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14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 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 他轻 jié地绑好了裹腿, 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 他看着那些发出困 fá的鼾声的同伴, 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 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 黎明没有到来, 那________醒他的 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 过于殷切的想望。 (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ié fá 轻________ 困________ (2)划线字“埋”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mái B. mán (3)填入文中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A. )惊B. 警【答案】 (1)捷;乏 (2)B(3)A 【考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⑴“轻捷”意思是轻快敏捷,“捷”字是提手旁,不要写错。“困乏”指疲乏,没 力,“乏”字要准确书写。 ⑵埋: mái (用土、沙、雪、落叶等)盖住:埋藏。埋地雷。隐藏:埋伏。隐姓埋名。 mán 埋怨: 1抱怨;责备。答案是 B。 ⑶黎明苏醒,应该是“惊醒”合适,警醒:睡眠时易醒、睡不熟,警戒醒悟,使警戒醒悟,此处不 合适。 故答案为:⑴捷,乏 ;⑵B;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 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⑵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注意多音字辨析,根据词义分清读音,仔细 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和选词填空。答题时应注意,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 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搭配关系。 2.古诗文名句默写。 春去春回几番景,花开花落总关情。春水初生,白居易信马踏春钱塘湖畔,“①________,浅草才能 没马蹄”,一个紫嫣红的春天款款而至;夏花绚烂,周敦颐流连荷池。“予独爱②________,濯清涟 而不妖”,君子之风盈盈其间;秋风萧瑟,秋瑾小住京华,“③________,秋容如拭”,知音难觅的 孤独涌上心头;北风卷地,冬雪骤降,岑参戌守边塞,“④________,________”,以想象化冬为春, 奇情逸发。而当落花时节,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即便潇洒如李白,也不免在“⑥________”时生出 几分伤感;然而,也总有人能跳出落英伤怀的窠臼,龚自珍就以“⑦________,⑧________”赋予了 落花别样的情意。 【答案】 乱花渐欲迷人眼;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为篱下黄花开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杨花落尽子规啼;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 些。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 乱、渐欲、莲、淤、染、篱、忽、梨、杨、子规、作”等字的字形, 要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①乱花渐欲迷人眼;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为篱下黄花开遍;④忽如一夜春风来;⑤ 千树万树梨花开;⑥杨花落尽子规啼;⑦落红不是无情物;⑧化作春泥更护花。 【点评】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认真审题,找出合 适的诗句,不能写错别字。常见的方法有理解积累,归类积累,联想积累,回环积累,抄读积累。默 写的总体要求是书写准确,理解到位。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中国古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 人高洁、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2A. 梅、鹤 B. 竹、兰 C. 兰、鹿 D. 竹、梅 【答案】 D 【考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松、竹经冬不凋,梅耐寒,早春开放,故名岁寒三友。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 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汉族传统寓意图 案。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 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文学文化常 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比照辨析正误。 二、阅读理解(48分) 4.文学世界,万物有灵。下列作家笔下的哪种植物可以用来比喻简·爱?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两者 的相似之处。 A.白杨树(茅盾) B.小桃树(贾平凹) C.木棉树(舒婷《致橡树》 【答案】示例一:我选 A。白杨树是普通的,但它不屈于恶劣的环境,力争上游,有坚强的意志和精 神。这和简·爱的处境与抗争精神是相似的。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饱受欺凌,但她 敢于反抗表哥的欺侮,后来又同冷酷、自傲的劳渥德学校校长抗争。她积极进取,后来成为家庭教师。 简·爱说“我虽然卑微,但并不卑贱”,这与极普通而绝不平凡的白杨树是十分相似的。 示例二:我选 B。小桃树生长在院子角落里,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枝头上还长出 花苞。这与简·爱的成长历程是相似的。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在盖兹海德府饱受欺 凌,在劳渥德学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桑菲尔德经历坎坷的爱情,但她追求自己的梦想,依靠不懈 的奋斗,收获了人生的幸福。 示例三:我选 C。诗中的木棉树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尊严,追求与橡树平等的地位,并与橡树共担风 雨。这与简·爱的精神追求是极其相似的。简·爱始终渴求平等、自由的爱情,坚信每个人在精神和 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她接受了罗切斯特求婚,当她得知罗切斯特有个疯妻子,并且还活着的时候,决 然出走。但在罗切斯特遭遇厄运、一无所有的时候,她又回到他身边,与他共担风雨。 