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2021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内蒙古鄂尔多斯2021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8日






内蒙古鄂尔多斯 2021 年中考数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0,, 2 ,1 1. A. 在实数 中,最小的数是( B. )D. 2 C. 01 C【答案】 【解析】 【分析】先计算绝对值,再根据实数大小的比较法则得出答案; 【详解】解:∵|-2|=2, ∴-1<0<|-2|< ∴最小的数为:-1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大小比较和算术平方根,能根据实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比较数的大小是解此题的 关键,注意: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 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其绝对值大的反而 小. 2.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五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它的左视图是( )A. B. C. D. B【答案】 【解析】 【分析】找出几何体从左边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 【详解】解:此几何体的左视图有两列,左边一列有 2 个小正方形,右边一列有 1 个小正方体,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关键是掌握所看的位置. 3. 世卫组织宣布冠状病毒最大直径约为 ,“0.00000012”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0.00000012m 1.2107 1.2106 12108 0.12106 A. B. C. D. A【答案】 【解析】 【分析】将 0.00000012 写成 a×10n(1<|a|<10,n 为整数)的形式即可. 7 【详解】解:0.00000012= 故选 A. .1.21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记数法,将原数写成 a×10n(1<|a|<10,n 为整数)的形式,确定 a 和 n 的 值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4.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2a  3 a  3  a2  6a  9  D. 3a3  9a6 a2  a2  2a4 a6  a2  a3 A. B. C. D【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除法、平方差公式、以及积的乘方进行计算即可; 22【详解】解: 2 ,选选项 A 错误; a  a  2a 4 ,选项 B 错误; a6  a2  a a  3 a 3  a2 9  ,选项 C 错误; 23a3  9a6 ,选项 D 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除法、平方差公式、以及积的乘方,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是 解题的关键 30° 5. 一块含 角的直角三角板和直尺如图放置,若1  14633 ,则 2 的度数为( )A. 6427 B. 6327 C. 6433 D. 6333 B【答案】 【解析】 【分析】先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出∠3=180°-∠1=33°27′,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4=∠2,然后根据三 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1  14633 ∴∠3=180°-∠1=33°27′, ∴∠4=∠3+30°=63°27′, ,∵AB∥CD, ∴∠2=∠4=63°27′,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应用,能求出∠3 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两 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 小明收集了鄂尔多斯市某酒店 2021 年 3 月 1 日~3 月 6 日每天的用水量(单位:吨),整理并绘制成如 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23 25 3A. 平均数是 B. 众数是 10 C. 中位数是 8.5 D. 方差是 4D【答案】 【解析】 【分析】由折线图得到相关六天的用水数据,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然后判断得 结论. 