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定西市、平凉市、酒泉市、庆阳市2021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下载

甘肃省武威市、定西市、平凉市、酒泉市、庆阳市2021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8日






甘肃省武威市 2021 年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3 的倒数是( )1313A. B. C. D. 33 C【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倒数的定义可知. 3解: 的倒数是 主要考查倒数的定义,要求熟练掌握.需要注意的是: 倒数的性质:负数的倒数还是负数,正数的倒数是正数, 没有倒数. .01倒数的定义:若两个数的乘积是 ,我们就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2. 2021 年是农历辛丑牛年,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 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某社区也开展了“迎新春牛年剪纸展”,下面的剪纸作品是轴对称图形的 是( )A. B. C. D. B【答案】 【解析】 【分析】结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解:A:不符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合题意; B:符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符合题意; C:不符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合题意; D:不符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合题意; 故答案是:B. 【点睛】本题考察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 当一个平面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3.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4 5 5  4 3  2  6 32  8  4 3  3  3 C【答案】 【解析】 【分析】直接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故A 错; 3  3  2 3 ,故 B 错; 4 5 5  3 5 ,C 正确; 3  2  6 ,故 D 错. 32  8  2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运算和化简,掌握其运算法则是解决此题关键. 4. 中国疫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中国外交部数据显示,截止 2021 年 3 月底,我国已无偿向 80 个国家 和 3 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预计 2022 年中国新冠疫苗产能有望达到 50 亿剂,约占全球产能的一半, 必将为全球抗疫作出重大贡献.数据“50 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5108 5109 50108 51010 A. B. C. D. B【答案】 【解析】 【分析】结合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即可求解. 9【详解】解:50 亿即 5000000000,故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故答案是:B. ,510 【点睛】本题考察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解题关键即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 n1 a 10 ,n 为整数.此外熟记常用的数量单位,如万即是 法,科学计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4 ,亿即是 8 等. ,其中 a  10 10 5. 10 y  5x 将直线 向下平移 2 个单位长度,所得直线的表达式为( )y  5x  2 y  5x  2 y  5 x  2 y  5 x  2 A. B. C. D. A【答案】 【解析】 【分析】只向下平移,让比例系数不变,常数项减去平移的单位即可. y  5x-2 y  5x 【详解】解:直线 向下平移 2 个单位后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函数上下平移的规则“上加下减”在常数 项. 函数左右平移的规则“左加右减”在自变量,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平 移的规则求出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是关键. DE//BF, RtABC 6. 如图,直线 的顶点 B在上,若 ,则 ADE  ()CBF  20 BF A. B. C. D. 70 60 75 80 A【答案】 【解析】 【分析】先求出 CBF 的余角∠ABF,利用平行线性质可求∠ADE. 【详解】解:∵ ,RtABC CBF  20 ∴∠ABC=90°,∠ABF=90°-∠CBF=90°-20°=70°, ∵DE//BF ,∴∠ADE=∠ABF=70°. 故选择 A. 