【考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首先要准确把握简·爱的性格特点:女主人公,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相济、 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 3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最后有了 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简爱身上,表现力当今新 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 着追求。 白杨树(茅盾):不屈于恶劣的环境,力争上游,有坚强的意志和精神;小桃树(贾平凹):生长 在院子角落里,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木棉树(舒婷《致橡树》:木棉树始终保持 独立的人格尊严,追求与橡树平等的地位。然后分析评价三篇文章中的白杨树、小桃树、木棉树,把 树木的象征意义和人物的性格比较,重点分析相似点,结合人物的经历分析。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选 A。白杨树是普通的,但它不屈于恶劣的环境,力争上游,有坚强的意志和 精神。这和简·爱的处境与抗争精神是相似的。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饱受欺凌,但 她敢于反抗表哥的欺侮,后来又同冷酷、自傲的劳渥德学校校长抗争。她积极进取,后来成为家庭教 师。简·爱说“我虽然卑微,但并不卑贱”,这与极普通而绝不平凡的白杨树是十分相似的。 示例二:我选 B。小桃树生长在院子角落里,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枝头上还长 出花苞。这与简·爱的成长历程是相似的。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在盖兹海德府饱受 欺凌,在劳渥德学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桑菲尔德经历坎坷的爱情,但她追求自己的梦想,依靠不 懈的奋斗,收获了人生的幸福。 示例三:我选 C。诗中的木棉树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尊严,追求与橡树平等的地位,并与橡树共担 风雨。这与简·爱的精神追求是极其相似的。简·爱始终渴求平等、自由的爱情,坚信每个人在精神 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她接受了罗切斯特求婚,当她得知罗切斯特有个疯妻子,并且还活着的时候, 决然出走。但在罗切斯特遭遇厄运、一无所有的时候,她又回到他身边,与他共担风雨。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分析评价和比较阅读。答题时应注意,必须抓住故事情节进行多层面 的分析,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选择白杨树(茅盾)、小桃 树(贾平凹)、木棉树(舒婷《致橡树》,根据树木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和人物性格 命运联系起来, 找到相似点回答。 5.《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阅读书评,完成后面的题目。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 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 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指出他属于书评所列的哪种人,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 A.王冕 B.牛浦郎 【答案】示例一:我选 A。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不 4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他有远见,向朱元璋献策,让其以仁义服人,平 定天下;他不慕名利,朱元璋征召他做官,他为躲避入仕归隐会稽山。可见他是一个恪守道德、张扬 个性的贤者。 示例二:我选 B。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他偷了牛布衣的诗稿,盗用了牛布衣的名号, 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结交董瑛,责怪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 孙子,媚态毕现。可见牛浦郎是一个追名逐利、自甘下流的小人。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首先选定人物,结合人物经历的故事情节分析。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 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 “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牛浦郎小时虽然已有偷钱偷书的举动,却还不失为一 个好学上进的青年,只因心里存了一点虚荣的念头,便不甘心老老实实凭本领力气生活,当他从行骗 中尝到一点甜头以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香蜡店出来的小小生意人在走向安东街头的过程中曾经 过多次挫折,但每次只要运用骗术,便能够逢凶化吉,生活和社会都在给年轻人某种暗示和某种锻炼, 终于在不长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既无情义又无廉耻的卑微灵魂的塑造。 吴敬梓在刻画牛浦郎这个人 物时,注意了展开社会环境的描写,在这个社会里,不管人们有多少种不同的身份,归根结底,不是 骗人者就是被骗者。这个社会中你骗我、我骗你是一个骗人“怪圈”,出现在这个“怪圈”中的牛浦 郎,本身也成了这个社会的一面镜子了。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选 A。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 不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他有远见,向朱元璋献策,让其以仁义服人, 平定天下;他不慕名利,朱元璋征召他做官,他为躲避入仕归隐会稽山。可见他是一个恪守道德、张 扬个性的贤者。 示例二:我选 B。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他偷了牛布衣的诗稿,盗用了牛布衣的名 号,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结交董瑛,责怪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 圃的孙子,媚态毕现。可见牛浦郎是一个追名逐利、自甘下流的小人。 【点评】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生活的环境及言 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泸县 巴金 5我知道船要在泸县过夜,等它靠好码头,便拿起大衣,戴上呢帽到岸上去,这时不过下午三 点钟的光景。 我慢慢地走上土坡,在一个墩上站住,便掉转身子去看江景。白带似的江水横在我的脚下, 映着午后的秋阳,发出悦目的闪光,和天空成了一样的颜色。岸边一片沙滩,几间茅屋,两只囤船, 还有一列帆樯高耸的小舟。这些似乎全陷入静止的状态,但是来往的人却使它们活动了。一切于我都 是十分亲切。我怀着轻快的心把它们全收入我的眼里。我望着四周景物渐渐地回复到静止的状态中, 我才拔脚往坡上的城市走去。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泸县的土地,第一次还是在十七年前。