【详解】解:由折线图知:1 日用水 4 吨,二日用水 2 吨,三日用水 7 吨,四日用水 10 吨,5 日用水 9 吨, 6 日 4 吨, 平均数是:(4+2+7+10+9+4)÷6=6, 数据 2,4,4,7,9,10 的中位数是(4+7)÷2=5.5, 的4 出现 次数最多,故众数为4, 125 3方差是 S2= ×[(2−6)2+(4−6)2+(4−6)2+(7−6)2+(9−6)2+(10-6)2]= .6综上只有选项 D 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等知识,读折线图得到用水量数据是解决本题 的关键. O 0,0 ,点 C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按以下步骤作图: 7. 已知: 的顶点 AOCD OA ①以点 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 于点 M,交 于点 N. OC 1MN ②分别以点 M,N 为圆心,大于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 AOC 内相交于点 E. ,则点 A 的坐标为( 2F 2,3 ③画射线 ,交 于点 )OE AD 54 ,3  ,3 A. B. C. D. (3 13,3) (2  13,3) 45A【答案】 【解析】 【分析】由题意得:OE 平分∠AOC,结合 AD∥OC,可得 AO=AF,设 AH=m,则 AO=AF=2+m,根据勾股 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解:由作图痕迹可知:OE 平分∠AOC, ∴∠AOF=∠COF, ∵在 中,AD∥OC, AOCD ∴∠COF=∠AFO, ∴∠AOF=∠AFO, ∴AO=AF, F 2,3 ,∵∴FH=2,OH=3, 设 AH=m,则 AO=AF=2+m, ∵在 RtAOH 中,AH2+OH2=AO2, 5222m  ∴m +3 =(2+m) ,解得: ,45 ,3 ∴A ,4故选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尺规作角平分线,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推出 AO=AF,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8. 2020 年疫情防控期间,鄂尔多斯市某电信公司为了满足全体员工的需要,花 1 万元购买了一批口罩,随 着 2021 年疫情的缓解,以及各种抗疫物资充足的供应,每包口罩下降 10 元,电信公司又花 6000 元购买了 一批口罩,购买的数量比 2020 年购买的数量还多 100 包,设 2020 年每包口罩为 x 元,可列方程为( )16000 10000 6000 100  100  100  A. C. B. D. xx 10 xx 10 10000 6000 10000 6000 100 xx 10 xx 10 C【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等量关系“2021 年购买的口罩数量比 2020 年购买的口罩数量多 100 包”即可列出方 程. 【详解】解:设 2020 年每包口罩 x 元,则 2021 年每包口罩(x-10)元. 根据题意,得, 6000 10000 100. x 10 x10000 6000 =100. 即: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分式方程的知识点,寻找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是列出方程的关键. xx 10 ACB  90, AC  8, BC  6 9. 如图,在 中, ,将边 BC 沿CN 折叠,使点 B 落在 上的点 RtABC AB B′ 处,再将边 沿AC CM 折叠,使点 A 落在 的延长线上的点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 A 分别交于点 N、 AB CB M,则线段 的长为( )AM 9A. 856575B. C. D. 5B【答案】 【解析】 24 532 5【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AB=10,利用等积法求出 CN= =45°,进而即可得到答案. ,从而得 AN= ,再证明∠NMC=∠NCM ACB  90, AC  8, BC  6 【详解】解:∵ 2222∴AB= ,AC  BC  6 8 10 11∵S△ABC= ×AB×CN= ×AC×BC 2224 5∴CN= ,224 532 5AC2 CN2  82  ∵AN= ,∵折叠 ∴AM=A’M,∠BCN=∠B’CN,∠ACM=∠A’CM, ∵∠BCN+∠B’CN+∠ACM+∠A’CM=90°, ∴∠B’CN +∠A’CM=45°, ∴∠MCN=45°,且 CN⊥AB, ∴∠NMC=∠NCM=45°, 24 ∴MN=CN= ,524 58532 5∴A’M=AM=AN−MN= 故选 B. -=.的【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 性质,熟练运用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10. 