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 202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 (全卷总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粗糙(cāo) B. 行辈(xíng) C. 蜷伏(quán) 温驯 和蔼 眩耀 戛然而止(jiá) 沥尽心血(xuè) 抽丝剥茧(bāo) 鸢飞戾天(yuān) 络绎不绝 重峦叠障 海枯石烂 相辅相承 D. 粗犷(kuàng) 烦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B. 行——háng, 重峦叠障——重峦叠嶂; C. 眩耀——炫耀,剥——bō; D. 犷——guǎng,相辅相承——相辅相成; 故选 A。 2.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虽然和世界一流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决不能自惭形秽。只要每一 位人民教师都强聒不舍,在育人中乐于奉献: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恪尽职守,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每一位科 研人员都锲而不舍,在研究中克难攻坚:……所有中国人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 A. 自惭形秽 【答案】B 【解析】 B. 强聒不舍 C. 恪尽职守 D. 锲而不舍 【详解】A.“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此处使用正确; B.“强聒不舍”指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这里用于形容教师的教诲,应当用“诲人不 倦”,故本项用词不恰当; C.“恪尽职守”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此处使用正确; D.“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此处使用正确; 故选 B。 3. 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B.史铁生是一位特殊的作家,长年患病,一直在和病魔抗争,却创作了《命若琴弦》《合欢树》等优秀作品。 C. 古人所讲的古体诗,又可称为古诗或古风,汉魏以后的五七言乐府古辞、新乐府、律诗等都属于古体诗。 D. “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因其遇风飞卷、漂泊无依的特点,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 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C.律诗不属于古体诗,它是近体诗;故选 C。 4.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卫夫人教授王羲之书法,她认为:点如“高峰坠石”,让人理解 竖如“ ”,让人知道 。书法之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 ①强韧和坚持 ②万岁枯藤 ③重量与速度 ④千里阵云 ⑤开阔的胸怀 ),横如“ ”,让人领悟 ;A. ①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②① 【答案】C 【解析】 B. ③④①②⑤ D. ⑤②①④③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 句推敲。阅读题干可知,这段文字写的是卫夫人对点、横、竖的外形特点以及内涵的阐释。点如“高峰坠 石”,点蕴含的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我们能够感受到石头的重量以及下落的速度,故第一个空 处应填③;横就像一根线条,如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让人联想到广阔的胸怀,故第二、 三个空应该填④⑤;竖的外形就像一根长藤,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韧性,“万岁”更体现出了它的坚持, 故第四、五个空应该填②①;正确的语序应为③④⑤②①,故选 C。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学校每年都要开展有关禁毒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2021 )B. 仁遵高速路大发渠特大桥计划 年年底通车,建成后其宽度将是同类桥梁中世界第一的大桥。 C. 文化创意最核心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其中蕴含的文化力量,更在于其设计的美感、视觉的冲击。 D. 我们要防范移动支付风险,切忌不可贪图小利,严防木马病毒二维码、虚假银行网址等新型骗局。 【答案】A 【解析】 【详解】B.搭配不当,“宽度”不能与“大桥”搭配,后半句应改为:建成其将成为世界上同类型桥梁宽 度第一的大桥; C.词序颠倒,应将“其中蕴含的文化力量”和“其设计的美感、视觉的冲击”交换位置; D.用词不当,“切忌”与“不可”搭配双重否定表肯定,应将“切忌”改为“切记”; 故选 A。 6. 下列情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张华婉拒同学的赠礼,同学说:“你就收下吧,千万不能辜负我的一片美意啊!” B. 