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下载

广东省广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1日






广东省广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 时填写考点考场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 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屏息/屏风 抽搐/养精蓄锐 C.占据/蹲踞 行辈/字里行间 【参考答案】C B.追溯/朔方 黄晕/头晕目眩 D.干涸/禁锢 奔丧/灰心丧气 【答案详解】 A选项中“屏息”的“屏”读作“bǐng”,“屏风”的“屏”读作“píng”,“抽搐”的“搐”读作“chù”,“ 养精蓄锐”的“蓄”读作“xù”;B选项中,“追溯”的“溯”读作“sù”,“朔方”的“朔”读作“shuò”,“ 黄晕”的“晕”读作“yùn”,“头晕目眩”的“晕”读作“yūn”;C选项中,“占据”的“据”和“蹲踞”的“ 踞”都读作“jù”,“行辈”的“行”和“字里行间”的“行”都读作“háng”;D选项中,“干涸”的“涸”读 作“hé”,“禁锢”的“锢”读作“gù”,“奔丧”的“丧”读作“sāng”,“灰心丧气”的“丧”读作“sàng”。故 而选择C为正确选项。 【备考建议】重视课内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尤其是同形异音字和形近字的读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默契 海枯石烂 诀别 眼花瞭乱 C.娴熟 顾名思意 幅射 月明风清 【参考答案】B B.嘈杂 人声鼎沸 制裁 轻而易举 D.藉贯 粗制滥造 荣膺 一泄千里 1【答案详解】A选项中“眼花瞭乱”的“瞭”错误,应为“缭”;C选项中“顾名思意”的“意”错误, 应为“义”,“幅射”应为“辐射”;D选项中“藉贯”应为“籍贯”,“一泄千里”的“泄”错误,应为“ 泻”。故而选择B为正确选项。 【备考建议】注意辨别形似宇以及成语的正确写法。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 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 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一声锣响,早已 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 ,好不热闹! A.因地制宜 迫在眉睫 拍手称快 C.因人而异 迫在眉睫 欢声雷动 【参考答案】选B B.因地制宜 迫不及待 欢声雷动 D.因人而异 迫不及待 拍手称快 【答案详解】“因地制宜”专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人而异”指因 为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或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 近眼前,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拍手称快”指拍着手喊痛快,多指 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欢声雷动指欢呼声像打雷那么响,形容场面热 烈。 【备考建议】注意积累成语以及辨别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3分)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 善。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参考答案】选C 【答案详解】A选项“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句式杂糅,应改为“ 2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或“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B选项搭配 不当,“素质”不能“加强”,应改为“素质明显提高”;D选项语序有误,应改为“委托港铁公 司规划和建设的”。 【备考建议】熟练掌握病句的各种娄型以及常见标志,在练习中提高识别能力。 5.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C.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 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 【参考答案】选A 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 下联:精印人间好书 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 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 【答案详解】B选项是印刷店;C选项是博物馆;D选项是药店。 【备考建议】平时要积累与吾行业相关的对联,并切实掌握对联的特点和有关知识。 6.为了推进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 设计评比活动。下面为参赛作品,请欣赏这两幅海报,并按要求作答。(5分) (1)甲、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谈理由。(3分) (2)结合你喜欢的那幅海报的内容,为本次活动拟出一条宣传口号。(2分) (1)【参考答案】 【甲】甲展现了老师带领学生们在藏书丰富的阅览室中读书的画面。图中学生们正聚精会 神地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老师也乐于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甲图能够表现出师生 同读的融洽气氛,强调了校园环境对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乙】乙是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一起阅读,温馨和谐的画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 子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陪伴,只有家人一起共同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孩 子的阅读兴趣才能更高。 (2)【参考答案】 甲:①师生同读,携手成长。 ②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 3乙:①构建书香家庭,培育懦雅一代。 ②家人齐阅读,增情益智乐融融。 【备考建议】本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活动精神的把握,应结合具体情况,联系实际和活动目 的作答,学生平时应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以及主流媒体的评论报道。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知困,然后能自反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 B.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C.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D.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E.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F.疑怪昨霄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参考答案】BD 【答案详解】A选项应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属语序错误;C 选项应为“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属语序错误;E选项应为“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薯年,壮心不已”,属语序错误;F应为“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 赢,笑从双脸生。”属字词错误。 【备考建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内古诗文的识记,在熟背课标要求的古诗文基础上, 还要注意古诗文中的易错字。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4分) ①乡书何处达? ②。(王湾《次北固山下》) ,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 (赵师秀《约客》)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 ④树树皆秋色, ⑤。 (王绩《野望》)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醉能同其乐, 【参考答案】①归雁洛阳边;②不戚戚于贫贱;③青草池塘处处蛙;④山山唯落晖;⑤ 马作的卢飞快;⑥醒能述以文者。 【备考建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内古诗文的识记,学生请背熟课标要求的所有古诗文 4。(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文名句。 (4分)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经常引用古典诗文名句,这展现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 在中央党校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就引用了① ”(《论语·雍也》)来说明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他还用了②“ ”《论语·为政》)来说明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备考建议】本题既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识记能力,也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学生 在熟记古诗文字词基础上,也要对古诗文具体语句意思、手法和作者情感有更好的理解。