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 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20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青春不是一段人生的过程,而是一种生命的状态;青春不是一段花枝招展的妙龄,而是 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有精神融入青春,才能让青春富有质感。青春是一个坐标,一尊石碑, 一座高山,会 (铭刻 篆刻)下漫漫人生中的每一缕印痕,会如茫茫夜空中的一棵明 星,zòng 然斗转星移,依然会发热发光。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花枝招展 积极向上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龄( (zòng)___________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答案】(1)花枝招展 积极向上 ②. 纵 ②. 颗 (2) ①. líng ①. 棵 (3) (4)铭刻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临写汉字。注意书写准确,笔画规范,在田字格里间架结构安排合理,笔画不要触碰到田字 格边框。 【小问 2 详解】 注音。龄:读音 líng,泛指年数。 汉字书写。纵然:即使;纵:读音 zòng,放任,不拘束。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汉字字形。量词“棵”多用于植物,“颗”多形容表示颗粒状的东西。句中形 容明星,用“颗”。 【小问 4 详解】 考查对词语的辨析。“铭刻”指在器物上铸刻文字或图案;“篆刻”指雕刻印章的艺术。结 合下文“漫漫人生中的每一缕印痕”,应选“铭刻”。 2. 你所在社区准备开展“智能服务敬老月”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新闻宣传窗】 (1)根据以下消息,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 20字) 新华社北京 11月 24日电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 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 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 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 《实施方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 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推动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坚持传统服务方 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 【连心调解室】 (2)某小区门口的超市只用智能方式收款,不收现金,导致不少老人购物不便。请你劝说 超市老板王叔叔同意现金支付。 【小小辩论台】 (3)社区组织一次辩论赛,正方认为数字智能可以代替子女照顾老人,你作为反方,请说 说反驳理由。 反方:我方认为数字智能不能代替子女照顾老人,因为 【答案】(1)示例: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传统与创新并行 (2)示例:王叔叔,我们小区有很多老年人不会运用智能技术,只用智能方式收款给这些 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些老年人对智能收款望而却步,也减少了您的超市的人 流量。不如您同时使智能、现金收款两种方式,满足我们小区居民的不同需求。 (3)示例:①老年人很难从容地运用数字智能;②老人需要的是儿女的关爱,而数字智能 只是冰冷的机器,无法给老人提供精神上的安慰;③如今的数字智能还没有达到完全代替人 的程度,数字智能无法完全代替子女照顾老人。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消息拟写宣传标语。材料有两段:第一段写国务院办公厅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 术困难作出部署,第二段写具体措施。作答时,根据第二段“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 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概括为:解决老年人运用智 能技术困难,传统与创新并行。注意字数不超过 20字。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劝说词,要切合题意,题中面对“市老板不收现金”进行劝说,注意用 语得体,易于接受。