毕业晚会上,李洁发言:“本人才疏学浅,这不过是抛砖引玉,敬请洗耳恭听。” C. 赵军去买菜,他与菜农讲价:“白菜鲜美,吾购意甚诚,望君体察,价廉些许。” D. 王明给小学老师打电话:“离开您三年了,一直牢记您的教诲,不敢稍有懈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辜负”意思是对不住(别人的好意、期望或帮助),不能用于自己,表述此项不得体; B.“洗耳恭听”意思是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不能用于请别人听自己的发言,表述不得体; C.“吾购意甚诚,望君体察,价廉些许”过于书面化,不能用于口语交际,表述不得体; 故选 D。 7. 按要求默写句子。 ①《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 ②《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 ③《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____________?满眼风光北固楼。 ④《天上的街市》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⑤《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水汽升腾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 ⑥中秋佳节,院落篱边,菊花盛开,秋色如洗。面对此景,小云脱口吟出了《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答案】 ①. 江入大荒流 ②. 双袖龙钟泪不干 ⑦. 为篱下黄花开遍 ③. 何处望神州 ⑧. 秋容如拭 ④.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⑤. 气蒸云梦泽 【解析】 ⑥. 波撼岳阳城 【分析】 【详解】①到④是直接性默写,注意“荒”“袖”“缥缈”的书写;⑤⑥是理解性默写,注意“撼”“拭” 的书写。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哥哥的妹妹 崔立 ①妹妹有一个哥哥。妹妹从来没见过哥哥。妹妹只在母亲的说话中,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哥哥。 ②母亲说,你哥哥,高高的个儿,可帅气了。 ③母亲说,你哥哥,学习成绩特别好,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 ④母亲说,你哥哥,从小就特别懂事,经常帮我干活,可勤快了! ⑤母亲的话儿,说得 11岁的妹妹一愣一愣的。 ⑥中午,坐在饭桌前的妹妹,看着手上的碗儿,还有母亲面前的碗儿。妹妹用响亮的声音,说,妈妈, 今天我来洗碗吧。母亲说,好啊,好啊。你真像你哥哥一样懂事呢!母亲脸上笑着,笑得额头上都是皱纹。 ⑦妹妹说,妈妈,那我的哥哥——他去哪儿了呢,我怎么从没看见过他呢? ③母亲说,哦,你哥哥出差去了,他,他很快呀就要回来的,对,早上你记得吗?电话铃响过,他还 给我打电话呢,他在电话里说呀,妈妈,你要好好的,我在外地呀,我很快就要回来了,帮我也向妹妹问 个好…… ⑨妹妹楞了半晌,早上她可一直在客厅呢。电话根本就没有响过啊,妹妹看着母亲,母亲的脸上都是 快乐。 ⑩妹妹走到了大街上,好多人和妹妹打招呼,比如黄伯。妹妹说,黄伯,你知道我哥哥吗?黄伯说, 当然—— ⑪黄伯说,你哥哥呀,是个好小伙。有一次呀,我搬个液化气罐,从自行车上拿下来,往房间里搬, 但在卸下来的时候,我一个人没办法弄。你哥哥看到了,从老远的地方跑过来,还喊着,黄伯,等等,我 来……你哥哥到了后,帮我扶住了自行车,让我可以把液化气罐拿下来,我和你哥哥说谢谢,你哥哥笑笑 说,不用客气的。 ⑫妹妹说,黄伯,那你知道我哥哥出差去哪里了吗?怎么一直不回来呢?黄伯愣了愣,说:“呀,这 我不知道啊。” ⑬妹妹还碰到了周阿姨。妹妹说,阿姨,你知道我哥哥吗?周阿姨说,当然—— ⑭周阿姨说,你哥哥啊,真的挺不错的,有一个大夏天,连空气都是烫的。我有一份文件忘在了单位, 但我又要照顾家里的孩子。我和你哥哥说了。你哥哥说,没问题,我去拿。过了一会儿,你哥哥回来了, 满头大汗。我和你哥哥说谢谢。你哥哥笑笑说,不用客气的。 ⑮妹妹说:阿姨,那你知道我哥哥出差去哪里了吗?怎么一直不回来呢?周阿姨愣了愣,说:“呀, 这我不知道啊。” ⑯妹妹又碰到了刘阿婆。妹妹说,阿婆,你知道我哥哥吗?刘阿婆说,当然—— ⑰刘阿婆说,你哥哥呀,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你哥哥看我买菜不方便,经常上门来。说,阿婆,你要 买菜吗?我可以帮你去买的。你哥哥帮我买了好多次菜,买的莱呀,既便宜又好。我还问你哥哥,你是不 是往里贴钱了?你哥哥说,哪有呀,阿婆。你哥哥呀,肯定是往里贴钱了,他还真以为我是老糊涂了呀! ⑱妹妹说,阿婆,那你知道我哥哥出差去哪里了吗?怎么一直不回来呢?刘阿婆犹豫了一下,说:“呀, 这我不知道啊。” ⑲妹妹回到屋里时,母亲躺在沙发上,正在睡午觉。母亲睡得很香。妹妹蹑手蹑脚地进了屋,又进了 哥哥的房间。 ⑳房间里,有一个大箱子,母亲说过,这是哥哥的箱子。妹妹一直都很好奇。今天,妹妹终于忍不住 打开了箱子。箱子里,妹妹翻到了哥哥的许多东西,也翻到了几张发黄的报纸。 ㉑其中一张,是一场大火的报道,有消防兵在大火中不幸遇难,有一张帅帅的年轻的消防兵的脸…… 还有一张,是失去消防兵儿子的母亲,又生下了一个可爱女儿的报道,有一张母亲抱着婴儿的照片…… ㉒妹妹轻轻地合上了箱子,揉了揉湿湿的眼睛。 ㉓妹妹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叫思思了! (选自《劳动时报》,有改动) 8. 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妹妹”探寻“哥哥”“出差”真相为线索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构思巧妙。 