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5届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含解析)下载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5届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含解析)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1日






201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 1.化学兴趣小组从紫色卷心菜中提取酸碱指示剂,该实验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研碎叶片 B.溶解色素 C.过滤取液 D.紫色提取液滴入白醋中变红  2.下列与表述相对应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2个氮分子﹣﹣2N B.3个氧原子﹣﹣O3 C.4个氯离子﹣﹣4Cl﹣ D.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3.小玲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作了如下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B、实验安全 A、化学之最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纯度 ②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D、生活经验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②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C、环保理念 ①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②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①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清洗油污 ②利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A.A B.B C.C D.D  4.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 符合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NaOH和Ca(OH)2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在水中解离出的阴离子都是OH﹣ D.蔗糖溶液是混合物,因为蔗糖溶液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D.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是(  ) 1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验证反应放热 D. 验证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7.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的溶质只有CuSO4 B.滤液中的溶质只有ZnSO4 C.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Zn D.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  8.为除去食盐溶液中的SO42﹣、Ca2+、Mg2+,进行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加适量稀盐酸;③ 加过量NaOH溶液;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A.⑤③④①② B.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④③⑤①②   2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空1分,共19分) 9.周末,同学们到附近的水库景区进行野炊活动,所带的食物有牛奶、炒米、羊肉、馒头 、黄瓜,用品有铁锅、碗、筷子等. (1)用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的延展性和      性. (2)常喝牛奶能防止骨质疏松和佝偻病,因为牛奶中富含      元素(填名称). (3)野炊时,遇农民向田间施肥,同学们看到化肥包装袋上印有“尿素[CO(NH2)2]”字 样,就知道农民所施的是      (填化肥种类). (4)野炊结束后,同学们用沙土将火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5)在这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水库的水污染比较严重.为了保护水资源,下列各项 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 A.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C.工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10.碳元素是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许多含碳物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形成的多孔性材料,具有极强的       性,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2)用炭黑墨汁所绘的画和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这是由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3)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可由富含淀粉的谷物发酵产生.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 燃料乙醇可获得乙醇汽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乙醇属于有机物 C.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B.乙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D.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空气污染. 11.据图回答问题. (1)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Ⅰ所示.由图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M       g. (2)图Ⅰ中P点可表示M在30℃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T℃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g水的甲、乙试管中,充分溶解后 ,可观察到如图Ⅱ所示的现象,则T℃      10℃(填“>”、“<”或“=”).  12.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被称为一个周期.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 3(1)表中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      .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中      不同. (3)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 (4)氟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氢氟酸(HF),可用于玻璃雕刻,其主要原因 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SiF4)气体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是铁锈的主要 成分,A、C常温下是气体. (1)C的化学式是      . (2)若H为NaCl,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类型是      . (3)若H和I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且H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②的化学方程 式为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题,每空1分,共10分)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可用作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2)实验室中既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氧气用E装置收集时,停止加热前将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 4(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倒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15.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烧碱、氢气、氯气等化工产品,其反应原理为:2 NaCl+2H2O═2NaOH+H2↑+Cl2↑.某研究性小组对制得的烧碱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碳酸钠.猜想的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可能含有氯化钠.猜想的依据是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实验探究】请帮甲同学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猜想 猜想 一①取少量烧碱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 有气泡产生 过量稀硝酸        ②将步骤①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③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 样品中含有氯 化钠 猜想 二       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一的实验结论,也向烧碱样品的溶液中滴加了少量稀硝酸,却发现无 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发现乙同学所用试剂与甲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原 因可能是      . 【交流与反思】丙同学提出:“在甲同学做的实验中,稀硝酸也可以用稀盐酸代替.”你 认为他的观点      (填“正确”或“不正确”).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题,共5分) 16.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现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6 0g稀硫酸中,测得溶液pH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加到      g时,溶液中的硫酸恰好反应完.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201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 1.化学兴趣小组从紫色卷心菜中提取酸碱指示剂,该实验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研碎叶片 B.溶解色素 C.过滤取液 D.