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下载

湖南省株洲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1日






株洲市 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 34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分,每小题 3分) 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白求恩同志对同志极端热忱(qín)。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zhān)轻怕重。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jīn)的笑容,就要绽(zhàn)开似的。 B. C.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像倾(qīng)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xiào)。 春天燕子翩(piān)然归来;秋天衰草连天,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D. A【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A.热忱(qín)——chén,拈轻怕重(zhān)——niān。故选 A。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小猫来。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会扑过去捉。 B. 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致宜,自出心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 这就是白杨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C【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C.因地致宜——因地制宜,自出心栽——自出心裁。故选 C。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的这篇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 展开叙述。 了。 ②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 ③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 波浪的飞沫。 A. 转动 C. 转动 【答案】 【解析】 【分析】 掠起 撩起 迎刃而解 不攻自破 B. 转移 D. 转移 掠起 掀起 不攻自破 迎刃而解 B【详解】(1)叙写的对象是“地点”,应该选用“转移”,而不是转动。 (2)用“掠起”能表现出海燕的迅捷,用“撩起”则不能。 (3)不攻自破: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迎刃而解:比喻处理 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根据语境,应该选用“不攻自破”。 故选 B。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计划,它远不是搞一两次活动就能奏效的。 B. 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 C. 初三(1)班在本月下旬前后有一场重要班会,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地准备。 D. 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更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 B【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A.成分残缺,在句首加“解决”; C.成分多余,去掉“前后”; D.语序不当,将“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与“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位置互换; 故选 B。 5. 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 B.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 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D. 中国话剧中的京剧、黄梅戏等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D【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D.“中国话剧中”中的“话剧”应该改为“戏剧”。故选 D。 (二)按原文默写(共 8分,每空 1分) 6. (1)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2)_________,_____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4)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正如孔子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可见兴趣的培养多么重要! ①. ②. ③. ④. 【答案】 (1)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 ⑦.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⑤. ⑥. 前头万木春 (3)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⑧.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 【分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 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沾、畔、磨折、莽、好之者”等字词容易 写错。 (三)综合性学习(共 11分) 7.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请用楷体将这句话抄写一遍。 【答案】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解析】 【分析】 【详解】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 硬笔楷书书写的基本要求是规范、端正、整洁、生动。 8. 