边上的一点,点 M 从点 A 出发沿折线 AH  HC  CB 运动到点 B CD 如图①,在矩形 中,H 为 ABCD 停止,点 N 从点 A 出发沿 运动到点 B 停止,它们的运动速度都是 ,若点 M、N 同时开始运动, 1cm/s AB S cm2 ,已知 S 与 t 之间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 t s   设运动时间为 是( ,的面积为 AMN )①当 0  t  6 时, 是等边三角形. AMN ②在运动过程中,使得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 M 一共有 3 个. △ADM 3t2 ③当 0  t  6 时, S  .4④当 ⑤当 时, .ADH∽ABM t  9  3 时, .9  t  9  3 3 S  3t  9  3 3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A【答案】 【解析】 【分析】由图②可知:当 0<t≤6 时,点 M、N 两点经过 6 秒时,S 最大,此时点 M 在点 H 处,点 N 在点 B 处并停止不动;由点 M、N 两点的运动速度为 1cm/s,所以可得 AH=AB=6cm,利用四边形 ABCD 是矩形可 知 CD=AB=6cm;当 6≤t≤9 时,S= 且保持不变,说明点 N 在 B 处不动,点 M 在线段 HC 上运动,运动 9 3 时间为(9-6)秒,可得 HC=3cm,即点 H 为 CD 的中点;利用以上的信息对每个结论进行分析判断后得出 结论. 【详解】解:由图②可知:点 M、N 两点经过 6 秒时,S 最大,此时点 M 在点 H 处,点 N 在点 B 处并停止 不动,如图, ①∵点 M、N 两点的运动速度为 1cm/s, ∴AH=AB=6cm,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CD=AB=6cm. ∵当 t=6s 时,S= cm2, 9 3 1∴×AB×BC= .9 3 2∴BC= .3 3 ∵当 6≤t≤9 时,S= 且保持不变, 9 3 ∴点 N 在 B 处不动,点 M 在线段 HC 上运动,运动时间为(9-6)秒, ∴HC=3cm,即点 H 为 CD 的中点. 22∴BH= .CH  BC  6 ∴AB=AH=BH=6, ∴△ABM 为等边三角形. ∴∠HAB=60°. ∵点 M、N 同时开始运动,速度均为 1cm/s, ∴AM=AN, ∴当 0<t≤6 时,△AMN 为等边三角形. 故①正确; ②如图,当点 M 在 AD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ADM 为等腰三角形: 此时有两个符合条件的点; 当 AD=AM 时,△ADM 为等腰三角形,如图: 当 DA=DM 时,△ADM 为等腰三角形,如图: 综上所述,在运动过程中,使得△ADM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 M 一共有 4 个. ∴②不正确; ③过点 M 作 ME⊥AB 于点 E,如图, 由题意:AM=AN=t, 由①知:∠HAB=60°. 在 Rt△AME 中, ME ∵sin∠MAE= AM ,3∴ME=AM•sin60°= t, 211233∴S= AN×ME= t t  t2 .224∴③正确; ④当 t=9+ 时,CM= ,如图, 33由①知:BC= ,3 3 ∴MB=BC-CM= ∵AB=6, .2 3 BM 2 3 3∴tan∠MAB= ,AB 63∴∠MAB=30°. ∵∠HAB=60°, ∴∠DAH=90°-60°=30°. ∴∠DAH=∠BAM. ∵∠D=∠B=90°, ∴△ADH∽△ABM. ∴④正确; ⑤当 9<t<9+ 时,此时点 M 在边 BC 上,如图, 3 3 此时 MB=9+ -t, 3 3 11 AB  MB  6 9  3 3 t  27  9 3 3t ∴S= .22∴⑤不正确; 综上,结论正确的有:①③④.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主要涉及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三角形的面积,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对于动点问题,依据 已知条件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求得相应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题,每题 3 分,共 18 分) 11. x的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函数 y  4  2x x2【答案】 ≤ .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关系中主要有二次根式.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被开方数 是非负数即可求解. 【详解】根据题意得:4-2x≥0, 解得 x≤2. 【点睛】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 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1 10计算: 3 ___________. 12. 8  2021   3【答案】-4 【解析】 【分析】根据立方根、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即可求解. 2 1 3 【详解】解:原式=  51  4. 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立方根、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实数的混合运算等知识点,熟知上述的各种运算 法则是解题的基础. 的13. 如图,小梅把一顶底面半径为 圆锥形小丑纸帽沿一条母线剪开并展平,得到一个圆心角为 10cm 120 cm 的扇形纸片,那么扇形纸片的半径为___________ .