紫色提取液滴入白醋中变红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 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答】解:A、研碎叶片过程中,知识叶片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 化; B、溶解色素过程中,知识色素溶解在溶剂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过滤取液过程中,知识把物质简单地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紫色提取液滴入白醋中变红色过程中,紫色提取液中的物质和白醋发生了化学反应,生 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 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下列与表述相对应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2个氮分子﹣﹣2N B.3个氧原子﹣﹣O3 C.4个氯离子﹣﹣4Cl﹣ D.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 、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 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 类题目. 【解答】解:A、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 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故错误; B、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 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3O;故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 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 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氯离子可表示为:4Cl﹣;故正确; 6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 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所以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2;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 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3.小玲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作了如下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B、实验安全 A、化学之最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纯度 ②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D、生活经验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②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C、环保理念 ①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②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①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清洗油污 ②利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A.A B.B C.C D.D 【考点】有关化学之最;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 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白色污染与 防治.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空气与水;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化学之最,可燃性气体的性质、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白色污染以及乳化作用 、硬水的软化方法进行判断. 【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本选项 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 倒进浓硫酸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故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洗洁精使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属于乳化作用;硬水在加热煮沸的条件下能生成 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降下来,能将硬水软化,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只要能够细心就可做好.  4.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 符合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NaOH和Ca(OH)2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在水中解离出的阴离子都是OH﹣ D.蔗糖溶液是混合物,因为蔗糖溶液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征分析; B、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分析; C、根据碱具有通性的原因判断; 7D、根据蔗糖溶液的构成分析. 【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 围的空气中.故A正确;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B错误; C、NaOH和Ca(OH)2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OH﹣,相同的离子性质 相同,故C正确; D、蔗糖溶液是混合物,因为蔗糖溶液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同种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的性质不同.  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D.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元素质量 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分析反应物、生 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和 水,反应的方程式是:4NH3+5O2 4NO+6H2O. 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2种氧化物,故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故B错误; C、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7:8;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乙中氧元素显0价,生成物中氧元素显﹣2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 也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 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是(  ) 8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验证反应放热 D. 验证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空气组成的测定;物质发生化学 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氢气的物理性质.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木炭燃烧生成气体,不能使瓶内压强改变分析;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C、根据反应放热会使容器内的气压变大分析; D、根据肥皂泡上升分析. 【解答】接:A、木炭燃烧生成气体,不能使瓶内压强改变,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利用加热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C、充满氢气的肥皂泡上升,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反应放热会使容器内的气压变大,气球会鼓起来,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项为:A. 9【点评】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 能够考查同学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的溶质只有CuSO4 B.滤液中的溶质只有ZnSO4 C.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Zn D.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金属和盐发生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 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解答】解:由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把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到CuSO4溶液中,铝和CuSO 4反应生成了铜和ZnSO4.由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说明CuSO4没有全部参与 反应,即沉淀中不可能有铝,一定有铜,滤液中有生成的ZnSO4和没完全参与反应的CuSO4 ,据此可知: A、滤液中有生成的Al2(SO4)3和没完全参与反应的CuSO4,故A错误; B、滤液中有生成的ZnSO4和没完全参与反应的CuSO4,故B错误; C、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Zn,故C错误; D、滤渣中不含有铝,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金属与盐反应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为除去食盐溶液中的SO42﹣、Ca2+、Mg2+,进行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加适量稀盐酸;③ 加过量NaOH溶液;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A.⑤③④①② B.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④③⑤①②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氢氧化钠可以除去镁离子,碳酸钠可以除去钙离子,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 ;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和碳酸钠 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注意要先加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用碳酸 钠去除过量的钡离子,盐酸要放在最后,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进行分析排序. 