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 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 的。 。”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 ),的。那笼子里的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 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 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 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D. 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从“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可知,应该是“俊”在前,“说话”在后;从刘姥姥的乡 下身份可知,她会用口语“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而不会用书面语“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据此分 析,答案为 D。 9. 下面是某位同学以学生会名义起草的请柬初稿的片段,请找出其中表达不当之处。(找出原文即可,不要 求修改:每处不超过 4个字。) 我校学生会定于 6月 20日晚 7点在校礼堂举行初中生“诗词吟诵比赛”。是这样的,您是朗诵专家, 对诗词吟诵研究还行。今儿个诚邀您拨冗莅临,担任评委。奉劝您能准时哦。 【答案】①是这样的;②(研究)还行;③今儿个;④奉劝;⑤(能)准时哦。(答出三处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1)“是这样的”话语多余,应该去掉; (2)“研究还行”对对方缺乏尊重,表达不得体; (3)“今儿个”过于口语化; (4)“奉劝”含有警告的意思,表达不得体。 作答时,按要求找出即可。 10. 下面是 2021年春节、劳动节与疫前 2019年春节、劳动节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对比数据(以 2019年 100%计算),请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节日 春节 劳动节 2021年 旅游人数 旅游收入 75.3% 58.6% 103.2% 77.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答案】参考要点:①2021 年(春节、劳动节与疫前 2019年同期相比);②旅游人数回升快,已超过 2019 年;③旅游收入回升相对较慢;④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较大影响;⑤疫情防控形势渐好。 【解析】 【分析】 【详解】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从图表看,2021 年春节、劳动节与疫前 2019 年同期 相比,旅游人数回升较快,但旅游收入回升却相对较慢。反映了疫情对旅游业影响较大,也反映了现在疫 情防控形势逐渐趋好的态势。据此概括作答。 二、白话文阅读(共 30分) (一) 对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从简单化的角度看,有两种一般性处理办法。一种是由管理者无差别回收 后进行填埋,另一种是居民按管理者要求进行严格分类后投放,由管理者进行回收再利用。无疑,随着对 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管理者会倾向于采取后一种处理办法,即强制性要求居民进行前端的分类投放。但 到底采取哪种办法好,还是要对两种办法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看哪种办法在扣除成本后的相对收益更 高。否则,即便是出发点很好,也可能干出违背规律的事。 把垃圾进行无差别回收,然后进行填埋,其温室气体排放已占全球排放总量的 5%,而且问题还在变得 日益严重。建设大型垃圾填埋场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对人口密度较高而土地资源较少的国家来说,显然 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垃圾场的存在造成周边土地商业价值损失,居住在填埋场大约三公里内,房产价值 可能会降低一半。另外,还会导致工业材料供应减少,例如废弃的金属,因为是从矿产中经过工业开采、 提炼和加工所得,而矿产资源是用一分则少一分,提炼和加工也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人力成本,因此,对 其进行填埋,会因人为造成稀缺而不断抬高后续开采、提炼和加工的价格。 如果管理者要求居民进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并对其可回收部分再利用,无疑,上述成本就会减少,由 此构成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的收益。但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回收利用,同样要付出另外的成本,比如 收集垃圾将其运至通常比垃圾填埋场更远的回收利用设施,运输成本会增加不少。而再回收利用同样需要 能耗,一些垃圾回收利用需要的能耗,并不低于直接生产新产品的能耗。还有,垃圾回收利用前的强制分 类,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以及管理者为确保垃圾分类雇用监督者,总社会劳动时间成本将很高,导致回收再 利用的实际成本可能被低估,经济效率被高估。而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回收利用那些低价值材料的劳动时间, 原本可以用来做一些更有利于富有生产性的环境保护工作。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反对垃圾分类和回收再利用。严格来说,正因为两种简化的一般性处理方法各有优 缺点,因此,到底采取何种办法来处理垃圾就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更需要一种组合式策略。制定组合 式策略的出发点则是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或者说,最大限度提高社会收益。垃极回收利用是否划算, 取决于类型的不同。有一些诸如锅、铝和钢,从最初的原材料中提炼出来困难而且昂贵,因此回收利用的 回报率也往往较高。而破烂家具的回收成本通常高于社会收益,填理产生的污染也不会很高,干脆填埋更 好。因此,管理者即使是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也不宜一刀切要求全部回收利用。 垃极回收也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比如,发达国家垃圾处理表面上看水平很高,甚至有的国家提 出所谓“垃圾零投放”目标,但即使是垃圾处理水平最高的芬兰,也就能够处理 50%左右。