【答案】30 【解析】 【分析】先求出圆锥底面周长,再根据弧长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解:∵圆锥的底面周长=2π×10=20π(cm), 120r 20  ∴,即:r=30, 180 故答案是:3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弧长公式,圆锥底面周长,掌握圆锥底面周长等于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弧长,是解题 的关键. 14. 将一些相同的“〇”按如图所示的规律依次摆放,观察每个“龟图”的“〇”的个数,则第 30 个“龟 图”中有___________个“〇”. 【答案】875 【解析】 【分析】设第 n 个“龟图”中有 an 个“〇”(n 为正整数),观察“龟图”,根据给定图形中“〇”个数的变 化可找出变化规律“an=n2−n+5(n 为正整数)”,再代入 n=30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设第 n 个“龟图”中有 an 个“〇”(n 为正整数). 观察图形,可知:a1=1+2+2=5,a2=1+3+12+2=7,a3=1+4+22+2=11,a4=1+5+32+2= 17,…, ∴an=1+(n+1)+(n−1)2+2=n2−n+5(n 为正整数), ∴a30=302−30+5=875. 故答案是:875.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根据各图形中“〇”个数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n=n2−n+5 (n 为正整数)”是解题的关键.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只填序号) 的整数部分为 2,小数部分为 ①.7  17 17  4 ②外角为 ③把直线 且边长为 2 的正多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60 3y  2x 3 y  2x  2 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后得到的直线解析式为 .2④新定义运算: ,则方程 1* x 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m*n  mn  2n 1 【答案】①③④ 【解析】 【分析】得到 的整数部分即可判断①;先判断出正多边形为正六边形,再求出其内切圆半径即可判断②; 17 根据直线的平移规律可判断③;根据新定义运算列出方程即可判断④. 【详解】解:①∵16 17  25 ,∴4  17  5 ∴∴∴5  17  4 2  7  17  3 的整数部分为 2,小数部分为 ,故①错误; 7  17 5  17 ②外角为 的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60 36060=6 ∴这个正多边形是正六边形, 设这个正六边形为 ABCDEF,如图,O 为正六边形的中心,连接 OA,过 O 作 OG⊥AB 于点 G, ∵AB=2,∠BAF=120° ∴AG=1,∠GAO=60° ∴,即外角为 且边长为 2 的正多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故②正确; 60 OG  3 3y  2x 3 y  2(x 1) 3  2x 1 ③把直线 ④∵新定义运算: 向左平移 1 个单位后得到的直线解析式为 ,故③错误; 2,m*n  mn  2n 1 ∴方程 1* x  (1) x2  2x 1 0,即 ,2x  2x 1 0 2∴=2  411 0 ∴方程 1* x  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故④错误, ∴错误的结论是①③④ 帮答案为①③④.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正多边形和圆,直线的平移以及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以上相关 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CF, DF 16. 如图,已知正方形 的边长为 6,点 F 是正方形内一点,连接 ,且 ,ABCD ADF = DCF EB, EF ,则 EB  EF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点 E 是 边上一动点,连接 AD 【答案】 【解析】 -3 3 13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ADC=90°,推出∠DFC=90°,点 F 在以 DC 为直径的半圆上移动,, 如图,设 CD 的中点为 O,作正方形 ABCD 关于直线 AD 对称的正方形 APGD,则点 B 的对应点是 P,连接 PO 交 AD 于 E,交半圆 O 于 F,则线段 FP 的长即为 BE+FE 的长度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 论. 【详解】解:∵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DC=90°, ∴∠ADF+∠CDF=90°, ∵,ADF = DCF ∴∠DCF+∠CDF=90°, ∴∠DFC=90°, ∴点 F 在以 DC 为直径的半圆上移动, 如图,设 CD 的中点为 O,作正方形 ABCD 关于直线 AD 对称的正方形 APGD,则点 B 的对应点是 P, 连接 PO 交 AD 于 E,交半圆 O 于 F,则线段 FP 的长即为 BE+FE 的长度最小值,OF=3, ∵∠G=90°,PG=DG=AB=6, ∴OG=9, 2222∴OP= ∴FP= ,PG +OG  6  9  3 13 -3, 3 13 ∴BE+FE 的长度最小值为 -3, 3 13 故答案为: -3. 