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4)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参考答案】(1)颠倒,错乱(2)消失(3)案件(4)以为……有利(5)屡次。 【备考建议】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重点字词的识记,学生请熟记课本中重点字词的注释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共55分) 三、(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10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5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横无际涯 受任于败军之际 C.去国怀乡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参考答案】C B.薄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 D.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答案详解】A选项:①边际;②时候。B选项:①迫近;②轻视。C选项:国都。D选项 :①日光;②景象,景物。本题除却考查《岳阳楼记》重点实词意思之外,兼考查了《出 师表》、《惠子相梁》、《醉翁亭记》中的几个实词,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中考考纲要求 掌握的古诗文。 【备考建议】熟悉教材的实词及虚词注释,注意一词多义,结合语境和语义帮助记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参考答案】政事通顺,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复兴起来了。 【答案详解】注意:“具”是通假字,同“俱”,译为“全”、“皆”。“兴”译为“复兴”。 【备考建议】此次文言文翻译考到的两个句子里面分别包含了通假字、倒装句的知识,故 建设考生在复习文言文时不能只关注重点字词的注释,也要兼顾通假字和句式的翻译。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参考答案】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答案详解】“微”译为“没有”,“斯”译为“这”。注意“吾谁与归”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注意 6还原宾语语序。 【备考建设】此次文言文翻译考到的两个句子里面分别包含了通假字、倒装句的知识,故 建设考生在复习文言文时不能只关注重点字词的注释,也要兼顾通假字和句式的翻译。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 ,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 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C.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 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D.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 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C 【答案详解】C选项“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原文说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对境遇有更高体会,不论失意、得意时皆勿因之或悲 或喜。 【备考建议】此次文言文考到的《岳阳楼记》,跟去年的《桃花源记》一样出自八年级上 册的课文,这和考前大家多预测会出九年级学的文言文有较大的出入,故建设考生备考时 应注意知识全面性,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 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 分析。(3分) 【参考答案】“顾”意思是:看。“济”意思是:渡过。 7【答案详解】本题中两个词都是古今异义词,是一类特殊文言现象。 【参考答案】“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 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 情。 【答案详解】诗句中两个的典故分别是姜太公得到周文王任用、伊尹得到商汤任用的故事 ,用典是古诗最管用的手法之一,具有含蓄深刻的特点,隐晦表达诗人的志向又是其中最 常见的一类用典。 【备考建议】全面掌握课内古诗文的字词注释和翻译、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等,熟记答题 方法“翻译诗句+概述内容+分析情感”。 四、(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18分) [权威发布]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 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 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 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网络在线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平板电脑阅读 年份 2016年 2017年 55.3% 59.7% 66.1% 71.0% 7.8% 10.6% 12.8% 14.3% 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报告发现, 虽然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 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我国成年国民各 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 分钟/每天)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手机 年份 图书 报纸 互联网 期刊 2016年 20.2 13.2 6.6 57.2 74.4 13. 9 2017年 20.4 12.0 6.9 60.7 80.4 12.6 5.5 8.1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 829周岁人群占34.6%,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 59周岁人群仅占10.6%。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 [广州调查] 《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 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 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48分钟,日均数字 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 .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其中成 年人达到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 。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 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 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广州文明网) [各抒己见]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 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 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 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 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 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 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 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 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 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 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 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 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 9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 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 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 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 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 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情,弱化了 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 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 式接触率也在提升。 