的B. 第⑥段“母亲” “笑”,含有对女儿行为的肯定,也有因女儿像儿子一样懂事的欣慰。 C. “妹妹”名叫“思思”,表现了母亲对英雄儿子的思念,也寄托了作者对英雄的景仰。 D. 作者采用冷静的叙述方式,不着个人情感,在刻画“哥哥”时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9. 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哥哥”的形象。 10. “呀,这我不知道啊”这句话在小说中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11. 第㉑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8. D 9. “哥哥”在家是一个孝敬父母,懂事勤快的好孩子;在社会是一个乐于奉献,热心助人, 不计回报的大好人;在工作中,是一个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的大英雄…… 10. 这句话在小说中起到线索和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围绕妹妹探寻“哥哥出差”之谜,“呀,这 我不知道啊”这句话既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也一步一步推动着情节的向前发展,使“哥哥”的形象在妹 妹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清晰、高大…… 11. 这段文字在小说中既是小说的结局,又是小说的高潮;从妹妹的角度,这段是顺叙,在妹妹的不断追寻 下,哥哥“出差”有了答案,使故事情节完整;从哥哥角度(其实是主人公),这段是补叙(插叙),交待 了哥哥壮烈牺牲的经过,使“哥哥”的形象瞬间更加高大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解析】 【分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作者在刻画哥哥时,是通过妹妹与母亲、黄伯、周阿姨、刘阿婆的对话, 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从文中第④段“你哥哥,从小就特别懂事,经常帮我干活,可勤快了”,第⑥段“你真像你哥哥一样懂事呢” 的看出哥哥时一个孝顺懂事 孩子。 从哥哥帮助黄伯、周阿姨、刘阿婆的事情中可以看出哥哥时一个热心助人,不计回报的大好人。 从㉑段“有消防兵在大火中不幸遇难”可知哥哥是一个在工作中奋勇向前的大英雄。 以上分点概括即可。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呀,这我不知道啊”这句话出现在文章中间部分,分别出现在黄伯、周阿 姨、刘阿婆的语言中,使得“哥哥”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清晰,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且这 句话贯穿全文始终,妹妹由探寻哥哥去哪里出差,到发现哥哥因公殉职,这句话又是文章的线索。由此概 括即可。 【11 题详解】 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从结构上来看这段文字出现在文章结尾部分。 从妹妹的角度看,她找到了哥哥出差哪里的答案,使故事情节完整。 从文中刻画的主要人物——哥哥的角度来看,这段文字在内容上交代了哥哥牺牲的经过,使得哥哥这一形 象更加高大,是小说的高潮。 从记叙顺序来看,这段文字是补叙(插叙),使故事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二) “芯芯”之火,可以燎原 胡伟武 ①说到芯片,就不得不提芯片领城的珠穆朗玛峰——CPU。 ②当代计算机都采用“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是一个美国故学,他在上世纪 40年代指出,计 算机在逻辑上由 5个部分组成:计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而运算器和控制器加起 来,就被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 CPU) ③那么 CPU和芯片是什么关系呢?在上个世纪 80年代之前,CPU体现为一堆“柜子”;90年代以后, 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出来了,于是 CPU体现为一个芯片,比起早期的那些“大柜子”快多了;21世纪以后, 我们走进了手机移动端的“ARM时代”;里面的 CPU体现为一个 IP,我们做芯片可以购买 IP来做。所以,CPU 不见得是直接体现为芯片的,它可以是一堆机柜,也可以是一个 IP。 ④我国的芯片研发起步较晚,道路也比较曲折。1956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成为了我国整个计 算机事业的摇篮。那时候的计算机人,可以说是“从矿石造起,从沙子造起”做成芯片,然后做成计算机。 当时的计算机可以满足石油勘探、“两弹一星”研究的需求,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自主,但是没有市场化。 ⑤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到本世纪的前十年,芯片研发的特点是“造不如买”——国外的东西确实又便宜 又好用。虽然计算机的市场规模做得很大,但是我们丧失了自主性,相关研究工作从计算机两大核心(CPU 和操作系统)领城的竞争中退出。 ⑥即使到了今天,我国的芯片技术也比较落后,我们第三代计算机人的使命,就是要在市场化条件下, 实现自主性。 ⑦我们要走出一条“市场带技术”的道路——立足于科技的自立自强,通过自主研发把核心技术掌握 了,然后在体制内市场的带动下发展起来,并且走向开放市场的竞争。当然,这条路走起来要辛苦一点、 慢一点。有的新产品像“养猪”,确实一年就能出来;有产品像“养牛”,三年就可以犁地;而一些核心技 术产品则像养孩子,谁家孩子五岁就能挣钱养父母?你要养他二三十年——核心技术产品包括“工业的心 脏”发动机、“信息产业的心脏”CPU,这些都是需要花二三十年工夫,甚至更多时间才能掌握的。 ⑧近年来,我国的芯片研发一直在快速发展。比如“龙芯”CPU,2015年出售几万片,其间解决了数以 千计的问题;2016—2019年,每年能卖几十万片,又解决了数以千计的问题;在过去的 2020年,“龙芯”CPU 已经卖到上百万片了。我们相信,到 2022年,“龙芯”CPU有能力走向开放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龙芯”CPU 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性能也提高了 12倍。 ⑨总之,只要我们坚定走“市场带技术”的道路,通过自主研发掌握 CPU的核心技术,建立自主可控 的 IT 信息技术体系,未来我们失去的只有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选自《科普时报》,有删改) 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芯片研发曾经历“造不如买”的阶段,虽赢得了计算机市场,却丧失了自主性。 B. 通过我国第三代计算机人的努力,我国芯片技术已在市场化条件下,实现了自主性。 C. 第⑦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走“市场带技术”的研发道路是较辛苦、缓慢的。 D. 第⑧段加点词“一直”,说明了近年来我国芯片的研发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 13. 本文围绕芯片介绍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14. 简析标题“‘芯芯’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12. A 13. ①芯片是什么;②我国芯片发展的过去和现在;③我国芯片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已取得 的成绩;④我国芯片发展思路 14. “芯芯”一语双关,利用谐音,既指芯片,也指将来可能燎原的“火星”,意思是中国的芯片发展会由 小到大,由自主开发到市场化不断扩大;标题活用经典,借用谐音,深入人心,生动、形象,含蓄、自信 地表达出了对我国芯片发展的坚定的信心…… 【解析】 【分析】 【12 题详解】 A.有误,从第⑤段“虽然计算机的市场规模做得很大”“相关研究工作从计算机两大核心(CPU和操作系统) 领城的竞争中退出”看出,在“造不如买”的阶段,我国芯片研发没有赢得计算机市场;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文章内容,第①到③讲了芯片是什么的问题;从第④到⑥段“我国 的芯片研发起步较晚,道路也比较曲折”“即使到了今天,我国的芯片技术也比较落后”看出这一部分介 绍了我国芯片发展的过去和现在;从第⑦到⑧段“这条路走起来要辛苦一点、慢一点”“其间解决了数以 千计的问题;2016—2019年,每年能卖几十万片,又解决了数以千计的问题”看出这一部分介绍了我国芯 片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已取得的成绩;第⑨段从“只要我们坚定走‘市场带技术’的道路”“未来我们失去 的只有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看出这一部分介绍我国芯片发展思路。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我国芯片的发展,标题化用“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这句众所周知的语句,将“星星”改为“芯芯”,利用谐音,指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而“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意思是: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在文中的意思就是 中国的芯片发展会由小到大,由自主开发到市场化不断扩大。此标题利用谐音,一语双关,生动自信地表 达出了对我国芯片发展的坚定的信心。 (三) 短视频与防沉迷 【材料一】 初中生丁煜城“放假期间平均每天要刷一到两个小时”。丁煜城感觉,身边的同学也都喜欢刷短视频。 北京初中生家长李楠(化名)感觉刷短视频很容易沉浸其中,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未成年人在这 方面的控制力尤其不够,她周围就有不少朋友的孩子沉迷短视频,甚至半夜偷偷躲在被窝里刷。而且,现 在短视频的内容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一些并不适合未成年人。因此,她虽然不限制女儿刷,但会提前 跟女儿约定好刷短视频的时间,也会对观看的内容有所限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艳认为,长时间沉迷短视频,会占用大量精力、甚至 耽误学习、工作或睡眠。杨斌艳建议,为自己制定使用手机和刷短视频的规定、严格限制时间。要学会丰 富自己的线下生活,通过真实世界的交往、运动、兴趣等,投入到更多的现实生活中。要关注和关心身边 的人,多进行现实中的互动和交往。 