3 13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圆的基本性质.凡是涉及最短距 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结合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8 题,共 72 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 程. 4x 3(x  2)  4 17. (1)解不等式组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 x 1 x 1 1 52x2  4x  4 2x  x2 4  x2  2x  (2)先化简: ,再从 ,0,1,2 中选取一个合适的 x 的值代入求值. 2 x11- 2 £ x < 1 【答案】(1) ,数轴见解析,(2) ,.x  2 3【解析】 【分析】(1)先按照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解不等式组,再在数轴上表示解集即可; (2)先按照分式运算法则进行化简,再选取 1 代入求值即可. 4x 3(x  2)  4 【详解】解:(1) , x 1 x 1 1 524x 3(x  2)  4 x 1 x 1 解不等式 解不等式 得, ,x  2 1 得, x 1 ,52- 2 £ x < 1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在数轴上表示为, ;.x2  4x  4 4  x2  2x  (2) ,2x  x2 x2(x  2)2 x(2  x) 2x 4  x2 ==,xx22  2  x x2x  4  x ,x2  x xx==,(x  2)(x  2) 1,x  2 113  ,0,1,2 四个数中,只有 1 使原分式有意义,当 x=1 时,原式= .2 1 2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不等式组和分式化简求值,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解不等式组和分式化简的方法和步 骤,代入数值后准确进行计算. 18. 某中学对九年级学生开展了“我最喜欢的鄂尔多斯景区”的抽样调查(每人只能选一项):A-动物园; B-七星湖;C-鄂尔多斯大草原;D-康镇;E-蒙古源流,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 的统计图,其中 B 对应的圆心角为 ,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90 (1)求抽取的九年级学生共有多少人?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m  (2)扇形统计图中 ___________,表示 D 的扇形的圆心角是___________度; (3)九年级准备在最喜欢 A 景区的 5 名学生中随机选择 2 名进行实地考察,这 5 名学生中有 2 名男生和 3 名女生,请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选出的 2 名学生都是女生的概率. 3【答案】(1)200,统计图见详解;(2)20,36°;(3) 10 【解析】 【分析】(1)先根据 B 对应的圆心角为 90°,B 的人数是 50,得出此次抽取的总人数,求出 C 对应的人数, 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 (2)根据 E 的人数是 40 人求出所占的百分比,求出 m 的值,由 D 对应的人数,求出表示 D 的扇形的圆心 角即可; (3)画出树状图,求出所有的情况和两名学生都是女生的情况,再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1)∵B 对应的圆心角为 90°,B 的人数是 50, 90 ∴此次抽取的九年级学生共 50÷ =200(人), 360 C 对应的人数是:200−60−50−20−40=30(人),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2)E 所占的百分比为 40÷200×100%=20%, ∴m=20, 20 表示 D 的扇形的圆心角是 360°× =36°; 200 故答案为:20,36°; (3)画树状图如图所示: ∵共有 20 种情况,选出的两名学生都是女生的情况有 6 种, 3∴选出的两名学生都是男生的概率是 6÷20= .10 的【点睛】此题考查 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中的信息,画 出树状图是解题的关键. AB, BC 19. 