,且质软,可用于制铅笔芯; (2)钛合金与人体组织器官有很好的相容性,常用来制造人造骨; (3)氯化钠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 (4)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23.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 (2)图乙中 D 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 X=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3)图乙中 B、C 属于同种元素,因为___相同。 (4)由 A、B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MgF (4). (1). (2). (3). 质子数 【答案】 【解析】 原子 18 2【详解】(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所以①是原子。 (2)图乙中 D 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 X=18 时,该粒子是原子,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图乙中 B、C 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质子数相同。 (4)A 为氟元素,B 为镁元素,由 A、B 形成的化合物为氟化镁,其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氟元素化合价 MgF 为-1,根据化合物化合价规律,故氟化镁的化学式为 。224.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请回答: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______、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___(填“可再生”或“不 可再生”)能源。 (2)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这样做的优点有 _____(填字母序号)。 A 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B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列举出一种新能源______。 (1). (2). (3). (4). 太阳能(或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 【答案】 煤不可再生 AB 【解析】 【详解】(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A、由于乙醇是可再生能源,所以使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选项正确; B、乙醇不含氮、硫元素,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选项正确;故选 AB; (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 25.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g。 (3)将 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 (4)如图 2,t1℃时,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_____(填字母序号)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有 晶体析出。 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 硝酸铵 (1). (2). (3). (4). C【答案】 【解析】 丙60 乙>甲>丙 【详解】(1)根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 是丙。 (2)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60g。 (3)甲、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t2℃时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 t1℃时,溶解度关系为:丙>乙>甲,将 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甲、乙析出 晶体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小于乙,故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4)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 t1℃时,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 中可观察到有晶体析出,因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而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氢氧化钠溶 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均不符合题意;故填:C。 26. 蔗糖是储藏在某些植物中的糖,它的化学式为 C12H22O11,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蔗糖属于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蔗糖是由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34.2g 蔗糖中含有____g 碳元素。 (1). (2). (3). (4). 14.4g 【答案】 【解析】 有机化合物 三1:8 【详解】(1)由蔗糖的化学式:C12H22O11 可知,蔗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2)由蔗糖的化学式:C12H22O11 可知,蔗糖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2:(16×11)=1:8; 1212 1212+22+1611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1 小题,每空 1 分,共 8 分) 34.2g 100%=14.4g (3)34.2g 蔗糖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27.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湘潭市各学校开展全域喷洒低浓度“84”消毒液进行消毒。“84”消毒液的有效成 分是 NaClO(次氯酸钠),模拟制备“84”消毒液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 A 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 俗称烧碱, Cl2 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为_____,B 的化学式为_______。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步骤 I 中主要的操作名称是______。 (3)步骤Ⅱ中,通常用碳酸钠来除去滤液中的氯化钙杂质,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该反应属 于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电解水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不能加入 NaCl 的原因是 ______。 (1). (2). (3). (4). (5). Na2CO3 +CaCl2 =CaCO3  +2NaCl 【答案】 H2 NaOH 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 (6). (7). (8). 复分解 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时,氯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 不只是电解水,且生成的氯气有毒 【解析】 【详解】(1)A 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故 A 是氢气,化学式为:H2;B 俗称烧碱,故 B 是氢氧化钠,化学式 为:NaOH;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由图可知,步骤 I 实现了固液分离,故其主要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3)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CO +CaCl =CaCO +2NaCl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 2323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电解水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由图可知,氯化钠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不只是电解水,且生成的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不安全,因此,不能加入氯化钠。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 2 小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 28.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填字母序号),当导管 口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若选择 A 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发生装置选择 G 的优点是_____。 的(4)某同学若选择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填 “a”或“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满。 (5)若要证明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废液呈酸性,不能选用的试剂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酚酞溶液 B 紫色石蕊溶液 C 碳酸钠 D 锌粒 MnO2 (1). (2). (3). (4). (5). 