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一、积累(16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歌声如飘风,如一(lǚ )摇曳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近,渐渐地清越,终于到了窗下,歌词也清 晰可_____了,咿呀的桨声,夹着(jī)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然后歌声又渐渐远 去,渐渐地微弱,渐渐地模糊。,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 (摘自柯灵《枕畔歌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lǚ ) (2)填入文中_____正确的一项是 A.辨 B.辩 (3)加点字“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mú B.mó (jī) 荡 2.(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日:“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 (2)云横秦岭家何在? (3)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吴均闲居山中,看“① ,云从窗里出”,欣然自在;陶渊明采菊东篱,见“山气日夕佳,②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悠然自失;李清照沉醉回舟,误人藕花深处,“③ ”,欢快自由;欧阳修兴尽下山,“树林阴翳,④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陶然自得;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⑤ ,⑥ “的慨叹。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3.(2分)邻居小咏今年刚满18岁,是第一批迈入成年的00后(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 月31日出生的人)。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送给他的贺卡上 ,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示例)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愿你勇攀人生的高峰,去领略世界的美丽和壮阔。 4.(2分)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 节气填在横线上。 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1 ) 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2) 备选答案: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白露 秋分 二、阅读(46分) 5. 名著阅读 阅读《水浒传》部分目录,完成(1)(2)小题。 目录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_____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_____ 第六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_____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_____ (1)目录中画横线处依次填人的地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台山 桃花村 瓦罐寺 野猪林 B.瓦罐寺 五台山 桃花村 野猪林 C.桃花村 五台山 野猪林 瓦罐寺 D.五台山 野猪林 桃花村 瓦罐寺 (2)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有一百八样。”请结 合第三回至第八回的内容,简要评述鲁达与其他梁山好汉的不同之处。 6.(3分)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结尾处写道:“有一天学术进步,这海底是要变为可 以自由通行的。”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章节里的情景?请选 择一项,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 A.《在海底平原上散步》 2B.《价值千万的珍珠》 C.《沉没的大陆》 D.《章鱼》 7.(1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明子出师 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 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 个很大的木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 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 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皆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 。”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 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 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 砍呀!” 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3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 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搡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 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 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明子把斧子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 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 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 黑罐忽地抬起头来。 明子很镇定地站着。 三和尚说:“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木头墩发出的。世界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 能在黑暗里把三斧 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烛光里,明子眼晴最亮。 4三和尚对明于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认真想起来, 这个世界不太好, 可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他专门对着 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分寸怎么掌握着,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 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他充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 子一眼说,“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 傅的一点情意吧。”