B.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 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2017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 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 D.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 ,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 【参考答案】C 【答案详解】 A正确,由第①段可知。B正确,由表1对比数据可知。C错误,由表2“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 介人均阅读时长”可知,“报纸”的阅读时长17年较16年比有所下降。D正确,由第③段对比 数据可知。 【备考建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数据的能力,需要学生梳理大量数据间的关系,做题 时注意回归文章一一对比,根据关键词与文中各项数据和表格统计数据进行对比。 14.下列关于2017年广州市民阅读特点的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广州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要高于同年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 B.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C.广州未成年人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和日均数字阅读时长相当。 D.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 10 【参考答案】D 【答案详解】 A错误,文中并没有说明2017年的“全国国民综合阅读率”。 B错误,由【广州调查】可知,2017年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 民阅读时长,而非“同年”。 C.错误,由【广州调查】“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 .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可知。 D正确,由【广州调查】第②段可知。 【备考建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逻辑的把握,需要注意题目设置的陷阱,避免其增 加原文并没有的数据或概念。答题时注意表时间范围限定的词语,如“同年”等词汇,注意 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属性等具体内涵。判断选项是否改变了文章的原意 ,逻辑是否合理。 15.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 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 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 C.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 统阅读的限制,是一种创新。 D.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 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 【参考答案】D 【答案详解】 A正确,由原文【各抒己见】第①段可知。 B正确,由原文【各抒己见】第②段可知。 C正确,由原文【各抒己见】第③段可知。 D不正确,由原文【各抒己见】第④段“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可知 原观点并没有肯定“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 【备考建议】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对比能力,需要注意选项所指的人物观点,细心观察选 项有无偷换概念或者增删观点,表明态度的词语如“一定”“并不认为”等需要格外注意。 11 16.《新京报》记者李大超关于阅读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点概括。(4分) 【参考答案】 ①阅读有深浅之分,而我们有批评浅阅读的倾向,甚至会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高 度; ②我们在进行阅读要求的划分时,忽略了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 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且逐渐走向两极化。 【答案详解】这道题属于观点概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要明确这个人物的整体 观点,他对数字阅读持有的态度,然后回到原文【各抒己见】第⑤段,对其观点做一个概 括,最后根据分值“4分”将观点梳理为两个部分。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原文的观点不能进行 过度的加工而加入了原文没有表达的含义,进行单纯的概括即可。 【备考建议】注意观点概括、信息概括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不可画蛇添足,也不可有所遗 漏。 17.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 历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一】 我认为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纸质阅读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现 在学校教材、合同、公文等都不能脱离纸质阅读。其次部分人对纸质阅读的偏爱也将稳定 纸质阅读在人群中的占比,纸质书更便于做笔记和保存,很多书籍也具有宝贵的收藏价值 ,这些都是数字化阅读所不具备的特点。 【参考答案二】 我认为纸质阅读运渐会被数字化阅读替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如KINDLE等电子阅读器 ,以及各类阅读app,数字化阅读变得越来越普遍,各个年龄层接触数字化阅读的人也在逐 渐增多,数字化阅读的时间也在随之增加。而且数字化阅读的信息容量也在逐渐增大,获 取信息越来越方便,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阅读内容。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找到适合的论据来支 撑自己的观点,难度不算大。 【备考建议】科技与传统的对比和讨论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十分常见,学生平时需要对此类 知识进行积累,关注生活中的科技发展与其带来的变化,自己也要对各种现象有所思考。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22分) 12 一只羊其实怎样 杨瑞霞 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对于我来说,我 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另外,还有一只羊。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 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它是 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 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 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 了我们。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 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 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 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 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 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 无话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 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 些什么。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 ,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 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 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 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 喊了一声“八格亚鲁”。