【答案】 集气瓶 BE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2H2O2 2H2O+O2↑ (6). (7). (8). ACaCO3+2HCl=CaCl2+H2O+CO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解析】 【详解】(1)图中仪器①的名集气瓶;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该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选择发生和收集 装置的组合是 BE,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收集太早,易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若 选择 A 装置制取氧气,说明是用过氧化氢法制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MnO2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选择 G 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关闭弹簧夹,大试 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在压力的作用下,试管内液面下降,当液面下降到隔板下边时,固体反应物与 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反之,打开弹簧夹,反应开始; (4)若选择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b 导管口,若木条 熄灭,则已收满,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从 a 管口进入; (5)若要证明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废液呈酸性(即盐酸过量),所选择的物质应能与盐酸反应,而且有 明显的现象。 A、酚酞溶液在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不能证明溶液呈酸性; 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可证明溶液呈酸性; C、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可证明溶液呈酸性; D、锌粒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可证明溶液呈酸性。 故选 A。 29.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请回答问题: (1)如图一,观察到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 a、b、c 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2)如图二,取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__,快速倒转烧杯,倒入 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一定有 H2O 和______(填 化学式)。 (3)如果用一个大烧杯扣住蜡烛(如图三),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燃烧需要____。 (4)为测定某有机物的组成(如图四),往装置中先通入一段时间干燥的氮气,再将 6.4g 样品在氧气中燃 烧后的产物(样品无剩余)依次通过装置 A、B、C、D(装置中涉及的每步反应均反应完全),结果发现装 置 A 增重 7.2g,装置 C 增重 8.8g。试分析: ①装置 A 中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___。 ②装置 B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装置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④由此可知,该有机物化学式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高温 3CO+Fe2O3 (6). 2Fe+3CO2 (1). (2). (3). (4). (5). 吸水性 【答案】 a水雾 CO2 氧气 (7). (8). 1:1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分析】 根据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石蜡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燃烧的条件;一氧化碳和氧化 铁的反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作答。 【详解】(1)蜡烛火焰分为 a、b、c 三层,对应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燃烧最充分,蜡烛火焰的外焰温 度最高; (2)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在烧 杯内壁有水雾产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快速倒转烧杯,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二氧化碳; (3)如图三,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是因为耗尽了氧气,这说明可燃物燃烧 需要氧气; (4)①装置 A 中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②装置 B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 高温 3CO+Fe O 2Fe+3CO2 ;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3③装置 C 中的反应是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④装置 A 增重 7.2g,浓硫酸吸收水,即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7.2g,其中氢元素质量: 27.2g 100%=0.8g ;18 装置 C 增重 8.8g,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8.8g,其中碳元素质量: 12 8.8g 100%=2.4g ;44 该有机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6.4g-2.4g-0.8g=3.2g,则该有机物化学式中碳、氧质量比是:2.4g:3.2g =3:4, 3 4 :则该有机物化学式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1。 12 16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 1 小题,①⑥每空 1 分,(1)~(3)各 2 分,共 12 分) 30. 小华同学发现自家的水壶用久以后底部会附着一层白色固体,查阅资料后得知,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 溶于水中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于是他邀请同学小雪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探究一:自家的井水是软水还是硬水? 取少量井水样品于试管中,加入_____,振荡,出现大量浮渣,由此得出结论:自家的井水属于___。 探究二: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 I:CaCO3 猜想Ⅱ:____(填化学式)。 猜想Ⅲ:CaCO3 和 Mg(OH)2 【实验与探究】取少量白色固体样品(不考虑杂质和微溶物对实验的影响)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 盐酸,白色固体溶解,有______产生,根据以上现象,小华认为:猜想 I 正确。小雪认为小华的结论不严谨, 理由是_______。经过两人反复讨论,进一步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无明显现象 猜想 I 成立 取上述实验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 NaOH 溶液 _____ 猜想Ⅲ成立 (1). (2). (3). (6). (4). (5). 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答案】 肥皂水 硬水 Mg(OH)2 气泡 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时,也有气泡产生 【解析】 产生白色沉淀 【详解】探究一:通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出现 大量浮渣,说明该井水属于硬水,故填:肥皂水;硬水; 探究二:假设与猜想: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热时会形成沉淀,结合其它猜想,故猜 想Ⅱ:Mg(OH)2; 实验与探究:小华认为:猜想 I 正确。故通过实验现象能得到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 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有气泡产生; 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时,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 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也有气泡产生,故小华的结论不严谨; 实验步骤:由于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故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说明上层清液中不含氯化镁,即白色固体中不含氢氧化镁,故猜想 I 成立;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上层清 液中含氯化镁,即白色固体中含氢氧化镁,故猜想Ⅲ成立。 31. 取含有 MgCl2 和 HC1 的混合溶液 165.8g 于烧杯中,向其中缓慢加入 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其中滤液的质量为 360g。请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克。 (2)原混合溶液中,MgCl2 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下同)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至 0.1%) 【答案】(1)5.8g;(2)9.5g;(3)6.5% 【解析】 【详解】(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165.8g+200g-360g=5.8g; (2)设氯化镁的质量是 x,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z MgCl2 +2NaOH = Mg(OH)2 +2NaCl 95 80 58 117 xy5.8g z95 x=x=9.5g 58 5.8g 80 y=y=8g 58 5.8g 58 5.8g =z=11.7g 117 z(3)与稀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0g×8%-8g=8g 设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m HCl+ NaOH = H2O+ NaCl 40 8g 58.5 m40 8g =m=11.7g 58.5 m11.7g+11.7g 360g 100%=6.5%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答:(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5.8 克; (2)原混合溶液中,MgCl2 的质量是 9.5g;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6.5%。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