【材料二】 青少年模式指的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 迷系统”,该系统会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青少年模 式不仅用于防沉途,还要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和接触的网络内容进行管理;如禁止使用平台的打赏、充值、 提现、直播、发布观点等功能。在内容方面,会给青少年用户提供更适合观看的学习课程,科普知识等。 青少年模式使用情况调查统计 未成年人对青少年模式的态度占比 青少年模式有用功能认同情况 很不赞 非常赞 同不太赞同 比较赞同 限制使用时长 77.0% 同软件都应匹 配10.5% 11.5% 18.1% 16.0% 35.0% 35.6% 36.4% 36.9% 限制充值打赏 46.5% 愿意主动使 用限制搜索某些内容 39.6% 未成年人使用青少年模式的人数占比 限制浏览评论 33.5% 用过 53.3% 46.7% 限制发布某些内容 13.0% 没用过 限制收发私信 6.3% 《南方都市报》2021年 3月发布的报告,在被测试的 20款 APP中,仍有 15%尚未上线青少年模式。建 议各平台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主动上线青少年模式。也有一些小的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上存在漏洞, 如诱导打赏、允许 13岁以下未成年人直播等。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使青少年模式更好地发 挥保护作用。 【材料三】 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安全较育,是更好地实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基石。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 使教师能够胜任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同时,家庭是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家长也应积极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监护能力。在生活细节里,在亲子陪伴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家庭教育,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辅助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除了发挥家庭、学校的 主体作用,还需全社会形成合力,多方协同共治。 (以上材料均捕编自 2021年 5月 27日《中国青年报》) 15. 下列对材料中图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成未成年人每天刷短视频的时间超过一小时,表明不少未成年人沉迷于短视频。 B. 使用过短视频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还不到六成,表明该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推广。 C. “限制收发私信”和“限制发布某些内容”认同度低,是因其影响了人们的通信自由。 D. 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第一渠道,家庭与网络渠道位于第二和第三。 16.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短视频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有一些并不适合未成年人。 B. 杨斌艳副研究员指出了长时间沉迷短视频的危害,并对这一现象表示担忧。 C. 有一些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上存在漏洞,有诱导未成年人打赏的情形。 D. 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协同共治,在提升未年成人网络素养中发挥主体作用。 17. 如何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短视频?请至少从三个角度简要说明。 【答案】15. C 16. D 17. 学生应丰富线下生活,多进行现实中的与人互动和交往;学校要加强网络素养提升的教育,增加学生的 课余活动时间,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方式;家庭要做好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不给孩子配备专门的手机等 电子产品,并严格控制其使用时间;社会要把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落到实处,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图表。 C.结合对材料二图表的分析可知,“限制收发私信”的认同度有 6.3%,“限制发布某些内容”认同度有 13.0%,认同度低,在材料中没有阐明原因。故说“是因其影响了人们的通信自由”查无实据。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 D.