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1-6小题每题2分,7- 12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的是( ) A. 鱼B. 水蜜桃 C. 鸡蛋 D. 线面 2.春天的校园花香四溢,该现象说明( ) A.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在不断运动 3.下列物质属于氮肥的是( ) A.(NH4)2SO4 B.K2SO4 C.Ca3(PO4)2 D.KCl 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称取固体 B. 量取液体 C. 过滤 D. 蒸发 5.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氧气﹣医疗急救 B.二氧化碳﹣灭火 C.盐酸﹣金属除锈 D.氢氧化钠固体﹣食品干燥剂 6.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A.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C.农业上提倡大量施用农药 D.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CO2 8.燃料X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X+5O2 3CO2+4H2O,则燃料X的化学式为( )A.CH4 B.C2H6O C.C3H8 D.C4H10 9.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 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反应物都是单质 D.生成物中能够共含有2种原子 10.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在100克水中加入90克b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190克 C.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将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11.豆浆中含有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异黄酮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 B.异黄酮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异黄酮由27个原子构成 12.下列选用的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选用试剂 稀硫酸 鉴别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 鉴别H2SO4溶液和NaCl溶液 除去CO2中的CO ABCD无色酚酞溶液 灼热的氧化铜 稀盐酸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OH 2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有3小题,共33分) 13.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水是生命之道 自来水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生活饮用水.下表是我国生活饮用水的部分标准: 项目 标准 感官指标 化学指标 无异味、异臭 pH6.5﹣8.5,游离氯≥0.3mg/L﹣1,铁<0.3mg/L… ①感官指标表现的是自来水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②化学指标中的pH=6.7时,表明自来水呈 性; ③生活可用 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④自来水中的游离氯有少量可转变成氯离子,如图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则氯离子的符号 : ; (2)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 ①废旧干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NH4Cl)和二氧化锰(MnO2),二氧化锰中锰元素化合价为 .②废旧铝制易拉罐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其“不生锈”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 物薄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而开发氢能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目前人类生活、生产中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其中天然气主要成 分的化学式为 ;化石燃料燃烧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做法是 (填序号). A.提倡用燃煤火力发电 B.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C.出行多乘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2)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工业上可用煅烧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产生的二氧 化硫,通过下列工艺过程制取氢气: 3①写出膜反应器中HI气体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生产流程中可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15.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 转化关系). (1)若A、C、D都含有碳元素,且A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为气体单质 ,则D是 (填化学式). (2)若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B为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单质,D为淡绿色溶液. ①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 ②若A、C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C为 (填“氧化物”、“硫”或“盐”).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有2小题,共29分) 1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 【实验】 (1)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气体应由 端通入(填“a”或“b”). (2)关闭K2,打开K,通入氧气后观察到装置A中木炭燃烧得更剧烈,发出白光;由此得出 氧气的化学性质是 . (3)关闭K2,打开K2,通入氧气,装置C、D经检验均充满氧气后,再关闭K2并撤去装置B. 两天后,装置C中铁丝表面布满铁锈,装置D中不锈钢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 (填“铁丝”或“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较强. 【拓展】 (4)实验室利用装置B还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及结论). 4 17.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液,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 气泡.回答下列问题:(1)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 (2)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判断该样品 变质(填“有”或“没有”. (3)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探究二: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p=1.977g/L ③碳酸钠溶液与氢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设计实验】 甲、乙两兴趣小组同学分别称取2g氢氧化钠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通过测定产生二氧化 碳的量进行计算.甲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注:不考 虑稀盐酸中HCl气体的挥发) 【交流讨论】 (1)乙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C装置气管水面上应覆盖一层植物油,其原因是 .(2)甲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二的装置中存在缺陷,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请你指出产生影 响的原因: (写一点). 【拓展探究】 经过交流讨论,甲乙、两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测定固体样品中氢氧 化钠的质量分数: (3)“操作Ⅰ”的名称是 ; (4)如果沉淀N没有经过洗涤,就直接烘干称量,则导致测得的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 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 四、计算题(共8分) 18.某同学在实验室取9.8g未加浓度的硫酸溶液于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 钡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共用去10g氯化钡溶液,过滤后所得滤液质量为17.47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 g; (2)试计算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2015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1-6小题每题2分,7- 12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的是( ) A. 鱼 B. 水蜜桃 C. 鸡蛋 线面 D.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 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水蜜桃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线面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 键. 2.