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 (节选自《山羊不吃天堂草》) (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我认为故事就是情节,本文的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就是“① →② →明子斧击→明子出师”。 我认为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才构成情节,我这样梳理情节:因为③ 所以明子出师了。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从黑罐和明子拿斧头的动作,你读出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 ②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作家将三和尚的徒弟分别取名为“明子”和“黑罐“,有什么寓意? (4)如果你来评判,明子和黑罐哪一个应该出师?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 验,阐述你的观点与 理由。 8.(10分)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传说,月亮上最有名的动植物是玉兔和桂树,有诗歌这样形客:“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 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今天,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已跃跃欲试,这次的目标 5是月亮那不为人知的背面,而此次,我们带上月亮的将是一份大礼﹣﹣土豆。由教育部深 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嫦娥四 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底登陆月球背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奶粉罐”里乾坤大 “月面微型生态圈”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千克,从表面看就 是一个圆柱形的金属罐子,有点类似于我们家里的奶粉罐。在罐子里,土豆和拟南芥这两 种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动物虫卵吸入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 供给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循环往复,小生态圈就初现形态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地球上的光合作用直接利用太阳光,那么月球表面自然光线是如何 引入“生态圈” 的呢?原来,它是通过光导管引入的。这就实现了月面原位资源利用,让动植物完全接受 月球的光照环境, 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之前也考虑过用人工光线模拟地球上的光照环境,但利用 月面自身光照对 实验的意义更大,如果动植物能够适应月球光照生长,那么以后人类就可以在月球建设基 地,开展长时间的 科研工作,这对人类未来在地外星球生存非常重要。 “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真实的生态圃,假设这个生态圈运转正常,罐于里的动植物将 经历一个完整的 生命周期。动物虫卵从虫卵孵化到幼虫生长发育,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从发芽、幼苗生长 到开花,一个完整的 生命周期就诞生了。 登月生物有讲究 由于“罐子”容积有限,就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那些能登上月球的动植 物就需要满足特 定的条件。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其次,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传递热量,昼夜溫差大 ,在太空舱内温度控制在30~60℃,“罐子”内温度控制为最低﹣10℃,因此要求动植物 能够耐高温、耐冻,而且能抗辐射、抗干扰。 6土豆是大家熟悉的食物,很有可能是以后太空的主食。这次选择的土豆是特别培育的“小 个子”品种。拟 南芥开花周期短,从发芽到开花只需1个月,是很好的实验用模式植物,因此把在月球开出 第一朵花的任务交 给了它 美国电彩《火星救援》中,宇航员马克独自在火星将居住舱变成火星土豆农场,靠种土豆 、吃土豆生存了 500天,美国大片里出现的场景,中国科学家正将它一步步交为现实。如果嫦娥四号科普载 荷成功,将意味 着“月面微型生态圈”适合于所有地外星球并成为人类生存的基础。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8年第4期,雍黎撰文,有删改) (1)根据文本对“月面微型生态圈”的介绍,在下图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① ② ③ (2)小敏一听将在月亮上种土豆,马上就说:“夏天到了,我最喜欢吃西瓜,到月亮上种 西瓜多好!”请你根据文本内容,向小敏解释本次月面生物实验不种西瓜的原因。 (3)这篇文章刊登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 的标题?请说明理由。 A.人造“月面微型生态圈”将首次登月 B.走,到月亮上种土豆去 C.月亮上能种土豆吗 79. 古诗阅读 ①遣意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②③衰年催酿黍 ,细雨更移橙 。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 ① ”字看出,颔联中的“②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10.(10分)文言文阅读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①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 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 ②③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 ,顾无贮水处。先君 曰:“是天 ④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 也。”轼宝而用之,且为 铭曰: ⑤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 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 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 ⑥⑦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 ,发书笥,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 .其匣虽不工 ,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③先君:这里 指苏洵。④祥:吉祥之 8兆。⑤主:以……为主,着重于。⑥当涂:地名。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越明年,政通人和 求石兽于水中 A.得异石 B.且为铭日 C.明年至黄州 D.