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发了一 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 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 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 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 。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在 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 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 13 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 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 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 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 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 到几分说异。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 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 ,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 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 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 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 ,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 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 外的怪诞。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 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 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份。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 ,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 。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 (原载《天涯》2001年04期,有删改) 18.本文主要写了大绵羊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①大绵羊对拿棍子侮辱它的二哥抗议,追击到二哥投降为止; ②大绵羊教训拿干粮渣捉弄它的邻居小伙子; ③大绵羊在雪夜大叫提醒主人羊群逃跑; ④大绵羊逃出羊栏趴在窗台偷看我。 【答案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情节概括题。 答题思路是:根据分值确定有几点→在原文中定位概括范围→对每件事情按照:“人+事+结 果”的结构进行概括→精简组织语言。此外,要注意审题。此题干中要求写“大绵羊”的事, 所以从大绵羊的角度(主语要是大绵羊),故在答题时,不能主客颠倒,还有要注意用词 14 的准确。 【备考建议】注意复习小说中情节的概括方法,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准确概括。 19.根据文本,“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羊有哪些认识?请分点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羊是弱势群体,需要被保护而不是作为保护者; (2)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 (3)逆来顺受、默默忍受而不会反抗; (4)无话可说,不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没有张扬的个性。 【答案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点概括题。 考生要先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段,然后根据分值确定是有四点“对羊的认识”,然后把原 文中的相关句子拆分归纳成四个要点,再结合文中的羊的独特性进行反面的对照补充。答 题中注意文中的关键词,如“善良”、“逆来顺受”可以直接作为答案要点,不要用近义词替 换。还有注意结合后文稍加解释补充。 【备考建议】复习掌握内容概括题的做法,养成踩点答题、关注分值的做题习惯,积累术 语,让自己的概括更加简洁凝练。 20.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 (2)(它)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 ,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 【参考答案】(1)运用了神志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轻蔑”一词表明这只羊对邻居给予 的“好意”表示不屑并干脆拒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只羊的独特个性,表明这只羊像人一 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2分) (2)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搭”、“张望”、“把头侧过去”、“紧贴”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这只羊趴窗窥视房间的情景,表现了这只羊的聪明和神秘,表达了“我”面对这一番场 景时绝望、惊诧的心情。(2分) 【答案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句赏析题。 首先根据加点词得出描写方法,结台文章上下文语境,按照“手法+内容+作用+情感”的答题 公式进行答案整合。 【备考建议】熟记词句赏析题的答题公式,掌握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特别注意要联系上 下文进行分析。 15 21.本文的标题是亮点,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好处。(5分) 【参考答案】 ①交代写作对象,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借儿时回忆向我们展示了一只体面的绵羊 “其实应该是怎样的”,所以哪怕它最后又回归了所谓“一只羊的结局”,也让张们记住了这 只羊曾经的高傲沉稳。(2分) ②“一只羊其实怎样”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引发读者对主旨的思考,增加对身边生命的敬 畏之心。(2分) ③本文以“一只羊其实怎样”为题,以疑问的语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 趣。(1分) 【答案详解】本文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包括:①点明中心②设置悬念③线索④点明对象⑤概括主要内容⑥象征。标 题首先是提问的形式,新颖而又引人注意,所以必然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本 文全文都在讲这只羊是怎样的,所以交特了写作对象“一只羊”,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而随着我们阅读的深入,展开对主旨的思考和探宄时,忍不住会随着作者的思绪去思考一 只羊到底是什么形象,所以这里是“引发读者对主旨的思考”。 【备课建议】熟记标题作用题的答题模板,日常练习中注意多做总结和复习。 22.本文的结尾谈到了羊的“宿命”,请问羊的“宿命”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 要塑造一个“不同凡响”却又逃不出“宿命”的羊的形象。(5分) 【参考答案】 宿命:在普通人眼中,一只羊的宿命就是逆来顺受地沉默长大,被卖掉,最终以肉的形式 出现在人们餐桌上。(或羊的宿命是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同时被人们视为逆来顺受、柔 弱的弱势群体。) 理解:①从人物形象来看,羊无法进脱宿命是它的结局,作者用羊悲剧性的结尾与其“不 同凡响”的一生做对比,悲壮而震撼地突出这只羊的与众不同。 ②从主旨来看,警示着人们要打破对生命的那些约定俗成的偏见,放下俯视生命的傲慢。 ③借羊喻人,呼吁我们要永远做一个“不同凡响”的、率真的、有智慧的人。 【答案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主旨。 本题有两个小问,第一问可以从文章结尾段找到答案,进行概括;第二问需要学生对文本 有较深的理解。学生可从设问所给的提示入手,联系这只羊的形象,得出这只羊的一生“不 同凡响”却有着悲剧性的结尾,形成对比,突出这只羊的独特;从文章的主旨入手,这只羊 16 的一生和命运表达了“张”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警示着人们打破成见,放下傲慢的态度; 从文章写法分析,借羊喻人,希望人们能做一个率真、智慧的人。 【备考建议】主旨类的题目是所有类型中的难点,考查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文学意识, 没有固定的答题思路。建议同学们平时可以多归纳不同类型的主题,进行深度阅读的拓展 等。 第三部分 写作(共60分) 五、(1小题,60分) 23.请以“原来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 称。 【作文评分】评分标准略 17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