春天的校园花香四溢,该现象说明( ) A.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在不断运动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 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 可. 7【解答】解:春天的校园花香四溢,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 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 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下列物质属于氮肥的是( ) A.(NH4)2SO4 B.K2SO4 C.Ca3(PO4)2 D.KCl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 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D、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 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称取固体 B. 量取液体 C. 过滤 D. 8蒸发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 量筒;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称量药品要左物右码,一般药品要放在纸上称量;B、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 虑;C、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考虑;D、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解:A、称量药品要左物右码,一般药品要放在纸上称量,故A操作正确; B、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操作中正确; C、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尖嘴部分紧靠烧杯内壁,故C操作错误; 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D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记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和危险. 5.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氧气﹣医疗急救 B.二氧化碳﹣灭火 C.盐酸﹣金属除锈 D.氢氧化钠固体﹣食品干燥剂 【考点】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B正确; C、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干燥剂.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了解常见物质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6.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灭火的方法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 【解答】解:立即用锅盖盖灭,并没有清除可燃物,也没有降低温度,只是使外界空气不 能进入,可燃物缺少了燃烧需要的氧气,所以属于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灭火的方法,进一步熟悉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灭火 方法比较合适.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C.农业上提倡大量施用农药 D.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CO2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亚硝 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9【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大量施用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D、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 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解答】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故 选项说法错误. C、大量施用农药,会污染环境,应适量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D、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故选 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甲醛的性质、施用农药对环境 的影响、酸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燃料X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X+5O2 3CO2+4H2O,则燃料X的化学式为( )A.CH4 B.C2H6O C.C3H8 D.C4H10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 +5O2 3CO2+4H2O,反应前氧原子个数为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 分别为3、8、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 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3H8.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 题的关键. 9.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 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反应物都是单质 D.生成物中能够共含有2种原子 10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微粒 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原子的种类等. 【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B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故C错误;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 中能够共含有3种原子,D错误. 故选A. 【点评】由分子的构成物质类别的判定方法: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这种物质是单质, 有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这种物质是化合物. 10.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在100克水中加入90克b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190克 C.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将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错误, 因为没有指明温度;t2℃时,b的溶解度是80g,在100克水中加入90克b物质充分溶解,所 得溶液=80g+100g=180g,不是190克;将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升高温度的方法,降低温度的方法错误. 【解答】解: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b的溶解度是80g,在100克水中加入90克b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80g+100g= 180g,不是190克;故选项错误; C、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正确; D、将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降低温度的方法 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 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豆浆中含有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异黄酮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 11 B.异黄酮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异黄酮由27个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 错误; B.由异黄酮的化学式可知,异黄酮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存在分子,故错误; D.异黄酮是异黄酮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下列选用的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选用试剂 稀硫酸 鉴别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 鉴别H2SO4溶液和NaCl溶液 除去CO2中的CO A无色酚酞溶液 灼热的氧化铜 稀盐酸 BCD除去NaCl溶液中的NaOH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酸、碱 、盐的鉴别.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都不能使酚酞变色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铜和一氧化碳高温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样品,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钠 ,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故B错误; C、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高温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一氧 化碳,故C正确; D、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故 D正确.