称呼是“王叔叔”,内容要抓住“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支付,建议王叔 叔使用现金与智能支付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盈利。 示例:王叔叔,您的超市只用智能方式收款,我们小区有很多老年人不会运用智能技术,这 让一些老年人在购物时有所不便,同时也影响了您超市的营业额。如果您同时使用智能方式 和现金方式收款,相信小区的老年居民会非常高兴,这样也会让你的超市多盈利,一举两得, 您看怎么样?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辩论词。拟写辩论词既要能驳倒对方观点,又要切实可行,不让对方找到反驳 的理由。根据题干可从儿女关怀、有些老年人不会使用数字智能等方面综合思考。 示例:我方认为数字智能不能代替子女照顾老人,因为不管数字智能给生活带来了多少便利, 它都只是一种技术,老人在使用的时候面对的也是冰冷的机器,无法与子女贴心的关爱相比。 而且现在数字智能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可以完全代替人的程度,如陪伴老人散步,照顾卧床老 人等,还是要子女亲自去做才可以。 3. 诗文名句填空。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2)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诗人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非宁静无以致远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②. 浮云游子意 ③.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 柳 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分析】 【详解】作答此题时,要求句子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字的笔画写准确。 注意“致、暗、村”易写成别字。 二(70分) (一)(6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 明代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说:“予久羁关外,每诵此词,风景宛然在目,未尝不为 之慨叹也。”词中,“宛然在目”的风景有怎样的特点? 5.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4. 寥廓荒僻、萧瑟悲凉。 的5. 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 感慨和忧国的情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以及思 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作答此题,要抓住词句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四面边声连角起”, 军中的号角声响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长烟落日”,写出塞外的壮阔风光,紧缀以“孤 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 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景色。从“边 声“角起”“落日”“孤城”可见荒僻、凄凉、萧瑟,从“千嶂里“长烟”可见寥廓。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蕴含的情感。注意题干关键词“哪些”,表明蕴含多种情感。“人不寐”,人难 以入睡,表明彻夜未眠,原因是什么呢?联系上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由 词句可知,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将军白发征夫泪”,无论是将军还 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白发未归,是因为战争,与家人久别,一 定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暗含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 (二)(18分)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甲】 云花寺有圣画殿,长安中谓之七圣画。 ①初,殿宇既制,寺僧召画工,将命施彩饰,会贵其直 ,不合寺僧祈酬,亦竟去。后数 日,有二少年诣寺来谒日:“某,善画者也。今闻此寺将命画工,某不敢利其价,愿输功, ②可乎?”寺僧欲先阅其迹 。少年日:“某弟兄凡七人,未尝画于长安中,宁有迹乎?”寺 僧以为妄,稍难之。少年曰:“某既不纳师之直,苟不可师意,即命圬其壁,未为晚也。” 寺僧利其无直,遂许之。 后一日,七人果至,各挈彩绘,将入其殿,且谓僧曰:“从此去七日,慎勿启吾之门, ③亦不劳饮食,盖以畏风日所侵铄也。