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徐州中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废弃塑料会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海洋 农业要禁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污染 车辆尾气的氮氧化物会造成空气污染 可用有些垃圾生产煤气、乙醇等燃料 2.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中含有 C 元素 B. 双氧水(H2O2)、水中都含有 1 个氢分子 C.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Ca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的化学式是 O4Fe3 3. 学习化学要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纸张被浓硫酸炭化只包含物理变化 B. 硬水、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都是混合物 C. 石蜡熔化、钢铁锈蚀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D. 光合作用将 O2 转化为 CO2、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 4. 以二氧化碳和氮气合成尿素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2NH3 加热、加压 CO(NH2)2+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H2 C. NH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D. 尿素属于无机化合物 5.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或现象记录中正确的是( )A. 用一小片 pH 试纸直接随取土壤溶液,测定其 pH B. 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有大量白烟 C. 加热蒸发皿中的食盐水进行结晶时,待水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D. 研钵中混合研磨少量硫酸、熟石灰,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在6.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或化学与生活、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试管、集气瓶里都能进行一些化学实验 B. 关闭灶具阀门使天然气火焰熄灭,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C. 电解水或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都是耗能少、廉价获取氢能的理想途径 D. 如图所示的滴有红墨水的水与酒精混合的实验,不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7.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醇(CH4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的B. 葡萄糖(C6H12O6)中 C、H、O 质量比为 1:2:1 C. 醋酸(C2H4O2)由 2 个碳元素,4 个氢元素、2 个氧元素组成 D. 某有机物在 O2 中完全燃烧只生成 CO2 和 H2O,则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8. 甲、乙两种均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设它们从溶液中析出时也都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若甲、乙两溶液的质量相等,则两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 B. t1℃时,用不断搅拌的方法,能增大乙在水中的溶解度 的C. 将 t2℃ 甲溶液170g 降温至 t1℃,析出的甲一定是 34g D. t2℃时将 40g 甲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碘化钾溶液检验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 B. 用分别取样灼烧,闻产生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纱线 C. 用锌、铁分别与硝酸银溶液混合,验证锌,铁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D. 用量筒混合 45mL 蒸馏水和 5g 氯化钠,配制 50g10%的氯化钠溶液 10. A、B,C 三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 是石灰石或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 是金属氧化物,可作干燥剂;C 是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大理石和物质 C 均可作建筑材料 B. 物质 B 有吸水性,易跟水起化合反应 C. 物质 A 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和改良酸性土壤 D. C 溶液较长时间放在空气中表面会有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 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二、化学填空题(本大题共有 3 小题,共 14 分) 11.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玻璃钢②煤③乙炔④硝酸铵⑤赤铁矿⑥花生油⑦陶瓷 (1)用于制作船体的复合材料是_________ (2)工业上高炉炼铁的原料之一是_________ (3)能为人体活动提供所需能量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 (4)既可用作炸药,又可用作化学肥料(氮肥)的是_________ (5)在纯氧中燃烧时,能产生焊接和切割金属所需高温的有机物是________ 12.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现象在生活生产中广泛存在。 (1)勤洗手是好的生活习壤。某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用该肥皂洗手时,硬脂酸钠能把手上的油渍 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面洗去,这一事实的原理是_________ (填”溶解”或“乳化”)。 (2)戴口罩能防止空气中分散的一些颗粒物等进入人体。已知某口罩的制作材料之一是聚丙烯塑料 ([CH2CH(CH3)]n,n 为正整数),则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硬脂酸钠(C18H3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 _________ (填“大”或“小”) 的(3)某同学做了在常温下将碘分别在水和汽油中分散 实验: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1.取一支试管,加入约 3mL 水,再加入 1 小粒碘充 试管底部有碘固体,液体呈淡黄色 分振荡后静置 2.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约 1mL 汽油,充分振荡后静 试管底部无固体,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 置。 接近无色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由此可知,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____ (填“强”或“弱”)。 13. 已知:NaOH 溶液能与 MgSO4 溶液反应生成 Na2SO4 和难溶于水的 Mg(OH)2 镁大多是从海水中提取。某 小组从预先处理后的海水中提取镁的主要步骤如下: (1)沉淀时,NaOH 应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 (2)过滤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3)溶解时,稀盐酸与 Mg(OH)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有 2 小题,共 21 分) 14.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___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 A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在试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的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3)已知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硫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实验室常用亚 硫酸钠与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①实验室制取 SO2 的发生装置可用_______(填字母),收集 SO2 的装置可用______(填字母)。 ②如图所示,把充满 SO2 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可看到的现象是试管内_______且液体变为红 色,其中液体变为红色的原因是液体中产生了_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15. 某同学对 Na2CO3、NaHCO3 的组成及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_____ 【认识组成】由化学式 Na2CO3、NaHCO3 可知,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是 ;从构成离子的层次看,酸根 离子分别是 CO 32- 、HCO 3- ,根据酸根离子,他们都可统称为 (填碳酸盐或钠盐)。 _______ 【比较性质】为比较室温是 20oC 时 Na2CO3、NaHCO3 与水混合的变化,按如图进行实验,先向两支试管中 分别加入约 1 克 Na2CO3、NaHCO3,再分别滴入几滴水,震荡后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发现盛有 Na2CO3 的试 管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 20oC,盛有 NaHCO3 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低于 20oC,再向两试管中各加入约五毫 ____ 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震荡后,液体均呈红色。则 NaHCO3 与水混合时 _______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NaHCO3 溶液显 (填酸性或碱性)。 【提出问题】Na2CO3、NaHCO3 还有什么不同性质? 【查阅资料】NaHCO3 受热易分解生成 Na2CO3、H2O 和 CO2,Na2CO3 受热不易分解。可用如图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按上图链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分别装入相关药品(试管甲、乙中的固体质量应相等)。后 续试验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完成实验。 ________ ①若要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则甲中应装入 ②完成试验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加甲、乙试管里剩余固体的质量分别用 m(甲)、m(乙)表示,则 m ______ (填 Na2CO3 或 NaHCO3) (甲) 【拓展应用】①若把碳酸和 NaHCO3 比较,受热容易分解的是 ________ (填>或<或=)m(乙) ______ (填碳酸或 NaHCO3),除去 Na2CO3 粉末中混有的少量 NaHCO3 的方法是 。②研究表明 Na2CO3 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且 Na2CO3 溶液中还含有很少的 HCO – 离子,在 3-______ ______ 、Na2CO3 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离子有 HCO 3 、 (填离子符号)。 四.化学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分) 16. 某同学用质量分数为 15%的稀硫酸处理某造纸厂含 NaOH 的碱性废水样品: (1)用 92g 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能配制上述稀硫酸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若上述造纸厂废水 75 克,能与 9.8 克 15%的稀硫酸恰好反应(设只发生 NaOH 与硫酸的反应),试计 算该废水中 NaOH 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