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下载

四川省遂宁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1日






遂宁市 2021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 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 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24分) 1. 下列语段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温暖濡养着我们的心灵。它是懈怠浮躁时父母和风细雨的叮咛,是惆怅迷茫时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 是孤独寂寥时朋友真挚诚恳的倾听,是胆怯惶恐时陌生人无私热情的援助。温暖蕴含着无穷的能量。它像 一盏明灯,为身处阴霾的人悄然提供光明和希望,为踟蹰不前的人默默给予勇气和力量。 A. B. C. D. 2. 濡养(rú) 懈怠(xiè) 孜孜(zī) 浮躁(zào) 教诲(huì) 倾听(qīnɡ) 阴霾(mái) )叮咛(línɡ) 寂寥(liáo) 胆怯(què) 悄然(qiǎo) 惆怅(cànɡ) 真挚(zhì) 惶恐(huánɡ) 诚恳(kěn) 蕴含(yùn) 下列句子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壶口瀑布挟而不服,勇往直前的气慨,不禁令我们感概母亲河的伟大、坚强。 B. 登临陈子昂读书台,仰望湛湛空明天,俯瞰清清涪江水,我忍不住吟诵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的千古名句。 C. 浩翰的渤海上,顶着凛洌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舰艇战斗部位就位。 D. 在风云变换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嶂中一现尊 容。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花是好看的,花粉也令空气中 着痒酥酥的香味。 ②为了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城管大队最近 ③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的 ④语文老师通知,“传统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交稿于 7月 1日 了学校周边违规摆放的小摊点。 ,意境会更加鲜明。 ,请同学们踊跃参加 。A. 饱含 B. 包涵 C. 饱含 D. 包涵 整治 整顿 整顿 整治 感染 感染 渲染 渲染 截至 截止 截止 截至 4.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 B. 他们俩在学校里关系密切,时常形影不离,摩肩接踵。 C. 小说《海底两万里》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D. 央视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鲜为人知,在此节目中,沉浸式的舞台表演形式深受广大观众朋友青 睐。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B. 春天到来,公园里游客如织,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C.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D. 通过参观伍先华故居,我感受到革命先烈甘洒热血的英雄主义情怀。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的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 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 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 ③⑤②①④ B. ②③①⑤④ 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②④①③⑤ D. ④③⑤①② 7. )A. 周末,妈妈让我给弟弟讲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B. 小李把自己的作文交到老师手上说:“老师,请欣赏敝人的大作!” C. 韩愈升职后,在去往潮州上任的路上,写下了有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D. 端午将至,我班排演了郭沫若的独幕剧《屈原》来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8.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的结尾,各色菊花,“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 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B. 《智取生辰纲》双线并行展开故事情节,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纲,写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暗线是晁盖 吴用一行智取生辰纲,写团结智取。 C.《关雎》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前者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 限情谊;后者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鲁迅先生指出: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寄希望于国联是 “他信”,求神拜佛是“自欺”,这些都不是“自信”。这样通过驳论证的过程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二、积累运用(26分) 9. 在撰写题为《追梦赤子心》的演讲稿时,玲玲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内容。 (1)请你根据积累,帮她补全古诗文。 序号 主题词古诗文名句 出处 ①②③④⑤⑥恬淡平和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勤学善思 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积极乐观 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胆忠心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忧国忧民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理想信念 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2)以下内容是玲玲演讲稿的开头,请用初中课本中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和苏轼《定风波》中的 诗句,帮她补全。 从古至今,人类为实现梦想,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这离不开历代先贤“⑦______, ⑧____”的无私奉 献。即使栉风沐雨,也能闲庭信步,以“⑨______,⑩_____”的乐观情怀,上下求索。如何从现在走向未 来,就需要新时代的青年,手捧赤子心,追逐时代梦。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①峡口 送友人 唐·司空曙 ②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 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0. “峡口花飞欲尽春”这一句在全诗中有哪些作用? 11. 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后面的习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 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 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 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摘自《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整合) 某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要求, 找准返乡农民工需求点,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新技术推广等课程,旨在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 能力。 (摘自网络) 材料二: 九年级学生小辉为了完成“最美乡村行”的调查报告,对老家进行了一次调查。他发现:村里的土坯 房变成了小洋房,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修建了设施齐全的公共厕所,合理放置了洁净美观的垃圾箱。 开放了宽敞明亮的图书室,村民活动中心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文化墙上“爱国、孝亲、诚信、尊老、 爱幼”等宣传图片生动形象。 举办了桃花节、芍药花节、荷花节、菊花节、梅花节、钓鱼比赛等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村民收入 不断增加。 养猪专业户近年效益不错,但养猪场排污不达标,给周边河流造成污染;部分开网店的村民在网上卖 假土鸡蛋和假蜂蜜,以次充好。 材料三: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 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 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 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 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某小说片段) 12. 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小辉的家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哪些进步和不足。 13. 村长请小辉为村里即将建成的游客中心拟写对联。请你帮小辉补出上联。 上联:______ 下联:东西南北齐助乡村兴 14. 材料三中的主人公是谁?如果他回到农村参加新型农村人才招聘会,请你结合原著中人物性格、职业、 经历以及材料一,说说他更适合下列哪一种职业,并阐述理由。 A. 乡村教师 B. 联合收割机驾驶员 C. 乡村经济分析师 ,因为 。 材料三中主人公 是。我认为他更适合职业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11分) 阅读《古人去哪里找“热搜”》,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去哪里找“热搜” 李方恩 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那么,古人没 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子汇集了先 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这种分类方法是从隋朝开始的。