求砚不复得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 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理由。 三、写作(55分) 11.(5分)5月19日,我国第一套有声语文教材“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正式发布。请 你结合下面图片上的信息, 向七年级同学推荐这套教材。要求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150字) 12.(5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9(此调查数据分析统计图选自《00后画像报告》,中国青年报社与腾讯QQ于5月4日联合发 布) “遇到困难时,你会向谁求助?”作为00后的你,这张图表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 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者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 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10 2018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16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歌声如飘风,如一(lǚ )摇曳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近,渐渐地清越,终于到了窗下,歌词也清 晰可_____了,咿呀的桨声,夹着(jī)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然后歌声又渐渐远 去,渐渐地微弱,渐渐地模糊。,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 (摘自柯灵《枕畔歌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lǚ ) 缕 (2)填入文中_____正确的一项是 A A.辨 B.辩 (3)加点字“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B A.mú B.mó (jī) 激 荡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 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准确书写。 【解答】答案: (1)缕 (2)A (3)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 ,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词语固定搭配的应用。 2.(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日:“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2)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吴均闲居山中,看“① 鸟向檐上飞 11 ,云从窗里出”,欣然自在;陶渊明采菊东篱,见“山气日夕佳,② 飞鸟相与还 “悠然自失;李清照沉醉回舟,误人藕花深处,“③ 惊起一滩鸥鹭 ”,欢快自由;欧阳修兴尽下山,“树林阴翳,④ 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陶然自得;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⑤ 感时花溅泪 ,⑥ 恨别鸟惊心 “的慨叹。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 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解答】答案: (1)匹夫不可夺志也 (2)雪拥蓝关马不前(重点字:蓝) (3)①鸟向檐上飞(重点字:檐) ②飞鸟相与还 ③惊起一滩鸥鹭(重点字:鹭) ④鸣声上下 ⑤感时花溅泪(重点字:溅) ⑥恨别鸟惊心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 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 3.(2分)邻居小咏今年刚满18岁,是第一批迈入成年的00后(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 月31日出生的人)。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送给他的贺卡上 ,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示例)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愿你勇攀人生的高峰,去领略世界的美丽和壮阔。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从三句诗中选择一句作为赠言,并写 出自己的祝福。作答时,只需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句,然后结合其诗意来拟写祝福的话即 12 可。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选A句。愿你像秋日晴空中的冲天一鹤,奋发有为,大展宏图。 【点评】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 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 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4.(2分)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 节气填在横线上。 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1 ) 惊蛰 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2) 春分 备选答案: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白露 秋分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 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解答】此题作答,可首先结合对联的特点,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境辨析,如(1)语境中有 “春雷动”、“二月等词,可辨析为惊蛰节气。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 走矣。“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 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 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2)此题可从“昼夜等长”、“新柳”等词语辨析为: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 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 答案: (1)惊蛰; (2)春分。 【点评】此题作答,可结合对联的特点理解句意,然后结合联意辨析与节气的对应。 13 二、阅读(46分) 5. 名著阅读 阅读《水浒传》部分目录,完成(1)(2)小题。 