【点睛】本题考查余角性质,平行线性质,掌握余角性质,平行线性质是解题关键. A, B,C, D, E AB  CD,AOB  42 7. O 如图,点 在上, ,则 CED  ()A. 48 B. C. D. 24 21 22 D【答案】 【解析】 【分析】先证明 再利用等弧的性质及圆周角定理可得答案. AB  CD, A, B,C, D, E 在AB  CD,AOB  42 O 【详解】解: 点上, , AB  CD, 11CED  AOB  42  21, 22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的两条弧,两个圆心角,两条弦之间的关系,圆周角定理,等弧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同 弧或等弧的概念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有“多人共车”问题:“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 人与车各几何?”其大意如下:有若干人要坐车,如果每 3 人坐一辆车,那么有 2 辆空车;如果每 2 人坐一 yx辆车,那么有 9 人需要步行,问人与车各多少?设共有 人, 辆车,则可列方程组为( )3(y  2)  x 2y 9  x 3(y  2)  x 2y  9  x 3(y  2)  x 2y  9  x 3(y  2)  x 2y  x  9 A. B. C. D. C【答案】 【解析】 yx3 y  2  x, 【分析】设共有 人, 辆车,由每3 人坐一辆车,有 2 辆空车,可得 由每 2 人坐一辆车, 2y  9  x, 有 9 人需要步行,可得: 从而可得答案. y【详解】解:设共有 人, 辆车,则 x3(y  2)  x 2y  9  x C.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确定相等关系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aba  b 2  3 a,b a,b 为“相随数对”,记为 9. 对于任意的有理数 ,如果满足 ,那么我们称这一对数 23a,b m,n 3m  2[3m  2n 1 ]  .若 是“相随数对”,则 ()A. B. C. 2 D. 3 2 1 A【答案】 【解析】 3m  2[3m  2n 1 ] 【分析】先根据新定义,可得 9m+4n=0,将整式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化简得9m  4n  2 ,然后整体代入计算即可. m,n 是“相随数对”, 【详解】解:∵ mnm  n 2  3 ∴,23整理得 9m+4n=0, 3m  2[3m  2n 1 ]  3m  6m  4n  2  9m  4n  2  2 .故选择 A. 【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相随数对,找出数对之间关系,整式加减计算求值,掌握新定义相随数对,找出 数对之间关系,整式加减计算求值是解题关键. AB  BC, BD  AC D AD BD 10. 如图 1,在ABC 中, 于点 .动点 A从 点出发,沿折线 My, y x与 的函数图象如图 x,AMD 方向运动,运动到点 停止.设点 C的运动路程为 的面积为 AB  BC M2,则 的长为( )AC A. 3 B. 6 C. 8 D. 9 B【答案】 【解析】 MB,点 运动到点 位置时, y=3 ,结 【分析】从图象可知, 的面积达到最大值 的长. AMD AB  BC  13 AC 合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勾股定理可求得 M【详解】解:根据函数图象可知,点 的运动路程 M B 运动到点 的位置时, ,点 x  AB  BC  2 13 y3的面积 达到最大值,即 3的面积为 . AMD ABD ∵AB  BC,BD  AC, 1∴∴∴AB  BC  13,AC  2AD, AD·BD  3. 22222.AD  BD  AB  13 13,2AD·BD 12 222,即: AD  BD  25 ,AD  2AD·BD  BD 1312  25 222,即: AD  BD 1 .AD  2AD·BD  BD 1312 1 ∵∴,AD  BD .AD  BD  5,AD  BD 1 2=6 两式相加,得, AD .∴=2 =AC AD6. 选故: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式的性质与恒等变形、函数图象等知识点,从函数 图象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等式的恒等变形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211. ___________ 因式分解: .4m  2m  2m 2  m 【答案】 【解析】 【分析】先确定 2 的公因式为 ,再利用提公因式分解因式即可得到答案. 2m 4m  2m 4m  2m2  2m 2  m . 【详解】解: 2m 2  m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提公因式分解因式,掌握公因式的确定是解题的关键. 1312x关于 的不等式 12. x 1 的解集是___________. 9x  【答案】 【解析】 2【分析】先去分母,再移项,最后把未知数的系数化“ ”,即可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11312x 1 【详解】解: 3, >去分母得: 2x  6 2x  9, 移项得: 9x  29x  故答案为: 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x已知关于 的方程 m13.