然而,随着 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多知识无法装到“经史子集”这个体系 中。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 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 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 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 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查询。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突出的特点。 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 《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劭、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一千多卷,八百多万字。A曹 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 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于是,公元 220年,他召集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这部书费时三 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 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B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 大典》横空出世。《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 全书”。注意,此处没有之一。 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朱棣告诉 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毋厌浩繁!”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书,不要嫌多。 这部书从 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 1408年才最后完成。全书一共 22937卷,11095册,约 3.7亿字,汇集图 书近 8000种,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⑦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类对各种 旧闻新知的好奇心。 (摘自《知识窗》2020年第 4期,有改动) 15. 结合第③段内容,请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类书。 16. 下面这句话放在 A、B两处的哪一处更适合?为什么? 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的先河,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 平御览》《册府元龟》。 17. 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8.为了准备辩论赛,你需要到古籍图书室去查阅下列语句的相关资料。为提高检索效率,你应该到“经史 子集”哪一类去查找? 甲: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乙: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甲:______ 乙:______ 丙:______ (二)(15分) 阅读《竹笋印象》,完成下面小题 。竹笋印象 仇士鹏 ①我对竹笋的印象,一直是励志和积极的。 ②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竹笋用根握紧了大地的脉动。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它便 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或许从蚂蚁的视角来看,那就如一座座巍峨的金字塔拔地而起,直入云 霄。 ③高中时一位同学很喜欢竹笋,不仅在课桌、墙边贴满了竹笋的卡通照片,还写下座右铭“像竹笋一 样,一鸣惊人”。他也是这么做的。 ④在高一,他算是班里的“拖油瓶”,时常挂在成绩单的最后一名。那应当是他生命里的冬天。他学习 基础很薄弱,听课时经常掉线,但他并没有自甘堕落,和顽劣者沆瀣一气,而是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 一般,牢牢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论我什么时候看他,他都在低头刷题。终于,在高二摸底考的时候, 他冲入了班里的前二十;在高三,更是直接迈入了年级前十。那时候,他已经从一根不起眼的竹笋,长成 了翠色欲滴的青竹。 ⑤他很喜欢吃竹笋,尤其喜欢吃竹笋炒肉,素雅和荤腥相遇,鲜味便在猛烈中有了更加悠久的余韵。 《诗经》有言:“其蔬伊何,惟笋及蒲。”竹笋虽是幼年期的竹子,却有极佳的口感。“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只有亲口品尝了竹笋的滋味,才能真正明白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原因,才会理解陆游“味 抵驼峰牛尾狸”的感叹。竹笋炒肉和酸辣土豆丝作为当年我们食堂里的常客,也成了我们青春回忆里一枚 盘子大小的印章。想来,竹笋确实很像那时候的我们,青涩而又灰头土脸,未来的光芒都还在体内深藏, 我们自以为的伶俐,在如今看来也是如此笨拙而又天真。 ⑥“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着实其貌不扬。母亲时常对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像竹笋一样,做事有 冲劲,但又不招摇。”她说,不能像花花草草那样,个子长不高,心思全都放在花香上了。看看竹笋,不 妖不艳,踏踏实实,长大后还十分虚心。当然,还要有足够厚的脸皮。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 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的机会拱手让人。早一点破土,多长高 一点,就能吸收到更多雨露。 ⑦母亲说她以前因为害羞,错失了某次上台的机会,单位领导因此便没能发现她这匹“千里马”。她经 常对我念叨,不管心里多么不好意思,也要像竹笋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知道竹笋听到母亲的评价会 是如何表情?或许在那满是泥泞的外皮下,也有一张因害羞、紧张而红扑扑的脸吧。 ⑧我最喜欢的,却是看父亲挖竹笋。 ⑨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 怀里的竹笋。而父亲不一样,在乡野中土生土长的他,目光一扫,便能找到笋的痕迹,锄头一刨,就把竹 笋挖了出来。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的魔术。所以每次和父亲上山,都像是一场邂逅惊喜的旅程。 我虽然只是一个旁观者,也能分到一点竹林的恩泽——当母亲用山泉水把父亲挖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口 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因为这时,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9. 选文围绕竹笋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补全。 20. 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 的机会拱手让人。(从修辞的角度) 21.第⑨段先说“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后面又说“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结合全文内容, 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22. 当前,一些青少年衣食富足,未经风雨,也没有了“竹笋印象”。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当代青年应如 何重拾“竹笋”精神。 (三)(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①②时上封事 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 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 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③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征而已。”亲解 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 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②征:魏征,唐代谏臣。③违:过失、错误。 23. 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时 上 封 事 者 众 或 不 切 事 帝 厌 之 24.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 使内外异法也 天启壬戌秋日 渔人甚异之 C. 征与诸葛亮孰贤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孔子云:何陋之有 D. 帝悦,皆慰之 2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言而 ,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是26.结合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和魏征提出的共同建议是什么。这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 发? 四、写作实践(60分,其中书写占 3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27. 题一: 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主席说:“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 请以“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作文。 【总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8. 题二: 歌德曾说:“书籍只有被理解时才算被发现。”初读,我们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它;重读,才能真正地 发现它。对人、事、物,亦是如此。 请以“重读 这部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作文。 【总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需补全题目。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