目录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_____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_____ 第六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_____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_____ (1)目录中画横线处依次填人的地名,正确的一项是 A A.五台山 桃花村 瓦罐寺 野猪林 B.瓦罐寺 五台山 桃花村 野猪林 C.桃花村 五台山 野猪林 瓦罐寺 D.五台山 野猪林 桃花村 瓦罐寺 (2)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有一百八样。”请结 合第三回至第八回的内容,简要评述鲁达与其他梁山好汉的不同之处。 【分析】本题考查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积累。一定要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和 代表人物,了解人物心理和性格,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1)本题考查《水浒传》中和鲁智深相关的故事情节: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 、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重返五台山。 (2)本题考查的是结合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 法名智深。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原名鲁达,当过提辖, 又称鲁提辖。身长八尺,长得面阔耳大、鼻直口方。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 ,但粗中有细,与史进、林冲、武松、杨志等交好。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 了镇关西,出家当和尚,后与杨志、武松占领二龙山担任大头领。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 排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梁山上司职步军总大将。死后追封义烈照暨禅。 答案: 14 (1)A (2)这个评论是恰当的,鲁智深与其他梁山好汉的不同:几番与人争斗,皆因打抱不平。 为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去五台山出家当和尚;为救刘太公女儿,痛打“小霸王 ”周通;为了保护林冲,一路暗中相随,大闹野猪林。他虽然性急,但是心思缜密,虽然 粗鲁,但是心地善良;他嫉恶如仇是一个义薄云天的真汉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 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6.(3分)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结尾处写道:“有一天学术进步,这海底是要变为可 以自由通行的。”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章节里的情景?请选 择一项,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 A.《在海底平原上散步》 B.《价值千万的珍珠》 C.《沉没的大陆》 D.《章鱼》 【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情况,解答时需要对名著内容做到了如指掌,还要明 确名著的主题思想。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在海底平原上散步》里可以看见各种美丽的植虫动 物和软体动物,脚踩海底草坪非常柔软;《价值千万的珍珠)这一节里,尼摩船长带阿龙 纳斯三人来到印度洋的球母沙,数以百万计的珠母在这里繁殖,场面壮观;《沉设的大陆 )这一节里,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黑夜中来到了一个传说中沉设的古老城市的废墟,废 墟上还有熔岩在喷发;《章鱼》这一节快要接近海底旅行的尾声了,在经历了缺氧的生死 考验后,他们又一次遇到了危险,七只巨大的章鱼围困了诸第留斯号(鹦鹉螺号),尼摩 船长带领大家与章鱼搏斗,一名船员不幸被章鱼卷走,船长流下了眼泪。 答案: 示例一;选A.《在海底平原上散步》这一节里,阿龙纳斯一行三人第一次穿上潜水服,走 出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跟随尼摩船长欣赏海底美景。海水非官清散,阳光照射下来 ,可以看见各种美丽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脚踩海底草坪非常柔软。我在阅读时就对这 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向往。 15 示例二:选B.《价值千万的珍珠)这一节里,尼摩船长带阿龙纳斯三人来到印度洋的球母 沙,数以百万计的珠母在这里繁殖,场面壮观,他们还见识了嗣穴里一只孕育着价值千万 的珍珠的珠母。最后尼摩船长在黑鲨嘴下教起采珠人并送他珍珠,尼摩船长无与伦比的胆 略和对一个落难者无私的帮助让我钦佩和感动,我希望在这里游览时能再一次感受到阅读 时的那种激动, 示例三:选C.《沉设的大陆)这一节里,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黑夜中来到了一个传说中 沉设的古老城市的废墟,废墟上还有熔岩在喷发。一个古老的地名唤起了他们对历史的回 忆,在此陷人沉思。我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在广袤的废體上思考悠久的历史和短暂的 人生,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示例四:选D.《章鱼》这一节快要接近海底旅行的尾声了,在经历了缺氧的生死考验后, 他们又一次遇到了危险,七只巨大的章鱼围困了诸第留斯号(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领 大家与章鱼搏斗,一名船员不幸被章鱼卷走,船长流下了眼泪。读到这里,我觉得海底旅 行是勇敢者的行动,我喜欢冒险,希望能感受那一份惊心动魄。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对名著深入理解,对名著中的内容以及讴歌、赞颂的、批判、反对 的做到心中有数。 7.(1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明子出师 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 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 个很大的木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 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 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皆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 。”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 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16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 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 砍呀!” 