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湖北省随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2日






随州市 2021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理科綜合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第Ⅰ卷共 25 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7 题为生物题,8~15 题为化学题,16-25 题为物理题。1~15 题每题 2 分,16-25 题每题 3 分。 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B.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 用粮食酿酒 服用碱性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 纯牛奶变酸 C. A【答案】 【解析】 A【详解】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C、服用碱性药物治疗胃酸过多,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用粮食酿酒生成了酒精,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纯牛奶变酸生成了酸性物质,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A故选 。 2. 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D. 测定 pH 闻气体气味 稀释浓硫酸 C. 读液体体积 C【答案】 【解析】 ApH A【详解】 、试纸不能放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 错误。 BCB、闻气味用煽闻法,不能直接问,应用手煽闻, 错误。 C、量筒读数,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正确。 D、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D错误。 C故选: 。 3. “宏观一微观一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图表示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核外电 子排布情况,乙图 A、B、C 表示部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据图所得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 B. D.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g 图 C 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 镓是一种金属元素 C. 氯化镓的化学式为 GaCl2 B【答案】 【解析】 A【详解】 、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镓的相对原子质量 69.72 “1” “g”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 ,不是 ,错误; A为BC“”、镓带 钅 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C、图 中核电荷数为,小于核外电子数 17 2+8+8=18 C,属于阴离子, 错误; D333、镓最外层电子数是 ,容易失去个电子,形成带 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为价, +3 1氯元素化合价为- 价,氯化镓的化学式为 GaCl D3, 错误。 B故选 。 4. 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将零碎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下列归纳都正确的是 A 化学与生活 B 化学与材料 1、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2、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涤剂和汽油都能除去, 其去污原理是一样的 的1、涤轮衣服 优点是吸湿透气性好 2、Fe2O3、CuO 属于合金 3、鸡蛋提供的营养主要是蛋白质 3、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化学肥料 C 化学与安全 D 化学与环保 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2、煤矿井中一定要通风,严禁烟火 3、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钢盖 1、为防止温室效应推广使用脱硫煤 2、生活垃圾应分类处理 3、废旧电池可以随手丢弃 A. B. C. D. DABCC【答案】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基本常识。 【详解】A、加入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加入汽油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进行除去,原理不一样, 故 A 不符合题意; B、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材料,透气性差,三氧化二铁、氧化铜都属于氧化物,不是合金,故 B 不符合题意; C、点燃可燃气体前需要验纯,否则会发生爆炸,煤矿中含有瓦斯气,遇到明火会爆炸,因此要禁止明火, 炒菜时着火盖上锅盖,是利用隔绝氧气灭火,故 C 符合题意; D、废旧电池不能随手丢弃,会污染环境,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注意生活常识的积累。 5. 化学学习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有 物质 甲10 8乙5丙12 30 丁20 x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5(1)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 1:8 (2)x=4 (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4)乙可能是催化剂 (5)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3:16。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D【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5+12+20=8+5+30+x,x=4; 的【详解】(1)反应中甲和丙 质量比为(10-8):(30-12)=1:9,错误; (2)x=4,正确; (3)该反应中甲、丁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为化合反应,正确; (4)乙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不参与反应、可能是催化剂,正确; (5)反应的甲与丁质量比为(10-8):(20-4)=1:8;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3;设甲、丁相对分子 1a32a 质量分别为 a、b,则有 = ,解得 = 3b ,正确; 8b16 故选 D。 6. 除杂和提纯是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加入的试剂和操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作ABCO2 N2 CO O2 点燃 灼热的铜网 加入适量铁粉,过 滤CDCuCl2 溶液 FeCl2 CaO CaCO3 适量的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B【答案】 【解析】 A【详解】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助燃,常用来灭火,故当二氧化碳中含有杂质一氧化碳时,点不燃,应通 A过灼热的氧化铜网来除去一氧化碳, 操作错误; BCCB、灼热的铜网可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但不与氮气反应, 操作正确; 、铁比铜活泼,故铁可将氯化铜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氯化亚铁,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操作错误; D、盐酸可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而把原物质除去, D不符合除杂原则, 操作错误。 B故选 。 7. A.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 NaOH、Ca(OH)2 等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D【答案】 【解析】 A【详解】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都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盐和 水,错误; B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白炽灯发光发热,错误; DNaOH Ca OH 、 ()2 等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正确。 、D故选 。 8. A. 