可以泥锢 吾门,无使有纤隙;不然,则不能施其妙 ④⑤矣。”僧从其语。如是凡六日,阒 无有闻。僧相语曰:“此必他怪也。且不可果其约 。” ⑥遂相与发其封。户既启,有七鸽翩翩。望空飞去,其殿中彩绘俨若,四隅唯西北墉 未尽其 饰焉。 后画工来见之,大惊曰:“真神妙之笔也。”于是无敢继其色者。 (选自张读《宣室志》) [注释]①贵其直:画工要价太贵。②迹:这里指在其他地方的画稿或作品。③锢:封闭。④ 阒(qD):寂静,空寂。⑤不可果其约:不可始终守约。⑥墉:高墙。 【乙】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 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6.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可以泥锢吾门7.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如是凡六日:_____________ (2)遂相与发其封:_____________ (3)竟不可得:_____________ (4)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未尝画于长安中,宁有迹乎? (2)尔辈不能究物理。 9. 联系上下文,揣摩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寺僧此刻的心理。 10.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请分别举例分析。 【答案】6. 可/以泥/锢吾门 7. ①. 这样 ②. 一起 ④. 停止 ③. 终了,最后 8. (1)从来没有在长安作过画,怎么会有作品呢?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9. 寺僧觉得(少年的话)不可信,不敢完全相信少年,心中充满怀疑。 10. 甲文用画工的“大惊”和“无敢继其色者”来衬托七兄弟的画技高超。乙文将寺僧的做 法、讲学家的看法与老河兵的做法作对比,衬托了老河兵实事求是,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的 特点。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朗读停顿。作答时,可根据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判断。“可”是能愿动词, 可以;“以”是介词,“以泥”是“用泥”的意思,介宾短语,故“可以”是两个词,中间 应断开;“锢吾门”是动宾结构,“以泥”作它的状语,故应断开。正确的断句为:可/以 泥/锢吾门。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 (1)如是凡六日:像这样一共六天。是:代词,这样。 (2)遂相与发其封:于是(僧人)一起打开了大门的泥封。相与:一起。 (3)竟不可得:最后还是没找到。竟:终了,最后。 (4)转转不已:不停地转动。已:停止。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古今异义。重点词语: (1)未尝:从来没有;画于长安中:即“于长安中画”,在长安作过画;宁:怎么;迹:这 里指作品。 (2)尔辈:你们;究,探求;物理,古今异义,这里指事物的道理。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寺僧以为妄,稍难之”,意思是僧 人认为(这)很荒诞,稍加质问他们。前文少年说能画,寺僧要看画稿,而少年却说从未在 长安作过画,因此寺僧产生了怀疑,觉得少年的话不可信。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 作陪衬。作答此题时,要抓住原文语句分析。 甲文结尾“后画工来见之,大惊”,后来的画工看到了彩绘,大为惊奇;“于是无敢继其色 者”,因此没有敢接着上色的人。用画工“大惊”的神态描写及没有敢增色的人来衬托七兄 弟画技高超。 乙文第一段“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 迹”,这是寺僧的做法,最终没有寻到石兽;第二段“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这是讲学家的说法,只是理论,没有实践。联系后文 老河兵的话及寻到石兽的结果分析,前文写寺僧的做法、讲学家的看法,衬托了老河兵的实 事求是,对事物的深入观察。 【点睛】甲文参考译文: 云花寺呈有个圣画殿,长安人称它为“七圣画”。 当初,大殿(刚)建成,寺里的僧人找来画工,要让(他们)画彩绘装饰;恰好他们的要 价太贵,不符合僧人期望的薪酬,最终就离开了。几天后,有两个少年来到寺里进见说:“我 们是擅长画画的人。如今听说寺里要找画工,我们不敢在价格上得到好处,(只是)希望献 出(一些)技艺,可以吗?”僧人想要先看看他们的画稿。少年说:“我们兄弟一共七个人, 从来没有在长安作过画,怎么会有作品呢?”僧人认为(这)很荒诞,稍加质问他们。少年 说:“我们已经不接受您的钱财,如果不合您的心意,就让人粉刷墙壁,也不晚啊。”僧人 认为没有花钱很好,就同意了。 第二天,七个人当真到了,各自举着彩绘(的工具),要进入殿中,并且对僧人说:“从 这时起七天(时间里),千万不要打开我们的门,也不劳烦供养(我们)吃喝,大概可因此 避免风吹日晒侵蚀毁坏(作品)。