【解答】解: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以先加入过量 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离子,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加入过量的 碳酸钠溶液除去钙离子和多余的氯化钡,过滤将生成的沉淀除去,此时溶液中含有过量的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呈中性;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调 整顺序,因此顺序可以为:⑤③④①②.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粗盐中离子的去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除杂的原则进行分 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加入物质的作用并进行合理排序.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空1分,共19分) 10 9.周末,同学们到附近的水库景区进行野炊活动,所带的食物有牛奶、炒米、羊肉、馒头 、黄瓜,用品有铁锅、碗、筷子等. (1)用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的延展性和 导热 性. (2)常喝牛奶能防止骨质疏松和佝偻病,因为牛奶中富含 钙 元素(填名称). (3)野炊时,遇农民向田间施肥,同学们看到化肥包装袋上印有“尿素[CO(NH2)2]”字 样,就知道农民所施的是 氮肥 (填化肥种类). (4)野炊结束后,同学们用沙土将火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隔绝氧气 . (5)在这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水库的水污染比较严重.为了保护水资源,下列各项 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AC . A.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C.工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灭火的 原理和方法;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人体缺钙元素易得骨质疏松、佝偻病; (3)根据尿素中含有氮元素进行解答; (4)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 (5)根据水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 任意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解答】解:(1)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的导热性,故填:导热; (2)人体缺钙元素易得骨质疏松、佝偻病,故填:钙; (3)尿素中含有氮元素,所以属于氮肥,故填:氮肥; (4)用沙土盖灭火堆,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隔绝氧气; (5)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符合题意;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不现实,要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故B不符合题意. C、工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可以节约用水,故C符合题意; D、我们需要水产品,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是不可行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填:A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化学与生活有关的知识,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 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中考热点之一.  10.碳元素是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许多含碳物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形成的多孔性材料,具有极强的 吸附  性,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2)用炭黑墨汁所绘的画和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这是由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稳定(或不活泼) . (3)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可由富含淀粉的谷物发酵产生.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 燃料乙醇可获得乙醇汽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乙醇属于有机物 B.乙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C.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D.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空气污染.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碳的化学性质;常用燃料的 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11 【分析】(1)竹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2)根据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3)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制成的,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1)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形成的多孔性材料,具有极强的吸附性,可除 去冰箱中的异味.故填:吸附; (2)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用炭黑墨汁所绘的画和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 故填:稳定(或不活泼); (3)A.乙醇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制成,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C.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制成,使用乙醇汽油能节约石油资源,故正确; 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故填:B. 【点评】本题考查了单质碳和乙醇的相关知识,明确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用途是解题的 关键.  11.据图回答问题. (1)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Ⅰ所示.由图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M  40 g. (2)图Ⅰ中P点可表示M在30℃的 不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T℃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g水的甲、乙试管中,充分溶解后 ,可观察到如图Ⅱ所示的现象,则T℃ < 10℃(填“>”、“<”或“=”).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分析解答,溶解度曲线越陡表示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越 大;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解答.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20℃时M的溶解度是40g,故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M4 0g,故填:40; (2)P点在M曲线的下面,可表示M在30℃的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3)T℃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g水的甲、乙试管中,M中有固体 剩余,N中全部溶解,说明该温度下M的溶解度比N的小,故该温度小于10℃,故填:<. 【点评】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12 12.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被称为一个周期.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 (1)表中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 6 .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中 质子数 不同. (3)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都具有两个电子层(或电子层数都为两层;电子层数相同 . (4)氟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氢氟酸(HF),可用于玻璃雕刻,其主要原因 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SiF4)气体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HF+SiO2=SiF4↑+2H2O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 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考虑;(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3)通过表中数据观察规律;(4)根据题意,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 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SiF4)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氧的质子数是8,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所以X是6;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所以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中质 子数不同; (3)上述元素核外都是2个电子层,都属于第二周期,所以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4)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水,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4HF+SiO2=SiF4↑+2H2O 故答案为:(1)6;(2)质子数(或核电荷数);(3)都具有两个电子层(或电子层数 都为两层;电子层数相同.注: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 (4)4HF+SiO2=SiF4↑+2H2O.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的能力.  13.