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有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 向等质量的 Zn、Fe 中滴加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 D【答案】 【解析】 A【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水稀释时,碱性越来越弱,最后趋近于中性,故 pH 从大变小,最后 77A趋近于 ,但不可能小于 , 错误; B、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时,氢氧根离子会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 0B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两个反应互不干扰,故沉淀是从 点开始增加的,错误; C182、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体积比为 :, 错误; 1CD、向等质量的两种活泼金属中滴加酸时,刚开始滴加酸的速率相同且酸不足,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故两 种金属产生氢气的速率和质量相同;当酸过量时,氢气质量由金属决定;二价的铁和锌与酸反应产生的氢 56 65D 和 ,故铁产生的氢气更多一些,正确; 气和其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铁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 D故选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26~35 题为物理题,36~42 题为化学题,43~45 题为生物题。 9. 请从 H、O、C、N、Cu、Na 六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 ______ (1)两个氢原子 ;______ (2)铵根离子 ;______ (3)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的(4)含氧量最高 氧化物 ______ ;______ (5)属于有机氮肥的是 ;______ (6)有蓝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4 +(1). (2). (3). (4). (5). CO(NH2)2 (6). 【 答 案 】 2H NH4 H2O2 Na2 CO3 Cu(NO3 )2 +2NaOH=Cu(OH)2  +2NaNO3 【解析】 【分析】 【详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 的数字。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 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铵根离子表示 +为:NH4 ; (3)碳酸钠中,氧是-2 价,钠是+1 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 0,求得碳是+4 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 +4 前,数字在后。化合价在表示时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所以表示为: ;Na2 CO3 (4)氧化物中,氧元素含量最高的物质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 (5)氮肥是含有氮元素的化肥,有机氮肥为尿素:CO(NH2)2; (6)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所以反应可以是硝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Cu(NO3 )2 +2NaOH=Cu(OH)2  +2NaNO3 。【点睛】 的10. 学习化学更重要 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1)水是生命之源。但是硬水不仅对健康造成危害,而且会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和诸多危害,生活上可以 ______ 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精准扶贫使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村地区也使用上了清洁的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 ______ 气使用后关闭阀门即可灭火,其原理是 (3)2021 年 1 月 1 日起,全国餐饮行业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禁管令”就此诞生。“禁 ______ 。管令”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A.白色污染 B.酸雨污染 (4)“辣条”等劣质食品中常添加过量的“甜蜜素”,有害人体健康。工业上由环己胺(化学式是 ______ 。C.臭氧空洞 D.噪声污染 C6H11NH2)与氢氧化钠反应合成“甜蜜素”。环己胺中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1). (2). (3). (4). 13:14 【答案】 【解析】 【分析】 肥皂水 清除可燃物 A【详解】(1)硬水加肥皂水浮渣多,软水加肥皂水浮渣少,生活上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填: 肥皂水。 (2)燃烧需要三要素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天然气使用后关闭阀门即可灭火,其原理是清除可 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 (3)塑料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禁管令”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白色污染,故填:A。 (4)环己胺中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3):14=13:14,故填:13:14。 11. 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应用较为广泛,中国制造,让世界瞩目! (1)航天: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 55 颗北斗导航卫星,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______(填“高”或“低”)。 (2)交通:制造港珠澳大桥需要大量的钢铁,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 (3)冶炼:我国湿法炼铜很早就有记载,东汉《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向硝酸铜和硝酸 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则滤出的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是 ______。 (4)应用:随州编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代表了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较高水平,青铜是铜锌合金。 现有铜锌合金质量 20 克,与 100 克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为______。 2+ 2+ (1). (2). (3). (4). 35% 【答案】 【解析】 高在钢铁的表面焊接别的金属 Mg 、Cu 【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 【详解】(1)合金的硬度要比组成金属大,故填:高 (2)防止钢铁生锈,可以在钢铁的表面焊接别的金属,来隔绝氧气和钢铁的接触,故填:在钢铁的表面焊 接别的金属; (3)根据题意可知,溶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一定有硝酸铜,因为镁先和硝酸银反应,所以一定有硝酸镁, 所以滤液成分中一定有硝酸镁和硝酸铜,故填:Mg2+、Cu2+; (4)设锌的质量为 x,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98 x100g19.6% 65 =x98 100g19.6% x=13g 7g 100%=35% 所以铜的质量为 20g-13g=7g,所以铜的质量分数为 。20g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金属的性质进行作答即可。 12.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______℃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2)在 t2℃时,将 30 克甲物质加入到 50 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克。 (3)在 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时,所得的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 (1). t3 (2). 60 (3). =甲 乙>丙 【答案】 【解析】 1【详解】( )由图像可得, t ℃ t ℃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故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32( )由图像可知, t ℃ 20g ,即在 t ℃ 100g 时,在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甲物 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20g ,故在 t ℃ 50g 10g 30 ,加入的 克甲物质中, 质的质量为 10g 时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甲物质的质量为 220g 只有 溶解的 可溶解,剩余 10g 50g 未溶解,未溶解的物质不能作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60g 甲物质加 ( )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 水,即 ;3t ℃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2t ℃ 时,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此过程中有溶质析出,溶液质 3=量减少,而甲乙两物质无溶质析出,溶液质量不变,故升温后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 乙>丙。 13. 下图中的 A~I 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D、I 是氧化物,I 是一种有毒气体;B 元素在地 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 由三种元素组成;G 为紫红色。