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 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搡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 17 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 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明子把斧子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 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 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 黑罐忽地抬起头来。 明子很镇定地站着。 三和尚说:“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木头墩发出的。世界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 能在黑暗里把三斧 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烛光里,明子眼晴最亮。 三和尚对明于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认真想起来, 这个世界不太好, 可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他专门对着 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分寸怎么掌握着,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 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他充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 子一眼说,“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 傅的一点情意吧。”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 (节选自《山羊不吃天堂草》) (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我认为故事就是情节,本文的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就是“① 师傅请客 →② 黑罐斧击 →明子斧击→明子出师”。 我认为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才构成情节,我这样梳理情节:因为③ 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一道斧痕 所以明子出师了。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8 ①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从黑罐和明子拿斧头的动作,你读出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 ②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作家将三和尚的徒弟分别取名为“明子”和“黑罐“,有什么寓意? (4)如果你来评判,明子和黑罐哪一个应该出师?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 验,阐述你的观点与 理由。 【分析】这是一篇情节曲折,主旨耐人寻味的小说。小说记述了明子和黑罐都要出师闯荡 四方了,但三和尚要求他们必须在黑暗中挥动三次斧头,每一斧头都砍在同一道斧痕上才 可以离开。明子让黑罐先完成任务,黑暗中的黑罐无法达到三和尚的要求。黑暗中的明子 没有慌张,随着三声沉重的斧响,他的任务完成了。三和尚在明子离开前道出让他们这么 做的原因,并指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原来 三和尚是想用这种方法,让明子与黑罐知道该如何立足于世。 【解答】(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 中所给出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示例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 可。文章在写“明子击斧”之前,先写的是三和尚请客,可用“师傅请客”概括;然后写 三和尚给出出师的任务,明子让比自己在的黑罐先来,可用“黑罐斧击”来概括;最后明 子出师了,是因为他完成了师傅的任务,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一道斧痕。 (2)①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句中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体会。首先根 据文意知道,这三次斧击直接关系到二人的前途,事关重大。黑罐是“微微颤抖”双手, 可以看出他在任务前的紧张与不安;而明子却是“一把操起斧头”,可见他的动作的果断 ,对任务的完成充满信心。 ②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两个环境描写句,第一句以小窝棚中只有“蜡烛油的气味” 来渲染出一种严肃、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第二句则重点突出小窝棚的黑暗 ,也是为渲染紧张气氛,引起读者的注意力,这样的任务究竟谁能完成呢?为后文的明子 的表现埋下伏笔。 (3)本题考查小说中人物名字的意义。小说中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往往将自 19 己的情感倾向在人物的名字中表现出来。“明子”与“黑罐”,两个名字一“明”一“黑 ”,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合二人的行为来看,作者的情感倾于“明子”,“明”有聪明之 意,表现明白事理,会让人生更光明;而“黑罐”的“黑”则表现了人过于诚实,往往会 在黑暗中摸索人生路。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题,只要能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生 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认为哪一个出师都可以。明子的优点在于做事灵活,懂得变 通;黑罐的优点在于老实憨厚,做事扎实。 答案: (1)①师傅请客(或“师傅设局”“师傅散徒”等);②黑罐斧击(或“黑罐三击”“ 黑罐砍墩”等);③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一道斧痕 (2)①黑罐的胆怯不安,明子的镇定自信; ②渲染了小窝棚里紧张、严肃的氛围,以环境的凝重来反衬人物内心的波澜,预示着明子 将有不俗的表现。 (3)这两个名字对比的意味强烈,体现了作家的情感倾向。“明子”有聪明的意思,人情 练达,明白事理,自然胜人一筹;“黑罐”有实诚的意思,纯朴自然,雕琢不精,尚在暗 中摸索。 (4)该题分层赋分。 ①应该是明子出师。 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出理由。 示例一:明子砍了三下,只留下一道斧痕,明子很聪明。 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结合文本内容简单分析。 示例二: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砍了三下,只留下一道斧痕,得到了师傅的赞许。明 子比黑罐聪明,他知道做人不能太老实,他也知道师傅是在考验他们。 第三层:理解深刻,能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全面阐述。 示例三: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得到了师傅的赞许,达到了师傅的预期。在这个过程 中,明子不仅有黑罐所没有的镇定与自信,而且表现出了黑罐不具备的胆识与智慧。明子 的表现正契合了师傅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不能太老实,因为太 老实容易受气,但是也不能太没心肝,因为太没心肝容易作恶。