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是铁锈的主要 成分,A、C常温下是气体. (1)C的化学式是 CO2 . (2)若H为NaCl,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NaOH=3NaCl+Fe(OH)3↓  ;其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13 (3)若H和I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且H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②的化学方程 式为 3H2SO4+Fe2O3=Fe2(SO4)3+3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 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A、C常 温下是气体,氧化铁和A会生成B、C,所以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铁,氧化铁和E 生成的G和F会生成两种沉淀,若H为NaCl,所以I是氢氧化铁沉淀,若H和I中含有一种相同 的元素,且H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H是硫酸钡沉淀,I是氢氧化铁沉淀,然后将 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A 、C常温下是气体,氧化铁和A会生成B、C,所以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铁,氧化 铁和E生成的G和F会生成两种沉淀,若H为NaCl,所以I是氢氧化铁沉淀,若H和I中含有一种 相同的元素,且H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H是硫酸钡沉淀,I是氢氧化铁沉淀,经 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CO2; (2)若H为NaCl,反应③是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 式为:FeCl3+3NaOH=3NaCl+Fe(OH)3↓,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若H和I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且H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②是氧化铁和 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H2SO4+Fe2O3=Fe2 (SO4)3+3H2O. 故答案为:(1)CO2; (2)FeCl3+3NaOH=3NaCl+Fe(OH)3↓,复分解反应; (3)3H2SO4+Fe2O3=Fe2 (SO4)3+3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 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题,每空1分,共10分)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可用作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试管 . (2)实验室中既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生成的氧气用E装置收集时,停止加热前将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炸裂试管 . 14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倒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合理说法均可)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 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回答;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均不需加热,都属于固液常温型 ,都可选发生装置B; (3)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生成的氧气用E装置收集时,停止加热前将导管移出水面, 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炸裂试管; (4)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可以据此判断植物油的作用,并完成相应的解答. 【解答】解:(1)试管可作为反应容器,又可用来直接加热;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均不需加热,都属于固液常温型 ,都可选发生装置B; (3)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 MnO2+O2↑;停止加热前将导管移出水面,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炸裂试管;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F中的植物油就 起到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与水反应的作用; 故答案为:(1)试管; (2)B; (3)2KMnO4 K2MnO4+MnO2+O2↑;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炸裂试管; (4)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合理说法均可). 【点评】此题涉及常用氧气、二氧化碳实验装置制法的原理,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性质 等知识,所以应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15.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烧碱、氢气、氯气等化工产品,其反应原理为: 2NaCl+2H2O═2NaOH+H2↑+Cl2↑.某研究性小组对制得的烧碱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碳酸钠.猜想的依据是 2NaOH+CO2=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可能含有氯化钠.猜想的依据是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实验探究】请帮甲同学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猜想 猜想 一①取少量烧碱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 有气泡产生 过量稀硝酸  样品中含有碳 ②将步骤①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 酸钠  浑浊 ③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 样品中含有氯 化钠 猜想 二 产生白色沉淀  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一的实验结论,也向烧碱样品的溶液中滴加了少量稀硝酸,却发现无 气泡产生. 15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发现乙同学所用试剂与甲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原 因可能是 少量的稀硝酸先与样品中的氢氧化钠反应 . 【交流与反思】丙同学提出:“在甲同学做的实验中,稀硝酸也可以用稀盐酸代替.”你 认为他的观点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 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可能有碳酸钠;氯化钠可能没有 全部反应,因此可能有氯化钠.加水溶解,试管外壁发热,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 热;向①所得的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硝酸至过量,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能使 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因此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碳酸钠;向②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硝 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说明样品中还含有的杂质是氯化钠;上述实验中稀硝酸 不可以用稀盐酸代替,因为盐酸中有氯离子,影响氯化钠中氯离子的检验. 【解答】解:【猜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可能有碳酸钠;氯 化钠可能没有全部反应,因此可能有氯化钠;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实验探究】加水溶解,试管外壁发热,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向①所得的溶 液中逐渐加入稀硝酸至过量,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 气体,因此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碳酸钠;向②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 色沉淀氯化银,说明样品中还含有的杂质是氯化钠; 【解释与结论】少量的稀硝酸先与样品中的氢氧化钠反应,样品中氢氧化钠未反应完之前 ,稀硝酸不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 【交流与反思】上述实验中稀硝酸不可以用稀盐酸代替,因为盐酸中有氯离子,影响氯化 钠中氯离子的检验. 故答案为:【猜想】作出猜想一的依据:2NaOH+CO2=Na2 CO3+H2O 【实验探究】猜想一实验结论:样品中含有碳酸钠或样品中含有Na2 CO3 猜想二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解释与结论】少量的稀硝酸先与样品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完(或样品中氢氧化钠未反应完 之前,稀硝酸不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注: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 【交流与反思】不正确. 【点评】本考点属于实验探究题,既有物质性质的检验,综合性比较强.本题根据题目提 供的信息,结合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碱的性质等知识来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 中.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题,共5分) 16.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现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6 0g稀硫酸中,测得溶液pH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加到 40 g时,溶液中的硫酸恰好反应完.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6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显中性,pH=7; (2)根据稀H2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的方程式,由NaOH的质量求出硫酸钠的质量,再求出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显中性,pH=7 ,所以当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加到40g时; (2)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 H2 SO4+2NaOH=Na2SO4+2H2O 80 142 x40g×10% =x=7.1g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7.1%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1%. 【点评】此题是一道结合图象的计算题,解题时找到PH=7的恰好反应点,并利用化学方程 式的计算进行解决是解题的突破口. 17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