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 的值是_____.. x  2x  m  0 【答案】1 【解析】 2﹣∴△=0 ∴4 4m=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x【详解】试题分析: 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x  2x  m  0 ∴m=1 1 ,故答案为 . 考点:根的判别式. 14. 开学前,根据学校防疫要求,小芸同学连续 14 天进行了体温测量,结果统计如下表: 体温( )36.3 236.4 36.5 336.6 436.7 136.8 1℃天数(天) 3____________ 这 14 天中,小芸体温的众数是 【答案】36.6 .℃【解析】 【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就可解决问题.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众数是 36.6℃, 故答案为:36.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众数的求解,正确理解众数的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AED  90,EAD  30, F 15. 如图,在矩形 ,则 中, 是BC 边上一点, 是边的中点, ABCD EAD cm ________ .EF  4cm BE  【答案】6 【解析】 AD, AE, BE 【分析】先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 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依次求解 即可得到答案. AED  90, 【详解】解: 是边的中点, ,EF  4cm FAD  AD  2EF  8, DAE  30, 3 AE  cos30 AD  8  4 3, 2矩形 ,ABCD  AD//BC,ABE  90, AEB  DAE  30, 3BE  AEcos30  4 3  6. 2故答案为: 6.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掌 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a2 1 A 3, y , B 4, y y y 的图象上,则 ____ 2 (填“>”或“<”或“=”) 116. 若点 1  2  在反比例函数 y  x【答案】 【解析】 a2 1 yx随 的增大而减小,再利用反比例函 【分析】先确定 的图像在一,三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 y  x数的性质可得答案. 20, >【详解】解: a 1 a2 1 yx随 的增大而减小, 的图像在一,三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 y  x4, >3 ∴ y1 y , <2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掌握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比较函数值的大小是解题的 关键. 17. 如图,从一块直径为 4dm 的圆形铁皮上剪出一个圆心角为 的扇形,则此扇形的面积为 90 2_____ .dm 【答案】 【解析】 2 AB, AC, 再利用扇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分析】如图,连接 得到答案. 证明 为圆的直径,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AB AB, 【详解】解:如图,连接 ACB  90, 为圆的直径, AB  4,  AB  AC2  BC2  AB2 , AC  BC,  AC  BC  2 2, 290  2 2 S= =2. 360 故答案为: 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扇形的面积的计算,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一组按规律排列的代数式: a  2b,a2  2b3,a3  2b5 ,a4  2b7 ,…,则第 个式子是___________. n18. n1 na  1 2b2n1 【答案】 【解析】 b【分析】根据已知的式子可以看出:每个式子的第一项中 a 的次数是式子的序号;第二项中 的次数是序 21号的 倍减,而第二项的符号是第奇数项时是正号,第偶数项时是负号. 【详解】解: 当为奇数时, 1 n1 1 ;∵n当 n 为偶数时, 1 n1  1 ,n1 第 n 个式子是: an  1 ·2b2n1 .∴n1 故答案为: an  1 ·2b2n1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项式的知识点,认真观察式子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6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 步骤. 119. (2021 )0  ( )1  2cos45 计算: .2【答案】 【解析】 3 2 【分析】先进行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余弦函数值计算,再计算二次根式的乘法,合并同类项即可. 1(2021 )0  ( )1  2cos45 【详解】解: ,22,1 2  2 2. 3 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三角函数值,掌握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 算法则,特殊角锐角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 2x x2  4 x  2 x2  4x  4 x  4 .20.