把握好这个分寸,明是非 ,知进退,才是做人的智慧。 ②应该是黑罐出师。 20 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出理由。 示例一:黑罐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了。 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结合文本内容简单分析。 示例二:虽然黑罐没有达到师傅的预期,也没有得到师傅的赞许,但是他老老实实地按照 师傅的要求去做了,这种诚实做人的品质是难能可跟班的。相信他今后一定能成功。 【点评】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 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 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 8.(10分)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走,到月亮上种土豆去 传说,月亮上最有名的动植物是玉兔和桂树,有诗歌这样形客:“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 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今天,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已跃跃欲试,这次的目标 是月亮那不为人知的背面,而此次,我们带上月亮的将是一份大礼﹣﹣土豆。由教育部深 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嫦娥四 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底登陆月球背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奶粉罐”里乾坤大 “月面微型生态圈”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千克,从表面看就 是一个圆柱形的金属罐子,有点类似于我们家里的奶粉罐。在罐子里,土豆和拟南芥这两 种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动物虫卵吸入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 供给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循环往复,小生态圈就初现形态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地球上的光合作用直接利用太阳光,那么月球表面自然光线是如何 引入“生态圈” 的呢?原来,它是通过光导管引入的。这就实现了月面原位资源利用,让动植物完全接受 月球的光照环境, 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之前也考虑过用人工光线模拟地球上的光照环境,但利用 月面自身光照对 实验的意义更大,如果动植物能够适应月球光照生长,那么以后人类就可以在月球建设基 21 地,开展长时间的 科研工作,这对人类未来在地外星球生存非常重要。 “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真实的生态圃,假设这个生态圈运转正常,罐于里的动植物将 经历一个完整的 生命周期。动物虫卵从虫卵孵化到幼虫生长发育,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从发芽、幼苗生长 到开花,一个完整的 生命周期就诞生了。 登月生物有讲究 由于“罐子”容积有限,就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那些能登上月球的动植 物就需要满足特 定的条件。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其次,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传递热量,昼夜溫差大 ,在太空舱内温度控制在30~60℃,“罐子”内温度控制为最低﹣10℃,因此要求动植物 能够耐高温、耐冻,而且能抗辐射、抗干扰。 土豆是大家熟悉的食物,很有可能是以后太空的主食。这次选择的土豆是特别培育的“小 个子”品种。拟 南芥开花周期短,从发芽到开花只需1个月,是很好的实验用模式植物,因此把在月球开出 第一朵花的任务交 给了它 美国电彩《火星救援》中,宇航员马克独自在火星将居住舱变成火星土豆农场,靠种土豆 、吃土豆生存了 500天,美国大片里出现的场景,中国科学家正将它一步步交为现实。如果嫦娥四号科普载 荷成功,将意味 着“月面微型生态圈”适合于所有地外星球并成为人类生存的基础。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8年第4期,雍黎撰文,有删改) (1)根据文本对“月面微型生态圈”的介绍,在下图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22 ① 月球表面自然光线 ② 氧气 ③ 发芽,生长,开花 (2)小敏一听将在月亮上种土豆,马上就说:“夏天到了,我最喜欢吃西瓜,到月亮上种 西瓜多好!”请你根据文本内容,向小敏解释本次月面生物实验不种西瓜的原因。 (3)这篇文章刊登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 的标题?请说明理由。 A.人造“月面微型生态圈”将首次登月 B.走,到月亮上种土豆去 C.月亮上能种土豆吗 【分析】这则材料分为两个小节,首段介绍了说明内容:人造“月面微型生态圈”。第一 小节介绍了人造“月面微型生态圈”的运行原理。第二小节介绍了人造“月面微型生态圈 ”适宜种植什么样植物。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根据第一小节中的“在罐子里 ,土豆和拟南芥这两种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动物虫卵吸入氧气,排出的二 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供给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循环往复,小生态圈就初现形态了。“提 炼可知,第一空应为月球表面的自然光线。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这些氧气由虫卵吸 收,生成二氧化碳,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从而正常生长。据此分析可作答。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二小节中的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其次,由于月球上 没有大气传递热量,昼夜溫差大,在太空舱内温度控制在30~60℃,“罐子”内温度控制 为最低﹣10℃,因此要求动植物能够耐高温、耐冻,而且能抗辐射、抗干扰。和“土豆是 大家熟悉的食物,很有可能是以后太空的主食。“可提炼作答。 (3)本题考查给说明文拟题的能力。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 合题目的要求即可。说明文的题目常用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 23 用。作答本题时,可同意任何一个题目,然后围绕这几点作用表述理由即可。 答案: (1)①月球表面自然光线。②氧气③发芽,生长,开花。 (2)登月植物个子要小,月面微型生态圈容不下西瓜,罐内温度最低可达零下10度,登月 植物要耐寒,而西瓜不行,如果土豆在月球种植成功,有可能成为未来太空的主食,而西 瓜不能成为主食。 (3)我选B,这个标题将重大的科学实验说得通俗有趣,走生动地表现了即将成行的意思 ,到月亮上种土豆去有科幻色彩,同时这是一本面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期刊,这个 标题更能激发儿童阅读与探究的兴趣。 