而美国和欧洲产 生的绝大多数垃圾,都出口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由此,一方面培育了发展中国家回收再生性产品市场, 但另一方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更大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成本与收益之 间的权衡。 1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对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只有两种处理办法。 B. 管理者总是强制要求居民对垃圾细致分类投放。 C. 填埋任何垃圾,都一定会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产生。 D. 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就是最大限度提高社会收益。 1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处理垃圾需要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分析,选择相对收益更高的方式。 B. 如果要降低成本,关于垃圾分类利用的各种见解的矛盾就无法调和。 C. 在人口密度高而土地资源少的地方建设大型垃圾填埋场成本会很高。 D. 严格的垃圾分类并再利用可回收物,既有收益但也会产生新的成本。 13. 权衡社会成本与收益,请你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垃圾进口处理产业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11. D 12. B 【答案】 13. 参考要点示例:(1)源头管控,严禁高污染垃圾进口;(2)尽量进口处理成本低、收益高的垃圾;(3) (人口密度低)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国家可适度建设大型垃圾填埋场;(4)如锡、铝和钢等金属材料,(回 收利用的回报率往往较高),可以回收利用;(5)如破烂家具等(回收成本往往较高,填埋产生的污染也不 会很高),可以填埋。(答出二点即可)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 依据“对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从简单化的角度看,有两种一般性处理办法”,A 的说法太绝对; B.依据“管理者会倾向于采取后一种处理办法,即强制性要求居民进行前端的分类投放”,选项 B 的“管理 者总是强制要求居民对垃圾细致分类投放”说法与原文不符; C.文章中并没有说“填埋任何垃圾,都一定会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产生”,这种说法过于绝对; D.依据“制定组合式策略的出发点则是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或者说,最大限度提高社会收益”可知,D 项的“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就是最大限度提高社会收益”说法与原文相符; 故选 D。 12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依据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反对垃圾分类和回收再利用。严格来说,正 因为两种简化的一般性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到底采取何种办法来处理垃圾就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而更需要一种组合式策略”可知,选项 B“如果要降低成本,关于垃圾分类利用的各种见解的矛盾就无法调 和”的理解与文章要表达的意思不符。故选 B。 13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本文说明了垃圾回收、处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本题要为发展中国家发展 垃圾进口处理产业提出建议,要从回收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角度,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 际来提。如:尽量进口处理成本低、收益高的垃圾;严禁高污染垃圾进口;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国家可适 度建设大型垃圾填埋场;回收利用回报率较高废弃的金属;回收填埋一些破烂家具等。答案不唯一。 (二) 毛利先生 (日本)芥川龙之介 初中三年级时,教我们班英语的先生病故。由于事发突然,学校便请时任某中学英语教师的一位叫毛 利先生的老人,临时任教我们的英语课。 毛利先生,给人第一眼印象便是个矮个子,令人联想起演杂耍的小丑。那光溜溜的秃头与鸵鸟蛋毫无 二致。那身礼服,古色苍然,令人忘却原先曾经是黑色的。可是在那有点脏的翻领下面,竟郑重其事地系 着一条极其鲜艳的紫色领带,犹如一只展翅的蛾。所以,在先生走进教室的同时,不期而然地从各个角落 发出强忍住笑的声音。毛利先生回答了学生们的敬礼,尖声招呼道:“诸位!今后由我来教诸位选读课。” 所幸的是我们还未笑出声来,先生点了一个同学的名字,并称他为“君”,让他译读一节课文。毛利先 生不时地摸摸紫色的领带,对误译不消说,就连发音上的一些细微毛病都仔细加以纠正。他的发音格外做 作,可大致正确清晰。然而,当那个学生回到座位上,先生开始译读那一段时,同学们失笑声此起彼伏。 尽管如此,毛利先生仍继续译读下去,直到响起课间休息的号声。 其后不久,有天毛利先生像往常一样扯起尖嗓子,热情地讲解英语诗歌《人生领》。我邻座的一个柔道 选手,竟在课本下面摊开武侠小说。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忽然毛利先生从座位上站起来,就着正讲着的诗 歌,大谈起人生问题来了,喋喋不体:“诸位还不了解人生。对吧?就是想了解,也还是无法了解。惟其 如此,诸位是幸福的。到了我们这把年纪,苦恼的事也多。是不是?苦恼的事真是不少,就拿我来说,有 两个孩子,于是就得送他们上学。一上学……嗯……一上学……学费怎么办?就是嘛,就得交学费。是不 是?所以苦恼的事多着呢……” 大家不由得又窃笑起来。与我邻座的柔道选手突然撂下小说,气势汹汹地起身质问:“先生,我们是 来向您学英语的,所以,如果您不讲英语,我们就没必要进这个教室。如果您还继续这样讲下去,我立刻 到操场上去。” 毛利先生像遭了雷击,半张着嘴,呆立在桌旁,朝着那个剽悍的学生的脸直盯了一两分钟。他突然用 手正了正紫色领带,秃脑袋朝下低了两三次,说道:“哦,是我不对,是我错了,郑重道歉。的确,诸位 是为学英语来上课的。不教诸位英语,是我不对。我错了,我郑重道歉。好吗?我郑重道歉。”他面带着 似哭的笑容,再三重复着同样的话。在先生向我们赔不是的当儿,那个柔道选手却回头瞥了我一眼,露出 狡黠的微笑,即刻又读起小说来了。情况既然如此,一个学期过去,未再见到毛利先生的身影。