可以用泥封住我们的门,不让(门)有细微的间隙;不这 样(的话),就不能施展神奇(的技艺)了。”僧人依从他们的话。像这样一共六天,(大殿 里)寂静无声。僧人互相议论说:“这里必有古怪。还是不要始终守约。”于是(僧人)一 起打开了大门的泥封。门打开了,有七只鸽子轻快地飞舞,向着天上飞走了,大殿中的彩绘 庄严美丽,四个角落唯有西北的高墙没有完成装饰。 后来的画工看到了彩绘,大为惊奇地说:“真是神妙的笔法啊!”因此没有敢接着上色的 人。 乙文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 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 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 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 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 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 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 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 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 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 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 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 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 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三)(12分)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选段一 寄你的书里,《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前面都有序文,写得不坏; 你可仔细看,而且要多看几遍;隔些日子温温,无形中可以增加文学史及文学体裁的学识, 和外国朋友谈天,也多些材料。谈词、谈曲的序文中都提到中国固有音乐在隋唐时已衰敝, 宫廷盛行外来音乐;故真正古乐府(指魏晋两汉的)如何唱法在唐时已不可知。这一点不但 是历史知识,而且与我们将来创作音乐也有关系。 (节选自《傅雷家书》) 选段二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把报录入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 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 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节选自《儒林外史》) 11. 阅读选段一,你从中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 12. 选段二中范进“欢喜疯了”,后来用什么方法治好了他的疯病? 13. 参照批注一,将批注二补充完整。 批注一:傅雷建议儿子读古典书籍,意在希望儿子增加学识,提高艺术修养。 批注二:吴敬梓写范进等读书人的丑态,意在 【答案】11. 多阅读诗文;仔细看,认真看,反复看;多温习,增加学识。 12. 胡屠户打了范进一嘴巴。 13. 示例一:抨击封建社会科举制度,讽刺病态社会的世态炎凉。 示例二:揭露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提炼。根据“你可仔细看,而且要多看几遍”可概括出“多阅读诗文” 和“仔细看,认真看,反复看”;根据“隔些日子温温,无形中可以增加文学史及文学体裁 的学识”可概括出“多温习,增加学识”。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作答时结合课文《范进中举》中的情节可知,范进因欢喜狠迷 了心窍而发疯,邻居出主意,只消他怕的人来打他一个嘴巴。大家找来胡屠户,胡屠户打了 范进一嘴巴,范进被打晕后醒来便好了。故答案为:胡屠户打了范进一嘴巴。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代表,通过描绘封建 社会中读书人的群像,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有力地批判,揭露社会的世态炎凉,讽刺了腐朽 黑暗的现实。进行批注时,注意参照批注一。示例:吴敬梓写范进等读书人的丑态,意在批 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讽刺腐朽黑暗的现实。 的14. 