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2  )  423, 【答案】 【解析】 x  2 【分析】小括号内先通分计算,将除法变成乘法并因式分解,根据乘法法则即可化简,再代值计算即可. 2x  4 2x (x  2)2 x  2 x  2 (x  2)(x  2)  ( ) 【详解】解:原式 4 x  2 x  2 x  2 4  x  2 423x  4     当时,原式 .4  2 【点睛】本题考察分式的化简求值,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型.解题的关键在于熟悉运算法则和因式分 解. 21. 在《阿基米德全集》中的《引理集》中记录了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提出的有关圆的一个引理.如图, 已知 是弦 上一点,请你根据以下步骤完成这个引理的作图过程. AB AB,C (1)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D, AC AD,CD ;①作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交 于点 于点 于点 ,连接 EAC DE AB F, A DF, BD, BF .②以点 为圆心, D长为半径作弧,交 (两点不重合),连接 DA FAB BC, BF (2)直接写出引理的结论:线段 的数量关系. 【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 BC  BF 【解析】 1A,C AC 【分析】(1)①分别 为圆心,大于 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过两弧的交点作直线 即DE 2可得到答案,②按照语句依次作图即可; DA  DC  DF, DBC  DBF, DFB  DCB, DCB≌DFB, (2)由作图可得: 再证明 再证明 从而可得结论. AD,CD ;【详解】解:(1)作出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连接 AC DE DF, BD, BF ,如图示: 以为圆心, 长为半径作弧,交 于点 ,连接 FDDA AB (2)结论: BC  BF .理由如下: DA  DF, 由作图可得: 是的垂直平分线, AC DE DA  DC  DF, DAC  DCA, AD  FD, DBC  DBF, 四边形 是圆的内接四边形, ABFD DAB  DFB 180, DCA DCB 180, DFB  DCB, DB  DB, DCB≌DFB, BC  BF.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 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解题是关键. 22. 如图 1 是平凉市地标建筑“大明宝塔”,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 年),是明代平凉韩王府延恩寺的 主体建筑.宝塔建造工艺精湛,与崆峒山的凌空塔遥相呼应,被誉为平凉古塔“双璧”.某数学兴趣小组开 展了测量“大明宝塔的高度”的实践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A, B A, D, B 的度数( CAD 方案设计:如图 2,宝塔 垂直于地面,在地面上选取 两处分别测得 和CD CBD 在同一条直线上). A, B 58m,CAD  42,CBD  58 数据收集:通过实地测量:地面上 问题解决:求宝塔 两点的距离为 .的高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CD sin 42  0.67,cos42  0.74, tan 42  0.90 参考数据: ,sin58  0.85,cos58  0.53, tan58 1.60 .根据上述方案及数据,请你完成求解过程. 【答案】33.4m 【解析】 x,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AD, BD, 再列方程,解方程可得答案. 【分析】设 CD  xm QCD  AB, 【详解】解: 设,CD  xm CD xxAD  在在中, ,,Rt△ACD Rt△CBD tan CAD tan 42 0.9 CD tan CBD tan58 1.6 xxBD  中,  AD  BD  AB, xx 58 ,0.9 1.6 125x  4176, 解得, x  33.4 .答:宝塔的高度约为33.4m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掌握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三角函数建立边与边之间的关 系是解题的关键. 23. 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装有 3 个红色小球和若干个白色小球,每个小球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每次把箱 子里的小球摇匀后随机摸出一个小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箱子里,通过大量重复实验后,发现摸到红色小 球的频率稳定于 0.75 左右. (1)请你估计箱子里白色小球的个数; (2)现从该箱子里摸出 1 个小球,记下颜色后放回箱子里,摇匀后,再摸出 1 个小球,求两次摸出的小球 颜色恰好不同的概率(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 3【答案】(1)1 个;(2) 8【解析】 