打那以后 的七八年间,连先生存在的本身,几乎都忘记得一干二净。 大学毕业的那年十二月初,时值黄昏,冷空气阵阵袭来,我不经意地走进一家咖啡馆。没有顾客,我 漫不经心地茫然打量着,忽然看见围在服务员中间的一位老者,不论是那鸵鸟蛋似的秃头外表,还是那古 色古香的礼服,还有那永是紫色的领带,一望便知,他正是毛利先生。——先生正扯着尖嗓门忙不迭地给 服务员讲解着: “这个形容词管着这个名词。知道了吧?然后看看这个名词……紧接着它后面——紧接着 它后面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吧?”毛利先生正在教服务员英语呢。桌上摊放着一本书。先生不厌其烦地讲 解着。一如往昔。周围站着的服务员挤在一起,个个聚精会神,目光炯炯,老老实实地听着先生那匆忙的 讲解。啊,我们的毛利先生!如果说有天生的教育家的话,那的确就是先生吧。 大正七年(1918)十二月 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毛利先生衣着外貌的描写贯穿始终,但“我”对他的感受却不一样。 B. 毛利先生课上想以自己的人生为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人生颂》。 C. 说毛利先生上课“不讲英语”,不过是“柔道选手”掩饰真实目的的借口。 D. 作者用第一人称叙事,说明“我”的见闻、主人公的遭遇都是真实发生的。 15.《毛利先生》与鲁迅《孔乙已》都以人物为标题,但与“毛利先生”不一样,“孔乙己”是别人随意给 他取的绰号。从标题的不同,可以分别看出作者主要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16.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毛利先生为什么是“天生的教育家”。 14. D 15. 要点:①《毛利先生》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写“我”从无知浅薄(冒犯老师),到理性 【答案】 成熟(自省愧疚)的转变过程;“先生”是尊称,表达了作者的敬爱之情;②《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目的 是反映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隔膜、冷漠、冷酷)。 16. 参考要点:①治学严谨;②热衷教学;③耐心尽责;④尊重学生(宽容待人);⑤保持初心。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文章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文章用第一人称来 写,“我”只是作者安排的整个事件的见证者,并不是说明“‘我’的见闻、主人公的遭遇都是真实发生 的”。故选 D。 15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鲁迅先生的《孔乙已》,是别人随意给主人公所取的绰号“孔乙己”作标题,意在 交代了叙写的主人公的同时,更主要在在于通过这个名字,暗示封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面本文以“毛 利先生”为题目,作者在了主人公的同时,并用“先生”来称谓,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尊重,因为文章叙写 的“毛利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热衷教学、耐心尽责、尊重他人的人。也是使“我”思想和认知发生转 变的重要人物。《毛利先生》与鲁迅《孔乙已》都以人物为标题,显然写作的目的是不同的。 16 【题详解】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年做的事情进行分析概括。 从“对误译不消说,就连发音上的一些细微毛病都仔细加以纠正”可以看出毛利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要 求严格的人;从“先生开始译读那一段时,同学们失笑声此起彼伏。尽管如此,毛利先生仍继续译读下去” 可以看出毛利先生是一个有责任心、有耐心的人;从“哦,是我不对,是我错了,郑重道歉。的确,诸位 是为学英语来上课的。不教诸位英语,是我不对。我错了,我郑重道歉。好吗?我郑重道歉”叙写的毛利 先生反复道歉来看,他是一个知错就改,尊重学生的人;从文章开头叙写毛利先生是一名老人,到后来“我 大学毕业”,虽然分不在学校教书,却还在咖啡馆教服务员英语,可见其是一个不忘初心,热衷教学的人。 也正因为他有这些优秀的品质,所以作者说毛利先生是“天生的教育家”。 (三) 林冲挺着朴刀与那汉斗,不分胜败。王伦叫道:“两个好汉不要斗了。”两个收住手中朴刀,王伦说 道:“这个是俺的兄弟林冲。青面汉,你却是谁?愿通姓名。”那汉道:“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 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 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 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得一担儿钱物,待回 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打从这里经过,不想被你们夺了。可把来还洒家如何?”王伦 道:“莫不是绰号唤青面兽的?”杨志道:“洒家便是。”王伦叫小喽罗把担儿交还了。 杨志取路投东京来,寻个客店安歇下,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 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来到厅前, 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 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 委用。”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司府来。 杨志闷闷不已,思量:“洒家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在客店里又住了几日,盘缠都使尽了。杨志寻思道:“却 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拿去街上货卖。”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 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远远地黑凜凛 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擷撞将来。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 撒泼行凶撞闹,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紧揪住杨志说道:“我鳖鸟买你这 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 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俺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叫道:“街 坊邻舍都是证见。