根据材料三中句子“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辅助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除了发挥家庭、学校的主 体作用,还需全社会形成合力,多方协同共治”可知,说“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协同共治,在提升未年 成人网络素养中发挥主体作用”过于片面。 故选 D。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材料。 结合材料一句子“要学会丰富自己的线下生活、通过真实世界的交往、运动、兴趣等,投入到更多的现实 生活中。要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多进行现实中的互动和交往”可得出:学生应丰富线下生活,多进行现 实中的与人互动和交往; 结合材料三中句子“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使教师能够胜任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可得 出:学校要加强网络素养提升的教育,增加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方式; 结合材料三句子“家庭是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家长也应积极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监护能 力,在生活细节里,在亲子陪伴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家庭教育,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可得出:家庭要做 好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不给孩子配备专门的手机等电子产品,并严格控制其使用时间; 结合材料三句子“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辅助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除了发挥家庭、学校的主体作 用,还需全社会形成合力,多方协同共治”可得出:社会要把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落到实处,担起应有的社 会责任……结合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18分) (一) 凡闻言必熟论 《吕氏春秋》 ①凡闻言必熟论 ,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 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 ②有读史记 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 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已亥涉河”也。 ③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 ,不可不分。 【注】①熟论:深入研究、考察。②史记:记载历史的书。③经:界线 18.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丁氏对曰 对: 及: 之: 师: ②及其家穿井 ③子夏之晋 ④晋师三豕涉河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20.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选文意在告诉人们,对传言必须加以辨察,以定其是非,不要轻信。 B. 讲述者表述不清楚,转述者未经证实就轻易传播,都可能导致讹传。 C. 宋君轻信不实传闻,喜欢打听离奇故事,说明他是一个昏庸的君主。 D. 选文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为论据,亲切而生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答案】18. ①回答②等到③到④军队 19. ①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②有的话像是错的,而实际却是对的;有的话像是对的,但实际却是错的。 【解析】 20. C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丁氏回答道。对:回答; (2)句意为: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等到; (3)句意为:子夏到晋国去。之:到; (4)句意为:晋国军队三豕渡过黄河。师:军队;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的(1)重点字词: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 人;道,讲述;闻,听说,知道,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2)重点字词:类,像;非,错误;是,正确。 【20 题详解】 C.有误。根据“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 若无闻也”分析,宋君是一个验证考察,不盲目轻信传言的君主。故选 C。 