那时我不过是十八九岁的少年,怀 着一颗年轻的纯白的心。现在我重睹这个可爱的土地,我的心上已经盖满了人世的创伤,我想我应该 有了大的改变。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 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那个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碗里的孩 子仿佛就是我。我留恋地在这个摊子前站了一刻钟光景,我感到一种幼稚的喜悦。那个孩子空着手走 开了,他讲话用的是我极其熟习的声音。这声音引着我走了大半条街。我跟着小孩走,好像在追自己 的影子,我似乎一跳就越过了二十年的长岁月。 然而就只走了大半条街,就只有这么短短的快乐的时间!我突然被拉回来了,从远去了的年代 回来了。一大片炸毁房屋的废墟横在我面前,全是碎砖破瓦,只有倾斜欲坠的断墙颓壁留下来,告诉 我们人家的界限。焦炙的黑印涂污了粉白墙,孤寂的梁柱带着伤痕向人诉说昔日的紫荣和今日的不幸。 有一处,在一堵较大的白壁上,触目地现出“我们要替死者复仇”的标语。我隔着废墟望这些字,这 时下落的太阳的余晖正停留在这面断墙上,像一片血光,它罩住了标语的一半字迹。 我站在废墟前,让一阵愤怒的火烧着我的心。我的孩子的梦醒了。我加快脚步往前走,一座 高塔似的钟楼拦住了我的视线,“怎么还剩下这个东西?”我刚这样想,我的脚就停住了,好像突然 受到惊恐似的。我明明看见一具骷髅!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 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我默默地看着,默默地听着,看那枯焦的骨架,听那无声的语言。这里有一段悲惨的故事。 但是我惭愧我只有这无力的手,不能给它任何的安慰和援助。我低下头走到它旁边。我的眼光被几个 浓黑的大字吸引住了,依旧是抗战的标语,它们就写在墙柱上,这是我看惯了的字句。但这时我的头 昂起来了,仿佛有一道强烈光芒射进我的肺腑,照亮我的胸膛。我感到勇气的增加。我的信念在这里 又受到一次锻炼。我没有说错话:只有抗战才能够维持我们的生存,和平却会带来毁灭的命运。 我终于走过了斜坡。眼前现出一片绿色,我还听见有力的年轻的声音。原来我走到公园里来 了。这里还是完好的。在树荫下围着一张竹制的小茶桌,六七个穿制服的青年坐在竹椅上,慷慨激昂 地辩论。我走过他们身边,我在砖砌的栏杆前面立了片刻,我听见了几句话。他们在谈论中国的将来, 6这的确是一个大题目。一个二十来岁的人捏紧拳头大声说:“我知道时代是永远前进的。但是我们要 推动时代,不要让时代把我们拖起走。” 我站住,倾听下面的话:“物质的损失,生命的牺牲,会带来伟大的结果!你看着,我们就要 在这一片废墟上建造起九层的宝塔。” 我感到极大的喜悦。我的确瞥见光明了。这是年轻的中国的呼声。这是在轰炸的威胁下长成 的中国的呼声。它是何等的响亮,何等有力!我相信它,我等着看那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九层宝塔。 回到船上以前我还在各处走了一转。我走过一条很长的马路,我没有注意街名,但我知道这 是本城惟一热闹的街市。这里两旁都是完好的商店,还有许多白木新屋。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 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一个中国的城市在废墟上活起来了,它不断地生长,发达。 任何野蛮的力量都不能毁灭它。我怀着这个信念回到了船上。 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九四年计二月二十四日在重庆追记 (选自《巴金散文》,有删节) “在泸县”,作者且行且看且思。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梳理作者在泸县的行踪和见闻,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 (2)品读下面两句话,结合划线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 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 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 ,我忽然觉得自己 回到小孩的时代了。 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 ,但 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 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 ①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 ②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4)黄永玉先生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累”与“美”,你读出了什么?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阅 读感受。 巴先生有一张积压众生苦难的面孔,沉思,从容,满是鞭痕。 巴先生一生辛劳,不光是累,也美。 7【答案】 (1)①站在摊前,听闻乡音(站在摊前,回想过去);②站在街上,凝望废墟(站在废墟, 凝望钟楼/标语);③走过街道,看到新屋(走过街道,回到船上) (2)作者回到阔别十七年的泸县,“望着”可爱的“糖人”,熟习的声音和情景让他充满小孩时代 的喜悦;作者将残留的钟楼比作“干尸”,它用“洞穴似的眼睛”“望着”作者,“干尸”与“糖人” 的强烈对比令作者触目惊心,他感到了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 (3)①“新的巨厦的骨架”与上文“枯焦的骨架”对应,“红纸条”与上文“标语”对应,意味着 一个城市已从废墟中复活,表明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凸显了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与意志。② “晨光微曦”,虽然此时的阳光是微弱的,但已经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船缓缓地离开一个满是战争创 伤的城市,带着人们驶向“上游”,驶向光明的未来。 (4)示例一:我也读出了巴金的累与美,他走了很长的路,房子都被炸了,他很愤怒。 示例二:我读出了巴金对泸县的热爱,他痛恨侵略者的暴行,有抗击侵略者、重建美丽家园的坚强决 心。我觉得巴金的文章给读者以鼓舞,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希望。 示例三:巴金回故地,听乡音,感到一种孩童般的喜悦,从中我读出了巴金对乡土的热爱,对宁静平 和生活的向往;而当日寇轰炸的废墟突现眼前,他痛斥侵略者的暴行,既有无力援助受难者的惭愧, 更有抗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他借青年的对话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哪怕流血牺牲,也要重建美丽家园。 我感到巴金是用笔在战斗,他的文章鼓舞着饱受战祸的中国人坚定信念,打败侵略者,在废墟上重建 年轻的中国。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当时需要,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我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 力与美。 【考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 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 通顺。