这个波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 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又连 搠了两刀,死在地上。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府里出 首。”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投开封府出首。 (选自《水浒传》第十二回) 17. 下列对上面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志出身名门,对此他非常自豪,并且对自己的期望值也非常高。 B. 杨志长大后便投军边疆,从士兵做起,指望积累军功,封妻荫子。 C. 杨志失陷花石纲逃跑后,因为赶上皇帝大赦天下,便不再追究了。 D. 杨志杀了牛二后选择主动投案,因为在他看来杀牛二是为民除害。 18.高太尉把杨志的历事文书“批倒了”,杨志认为高太尉“忒毒害,恁地克剥”。就事论事,请简要分析杨 志这样认为为什么是没有道理的。 17. B 18. 答案要点:①杨志办事能力不强,同样是押运花石纲,十人中只有杨志失陷了;②杨 【答案】 志不能面对失败,失陷花石纲后选择逃跑,没有担当;③杨志遇赦后只想以贿赂上位,并不光明正大;④ 从政府(或组织)的角度看,杨志工作出事就逃,遇赦却以贿赂复位,这对其他人极不公正,以后难以开 展工作。(言之成理、答出二点即可。)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知识积累。B项中“便投军边疆,从士兵做起”表述有误,自幼流落关西,武举出身, 官至殿司制使官。故选 B。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理解。高太尉把杨志的历事文书“批倒了”是有缘由的,联系上文内容可知杨志身 上有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从“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 了”可以看出杨志的办事能力有待提高;“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 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可以看出他缺乏担当意识,选择逃避;“洒家今来收得一担儿钱物,待回东 京,去枢密院使用”“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 司府制使职役”可见他妄想依靠这种行贿的手段来谋得官职,可以说手段并不光明;再有综合起来看,杨 志的这种缺乏担当,遇事逃避,行贿的做事方法是应该否定的,如果给其官职对于其他人来说不公平。 三、文言诗文阅读(共 26分)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组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 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的19. 对下面句予中加点词 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 ①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B. ①尝趋百里外(趋:归向) C. ①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D. ①主人日再食(食:供养,给……吃) 20. 翻译。 ②走送之(走:跑) ②未尝稍降辞色(稍:一会儿)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 ②日侍坐备顾问(日:每天)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1.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 ①____________,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 ②____________,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 ③____________,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 19. B 20. 【答案】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21. ①. ②. ③. 生活之苦。 求书之难。 求师之难。 【解析】 【分析】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B项①句意为:曾快步走到百 里之外。趋:奔赴。②句意为: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稍:稍微,稍稍。故选 B。 2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 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句中:侍:侍候。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请:请教。据此翻译即可。 2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 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其中“家 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表现了作者的求书之难。“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 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表现了作者求师之难。“负 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 则组袍敞衣处其间”等句子表现了作者的生活之苦。