【分析】(1)先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得到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0.75,再利用概率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可得答 案; (2)利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得到所有的等可能的结果数,得到符合条件的结果数,再利用概率公式计 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1)∵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 0.75 左右, ∴估计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0.75, 3x设白球有 个,依题意得  0.75 3 x 解得, .x 1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x 1 所以箱子里可能有 1 个白球; (2)列表如下: 红1 红 2 红 3 白红1 红 2 红 3 (红1 ,红1 ) (红 2 ,红1 ) (红 3 ,红1 ) (白,红1 ) (红1 ,红 2 ) (红 2 ,红 2 ) (红 3 ,红 2 ) (白,红 2 ) (红1 ,红) (红 2 ,红) (红 3 ,红 3 ) (白,红) (红1 ,白) (红 2 ,白) (红 3 ,白) (白,白) 白或画树状图如下: ∵一共有 16 种等可能的结果,两次摸出的小球颜色恰好不同的有: (红1 ,白)、(红 2 ,白)、(红 3 ,白)、(白,红1 )、(白,红 2 )、(白,红 3 )共 6 种. 638∴两次摸出的小球恰好颜色不同的概率 .16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利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掌握实 验次数足够多的情况下,频率会稳定在某个数值附近,这个常数视为概率,以及掌握列表与画树状图的方 法是解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40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 步骤. 24.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某校开展了以“学习百年党史,汇聚团结伟力”为主题的知识竞赛, A, B,C, D, E 竞赛结束后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成绩进行统计,按成绩分成 的统计图.请结合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五个等级,并绘制了如下不完整 等级 A成绩 50  x  60 60  x  70 70  x  80 80  x  90 90  x 100 BCDEm  (1)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了_________名学生的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中 (2)补全学生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 __________; (3)所抽取学生成绩的中位数落在________等级; (4)若成绩在 80 分及以上为优秀,全校共有 2000 名学生,估计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多少人? 【答案】(1)200,16;(2)见解析;(3) ;(4)940 人 C【解析】 【分析】(1)B 等级人数 40 人÷B 等级的百分比为 20%, 利用抽查人数-其它各组人数即可; (2) C 等级 200×25%=50 人,m=16 即可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 (3)根据中位数定义即可求即; (4)成绩 80 分以上的在 D、E 两等级中人数占抽样的百分比 47%乘以学生总数即可. 【详解】解:(1)B 等级人数 40 人,由扇形图可知 B 等级的百分比为 20%, ∴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了 40÷20%=200 名学生的成绩,C 等级 200×25%=50 人 ∴m=200-40-50-70-24=16 故答案 为:200,16; (2) C 等级 200×25%=50 人,m=16, 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3)频率分布直方图已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一共抽查 200 个数据,根据中位数定义中位数位于第 100,101 两位置上成绩的平均数,16+40=56 100,16+40+50=106 101, ∴中位数在 等级内; C故答案为:C (4)成绩 80 分以上的在 D、E 两等级中人数为:70+24=94 人,占抽样的百分比为 94÷200×100%=47%, 的全校共有 2000 名学生,成绩优秀 学生有200047%  940 (人). 答:全校 2000 名学生中,估计成绩优秀的学生有 940 人. 【点睛】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扇形图获取信息,样本容量,补画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位数,用样本 的百分比含量估计总体中的数目等知识,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关键. 25. 