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______ (1)写出 G 的化学式: 。______ (2)写出 B→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上图中各物质之间反应和转化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______ 。(4)H→I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 (1). (2). (3). (4). C+CO2 【答案】 【解析】 Cu 4Al+3O2=2Al2O3 分解反应 2CO 【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B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那么 B 是 铝 ; G 为 紫 红 色 , 那 么G 是 铜 ; 由 于B 是 铝 , A 是 氧 化 物 , 所 以B→ A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4Al+3O2=2Al2O3,A 是氧化铝,I 是氧化物,且是有毒气体,故为一氧化碳,C 能和氧化物反应且能和 B (铝)反应,故 C 为酸,C 由三种元素组成为硫酸,D 为金属氧化物,硫酸和金属氧化物生成盐和水,E 为硫酸盐,硫酸盐 E 能生成 G 铜,故 E 为硫酸铜,F可以为硫酸亚铁,D 为氧化铜,H 能和氧化铜反应, 且还能生成一氧化碳,H 为碳,带入转化关系,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G 为铜,故填:Cu; (2)由分析可知 B 为铝,A 为氧化铝,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故填:4Al+3O2=2Al2O3; (3)铝和氧气生成氧化铝,属于化合反应,C(硫酸)和 D(氧化铜)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E(硫酸铜)生成 G 铜,属于置换反应,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4)由分析可知 H 为碳,I 为一氧化碳,H→I,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故填: 高温 C+CO2 2CO。 14.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仪器 g 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所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 (4)如用 F 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进入。(填“a 或 b”) (1). (2). (3). (4). b【答案】 试管 CaCO3+2HCl=CaCl2+CO2↑+H2O C【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图可知,g 为试管,故填:试管。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故填: CaCO3+2HCl=CaCl2+CO2↑+H2O。 (3)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 (4)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短进长出,故选:b。 15. 化学来源于生活,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产生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系列探究实验活动: 活动一:红砖粉末能做催化剂吗?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A 试管装有 5mL 的 5%过氧化氢溶液 A 中无明显现象,B 中产生 (1)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小B 试管装有 5mL 的 5%过氧化氢溶液, 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2)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 明再加入 a 克的红砖粉末。 燃的气体 解速率。 小红待反应停止时,向 B 试管中重新加入 5%的过氧化氢溶液 (1)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 红砖粉末的______在反应前后没有 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发生变化 【实验反思】小明和小红通过上述实验,一致认为红砖粉末可以做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剂,但小强认 为小明和小红说法不严谨,理由是______。 活动二:水壶内部的白色固体是什么? 的【查阅资料】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溶于水中 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 【假设与猜想】猜想Ⅰ:CaCO3 猜想Ⅱ:Mg(OH)2 猜想Ⅲ: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与探究】取少量白色固体样品(不考虑杂质和微溶物对实验的影响)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 盐酸,现象:白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根据以上现象,小华认为:猜想 I 正确。小雪却认为小华的结论 不严谨,经过两人反复讨论,进一步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上述实验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 ______ 猜想Ⅰ成立 中,滴加足量 NaOH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Ⅲ成立 验证猜想Ⅲ成立时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活动三:验证 NaOH 变质有方法? 【方法归纳】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认为验证氢氧化钠变质可以从验证反应后的生成物入手,例如:加足 量稀盐酸等出现气泡,加氯化钙溶液等出现白色沉淀等来判别;也可以通过反应过程中温度、压强等变化 来判别。 【学科渗透】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 U 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 NaOH 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 室温后,U 型管中的液面______。 据此,小明同学得出“CO2 与 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小红认为小明结论证据不充足,理由是 ______。 【再次实验】同学们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水或等量 NaOH 溶液分别吸收 CO2 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 甲图和乙图所示。图乙中______(填“Ⅰ”“Ⅱ”)表示等量 NaOH 溶液吸收 CO2 的曲线。 (1). (2). (3). (4). 【答案】 氧气 化学性质 没有对比两次实验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质量; CaCO3 (5). (6). 2NaOH+MgCl2 =Mg(OH) +2NaCl (7). 和 Mg(OH)2 无明显现象 左高右低 2(8). (9). 由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还可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引起气体体积减少造成装置内部压强降低 Ⅱ【解析】 【分析】 【详解】活动一、小明:过氧化氢能分解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小红:待反应停止时,向 B 试管中重新加入 5%的过氧化氢溶液 ,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 气体,说明红砖粉末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反思:没有对比两次实验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质量,如果反应前后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则红砖粉末可 以做催化剂; 活动二、假设与猜想: 猜想Ⅲ:CaCO3 和 Mg(OH)2 ; 实验与探究:若猜想Ⅰ成立,溶液中没有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水,取上述实验 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NaOH 溶液,无明显现象; 若猜想Ⅲ成立,溶液中存在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MgCl =Mg(OH) +2NaCl ;22活动三、学科渗透:实验前 U 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 NaOH 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 型管中的 液面左高右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装置内部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将 水压向左侧; 由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还可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引起气体体积减少造成装置内部压强降低,因 此不能得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由曲线Ⅱ反应后的压强变化,曲线Ⅱ说明 CO2 和 NaOH 溶液反应后,容器内气压下降得更低。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