【点评】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 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 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9. 古诗阅读 ①遣意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②③衰年催酿黍 ,细雨更移橙 。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 ① 泛 ”字看出,颔联中的“② 野花落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之后眼见春日之景有 感而发。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作者看到树上黄鸟啼鸣,白鸥轻轻飞舞。颔联,看到满地 野花,孤村春意生机初现。颈联写自己年老,要赶紧酿酒,细雨飘到橙子之上。尾联写诗 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表达了作者幽居 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之情。 24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近,从啭字听 来;轻,从泛字看出。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此皆天然佳句。酿黍移橙,乃 闲居适情之事。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末联,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 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闲适之意可见一斑。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遣意》是即景抒情之作,前三联叙写幽静的春景,意在为 抒情做铺垫。作者的情感从“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直接表达出来,诗人渐渐喜欢断 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流露出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惬意生活,表达了 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答案: (1)泛;野花落 (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译文: 黄鸟在身边的树枝上婉转啼叫,在水中泛舟,眼前白鸥轻轻飞舞。一条小路上落满野花, 一座孤村里春水渐渐有了生机。年纪衰老催促自己赶紧酿酒,细雨飘到了橙子之上。渐渐 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 【点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 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 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 10.(10分)文言文阅读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①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 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 ②③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 ,顾无贮水处。先君 曰:“是天 ④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 也。”轼宝而用之,且为 铭曰: 25 ⑤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 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 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 ⑥⑦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 ,发书笥,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 .其匣虽不工 ,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③先君:这里 指苏洵。④祥:吉祥之 兆。⑤主:以……为主,着重于。⑥当涂:地名。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B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越明年,政通人和 求石兽于水中 A.得异石 B.且为铭日 C.明年至黄州 D.求砚不复得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 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理由。 【分析】译文: 苏轼12岁时,一天在纺织后院的空地上,与小朋友挖地做游戏。忽然,发现一块奇异的石 头,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能发出铿 锵悦耳的声音。他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可惜没有储水的地方。他的父亲说:“ 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于是,当即把这块砚头送给了 苏轼,苏轼说:““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于是,苏轼把它当成宝贝来使用,并在上 26 面刻上铭文,说:“既然我接受了上天的赐予,今后不可以使其易主。或以品德为高,或 要保全形体。如果两者都有,那我取什么呢,仰人鼻息,跪人脚下,这样的人世间还少吗 ?” 元丰二年(1079)秋七月,我获罪,全家人颠沛流离,书籍散乱。第二年赶赴黄州,砚台 找不到了,我以为丢失了。七年(1084))七月,船行到当涂地界,翻开书箱,忽然又看 见了它,心中大喜。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 先父亲手雕刻的啊。不可以交换。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奇异 B.写/给 C.第二年 D.寻找 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 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 是: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故停顿应为:是天砚也/有 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 果。赐是赐予的意思,一般用来长辈给晚辈或上级给下级某物,这个词语体现了苏轼对父 亲的敬重。而付是交给的意思,有托付的意味,表现了作者的郑重。这两个词语都表现了 作者对这方砚的珍视。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一受其成 ⑤,而不可更。或主 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一句 可知作者认为德相对于形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与《陋室铭》中“惟吾德馨“的观点是一致 的。 