根据移步换景是赏析,地点景物的变化归纳,先后顺序为:走上土坡,回望江景; 站在摊前, 听闻乡音;站在街上,凝望废墟 ;走到公园,倾听讲话; 走过街道,看到新屋 。 ⑵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作者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重温童年记忆感觉美 好而温馨。“ 一具骷髅、风化的干尸、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身受的酷刑 ”等词句,写现实 如此残破衰败,今夕对比如此强烈,使作者 感到了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 。 ⑶弄清全文的内容,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 主次,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①“新的巨厦的骨架”、“红纸条”与上文对应,表明中国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凸显了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与意志。②“晨光微曦”,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驶向光明的未来。 ⑷根据作者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结合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 8作者的感情来。文章内涵丰富,可以多侧面多角度作答。文章表现巴金对泸县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暴 行的痛恨,抗击侵略者、重建美丽家园的坚强决心,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 力与美, 读出巴金的累与美。 故答案为:⑴①站在摊前,听闻乡音(站在摊前,回想过去);②站在街上,凝望废墟(站在废墟, 凝望钟楼/标语);③走过街道,看到新屋(走过街道,回到船上) ⑵ 作者回到阔别十七年的泸县,“望着”可爱的“糖人”,熟习的声音和情景让他充满小孩时代的 喜悦;作者将残留的钟楼比作“干尸”,它用“洞穴似的眼睛”“望着”作者,“干尸”与“糖人” 的强烈对比令作者触目惊心,他感到了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 ⑶ ①“新的巨厦的骨架”与上文“枯焦的骨架”对应,“红纸条”与上文“标语”对应,意味着一 个城市已从废墟中复活,表明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凸显了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与意志。② “晨光微曦”,虽然此时的阳光是微弱的,但已经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船缓缓地离开一个满是战争创 伤的城市,带着人们驶向“上游”,驶向光明的未来。 ⑷ 示例一:我也读出了巴金的累与美,他走了很长的路,房子都被炸了,他很愤怒。 示例二:我读出了巴金对泸县的热爱,他痛恨侵略者的暴行,有抗击侵略者、重建美丽家园的坚强 决心。我觉得巴金的文章给读者以鼓舞,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希望。 示例三:巴金回故地,听乡音,感到一种孩童般的喜悦,从中我读出了巴金对乡土的热爱,对宁静 平和生活的向往;而当日寇轰炸的废墟突现眼前,他痛斥侵略者的暴行,既有无力援助受难者的惭愧, 更有抗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他借青年的对话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哪怕流血牺牲,也要重建美丽家园。 我感到巴金是用笔在战斗,他的文章鼓舞着饱受战祸的中国人坚定信念,打败侵略者,在废墟上重建 年轻的中国。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当时需要,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我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 力与美。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 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把握。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相对应的情节内容,体会人物心理感情的 变化,尽量找原文词语,没有要自己归纳。 ⑶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答题时应注意,先解释词句的表面含义和言外之意是什么,然后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⑷本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体会作者蕴含在含义深刻的 语句中的情感和态度,尤其注意联系词语、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体会作者真正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9千年敦煌“活”起来 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浓缩 1650年,跨趋 3100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 邀观众步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 公元 366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傅云游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圣地奇景令乐 傅顿悟,就此结茅,在大泉河谷凿下莫高第一个洞窟。自此,一个中国文化圣地开启了长达 1650多 年的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 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 土世界“活”起来。 现场构建了 3000平米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步入此境,张骞的勇气, 班超的决绝,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兹、焉者、于阗、疏勒四军镇的 大略,法显和玄奘度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芝的又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 佛在时空的叠加中一齐涌来。 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从敦煌洞 窟的建造历史、宗教内涵、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四个角度带领人们领略敦煌之美。壁画、彩塑、经书、 洞窟,展品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首次系统展出的敦煌供养人系列与《放妻书》等 26部敦煌遗书复 制品,令观者驻足。 