【点睛】参考译文: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宋国有个姓丁的 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 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 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 “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 到的好。子夏到晋国去,途经卫国,听到有人在读史书,说:“晋国军队三豕渡过黄河。”子夏说:“不 对,应该是己亥’啊。‘己’和‘三’形体相近,‘豕’和‘亥’写法类似。”到了晋国一问,果然说是“晋 国军队己亥这天渡过黄河”。 许多言辞好像是错误其实是正确的,有许多好像是正确的其实是错误的,正确和错误的道理,不可不弄明 白。 (二)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 B.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 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 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 22. 本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答案】21. B 22.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开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 起,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贴切自然,意蕴丰富。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 B.理解错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抒情主人公的美好向往,是他的幻想而非真实。 故选 B。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写作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 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这本是诗人眼前之景,但水鸟和鸣也可用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有关联,这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 的艺术境界。因此这里运用“起兴”的手法,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引 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四、综合性学习(10分) 遵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幽美,植被茂密,是红色圣地,转折之城。她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八方 来客。“遵小乖”(遵义“首席推荐官”、遵义 2020 年旅游发展大会吉祥物)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遵义, 请你帮助她解决以下问题。 23. 向游客介绍自己 结合遵义历史、景物以及人民的特点,解释身上的几个标志。 ①我头顶五角星,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双耳是绿叶,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小脸带微笑,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胸怀“zuyi2020”,表明遵义 2020年召开了旅游发展大会。 24. 向游客介绍遵义 从备选词语中选出最恰当的填入文段空白处,以体现“遵义”地名新内涵。 备选词语:义正辞严 仗义疏财 义无反顾 微言大义 见义勇为 慷慨就义 要求:每个词语只能选用一次。 遵义遵义,遵道行义。2021年 5月,一辆轿车突发事故冲入湘江,三位市民勇救落水母子,此乃 _①_______;老红军李光将自己的大部分工资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共捐款 40多万元,真是②_______;疫 情袭来、医务人员坚决请战,③________。奔赴抗夜一线……新时期的遵义人,遵爱国之大道,行为民之 大义,让“遵义”二字熠熠生辉! 25. 向游客介绍烈士 “遵小乖”准备用一幅对联赞扬邓萍将军,下联的最后一个词,她在“湘江、黄昏、遵义”三个词中犹豫, 你认为哪一个词最给当?为什么? 【资料链接】 1935年 2月,邓萍指挥先头部队攻占娄山关,抢占了遵义新城。27日傍晚,他带领部下冒着敌人的枪 林弹雨,到遵义老城前沿阵地侦察,不幸壮烈牺牲。 上联:娄山激战建奇功名垂青史 下联:老城攻夺冒弹雨血染 【答案】23. ①. ①遵义是红色圣地,转折之城; 义以热情姿态,笑迎八方来客。 (湘江、黄昏、遵义) ②. ②遵义是山水幽美,植被茂密; ③. ③遵 24. ①. ①见义勇为 ②. ②仗义疏财 ③. ③义无反顾 25. 遵义,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结合题干介绍可知,“遵小乖”是遵义 2020年旅游发展大会吉祥物, 再结合遵义历史、景物以及人民的特点,解释它身上的几个标志的寓意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 1月 15至 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据此分析可知, 五角星表明是遵义历史悠久,是红色圣地,转折之城;“绿叶”代表遵义自然环境好,山水幽美,植被茂 密;“微笑”要结合人民来说,表明遵义人民以热情姿态,笑迎八方来客。