下列对相关名著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西游记》中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 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 B.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主人公阿龙纳斯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船“诺第留斯号”环 游世界的故事。 C.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 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D.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 爱和无尽的怀念。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B.《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 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B项叙述中“主人公阿龙纳 斯”“自己设计制造的飞船‘诺第留斯号’”“环游世界”均有错误,故选 B。 (四)(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搏”与“博” 李国文 ①搏斗的“搏”与博弈的“博”,这两个长相差不多的汉字,却囊括了世人生活在这个 世界上的全部。 ②尚在襁褓中的时候,婴儿渴望能爬、能站起来;当自己颤颤巍巍站立在地面上时,又 期望能迈开脚步;能够走路以后,又希望能跑,能跳……人的生命,就在一个欲望紧接另外 一个欲望、一个目标死咬另外一个目标的驱动下,有意或无意地,孜孜不倦,奔跑不已。假 如人们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去“博”,同时也去“搏”的话,这恰是人类对大千世界的无限 追求与巨大获得吧。 ③其实,“搏”与“博”,既有趣,也很艰难。若从字面意义来忖度,有趣,等于是收 入;而艰难,当然需要当事人付出了。一本万利,属于每个人都有过却不可能实现的奢望, 但是,人是有进取心的动物,通常情况下,哪怕付出要多一些,收入要少一些,也会继续“搏” 与“博”下去。或许,这才是生命的深切含义。 ④无论那欲望或是目标,定义为高尚的、庸俗的、伟大的、平凡的,哪怕仅是为了最狭 义的生存而苦苦挣扎;也无论其目的,在于追求,在于获得,或者根本无所谓追求和获得, 只是充满青春活力,不甘沉沦。总之,每个人都敢“搏”,敢“博”,活得有滋有味的。 ⑤虽然,每条路的尽头,并不总是开满了鲜花、飞扬着彩带、激荡着掌声,抑或洋溢着 笑脸,但为此望而却步者,却极为稀少。毕竟谁也不能完全把握未来,很难保证绝对的成败 输赢。未来有许多不可知的变化,A即使胜利在望,也可能功亏一篑,B眼看走投无路,反 倒能绝处逢生。其实,“可能”与“不可能”,永远各占百分之五十。 ⑥人的可贵,不仅仅在能伸出拳头“搏”,还在敢拿出命运“博”,尽管每个人都知道, 充其量,自己仅有一半的胜出机会,尽管如此,仍旧寄予希望,兴致勃勃地往前行进。其实, 有时明知失败,也不会止步的。比如,仰望过纪念碑,拜谒过烈士墓,那些前赴后继、杀身 成仁的志士,难道不了解自己所处的险境吗?令人敬畏的是,总有人敢于把脑袋放置在断头 台上,义无反顾,显然,是为了自己可能看不到的明天,在先拿自己“下注”。这种大无畏 的奋争精神,当然值得世人敬畏、尊崇了。 ⑦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本是一搏”的这个“搏”字,也无妨说成“一博输赢”的 “博”。“博”既有胜负之分,成败之别,那么,也就等于在“搏”。人类下赌注时,获胜概 率甚至只有百分之一,尽管如此,仍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搏”与“博”,否则,怎么 叫作“孤注一掷”呢? ⑧“神舟”翱翔太空,人类登上月球,并不是在完全的把握下获得成功,而是在没有什 么希望的情况下,披荆斩棘,前赴后继,跌打滚爬,头破血流,经历无数次失败,才达到目 的。如无一“搏”之心,唯知因循守旧,苟安自得,庸庸碌碌,不肯冒某种程度的险,去“搏” 与“博”的话,那么,人类至今也就只能够跑跑跳跳罢了。人类优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地方, 大概准于具有这种豁出去一“搏”的精神,这才可能推动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⑨“搏”与“博”的过程,当然很艰难也很漫长,每走一步,都要在地球上留下血与汗 的印迹。而且,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曾经“搏”过、“博”过而失败的前者,为后 人铺路。如果因为怕输,而裹足不前,犹豫等待,打个呵欠,懒洋洋的,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的话,那么,非但成功无望,也不能为后人的成功积累可吸取教训的宝贵的经验。 ⑩在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中,神州大地生机勃发,有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中国人,还不 应该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好好地“搏”一“搏”、“博”一“博”吗? (选自《李国文文集》,有改动) 15. 阅读全文,概括“搏”与“博”有哪些积极意义。 16. 从第⑤段 A、B两处画横线句中任选一处,为其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选句论据: 17. 简要梳理第⑧段的论证思路。 18. 请分析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5. “搏”与“博”,是人类对大千世界的无限追求与巨大获得;“搏”与“博”是 生命的深切含义;只有敢“搏”敢“博”,才能活得有滋有味,“搏”与“博”是一种义无 反顾、大无畏的奋争精神,令人敬畏、尊崇;具有“搏”与“博”的精神,才可能推动世界 的发展与进步;“搏”与“博”能积累可吸取教训的宝贵经验。 16. 示例:A古时候,有一个人要堆一座九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一仞)高的山。他堆了一 年又一年,不论严寒酷暑,废寝忘食地从远处挖土,再挑土,再堆到山包上,终于有一天, 他就要完工了。跟看着山就要九仞高了,只差一筐土的工夫。但他一摸瘪着的肚子,天又下 起雪来,他认为再有一筐土就堆完了,便回家去了。此后,他总因只有一筐土就完工而偷懒, 所以这一筐土至死他也没堆上,终究这座只差一筐土的九仞高的山还是没有堆成。 17. 首先,通过列举“神舟,翱翔太空,人类登上月球”的事例,说明只有经过无数次失败 才能达到目的。其次。从反面论证如无一“搏”之心,“人类至今也就只能够跑跑跳跳罢 了”。最后,得出具有“豁出去一‘搏’的精神才能推动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的结论。 18. 升华主旨,呼吁人们在这难得的历史机遇里,要好好地“搏”一“搏”,“博”一 “博”。以反问句结尾,增强了感情色彩,引起读者共鸣。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作答时要抓住段落总结句。 根据第②段“这恰是人类对大干世界的无限追求与巨大获得吧”提炼:“搏”与“博”,是 人类对大千世界的无限追求与巨大获得; 根据第③段“或许,这才是生命的深切含义”提炼:“搏”与“博”是生命的深切含义; 根据第④段“总之,每个人都敢‘搏’‘敢‘博’,活得有滋有味的”提炼:只有敢“搏” 敢“博”,才能活得有滋有味; 根据第⑥段“这种大无畏的奋争精神,当然值得世人敬畏、尊崇了”提炼:“搏”与“博” 是一种义无反顾、大无畏的奋争精神,令人敬畏、尊崇; 根据第⑧段“这才可能推动世界的发展与进步”提炼:具有“搏”与“博”的精神,才可能 推动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根据第⑨段“非但成功无望,也不能。为后人的成功积累可吸取教训的宝贵的经验”提炼: “搏”与“博”能积累可吸取教训的宝贵经验。 【16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补充论据。A和 B是两个分论点。 选 A,就要选择论证“即将胜利,却又失败”的事例,并加以分析。示例:春秋末年吴越战 争中,吴王夫差为替父阖闾报仇,富国强兵,终于一战败越,本来已经要灭了越国了,却半 途而废,放虎归山,自己则贪图享乐,不再励精图治。而越王勾践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坚 持不懈,终于 20年一举灭吴,夫差身死国灭。 选 B,就要选择论证“处于绝境又逢生”的事例,并加以分析。示例:“韩原大战”中,秦 穆公义愤填膺,身先士卒,不料身负重伤,陷入重围,眼看就要被浮,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突然有一群“神兵”杀开血路,冲入重围,不但救出了穆公,还活捉了晋惠公,使战局急转 直下,反败为胜。这正是绝处逢生。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作答此题,先划分层次,概括内容,再用表示次序的词语 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第⑧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主要列举“神舟”翱翔太空是经过无数次失 败而走向成功的事例;第二句是对事例进行分析,从反面论证“没有一‘搏’之心,人类至 今也就只能够跑跑跳跳”;第三句得出结论“具有这种豁出去一‘搏的精神,这才可能推动 世界的发展与进步”。在此基础上,按照“事例——分析——结论”的思路,用“首先、其 次、最后”表示次序的词语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作答时要注意段落的位置,本段位于文章结尾。议论文的结尾一般有 总结观点、重申论点、发出号召或呼吁等作用。该段论述新时期新机遇,人们应该抓住难得 的历史机遇,去“搏”一“搏”,“博”一“博”。用反问句加强语气,对文章内容进行升华, 并发出呼吁。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治愈的荷 张彦英 ①我说这是满满的一池塘的荷,一点儿不假。 ②瞧去吧,一百长、二十米宽的池塘被荷叶填得满满的,从上往下看,几乎没有一丝缝 隙,只看见厚厚的一大片绿清清爽爽地向远处绵延开去。还别说,那些鬼灵精怪的绿色圆叶 上上下下,直直斜斜,虽是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但相处得如此融洽,那样和谐,并没有谁欺 负谁之意。一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的样子,叫人见了,怜爱不已。 ③凉凉夜色中,昏黄灯光下,我驻足于池塘边,扶栏静望,被阵阵清淡素雅的香味包围 住,竟浮想联翩起来。荷花姑娘睡了吧?那必是荷叶们散发出来的味儿,有一半似青草味, 有一半似茶叶香,深吸一口,再一口,仍是琢磨不透。哦,品茶品酒,倒不如有闲到这池塘 边深情地嗅一嗅,想必,是你,不醉一番也难。 ④近处的荷叶像杂技演员顶起的一个个盘子——绿盘子,稳稳的,又像是美若天仙的舞 蹈演员们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后定住的造型——伸出的手虔诚地捧着什么。也许是希望,也许 是童真。 ⑤没有明月,故称不上荷塘月色;没有太多荷花,或许开得少,或许已开过,何况,温 柔凉爽的夜色里,我若是荷花姑娘亦会选择安然一睡;池塘里的水更是藏得很深,被荷叶严 严实实地盖住了,看不见碧绿,听不着哗啦,不知少了多少生气。然而,半点也不遗憾。 ⑥我就爱这满塘深深浅浅的绿,爱它们安安静静、陶陶然的样子,爱它们不知世事多变 的那份纯真和自然。或许,也不一定。以它们的智慧是能感知到写在人脸上那任凭凉风怎么 抹也抹不去的艰难的,可它们装作不知,也便是大智慧了。就好似那场音乐会上,演奏家们 一律衣荇华丽,优雅登台,唯有一女钢琴家以朴素的衣着示人。她说,人要隐在音乐背后。 又是一种隐。也恰似苏东坡的《村居》诗:“细雨无声草木葱,无踪布谷慢催耕。云来云去 了无意,道隐无名万物荣。”四个“无”字恐怕也是荷叶们“隐”的智慧吧! ⑦步入中年,行走在路上,左手提着一个重物,右手也提着一个重物,重物在左手与右 手之间交换一下,就算作是休息,因为哪个都不能放下。愁苦隐藏起来,畏惧隐藏起来,埋 怨和牢骚隐藏起来,还是要行路,并笑着接受那句话——抱歉,这就是生活。 ⑧是的,世界纷繁复杂,人生步履维艰,看着满满一池的荷,我仍然是这样认为,但心 里却陡然轻松了许多。白天的雨肆无忌惮地落下,落在荷叶上再滚落进池塘。今夜,残留在 荷叶手心里的粒粒珍珠,轻轻地,将我的心洗濯。 (选自《三亚日报》2020年 8月 3日,有改动) 19. 阅读全文,概括荷叶的特点。 20. 请从词语运用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 21. 文章第⑥段引用苏东坡的《村居》有何用意? 22. 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19. 茂密;香味清淡索雅;姿态优美;安安静静、陶陶然,纯真、自然,富有智慧。 20. 画线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荷叶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的和谐融洽, 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21. 使语言简洁、凝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赞美了荷叶“隐”的智 慧;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引用苏轼的诗句,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文 化底蕴。 22. 尽管荷叶白天经过风雨的袭击,但它依然傲然挺立。荷叶用它的坚强感染着“我”,让“我” 勇敢面对困难,荷叶用它的行动洗濯着“我”的内心,‘让“我”能轻松地面对生活。 【解析】 【分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 根据第②段“瞧去吧,一百米长……几乎没有一丝缝隙”可概括出“茂密”;根据第③段“被 阵阵清淡素雅的香味包围住”可概括出“香味清淡素雅”; 根据第④段“近处的荷叶像杂技演员顶起的一个个盘子”“又像是美若天仙的舞蹈演员们最 后一个动作结束后定住的造型”可概括出“姿态优美”; 根据第⑥段“爱它们安安静静、陶陶然的样子”“爱它们不知世事多变的那份纯真和自然” 可提炼出“纯真、自然”; 根据“以它们的智慧……可它们装作不知,也便是大智慧了”可概括出“富有智慧”。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限定角度为词语运用或修辞手法。 词语运用角度:“鬼灵精怪”意思是乖巧聪明,这里形容荷叶“上上下下,直直斜斜”的状 态活泼可爱,在作者眼里极富灵气。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修辞方法角度:“虽是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但相处得如此融洽,那样和谐,并没有谁欺负谁 之意”,赋予荷叶以人的动作和情态,判断为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荷叶之间 的和谐融洽;联系下文“叫人见了,怜爱不已”,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怜惜、喜爱之情。