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 的常规,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先”,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 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 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和细节片段。 莫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高达 3米,长达 13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来。徜徉 于 1:1高精度仿制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离细品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赏斑斓 多彩的沉浸式投影。 “我们只是展开这一幅画卷,让你看见敦煌。”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看见敦煌,也就看见 了中国,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 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选自 2019年 5月 12日《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颜维琦系该报记者) (1)“千年敦煌‘活’起来”的“活”,在文中有哪几层意思?请作解释。 (2)文章开头问:“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读完全文,你认为我们实际上在谈论 什么? 10 (3)报纸随文刊发了两幅展出的敦煌壁画图片。想一想,你可能会分别在哪两个展区看到这两幅图 呢?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及链接材料,作出推断。 展区:时光如是世相人心 甲:张骞出使西域图 【链接材料】 乙:都督夫人礼佛图(复原临摹) 【甲】张骞出使西域,连接起欧亚大陆的商道,这条商道被称为“丝绸之路”。魏晋以来,佛教徒为 了传播佛教,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史迹加以附会演绎,《张骞出使西域图》据此绘制。 【乙】《都督夫人礼佛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 了重要资料。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了敦煌供养人都督夫人、她的两个女儿和九个身着男装 的婢女。 【答案】 (1)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敦煌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 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2)谈论敦煌,实际上就是谈论中国,谈论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谈论“一带一路”,谈论 中西方文明对话,谈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3)我会在“如是”展区看到《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图将张骞出使西域附会成传播佛教的故事, “如是”展区是从宗教的角度展示敦煌文化的;在“世相”展区看到《都督夫人礼佛图》,这是一幅 绮罗人物像,人物众多,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世相”展区的内容与敦煌建筑、服饰、 妆容、歌舞等有关。 【考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千年敦煌‘活’起来”的“活”,概括说来就是在新的时期焕发活力,实现价 值。根据以下句子归纳: 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 看见敦煌,也就看 见了中国,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 重现昔日荣光。 ⑵开头“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运用设问开头,既是提出问题,也是对全文内容 的提示。敦煌代表艺术、历史、古代和现代的中国,因此“谈论敦煌”实际就是谈论中国,谈论古今 之中国,谈论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谈论“一带一路”,谈论中西方文明对话,谈论中华民族 11 的文化复兴 ⑶ 链接材料甲:张骞出使西域,连接起欧亚大陆的商道,被称为“丝绸之路”,突出文化、经济的 交流。材料乙:《都督夫人礼佛图》是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从文化的一个 视角展示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因此判断为: 在“如是”展区看到《张骞出使西域图》, 在“世相” 展区看到《都督夫人礼佛图》。 故答案为:⑴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敦煌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 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⑵谈论敦煌,实际上就是谈论中国,谈论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谈论“一带一路”,谈论中 西方文明对话,谈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⑶我会在“如是”展区看到《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图将张骞出使西域附会成传播佛教的故事,“如 是”展区是从宗教的角度展示敦煌文化的;在“世相”展区看到《都督夫人礼佛图》,这是一幅绮罗 人物像,人物众多,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世相”展区的内容与敦煌建筑、服饰、妆容、 歌舞等有关。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 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内容要点就是叙述描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或主要 说明的对象及特征,或论述的中心论点,本文内涵丰富,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归纳。 ⑶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发表看法。答题时应注意,仔细读图,准确把握图文的画面和内涵,结合历 史、文化等知识,和文章内容对照,说出自己的观点。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①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宋)苏轼 ②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 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③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 百无功。 ④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 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 【答案】 (1)吴音渐已变儿童 (2)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 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⑴ 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 ,苏轼的 家乡在四川,长期在江浙做官,离开家乡多年,“ 吴音渐已变儿童 ”一句点明此意。 ⑵体会思想感情,要结合苏轼的经历,从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然为官,却有一事无成的无奈,表达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遍赏浙东 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故答案为:⑴吴音渐已变儿童; ⑵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 寄托诗情的愿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先把握诗歌的大致意思,明确信息筛选的 方向,紧扣题目的要求,即挑选最合适的句子回答。 ⑵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 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 概括、推理解答。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①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 ②弭 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 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③④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 高孕虚,万景坌 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 ⑤⑥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 。月来松闲,雕缕轩墀 。石列 ⑦笋虡 , 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⑧然上人 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 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注】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án):回旋,弯曲。④坌(bèn):并, 一起。⑤榱(cuī):椽子。⑥墀(chí):台阶。⑦虡(jù):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 13 僧的尊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 B. 修竹万竿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 既志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故名洗心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3) 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的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 。请赏析“月来松闲” 中“闲”的妙处。 (4)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 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 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 【答案】 (1)A (2)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3)“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 出清朗的意境。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 心的观照。 (4)“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 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 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 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 文断句,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⑴ B:修竹万竿 :形容词,长;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动词,谋求。 C:既志之:动词,做标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动词,立志。 D:故名洗心:连词,所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名词,原来,原来的样子。 A项都是动词,古今异义词,遗憾,故选 A。 ⑵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 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句意是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 交织,灿烂如锦绣。据此断句为: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14 ⑶ 在作者眼中,亭子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 ,可见 景之清幽与人 之清闲 ,“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的观照。 既是“闲心”,又能“洗心”。 ⑷这道题既是比较阅读,又是分析两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比较,吴均《与朱元思书》用人的感受反 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 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本文 “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 “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故答案为:⑴A; ⑵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⑶“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出 清朗的意境。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 的观照。 ⑷“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 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 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 “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首先明白语句大意,,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 ,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赏析字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 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 手法)。 ⑷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者摘录原文关键的词 语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附参考译文】 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名气最大。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 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来了才弥补了 遗憾,满足了愿望。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 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给。 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有僧义然,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材,建亭 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 15 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 猿攀随处可见。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巨石上悬挂着钟磐的木架,蛟龙像藤一样蟠据 在高大的乔木上。有修竹万竿,夏季依然舒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然而,山上的人手 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让它传播更远呢!”我凭 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 “洗心”。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 824年)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 三、写作(55分) 10.鼎湖中学 802班的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围绕插图中“谁是庄子” 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意见不一,于是张欣怡同学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写了一封信。请你读完 信后给张欣怡写一封信,发表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效。论证合理。(不超过 150字)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鼎湖中学 802班的学生。我们班同学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 对插图中“谁是庄子”产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有同学认为低头看鱼的是 庄子。我认为从服饰上看,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从神态上看,低头看鱼的是庄子。 那么,这幅插图中,究竟谁是庄子呢?希望能得到您的回复。 张欣怡 2019年 5月 17日 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 知之濠上也。” 【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你看他站在那里,拈着胡子,神态悠然自得,拄着竹 杖,衣衫相对随意,符合庄子率性的特点;而前面那位,头戴峨冠,身佩玉环,更像是具有官职地位 16 的惠子,只见他死死盯住水中游鱼,一脸严肃认真,只想看出鱼是否快乐。他怎知鱼之乐实乃人之乐 啊!我的看法不知你是否认同? 示例二:我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他低头弯腰微笑,似乎并不理会一旁的惠子,而与水中游鱼相乐, 符合课文里那个随性而又智慧的庄子形象;而拄着竹杖的那位,拉着长脸,正眼不看游鱼,像是在严 肃地质问庄子,符合惠子凡事追求实证的个性。从他们的对话中,我觉得惠子老气横秋,庄子活泼轻 松,因此让惠子挂着竹杖更符合我对人物的想象。 【考点】漫画释义,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这道题要仔细观察插图,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两个人物,产生“谁是庄子”的 分歧,可以判断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从动作、姿态、神情等方面分析,应该是沉着冷静充满睿智的庄 子的形象。当然,也可以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依据有他低头弯腰微笑,似乎并不理会一旁的惠子, 而与水中游鱼相乐,完全陶醉在自我的世界之中,符合课文里那个随性而又智慧的庄子形象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你看他站在那里,拈着胡子,神态悠然自得,拄着竹 杖,衣衫相对随意,符合庄子率性的特点;而前面那位,头戴峨冠,身佩玉环,更像是具有官职地位 的惠子,只见他死死盯住水中游鱼,一脸严肃认真,只想看出鱼是否快乐。他怎知鱼之乐实乃人之乐 啊!我的看法不知你是否认同? 示例二:我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他低头弯腰微笑,似乎并不理会一旁的惠子,而与水中游鱼相 乐,符合课文里那个随性而又智慧的庄子形象;而拄着竹杖的那位,拉着长脸,正眼不看游鱼,像是 在严肃地质问庄子,符合惠子凡事追求实证的个性。从他们的对话中,我觉得惠子老气横秋,庄子活 泼轻松,因此让惠子挂着竹杖更符合我对人物的想象。 【点评】本题考查针对课文插图、人物、内容发表看法。答题时应注意,看似小问题,实际涉及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内容、主旨等重要内容。注意以编辑老师 的身份和口吻,会带学生的 疑问,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7 这组漫画,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可以 发表见解。 要求:①不少于 5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 【参考例文】 循序渐进 社会转型期,人心浮躁,追名逐利,唯速度主义成了社会的通病。那么,在如此高速 度运转的社会下,循序渐进无疑成了人心乃至社会浮躁的镇静剂。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 践行循序渐进。 所谓循序渐进,即在学习工作中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当你在学习工作中践 行了循序渐进这一原则,将会在事业中占据主动,收获成功的果实。 