如图 1,小刚家,学校、图书馆在同一条直线上,小刚骑自行车匀速从学校到图书馆,到达图书馆还完 y m 书后,再以相同的速度原路返回家中(上、下车时间忽略不计).小刚离家的距离  与他所用的时间 x min 的函数关系如图 2 所示. m(1)小刚家与学校的距离为___________ ,小刚骑自行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min yx与 的函数表达式; (2)求小刚从图书馆返回家的过程中, (3)小刚出发 35 分钟时,他离家有多远? y  200x  9000 20 x  45 ;(3) 2000m 【答案】(1)3000,200;(2) 【解析】 【分析】(1)从起点处为学校出发去处为图书馆,可求小刚家与学校的距离为 3000m,小刚骑自行车匀速 行驶 10 分钟,从 3000m 走到 5000m 可求骑自行车的速度即可; (2)求出从图书馆出发时的时间与路程和回到家是的时间与路程,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即可; (3)小刚出发 35 分钟,在返回家的时间内,利用函数解析式求出当 时,函数值即可. x  35 【详解】解:(1)小刚骑自行车匀速从学校到图书馆,从起点 3000m 处为学校出发去 5000m 处为图书馆, ∴小刚家与学校的距离为 3000m, 小刚骑自行车匀速行驶 10 分钟,从 3000m 走到 5000m, 行驶的路程为 5000-3000=2000m, 骑自行车的速度为 2000÷10=200m/min, 故答案为:3000,200; 5000  200  25 min (2)小刚从图书馆返回家的时间: 25 20  45 min .总时间: 设返回时 .yxy  kx  b ,与的函数表达式为 20k  b  5000 45k  b  0 20,5000 , 45,0   把代入得: ,k  200 b  9000 解得, , y  200x  9000 20 x  45 .(3)小刚出发 35 分钟,即当 y  20035 9000  2000 时, x  35 ,答:此时他离家 .2000m 【点睛】本题考查从函数图像中获取信息,求距离,自行车行驶速度,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返回时解析式, 用行驶的具体时间确定函数值解决问题,掌握从函数图像中获取信息,求距离,自行车行驶速度,利用待 定系数法求返回时解析式,用行驶的具体时间确定函数值解决问题是解题关键. O, D 26. O 如图,ABC 内接于 是的直径 的延长线上一点, DCB  OAC .过圆心 O作BC AB 的平行线交 的延长线于点 .DC EO (1)求证: 是的切线; CD CD  4,CE  6 O (2)若 ,求 的半径及 的值; tan OCB 【答案】(1)见解析;(2)半径为 3, tanOCB  2 【解析】 O OCD  90 ,结合直径所对圆周角是 【分析】(1)证明 是的半径,即证明 、等腰△OAC 和 OC 90 已知 OAC  OCA即可求解; EC OC tan OCB  tan EOC= (2)由(1)中结论和 BC∥OE 可知, ,再由 CD、CE 和平行线分线段成 比例,即可找到 BD、OB、BC、OE 的关系,最后利用 Rt△OCD 三边的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OA  OC, 【详解】(1)证明:如图, ,OAC  OCA DCB  OAC OCA  DCB ,,Q AB O 是的直径, ACB  90 ,,OCA OCB  90 OCD  90 DCB  OCB  90,即 ,,OC  DC O O 又是的半径, 的切线. OC CD 是BC∥OE, (2) BD CD BD 462,即 ,则 ,OB CE OB 3OB  OC  3x,OD  OB  BD  5x BD  2x ∴设 ,OC  DC, OC2  CD2  OD2 (3x)2  42  (5x)2 OC  3x  3.即 BC∥OE, x 1 ,解得, ,O 的半径为 3, ,OCB  EOC EC 6tan EOC   2 在RtOCE 中, ,OC 3tan OCB  tan EOC  2 .【点睛】本题考查圆切线的证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属于中档几何综合题, 解题的关键在于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和方程思想. E, F AB, BC DE  AF, DE  AF 27. 问题解决:如图 1,在矩形 中,点 分别在 边上, G于点 . ABCD (1)求证:四边形 是正方形; ABCD (2)延长 到点 H,使得 ,判断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CB BH  AE △AHF E, F AB, BC 边上, 类比迁移:如图 2,在菱形 中,点 分别在 与DE AF 相交于点 G,ABCD DE  AF,AED  60, AE  6, BF  2 ,求 的长. DE 【答案】问题解决:(1)见解析;(2)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解析;类比迁移:8 【解析】 【分析】问题解决:(1)证明矩形 ABCD 是正方形,则只需证明一组邻边相等即可.结合 和DE  AF DAE  90可知 BAF  ADG ,再利用矩形的边角性质即可证明 ,即 ,即 ABF≌DAE AB  AD 可求解; (2)由(1)中结论可知 ,再结合已知 ,即可证明 ,从而求得 AE  BF BH  AE △ABH≌△DAE 是等腰三角形; 类比迁移:由前面问题的结论想到延长 △AHF 到点 H,使得 BH  AE  6 ,结合菱形的性质,可以得到 CB AED  60 ,再结合已知 可得等边 ,最后利用线段BF 长度即可求解. ABH≌DAE AHF 【详解】解:问题解决: (1)证明:如图 1,∵四边形 是矩形, ABCD ABC  DAB  90 BAF  GAD  90 ..DE  AF,ADG  GAD  90 . BAF  ADG . AF  DE,ABF≌DAE, AB  AD 又.