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 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 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 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 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 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 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 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 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 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 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 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二) (隋炀帝)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十五日),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 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 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 亦籍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值,绐(骗)之曰:“中国丰饶,酒食 例不取值。”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 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选自《资治通鉴》第 181卷) 2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B. 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C. 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D. 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23. 翻译。 )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于端门街盛陈百戏。 2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隋炀帝即位就马上组织表演活动,规模大,时间长,花费多。 B. 隋炀帝请外国人到洛阳丰都市场去做生意,外国人欣然同意。 C. 隋炀帝下令装饰店铺,店堂摆满珍稀货物,商人们服饰华丽。 D. 隋炀帝要求,外国客人到酒店吃饭,必须按双倍的价格付钱。 22. A 23. 隋炀帝因为各番国的首领都汇集在洛阳,正月十五日(丁丑),在端门街隆重地举行 【答案】 24. C 百戏(文艺)表演。 【解析】 【分析】 22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 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中国亦有贫者衣不 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的意思是:中国也有穷人,衣不遮体,怎么不把这些丝绸送给他们,为什 么却用来缠树呢?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故选 A。 2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 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 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以(把)、毕(全,都)、于(在)、盛陈(隆重地举 行)”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4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不正确,由“(隋炀帝)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可知,隋炀帝不是即位就马上组织表演活动; B.不正确,从“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可知,不是“隋炀帝请外国人到洛阳丰都市场去做生意, 外国人欣然同意”; D.不正确,从“胡客或过酒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值”可知,不是“必须按双倍的价格付 钱”,而是不收钱。 故选 C。 【点睛】参考译文: (隋炀帝)大业六年,因为各藩国首领都聚集在洛阳,便于正月十五在端门街举办各种戏曲演出。戏 场四周长五千步,场内手执各种乐器的就有一万八千人,乐曲声传到数十里之外。通宵达旦灯火辉煌,照 耀天地,整整一个月才结束。花费的钱数万。从此以后年年如此。 各蕃国首领请求到洛阳的丰都市场做买卖,隋炀帝批准了。事先下令整修装饰店铺,屋檐造型一致, 店内挂满帷帐,堆积各种珍贵货物,来往的人也必须穿上华丽的服装,就连卖菜的也要用龙须席铺地。只 要有外族的客人路过酒店饭馆,便令店主把他们请入店内就坐,让他们吃个酒足饭饱再走,不收钱,哄骗 他们说:“中国富饶,酒饭历来不收钱。”外族客人惊叹不已。其中也有聪明的,有所察觉,看到用丝绸 缠树,就说:“中国也有穷人,衣不遮体,怎么不把这些丝绸送给他们,却用来缠树呢?”市场上的人羞 愧得无言以对。 (三) ①董岭 水 【唐】周朴 ②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 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③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 。 【注】①董岭:位于浙江湖州安吉县,因为山势,河水向西奔流。②禹:大禹,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首 领,曾疏通江河,使之东流入海。③杖藜:藜杖,拐枝。 2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B. 颈联“去衙”是就“安吉县”而言,“近水” 是就“董岭水”而言。 C. 尾联的“高人”即隐逸的高士,他拖着拐杖,在沙滩上悠然地踱步。 D.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美好世界,山青水秀,静谧安闲。 26. 南宋著名诗歌理论家严羽说:“诗有别趣, 非关理也。”例如台湾海峡明明不浅,余光中《乡愁》却 的说它“浅浅 ”。“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也体现了这种无理而妙,请具体说明。(内容上指出说明其“无 理”之处即可,不要求分析为什么妙。) 25. A 26. ①小河西流,本是地形使然,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②本是“河 【答案】 水”西流,却说“河声”流向西。 【解析】 【分析】 25 【题详解】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A.首联说湖州安吉县的城门高耸,与白云平齐,为“河声流向西”做铺垫, 所以“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 A。 