著名导演卡梅隆凭借《泰坦尼克号》在当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成为最大的赢家,名利盛 盈;然而获得如此殊荣的他并没有沉溺于掌声和盛赞中,而是静下来研究探讨下一部作品。因为他始 终坚信循序渐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武器。他在《阿凡达》的创作过程中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从构思到 起草乃至技术投入都是一一按程序完成,十二年后,他带着《阿凡达》重磅出击,引爆全场,在整个 电影界占据主动,再一次创下人生巅峰。由此可见,循序渐进地操作事业是成功的法宝。 但是,由于当今社会金钱主义盛行,“速度快才是硬道理”成了很多人的思维模式, 循序渐进被遗忘了。以致于热心的教师们为了让差生迅速提高学习水平,给予他们的自尊在遭受着侵 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纷纷牵着小孩走进娱乐园,践行“成名要趁早”的座右铭,殊不知 孩子的成才需循序渐进,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最终孩子不是成才,而是成了“财”的机器,思想高 18 质将会被渐渐抹杀掉;更甚者,“著名小孩”刘源源的父母在社会上公然推倒“成功需要循序渐进” 的真理,大力推行自己的育才方法┉呜呼,当家长们一轮轮地宣称成才需速度的时候,他们完全遗忘 甚至抛弃了循序渐进,最终只会得不偿失;古代方仲永“泯然众人”就是例证。因此,培育孩子,循 序渐进方为硬道理。 且看当今社会,因为道德日渐沦陷的问题,社会各界着急了,就搞来了一个“孝子工程”, 倡导孝子“批量造”。从“批量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谬误正在吞食着循序渐进,批量造只是急于 求成的代名词罢了,孝心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点地培养,细细体味,意识的。我们且知“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因此,要想拯救道德,唯有社会各界都循序渐进,整顿社会风气,从而逐渐渲染人们, 陶冶人们的性情。 当然,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胶柱鼓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事物发展的客观 规律,同时也要解放思想,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努力循序渐进! 【考点】漫画释义,记叙文,议论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仔细观察画作,准确深入理解说明性语言,综合画面内容, 推测故事情节,理解寓意,可进行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 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要注意漫画 中的文字内容。四幅图的四句话分别是“人要想学会飞”,“就必须先学会站立、行走”,“奔跑和 攀登”,“人只有经历这些,才能学会飞”。“人要想学会飞”只是比喻的说法,换言之就是进步、 成功、实现理想目标等,因此可以提炼的作文主题包括:打好坚实的基础、一步一步来、循序渐进才 能进步、基础最重要等,反之违背规律,揠苗助长则会欲速则不达,造成失败的后果。作文体裁包括 记叙文、感悟哲理类散文、议论文,结合漫画寓意确立主旨或中心论点,选择恰当材料作文。 【点评】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漫画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 漫画寓意的金钥匙。重点在于“人只有经历这些,才能学会飞”这句话。写记叙文以记叙这种表达方 式为主,然后在文章的结尾以议论、抒情收尾,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当然,夹叙夹议的方式也可。 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写议论文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 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进行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19 试卷分析部分 1. 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17分 客观题(占比) 主观题(占比) 客观题(占比) 主观题(占比) 2(1.7%) 115(98.3%) 1(9.1%) 分值分布 题量分布 10(90.9%) 2. 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3(27.3%) 6(54.5%) 2(18.2%) 分值(占比) 14(12.0%) 48(41.0%) 55(47.0%) 积累运用(14分) 阅读理解(48分) 写作(55分) 3. 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容易 占比 19.1% 20 23普通 困难 54.5% 36.4% 4. 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1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4(0.8%) 4(0.8%) 4(0.8%) 4(0.8%) 4(0.8%) 8(1.7%) 8(1.7%) 2(0.4%) 8(1.7%) 8(1.7%) 4(0.8%) 对应题号 常用字字音 多音字字音 1123同音字字形辨析 形声字字形辨析 形近字字形辨析 一般型默写 14151627理解型默写 28其他常识 39作品的人物形象 作品的经典情节 作品的艺术特色 4,5 4,5 410 11 21 12 13 14 15 作家作品 4(0.8%) 4(0.8%) 25(5.3%) 15(3.2%) 55作品的综合评价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思想倾向 6,7 6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 化原因 16 17 15(3.2%) 25(5.3%) 6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 思6,7 18 19 20 21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材料探究 25(5.3%) 15(3.2%) 15(3.2%) 4(0.8%) 6,7 7,10 7,10 8见解表述 把握诗歌内容 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赏析 22 4(0.8%) 823 24 25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词多义 4(0.8%) 11(2.3%) 11(2.3%) 899文言文断句 2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 章中心 26 27 11(2.3%) 11(2.3%) 99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 观点态度 28 29 30 31 3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漫画释义 11(2.3%) 55(11.6%) 50(10.6%) 50(10.6%) 50(10.6%) 910,11 11 材料作文 记叙文 11 议论文 11 23 24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