∴矩形 是正方形. ABCD (2)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AHF  AB  AD,ABH  DAE  90, BH  AE ,ABH≌DAE, AH  DE .DE  AF, AH  AF 又,即 是等腰三角形. △AHF 类比迁移: 如图 2,延长 到点 H,使得 BH  AE  6 ,连接 .CB AH ∵四边形 是菱形, ABCD  AD∥BC, AB  AD,ABH  BAD .BH  AE,ABH≌DAE . AH  DE,AHB  DEA  60 .DE  AF, AH  AF 又.AHB  60,AHF 是等边三角形, , AH  HF DE  AH  HF  HB  BF  6  2  8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证明、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断与性质等问题,属于中档难度的几何综 合题.理解题意并灵活运用,做出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128. y  x2  bx  c A 0,2 ,B 4,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与坐标轴交于 两点,直线 2yxBC : y  2x 8 G, DG 交轴于点 .点 为直线 C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 作D轴的垂线,垂足为 DAB BC, AB E, F .分别交直线 于点 1y  x2  bx  c (1)求抛物线 的表达式; 212GF  (2)当 (3)① ,连接 ,求 的面积; BDF BD yH是轴上一点,当四边形 H是矩形时,求点 的坐标; BEHF ②在①的条件下,第一象限有一动点 P,满足 PH  PC  2 ,求 周长的最小值. △PHB 133y  x2  x  2 H 0,3 ;② 【答案】(1) ;(2) ;(3)① 4 5 7 422【解析】 【分析】(1)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答案. (2)由题意可求出 ,OA  2 .利用三角函数可知在 和RtBOA RtBGF 中, OB  4 OA GF tan ABO  ,由此即可求出GB 1,从而可求出 .即可求出 D 点坐标,继而求出 OG  3 OB GB 1GF  GD  2 .再根据 ,即可求出 FD 的长,最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最后答案. 211HF  BC 的于点 .根据矩形性质可知 BN  NH  BH  EF (3)①连接 ,交 ,.由 NBH EF 22BG BE BF CH BF HF  BC 1 1 可推出 EF ∥ AC, .由 ,可推出 .再根据直线 BC 的解析 OG CE AF AH AF 式可求出 C 点坐标,即可得出 OC 的长,由此可求出 AC 的长,即可求出 CH 的长,最后即得出 OH 的长, 即可得出 H 点坐标. C PH  PB  HB ②在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 的长,再根据 结合 PH  PC  2 可推 ,即要使 PHB 最小,就要 PC  PB 最小,由题意可知当点 BC 上时, 的长,即得出 RtOBH HB PHB C PC  PB  7 C出P在PHB BC 长即可.在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BC PC  PB  BC 为最小.即求出 周长的最小值为 RtOBC △PHB .BC  7 1y  x2  bx  c A 0, 2 ,B 4,0 【详解】解:(1)∵抛物线 过两点, 2c  2 ,8 4b  c  0 32b   解得, ,c  2 13 y  x2  x  2 .22B 4,0 , (2) .OB  4 同理,OA  2 .又GF  x 轴, 轴, OA  x 1OA GF 24tan ABO  ∴在 和RtBOA RtBGF 中, ,即 ,2GB OB GB GB 1, .OG  OB GB  4 1 3 13y  32  3 2  2 当x  3时, ,D22D 3, 2 ,即GD  2 .132FD  GD GF  2   ,211 3 34SBDF  FD BG   1 .22 2 (3)①如图,连接 ,交 于点 .NBH EF ∵四边形 是矩形, BEHF 1EF  BH,BN  NH  BH .2又,EF ∥ AC, BN BF 1 ∴,NH AF BG BE BF 1 .OG CE AF ∵四边形 是矩形, BEHF .HF ∥BC CH BF 1 ,AH AF y  8 ∵当 x=0 时, ,C∴OC  8  AC  OC  AO  8 2 10 CH  5 ,,,OH  OC CH  85  3 H 0,3 ,.2222②在 中, .,RtOBH HB  OH  OB  3  4  5 PH  PC  2 CPHB  PH  PB  HB  PC  2  PB  5  PC  PB  7 C∴要使 PHB 最小,就要 PC  PB 最小. PC  PB  BC ,∴当点 P在BC 上时, PC  PB  BC 为最小. 2222在中, .RtOBC BC  OC  OB  8  4  4 5 周长的最小值是 .PHB 4 5 7 【点睛】本题为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矩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角形三边关系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综合性强,较难.利用数形结 合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