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义正辞严:形容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仗义疏财:为了正义或讲义气,拿 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里 包含着深刻的含义;见义勇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慷慨就义: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 义而死。 ①这里指三位市民勇救落水女子,故选“见义勇为”;②这里指老红军李光将自己的大部分工资共计 40多 万元来资助贫困学生,拿自己的钱来帮助别人,故选“仗义疏财”;③这里指医务人员在疫情来临时,勇往 直前奔赴抗疫一线,故选“义无反顾”。 3.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需注意:(1)上下联的字数要相同;(2)对联的词性要相同,名词对名词,动 词对动词;(3)上下联的声调要讲平仄。根据上联“娄山激战建奇功名垂青史”,再根据链接资料“抢占了 遵义新城”“到遵义老城前沿阵地侦察,不幸壮烈牺牲”可知,邓萍将军最终在遵义壮烈牺牲,故下联应 是“老城攻夺冒弹雨血染遵义”。 五、写作(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夜幕下的灯火,等候着晚归的人;迷雾中的灯塔,引领着远行的船。还记得,去年各大城市的霓虹灯, 闪耀着“武汉加油,中国挺住”的标语;永不会忘记,当年延安枣园的灯光,指引着革命的方向……巴金 曾说,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请以“灯火背后”为题,分享你的故事,或说说你的感悟。 600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字。 【答案】范文: 灯火背后 在读书的漫长岁月里,我们在大海中流浪,风很大,雨很大,唯有前方的灯塔,天上的星火,指引着 我们,到达光明的彼岸。 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起立,坐下,开始上课。”黑板上刚劲的字迹,一支支用尽的粉笔,一句句高昂的话语,一道道规 整的题目。 晚修结束,一盏灯,一支红笔,泛红着双眼,办公室的老师仍在改卷。我们涌向办公室,提出疑问, 他们总是耐心地聆听,用略微嘶哑的声音一字一字地给我们讲解。 他们是夜晚灯火下辛勤的师长,更是我们摆渡到彼岸的光。 一声老师,一生老师。 贰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 冬夜漫漫,清晨微霜。我披上薄棉衣静悄悄地踏出门外,轻掩上门。走过黑暗绵延的长廊,走向灯火。 那是教官值班室旁敞亮的灯,灯下已有几只单调的身影。 各执一书,各占一方。喃喃的读书声中和了寒冷。 风吹进棉衣,风吹散发丝,风吹翻书页,却没有吹散初心,没有迷乱前进的脚步。 灯火的耀光,指引着我们踏向诗和远方。 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还有最后一段,我们冲吧!” “好!” 空旷的操场上,只有一盏灯在微微的发着光。和约好的朋友一起冲向终点。 泪划过脸颊,汗落入长衫。“我们终于满分了,跑步终于满分了!” 夜晚的风拂过汗津津的脖子,知了欢欣地唱着歌。微光中,我们躺在操场上,看着天上的星星,我问: “你要去哪个大学?”“当然要去全国最好的大学啊!” “嗯!路还长着呢,我们都要加油呀!” 灯火阑珊,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灯火温暖,有时柔情,有时热烈。读书的路上,我们都是奔跑的人,是灯火,是理想,是内心的火焰, 支撑我们,不问归期,奔向前路。 冲过中考的终点线,前方便是光明。带着内心的灯火,进击! 【解析】 【分析】 【详解】这是一则命题作文。 1.审题与立意。首先要理解“灯火”的含义,“灯火”是生活中每一个人都熟悉的事物,但显然,在作文 中,它又具有了一定的比喻义、象征义。从所给材料看,灯火能够点亮一种情感(思乡、思人、思家、思 国等),也能够给人以希望(生存的希望、美好未来的昭示)等,所以,这里要写的灯火一定是充满了光明、 温暖、爱意的,是能够给人以美好的情怀、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启迪的,古往今来的圣哲先贤、仁人志士 的思想、品质、精神等,也如那“灯火”一般照耀后人的心灵,只有这样的灯火才是永远“不灭的”。“背 后”,设置了灯火的背景,写在此背景下的人、事或观点皆可。写作本文,不仅停留在表层的具体的灯火记 述上,还要挖掘其比喻义、象征义等更深层次的内涵,这样才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来。 2.选材与构思。灯火是比喻义时,可着眼于希望、光明、指引、温暖、关爱、呵护等,写情爱之灯火,如 父爱、友情;可写人物思想精神之灯火,如牛顿、孙中山;可写道德品质之灯火,如坚强、信义、善良; 可写事物之灯火,如文学经典、贝多芬乐曲;可是心理之灯火,如梦想、希望、信仰。如写成记叙文,可 以揣摩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因为什么有过怎样的迷茫、黑暗,差点迷失方向,然后遇到了什么,指引、鼓 励自己走出迷途,走向成功等。成长过程的经历很多,注意具体典型,突出迷茫和光明的对比,侧重遇到 灯火的过程和心理变化,完成自我思想的完善、提升。如写成议论文,可以写“灯火”的指导意义重大而 深远,然后摆事实,讲道理,使自己观点让人信服。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