答案: (1)B (2)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 27 天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语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4)相同,天石砚无贮水之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 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之德所在,苏轼以砚喻人之德,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 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点评】句子划分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三、写作(55分) 11.(5分)5月19日,我国第一套有声语文教材“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正式发布。请 你结合下面图片上的信息, 向七年级同学推荐这套教材。要求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150字) 【分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要结合有关数字, 关健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解答】此题解答,可首先理清题目要求,然后观图知意,如本文主要内容是推介“中小 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可从图中的发布单位,主题,如何收听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语 言简明,得体,注意具体要求。 28 答案: 同学们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推出的第一套有声教材“中小学语文示范诵 读库”正式发布了,课文都是经典篇目,朗诵者都是央视或央广主播,被誉为“最好听的 语文”,你们可以从央广网、央视网、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地方收听,在他们的甜 美的声音里,遇见语文,遇见美好。 【点评】此题作答,首先是观察图意,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整合图中内容表达出来。 12.(5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此调查数据分析统计图选自《00后画像报告》,中国青年报社与腾讯QQ于5月4日联合发 布) “遇到困难时,你会向谁求助?”作为00后的你,这张图表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 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者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 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分析】【审题立意】题目中给出一个统计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结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人们大多数会首先想到向朋友求助,而不是老师或是家长。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有很 大程度是因为和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存在着隔阂。创作本文时,可以从友情的角度来立意选 材,也可从与父母与师长之间的代沟来立意选材。 【文体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 【思路点拨】如果创作议论文的话,文首引出论题或论点,文中采用并列式结构,从论题 中生发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论点,通过对分论点的论述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最后一段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如果创作记叙文的话,文首可以用题记开头,点明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显示自 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这与人记事,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多种描写方法综合 29 运用,立体地再现画面,刻画人物形象。文末以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升华主题,总结全 文。 【细节描写】写人记事,一定要重视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 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 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解答】【示例】 朋友 在学校里,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同学;在生活中我又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但在我心目 中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好朋友﹣﹣黄承浩。 他是中等身材,不高不瘦,剪着一个小平头,浓浓的眉毛下面还有一双调皮又机灵的眼睛 和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他那颗爱心的精神使我记忆犹新。 有一次,我和黄承浩在去田东人民广场的路上,黄承浩那机灵的眼睛往远处一眺,前面的 公路旁站着一位盲人老奶奶,他连忙朝着老奶奶的方向奔去。这时的我愣住了,我看见他 轻轻地扶着盲人老奶奶过马路,一直送到她的家。那一幕,我的心控制不住触动了,那平 日调皮而又好玩的朋友,果然做出那样的举动,不得不使我敬佩他。 还有一次,我俩一起晨跑,在晨跑的过程中,我们俩同时遇见了一位推着满载着青菜的三 轮车老大爷,黄承浩二话不说,就跑过去帮老大爷把满载着青菜的三轮车推上斜陡的拱桥 ,小明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全用光了。身边的老大爷不小心滑了一脚,摔倒在地,顿时,三 轮车往后滑,正要在老大爷身上压过,黄承浩心神很镇定,跃身地顶住了车轮,两脚尖死 死地顶住水泥地面的凹处,右手一拉,老大爷往路一摔,老大爷脸上露出了笑容。而黄承 浩身体瘦小,支撑不了这么重的三轮车,我看到三轮车慢慢往后移,连忙冲过去和李小明 一起推,瞬时,我才意识到了要把满载着青菜的三轮车推过拱桥有多难!我几乎用尽了我 全身的力气,但三轮车却丝毫一动不动,黄承浩马上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我们三个人一 起用力推,砖头顶着车轮。果然,我们终于成功了,可是,我和黄承浩已满头大汗,全身 很疲倦地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老大爷高兴地说:“谢谢你们!你们能留个名字吗?”, 30 我们听了会和地微笑走了。 黄承浩的爱心品质总是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激励着我,教会我如何做人,我敬佩他,喜欢 他,他更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点评】文章布局合理,开篇点题﹣﹣黄永浩是“我”心目中印象最深的朋友,然后通过 外貌描写突出黄永浩很帅,接下来叙述了一件黄永浩献爱心的事情,突出人物形象,最后 进行总结,深化文章主旨,语言流畅自然,很好。 31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