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引用诗词的作用。诗中四个“无”字,“细雨无声”“无踪布谷”“了无意”“道 隐无名”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世间万物的自然状态,一切都在平常中。联系上文“又是一种隐” 可知,“道隐无名万物荣”的“隐”体现了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隐”的思想;联系下文“四 个‘无’字恐怕也是荷叶们‘隐’的智慧吧”分析,赞美了荷叶“隐”的智慧,故引用古诗, 更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苏轼的这首诗,构思精巧,描写 景物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引用在文章中,既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 蕴。 【22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作答时要从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两方面思考。 表层含义:“白天的雨肆无忌惮地落下,落在荷叶上再滚落进池塘”,自然界白天的风雨“肆 无忌惮”袭击摧残荷叶,然而荷叶依然昂首挺立,写出了荷叶的坚强。 深层含义:“轻轻地,将我的心洗濯”从对“我”的影响角度分析。结合上文“世界纷繁复 杂,人生步履维艰,看着满满一池的荷……陡然轻松了许多”,风雨不再只是自然界的风雨, 而是人生路上的挫折或困境。荷叶的坚强感染了“我”,使“我”的内心洁净而顽强,虽然 人生“步履维艰”,但是“我”可以勇敢面对困难,轻松地去生活。 三(60分) 23. 作文。 请以《我想清楚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 整,卷面整洁。 【答案】范文 我想清楚了 当我写完作业准备玩电脑时,你制止了我。 “你干嘛啊?我作业都写完了你还不让我玩!”房间里传来我的咆哮声。 “复习了没?”你质问道。 “你要求的那些我全都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我也完成了,现在我该放松放松了。”我不 耐烦地说着。 “都要期末考试了,你还尽想着玩,赶紧复习去。”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觉得妈妈 快要发火了。于是我立马关掉了刚打开的电脑,跑到书房里复习,心中满是怨念。 当我好不容易考了全班第一名正开心的时候,你扫了我的兴。我嘴里哼着小曲“屁颠屁 颠”地跑回家想你分享我的喜悦时,你虽面露一丝喜色,却不冷不热地说:“班级第一,年 级第一,全校第一又怎样?一直保持下去才叫好。你再看看人马可,你们小学一起上的,你 也认为他比你差,但人家照样上星辰学校啊。”我心想“呵呵,他那点水平我也是知道的, 凭什么总拿他和我比,吹牛大王一个。”我气冲冲的跑进房间,把门一摔并反锁起来,独自 生闷气。 当我不想外出时,你偏要拉我出去。“儿子,陪妈妈逛街怎样?”“不想去!”你每次 问我,我都这样回答,但你出门时,总会说快点来,“我都说了不想去,你非要拉我 去。”“1、2、3”只要这三个数一响起,我就不敢不去了。也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对这三 个数有说不出的“恐惧”。每当我听到妈妈说这三个数,任何事我都会乖乖照做,注意力也 会高度集中。 现在的我正坐在考场里,大概是复习多的缘故,我每道题都能游刃有余的解决;得知我 有一门考的还不错时,我没有欣喜若狂;那“1,2,3”的声音一直在我耳边回荡,使我注 意力高度集中。 妈妈,谢谢!我终于明白了您的良苦用心。我用漫长的时间才想清楚,约束与爱的完美 契合。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题目是很普通的一句话,简单直白,通俗易懂。朴素平常的 五个字,看似平淡,其实也有值得深思的地方。题目关键词“想”是思考的过程,有多种方 式。有脑门一拍、一锤定音的想,三回六转深思熟虑的想,冥思后有所收获的想,还有左右 为难的想……“想清楚了”的是什么?是理、情,还是是非、得失?这是作文的中心所在。 “我想清楚了”表明“我”从不清楚到清楚的过程,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成长。因此作文 要写出开始的困惑,自己经历了什么之后才解开了困惑。选材范围比较宽泛,学习、成长、 道德、做人等方面都可以考虑。如看到母亲艰辛劳动的场面后,想明白了应该抛掉虚荣,养 成节俭的习惯;经历考试的挫折,看到逆境中乐观前行的名人的事迹,想清楚了应该笑对挫 折,勇敢前行等等。题目中的“我”不一定是自己,只是限定了用第一人称写作。“我”可 以是历史人物,结合历史写出他们的所想,如项羽乌江自杀前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等等。题目看似普通,但作文构思时要力求有个性,有亮点。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