如图,矩形 的两边 的长分别为 3,8,C,D 在 y 轴上,E 是 的中点,反比例函数 ABCD AD ky  k  0 的图象经过点 E,与 BC 交于点 F,且CF  BE  1 .x(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S S (2)在 y 轴上找一点 P,使得 矩形ABCD ,求此时点 P 的坐标. CEP 336 y  – 【答案】(1) ;(2)(0,14)或(0,-2) x【解析】 22【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得出 ,再结合CF  BE  1得出 CF 的长, BE  AB  AE  5 ky  (x  0) 设 E 点坐标为(-4,a),则 F 点坐标为(-6,a-3),再根据 E,F 两点在反比例函数 列出方程,解出 a 的值即可得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的图象上 x21S S S |6-y|4=16 (2)设 P 点坐标为(0,y),根据 矩形ABCD 得出 ,从而确定点 P 的坐标; CEP CEP 23【详解】解:(1)矩形 ABCD 中,AB=3,BC=8,E 为 AD 的中点, ∴AD=BC=8,CD=AB=3, ∵E 为 AD 的中点, ∴DE=AE=4, 22∴∵BE  AB  AE  5 CF  BE  1 ,∴CF=6, 设 E 点坐标为(-4,a),则 F 点坐标为(-6,a-3), ky  (x  0) ∵E,F 两点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 x∴-4a=-6(a-3),解得 a=9, ∴E(-4,9), ∴k=-4×9=-36,. 36 y  –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x(2)∵a=9,∴C(0,6), 2S 38  24 ,S S矩形ABCD ∵矩形ABCD CEP 32S 24=16 ∴,CEP 3∵点 P 在 y 轴上,设 P 点坐标为(0,y), ∴PC=|6-y| 1S |6-y|4=16 ∴CEP 2∴y=14 或-2; ∴点 P 的坐标为(0,14)或(0,-2)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矩形的性质,解题时注意: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 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 k,即 xy=k. 20. 图①是一种手机平板支架、由托板、支撑板和底座构成,手机放置在托板上,图②是其侧面结构示意图、 托板长 AB  115mm,支撑板长CD  70mm ,板 固定在支撑板顶点 C 处,且CB  35mm ,托板 AB AB 可绕点 C 转动,支撑板 可绕点 D 转动, .CD CDE  60 (1)若 时,求点 A 到直线 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个位); DCB  70 DE (2)为了观看舒适,把(1)中 调整为 ,再将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使点 B 落在直线 CD DCB  70 90 上即可、求 旋转的角度. CD DE (参考数:sin50  0.8 ,cos50  0.6 ,,sin26.6  0.4 ,cos26.6  0.9 ,tan50 1.2 ,)tan 26.6°  0.5 3 1.7 【答案】(1)133mm;(2)33.4° 【解析】 【分析】(1)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出 CN、AF,即可求出点 A 到直线 DE 的距离. (2)依题意画出图形,解直角三角形 BCD 得出∠CDB=26.6°,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如图,过 A 作 AM⊥DE,交 ED 的延长线于点 M,过点 C 作 CF⊥AM,垂足为 F,过点 C 作 CN⊥DE,垂足为 N,则四边形 CFMN 为矩形; 由题意可知,AC=AB-CB=115-35=80,CD=70,∠DCB=70°,∠CDE=60°, 在 Rt△CDN 中, 3CN  CD sin CDE  80  40 3mm  FM 2∠DCN=90°-60°=30°, 又∵∠DCB=70°, ∴∠BCN=70°-30°=40°, ∵AM⊥DE,CN⊥DE, ∴AM∥CN, ∴∠A=∠BCN=40°, ∴∠ACF=90°-40°=50°, 在 Rt△AFC 中,AF=AC•sin50°=80×0.8≈64(mm), ∴AM=AF+FM=60+40 ≈133(mm), 3∴点 A 到直线 DE 的距离约为 133mm. (2)依题意画出图形,如图 在 Rt△BCD 中,∠BCD=90°,BC=35mm,CD=70mm, BC 35 tan BDC   0.5 ∴DC 70 ∴∠CDB 26.6°, ∴CD 旋转的角度=60°-26.6°=33.4°.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常用的方法,也是基本的方 法. 21. O 如图,在ABC 中, AB  AC ,以 为直径的 交于点 D, BC 于点 E,直线 EF  AC AC 于AB 点 F,交 的延长线于点 H. AB O (1)求证: 是的切线; HF 1EB  6,cosABE  tan H (2)当 时,求 的值. 372【答案】(1)见详解;(2) 8【解析】 【分析】(1)连接 OE,先证明∠C=∠OEB,可得 OE∥AC,从而得 HF⊥OE,进而即可得到答案; 1EB  6,cosABE  (2)连接 AE,由 ,可得 AB =18,AE= ,再证明 ,设 HA=x, HBE∽HEA 12 2 32则 HE= x,OH=x-9,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4【详解】(1)证明:连接 OE, ∵,AB  AC ∴∠C=∠ABC, ∵OB=OE, ∴∠ABC=∠OEB, ∴∠C=∠OEB, ∴OE∥AC, ∵EF  