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 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有3小题,共33分) 12 13.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水是生命之道 自来水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生活饮用水.下表是我国生活饮用水的部分标准: 项目 标准 感官指标 化学指标 无异味、异臭 pH6.5﹣8.5,游离氯≥0.3mg/L﹣1,铁<0.3mg/L… ①感官指标表现的是自来水的 物理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②化学指标中的pH=6.7时,表明自来水呈 酸 性; ③生活可用 肥皂水 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④自来水中的游离氯有少量可转变成氯离子,如图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则氯离子的符号 : Cl﹣ ; (2)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 ①废旧干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NH4Cl)和二氧化锰(MnO2),二氧化锰中锰元素化合价为 +4 . ②废旧铝制易拉罐属于 金属材料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其“不生锈”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 物薄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l+3O2=2Al2O3 .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材料及其应 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①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 味、熔点、沸点等; ②根据溶液pH值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分析判断; ③根据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分析判断; ④根据氯离子的符号书写; (2)①根据二氧化锰的化学式计算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②根据易拉罐是铝制的,铝属于金属材料;铝和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铝解答. 【解答】解:(1)①根据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 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②pH=6.7<7,呈酸性; ③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会出现不同的现象,硬水加入肥皂水不易产生泡沫,软水加入肥 皂水产生大量的泡沫; ④氯离子的符号为Cl﹣; (2)①设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x+(﹣2)×2=0,x=+4; ②易拉罐是铝制的,铝属于金属材料;铝和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4Al+3O2=2Al2O3. 故答案:(1)①物理;②酸;③肥皂水;④Cl﹣;(2)①+4;②金属材料;4Al+3O2=2Al2 O3. 13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生产,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 14.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而开发氢能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目前人类生活、生产中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其中天然气主要 成分的化学式为 CH4 ;化石燃料燃烧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做法是 BC (填序号). A.提倡用燃煤火力发电 B.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C.出行多乘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2)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工业上可用煅烧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产生的二氧 化硫,通过下列工艺过程制取氢气: ①写出膜反应器中HI气体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I ②生产流程中可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I2(或碘单质) . H2+I2 ;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物质的相互转化和 制备;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1)根据低碳生活就是少排放二氧化碳解答. (2)①根据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然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书 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工艺流程图中物质的转换可以确定哪些是副产品,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就 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 【解答】解: (1)煤、石油、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A、提倡用燃煤火力发电,排放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错误; B、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错误; C、出行多乘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错误. (2)①由题意知,膜反应器中HI气体发生分解的反应是HI气体在500℃的条件下分解生成 碘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HI H2+I2; ②由工艺流程图中可以看到分离器中分离出的副产品是硫酸,生产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 物质是I2; 答案: (1)CH4;B C; (2)①2HI H2+I2 14 ②I2(或碘单质)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基础性比较强.食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应该好好把握.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保证身体健康. 15.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 转化关系). (1)若A、C、D都含有碳元素,且A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为气体单质 ,则D是 CO2 (填化学式). (2)若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B为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单质,D为淡绿色溶液. ①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Cl+Fe=FeCl2+H2↑ . 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置换反应 . ②若A、C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C为 盐 (填“氧化物”、“硫”或“盐”).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 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1)若A、C、D都含有碳元素,且A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为 气体单质,因此A是一氧化碳,B是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则C是碳,碳和氧气反应产生 二氧化碳,据此分析; (2)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因此A是盐酸;B为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单质,D为淡绿色溶液 ,则B是铁,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据此分析. 【解答】解:(1)A、C、D都含有碳元素,且A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 为气体单质,因此A是一氧化碳,B是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则C是碳,碳和氧气反应产 生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 (2)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因此A是盐酸;B为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单质,D为淡绿色溶液 ,则B是铁,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因此: ①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产生新的单质和信贷化 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2HCl+Fe=FeCl2+H2↑;置换反应; ②若A、C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且铁能够和C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因此C可以是氯化铜等盐 溶液;故答案为:盐.