26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的意思是:大禹治水没有到这里,这里的河水 是向西流的。显然小河西流是安吉县地势高耸造成的,作者却把原因归结为大禹没有到这里来治水,这是 其“无理”之处。作者要表达的是这里是像桃花源一样的一方净土。“河水”向西流,作者却说是“河声” 流向西,这也是一处“无理”之说。其实这个“声”字运用,把溪流流动的动感马上显示出来了,好像已 经听到潺潺流水的声音。 四、作文(共 60分) 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 27. 题目:乐此不疲。 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答案】例文 乐此不疲 我喜欢做的事有好多,但最让我乐此不疲的是看漫画,弹古筝,还有吃甜品。它们是那么的有趣,总 能让我开怀大笑,忘记一切烦恼。 日本的漫画在中学生中十分流行,我也不例外。到了周末,我便恨不得将所有漫画全部看完。《暗杀教 室》是我最喜欢的,不仅剧情十分有趣,而且还有许多可以交流的朋友。每当我与同学交流时,我便滔滔 不绝,乐此不疲。 在生活中还有一位伴我左右的“朋友”——古筝。或许许多人认为,反复的练习十分枯燥无趣,但我 却不这么认为,每一遍我都有不同的发现。第一遍,高山流水的宁静画面浮现眼前;第二遍,脑海中出现的 是孔明的空城计;第三遍,则来到了一片翠绿的竹林……一遍又一遍,仿佛我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每一 个音符都在讲述故事,这怎不让我乐此不疲呢? 作为一位甜品爱好者,我绝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出去喝下午茶的机会。无论是与朋友、家人,只要有好 吃的,我一定不缺席。久而久之,我不仅更热爱甜品,还喜欢上了做甜品。从小饼干到蛋糕,我都尝试着 自己做。可是我全部都按照食谱上做,有点缺乏个性,于是又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改变食谱! 在每一块小饼干里加入葡萄干,味道变得美味不少;在鲜奶果冻里,将鲜奶换成酸奶,又有一番新风味。 的我在食材王国里随意 玩耍着、搭配着,即使味道变了,却依然乐此不疲——如此有个性的甜品,多棒啊! 将平凡的事变得有意思,将自己完全投入到一件事中,是多么的快乐啊!每个人都有乐此不疲的事, 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漫画、古筝、甜品,真让我乐此不疲! 【解析】 【分析】 【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乐此不疲”。“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 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乐”是说去做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事。“此”是文章叙写内容的重点,可以是自 己喜欢的音乐、书法;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小制作;可以是喜欢的名人故事;可以是念念不忘的年节…… 通过叙写“乐此不疲”的故事,叙写自己成长道路上心路历程。也可以从“乐此不疲”的功用角度,阐述“乐 此不疲”的意义和作用来作文。如:成功需要“乐此不疲”的精神;学习应该“乐此不疲”;“乐此不疲” 是成功的基石等。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人生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 28. 题目:豁然开朗。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答案】例文: 豁然开朗 每个人都向往着心中的“桃花源”,并追寻着那桃源奋力洄游。但,那桃源却总那么可望而可即,可只 需有人指点迷津,你便豁然开朗。 那为我指点迷津的,是一枝小树枝。 记得小升初时摸底考试发挥失常,我只以 200 多名的名次上榜,一向乐观的我好是晴天霹雳,而后便 一蹶不振。母亲劝说无果,便说带我散心,领我到铁道公园。 清晨的晨露未散,树叶上还布满露珠,不时滑落,碰巧落在头顶,就如同大石头那般砸下,“滴答” 声分外刺耳。随后是一阵透心的冰锥般的冰冷。我愠怒,连老天都不善待我,我猛回头,操起手就将挥去。 谁知那带着怨气的手还未触碰那枝丫丫,却又如碰到仙人掌般缩回。我吃惊,怒气也消了一半。 细看去,那树不高,长在不起眼的水泥墙边。但相比起身边那些被墙头阻挡树干,身子萎缩在墙角的 干枯的树,它已算是鹤立鸡群。它的树干壮硕,尤其是一枝树杈,竟是硬生生穿透那堵厚实的水泥墙,在 墙头生根发芽。 我抚摸着那枝树叉,只觉得它粗糙有致,特别是那穿透泥墙处,简直细得如筷子那样。小口上了残留 的树皮,而树枝更是被磨得拖了两层皮,甚是丑陋。但在我看来,却像是辉煌的勋章。 这时,初阳升起,透着薄雾,刚巧把一方光亮落在那枝树杈上。那个小孔处,越是显得苍劲有力,让 我心生敬佩。我猛地悟出了什么,豁然开朗。 迷雾与黑暗中,帮我指点迷津的,是那小树杈。是的,它极渺小,在大自然万物芸芸中,不值一提。 但它却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相反却是更努力地扎入阻挡它前进的水泥墙中,不惧艰难,在黑 暗中奋进。摒弃杂念,怀抱炽热的初心,砥砺前行!在太阳笼罩之下,穿透泥墙,沐浴那胜利与辉煌时刻。 相比起那只小树杈,我远比它高等,但精神上,它仍是我的榜样。人生路漫漫,一次失利,又何妨? 豁然开朗,奋力拼搏,不惧风雨,才是人生应有的风范! 从那以后,我常去铁道公园。去发现细微之处的人生哲理,也去感谢那令我豁然开朗的小树杈,去怀 念那砥砺人生背后的血与泪。 豁然开朗,砥砺前行!…… 【解析】 【分析】 【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豁然开朗”。“豁然开朗”的原义是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 样子。现常常用来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有了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或道理。 生活中,有时候不断的尝试、坚持不懈的努力、孜孜以求的行为往往使人豁然开朗,甚至是简单的一句话、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有可能使人豁然开朗。《桃花源记》中的“初极狭”是豁然开朗的前提,在写作过 程中,一定要通过充分的铺垫渲染来表现豁然开朗之前的迷茫、混沌、暗淡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与后文 的“豁然开朗”形成对比,凸显文章的主旨。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叙写自己生活中迷茫时,让自己茅塞 顿开、眼前一亮的情感体验或人生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体裁上,可记叙,可议论,选择自己最能 驾驭有体裁作文。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