AC ,∴EF⊥OE,即:HF⊥OE, O ∴是的切线; HF (2)连接 AE, O ∵AB 是 的直径, ∴∠AEB=90°,即 AE⊥BC, 1EB  6,cosABE  ∵,3122∴AB=EB÷cosABE =6÷ =18,AE= ,18  6 12 2 31AB  9 ∴OA=OE= ,2∵OE⊥HF,∠AEB=90°, ∴∠HEB+∠BEO=∠AEO+∠BEO,即:∠HEB=∠AEO, ∵OA=OE, ∴∠AEO=∠EAO, ∴∠HEB=∠EAO, 又∵∠H=∠H, ∴,HBE∽HEA HB HE BE 62∴,HE HA AE 412 2 2设 HA=x,则 HE= x,OH=x-9, 4144 72222中,HE2+OE2=OH2,即:( x) +9 =( x-9) ,解得: 或 x=0(舍去), x  ∴在 Rt△OHE 4144 36 22∴HE= ×=,774OE HE 936 78tan H  2∴.2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基本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添加 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2. 鄂尔多斯市某宾馆共有 50 个房间供游客居住,每间房价不低于 200 元且不超过 320 元、如果游客居住 房间,宾馆需对每个房间每天支出 20 元的各种费用.已知每个房间定价 x(元)和游客居住房间数 y(间) 符合一次函数关系,如图是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 (1)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当房价定为多少元时,宾馆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答案】(1)y 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 y=-0.1x+68, 润最大,最大利润是 10800 元 【解析】 ;(2)当房价定为 320 元时,宾馆利 200  x  320 【分析】(1)设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 y=kx+b,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出答案; (2)设宾馆每天的利润为 W 元,利用房间数乘每一间房间的利润即可得到 W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配方 法再结合增减性即可求得最大值. 【详解】(1)根据题意,设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 y=kx+b, 图象过(280,40),(290,39), 280k  b  40 290k  b  39 k  -0.1 b  68 ∴,解得: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 y=-0.1x+68, ∵每间房价不低于 200 元且不超过 320 元 ∴200  x  320 (2)设宾馆每天的利润为 W 元, w= x-20 y= x-20-0.1x+68 =-0.1×2 +70x-1360 , 2∴w=-0.1×2 +70x-1360=-0.1 x-350+10890 当 x<350 时,w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200  x  320 ∴当 x=320 时,W 最大=10800 ∴当房价定为 320 元时,宾馆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 10800 元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注意利用配方法 和函数的增减性求函数的最值,难度不大. 如图,抛物线 y  x2  2x 8 与 x 轴交于 A,B 两点(点 A 在点 B 左侧),与 y 轴交于点 C. 23. (1)求 A,B,C 三点的坐标; x  m 4  m  0 (2)连接 ,直线 与该抛物线交于点 E,与 交于点 D,连接 .当 AC AC OD OD  AC 时,求线段 的长; DE (3)点 M 在 y 轴上,点 N 在直线 上,点 P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是否存在点 M,使得以 C、M、 AC N、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4 DE  【答案】(1)A(-4,0),B(2,0),C(0,-8);(2) ;(3)存在,M 、(0,8+ 5)、(0,8 5) 25 (0,12) 【解析】 【分析】(1)分别令 x=0、y=0 即可求出 A,B,C 三点的坐标; (2)先求出 AC 解析式,用 m 表示出 DE 坐标,最后根据 求出 m 的值即可; OD  AC (3)考虑到 CM 都在 y 轴上,根据 CM 为菱形的边和 CM 为菱形的对角线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y  8 【详解】(1)令 x=0 得 ,∴C 点坐标(0,-8) 2令 y=0 得: x  2x 8=0 x  4, x  2 解得: 12∴A(-4,0),B(2,0) (2)设 DE 交 x 轴于 F, y  kx  b 设 AC 解析式为 ,代入 AC 坐标得: 0  4k  b 8  b k  2 ,解得 b  