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 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 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有2小题,共29分) 1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 15 【实验】 (1)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气体应由 b 端通入(填“a”或“b”). (2)关闭K2,打开K,通入氧气后观察到装置A中木炭燃烧得更剧烈,发出白光;由此得出 氧气的化学性质是 具有助燃性(支持燃烧或氧化性) . (3)关闭K2,打开K2,通入氧气,装置C、D经检验均充满氧气后,再关闭K2并撤去装置B. 两天后,装置C中铁丝表面布满铁锈,装置D中不锈钢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 不锈钢丝 (填“铁丝”或“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较强. 【拓展】 (4)实验室利用装置B还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及结论).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 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由题意知,反应物双氧水,生成物水和氧气,反应条件为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故可书写其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解答; (2)根据氧气能够知识燃烧解答; (3)根据铁丝生锈的条件解答; (4)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解答】解:(1)B是固液常温型,由题意知,反应物双氧水,生成物水和氧气,反应条 件为二氧化锰,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 装置E收集氧气,则气体应由短管b进; 2H2O+O2↑;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若用 (2)关闭K2,打开K,通入氧气后观察到装置A中木炭燃烧得更剧烈,发出白光;说明氧气 支持燃烧,由此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具有助燃性(支持燃烧或氧化性); (3)装置C中铁丝表面布满铁锈,装置D中不锈钢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不锈钢丝的 抗腐蚀性较强; 16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 l2+H2O+CO2↑;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 为二氧化碳. 答案: (1)2H2O2 2H2O+O2↑;b; (2)具有助燃性(支持燃烧或氧化性); (3)不锈钢丝; (4)CaCO3+2HCl=CaCl2+H2O+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是综合性较强,考查了气体制取、收集、性质、反应原理等,解决本题需要 掌握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可燃物燃烧的 条件等知识. 17.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液,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 气泡.回答下列问题:(1)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火碱 ; (2)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判断该样品 有 变质(填“有”或“没有”. (3)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 CO2+2NaOH=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探究二: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p=1.977g/L ③碳酸钠溶液与氢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设计实验】 甲、乙两兴趣小组同学分别称取2g氢氧化钠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通过测定产生二氧化 碳的量进行计算.甲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注:不考 虑稀盐酸中HCl气体的挥发) 【交流讨论】 (1)乙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C装置气管水面上应覆盖一层植物油,其原因是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造成测得CO2体积偏小 . 17 (2)甲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二的装置中存在缺陷,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请你指出产生影 响的原因: D装置产生二氧化碳带出的水蒸气被E装置的碱石灰吸收 (写一点). 【拓展探究】 经过交流讨论,甲乙、两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测定固体样品中氢氧 化钠的质量分数: (3)“操作Ⅰ”的名称是 过滤 ; (4)如果沉淀N没有经过洗涤,就直接烘干称量,则导致测得的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 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 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探究一(1)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火碱或烧碱或苛性钠; (2)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 (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探究二(1)植物油可以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2)根据碱石灰的性质分析; (3)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开; (4)沉淀N没有经过洗涤,会带有滤液. 【解答】解:探究一(1)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火碱或烧碱或苛性钠; (2)由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实验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产生, 说明一定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探究二(1)植物油可以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测得CO2体积偏小 (2)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D装置产生二氧化碳带出的水蒸气被E装置的碱石灰吸 收;同时E装置的碱石灰也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3)“操作Ⅰ”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所以应为过滤; (4)沉淀N没有经过洗涤,会带有滤液,就直接烘干称量,会造成碳酸钙的质量增加,所 以计算出的碳酸钠质量增加,所以导致测得的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探究一(1)火碱(烧碱或苛性钠); (2)有;(3)CO2+2NaOH=Na2CO3+H2O; 探究二(1)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造成测得CO2体积偏小; (2)D装置产生二氧化碳带出的水蒸气被E装置的碱石灰吸收 (或E装置的碱石灰与空气相通,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水蒸气) (3)过滤; (4)偏小. 【点评】熟练掌握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知道氢氧化钠的变质的原因并能够选择 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了解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据物质的性质正确分析解答相关问题 ,要结合所学知识细心分析解答. 18 四、计算题(共8分) 18.某同学在实验室取9.8g未加浓度的硫酸溶液于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 钡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共用去10g氯化钡溶液,过滤后所得滤液质量为17.47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 2.33 g; (2)试计算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生成硫酸钡的质量; (2)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出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再求出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硫酸钡的质量是9.8g+10g﹣17.47g=2.33g (2)解:设9.8g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H2SO4+BaCl2═BaSO4↓+2HCl 98 x233 2.33g x=0.98g 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0% 答: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点评】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题,问题情景比较复杂.解题时, 应首先明确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其次应明确所 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最后运用公式汁算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9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