8 y  2x 8 ∴AC 解析式为 x  m 4  m  0 ∵直线 与该抛物线交于点 E,与 交于点 D AC 2∴∴D(m,2m 8), E(m,m  2m 8), F(m,0) 2OF  m, DF  2m 8, DE  m  4m ∵OD  AC ∴∴AOF  ACO FOD OCA OF OC ∴∴DF OA m 2m 8 8416 5m   解得 64 25 DE  m2  4m  ∴(3)抛物线 y  x2  2x 8 对称轴为 x  1 ∵点 M 在 y 轴上,点 N 在直线 上,点 P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 AC P(1, p), N(n,2n 8), M (0,t) ∴设 当 CM 菱形的边时,则 CM∥PN,CM=CN ∴N 在对称轴上,即 n  1 N(1,6), ∴22∴CN  (1)  (8 6)  CM  8t 解得 t  8 5 此时 M 点坐标为 (0,8+ 5)、(0,8 5) 当 CM 为菱形的对角线时,此时 NP 关于 CM 对称,即 NP 关于 y 轴对称 ∴n 1 N(1,10), P(1,10) ∴∵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NP 中点与 CM 中点是同一个点 t  (8)  10 ∴2解得 t  12 (0,12) 此时 M 点坐标为 (0,12) 综上所述,存在 M 、使得以 C、M、N、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0,8+ 5)、(0,8 5)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性质和菱形 的性质;会利用相似三角形处理垂直. 24. 旋转是一种重要的图形变换,当图形中有一组邻边相等时往往可以通过旋转解决问题. BAC  90, AB  AC (1)尝试解决:如图①,在等腰 中, ,点 M 是 BC 上的一点, ,RtABC BM 1cm cm .△ACN ,将 绕点 A 旋转后得到 ,连接 ,则 AM  ___________ MN CM  2cm ABM AB  AD  a,CB  CD, AB  BC (2)类比探究:如图②,在“筝形”四边形 中, 于点 B, ABCD APQ PCB  QCD  PCQ AD  CD 于点 D,点 P、Q 分别是 上的点,且 ,求 的周 AB、AD 长.(结果用 a 表示) (3)拓展应用:如图③,已知四边形 ,ABCD ,求四边形 的面积. ABCD AD  CD,ADC  60,ABC  75, AB  2 2,BC  2 10 【答案】(1) ;(2)2a;(3) 5 3 2 2【解析】 【分析】(1)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BM≌△ACN,从而得出∠MCN=∠ACB+∠ACN =90°,再根据勾股得出 AM 的长; APQ (2)将 绕点 C 旋转后得到△DCM ,利用 SAS 得出△QCP≌△QCM,从而得出 的周长 BCP (3)连接 BD,由于 AD=CD,所以可将△BCD 绕点 D 顺时针方向旋转 60°,得到△DAB′,连接 BB′,延长 BA,作 B′E⊥BE;易证△AF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AE=B′E= ,2BB′= ,求△ABB′和△BDB′的面积和即可. 2 5 BAC  90, AB  AC 【详解】(1)∵ ∴∠B=∠ACB=45°, 绕点 A 旋转后得到 ,△ACN 将,此时 AB 与 AC 重合,由旋转可得: ABM △ABM≌△ACN, ∴∠BAM=∠CAN,AM=AN,BM=CN=1,∠B=∠ACN=45°, ∴∠MCN=∠ACB+∠ACN =90°,∠MAN=∠ABC=90°, 2222∴∴MN  CM  CN  2 1  5 210 2;AM  AN   5  2CB  CD, AB  BC AD  CD (2)∵ ∴将 ,,绕点 C 旋转后得到 △DCM ,此时 BC 与 DC 重合, BCP ∴△BCP≌△DCM, ∴∠DCM=∠PCB,BP=DM,PC=CM, PCB  QCD  PCQ ∵∴∴,DCM  QCD  PCQ ,QCM  PCQ ,∵PC=CM,QC=QC, ∴△QCP≌△QCM, ∴PQ=QM, APQ ∴∵∴的周长=AQ+AP+PQ= AQ+AP+QM= AQ+AP+DQ+DM= AQ+AP+DQ+BP=AD+AB, AB  AD  a APQ ,的周长=2a; (3)如图 3,连接 BD,由于 AD=CD,所以可将△BCD 绕点 D 顺时针方向旋转 60°,得到△DAB′, 连接 BB′,延长 BA,作 B′E⊥BE; AD  CD CDB  ADB BD  B D ∴△BCD≌△B′AD ∴S 四边形 ABCD=S 四边形 BDB′A ,∵∠ABC=75°,∠ADC=60°, ∴∠BAB′=135° ∴∠B′AE=45°, ∵B A  BC  2 ∴B′E=AE= ,2∴BE=AB+AE=2 +=,223 2 22∴BB  2  3 2 2 5 3∵等边△DBB′,∴BB′上的高= , 2 5  15 211.S  AB BE  2 2 2  2 ∴∴ABB 221SBDB  2 5 15  5 3 ,2∴S 四边形 ABCD=S 四边形 BDB′A=S△BDB′-S△ABB′ =; 5 3 2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旋转变换,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等积代换思想,类比思想等.构造直角三 角形,求出三角形的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