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永州市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精品解析:湖南省永州市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7日






永州市 2020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数学(试题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 试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2.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题卷共 6 页,如有缺页,请声明. 4.本试题卷共三道大题,26 个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量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 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 1. 2020的相反数为( )11A. B. C. D. 2020 2020 2020 2020 B【答案】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相反数的定义求解. 【详解】 2020的相反数为-(-2020)=2020. 故选 B. 【点睛】考查了相反数,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相反数的定义. 2. 永州市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校园安全教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从认识安全警告标志入手开展安全教育.下列 安全图标不是轴对称的是( )A. B. C. D. D【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详解】解:A、 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是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 永州市现有户籍人口约 635.3 万人,则“现有户籍人口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0.6353107 A. 5 人 B. 5 人 C. 6 人 D. 6.35310 63.5310 6.35310 C【答案】 【解析】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10n 的形式,其中 1≤|a|<10,n 为整数.确定 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 a 时, 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 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 对值<1 时,n 是负数. 6【详解】635.3 万= 故选:C. ,6.35310 【点睛】此题考察科学记数法,注意 n 的值的确定方法,当原数大于 10 时,n 等于原数的整数数位减 1, 按此方法即可正确求解. 4.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2a3  a5 a2b  2ab2  3a3b3 a6  a3  a2 a6 a3  a9 A. B. C. D. C【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整式的加法计算法则,同底数幂乘法计算法则,同底数幂除法计算法则,幂的乘方计算法则依次判断 即可. 2【详解】A、 与2 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该项错误; a b2ab 63B、 3 ,故该项错误; a  a  a 63C、 D、 9 ,故该项正确; ,故该项错误; a a  a 2a3  a6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整式的计算,正确掌握整式的加法计算法则,同底数幂乘法计算法则,同底数幂除法计 算法则,幂的乘方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5. 已知一组数据 1,2,8,6,8 对这组数据描述正确的是( )A. 众数是 8 B. 平均数是 6 C. 中位数是 8 D. 方差是 9 A【答案】 【解析】 【分析】 求出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及方差,再依次判断即可. 【详解】将数据由小到大重新排列为:1,2,6,8,8, ∴中位数为 6,众数为 8, 1 2  6 88  5 平均数为 方差为: ,5152222  (15)  (2 5)  (6 5)  2(85) =8.8, 正确的描述为:A, 故选:A . 【点睛】此题考查统计是计算,正确掌握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及方差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AB  DC,ABC  DCB 6. 如图,已知 .能直接判断 的方法是( )△ABC≌△DCB A. B. C. D. ASA SAS AAS SSS A【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解答. 【详解】在△ABC 和△DCB 中, AB  DC ABC  DCB BC  CB ,∴(SAS), △ABC≌△DCB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根据已知条件找到全等所需的对 应相等的边或角是解题的关键. PA, PB 7. 如图,已知 O O 是的两条切线,A,B 为切点,线段 交于点 M.给出下列四种说法:① OP ;② ;③四边形 有外接圆;④M 是AOP 外接圆的圆心,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 OP  AB OAPB PA  PB 是( )A. 1 B. 2 C. 3 D. 4 C【答案】 【解析】 【分析】 由切线长定理判断①,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②,利用切线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斜边的一半,判断③,利用反证法判断④. PA, PB 是O 【详解】解:如图, 的两条切线, PA  PB,APO  BPO, PA  PB,APO  BPO, 故①正确, PO  AB, 故②正确, PA, PB 是O 的两条切线, OAP  OBP  90, Q的中点 ,连接 AQ, BQ ,取则OP 1AQ  OP  BQ, 2Q所以:以 为圆心, QA B,O, P, A 为半径作圆,则 共圆,故③正确, M 是 外接圆的圆心, AOP MO  MA  MP  AO, AOM  60, 与题干提供的条件不符,故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说法是 个, 3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切线长定理,三角形的外接圆,四边形的外接圆,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AE EB 238. EF//BC, 如图,在ABC 中, ,四边形 BCFE 的面积为 21,则ABC 的面积是( )91 A. B. 25 C. 35 D. 63 3B【答案】 【解析】 【分析】 EF//BC 在ABC 中, ,即可判断AEF∽ABC ,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 得出结果. 【详解】解:∵ ∴EF//BC AEF  B,AFE  C AEF∽ABC ∴∵AE 2EB 3AE AB 25∴∴2SAEB SABC 24    5  25 SAEB S四边形BCFE 21 4∴S 21 ∵∴∴四边形BCFE SAEB =4 SABC =25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度不大,注意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 如图,这是一个底面为等边三角形的正三棱柱和它的主视图、俯视图,则它的左视图的面积是( )A. 4 B. 2 C. D. 32 3 D【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视图确定底面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2,该几何体的高为 2,再确定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利用面积公式计 算即可. 的【详解】由三视图可知:底面等边三角形 边长为2,该几何体的高为 2, 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长方形, 该长方形的长为该几何体的高 2,宽为底面等边三角形的高, 3∵底面等边三角形的高= ,2sin 60 2  3 2∴ 它的左视图的面积是 ,2 3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能根据几何体会画几何体的三视图,能依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 长、宽、高的数量,掌握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是解题的关键. kx0  y0  b y  kx  b y  kx  b P x, y d  10. 已知点 0 和直线 ,求点 P 到直线 的距离 d 可用公式 计算.根 01 k2 1,1 ,半径为 1,直线 l 的表达式为 C 据以上材料解决下面问题:如图, 的圆心 C 的坐标为 y  2x  6 PQ 的最小值是( C ,P 是直线 l 上的动点,Q 是 上的动点,则 )3 5 53 5 6 5 5A. B. C. D. 2 1 1 5B【答案】 【解析】 【分析】 C 过点 C 作直线 l 的垂线,交 于点 Q,交直线 l 于点 P,此时 PQ 的值最小,利用公式计算即可. C 【详解】过点 C 作直线 l 的垂线,交 于点 Q,交直线 l 于点 P,此时 PQ 的值最小,如图, kx0  y0  b 211 6 3 5 5d  1 C ∵点 C 到直线 l 的距离 ,半径为 1, 1 k2 21 2 3 5 PQ 的∴最小值是 ,5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公式的运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正确理解公式中的各字母的含义,确定点 P 与点 Q 最 小时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答案栏内) 1×11. 在函数 y  中,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x 3 【答案】x≠3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求解. 1y  【详解】∵在函数 中,x-3≠0, x 3 ∴x≠3. 故答案是:x≠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掌握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是解题的关键. x  y  4 12. 方程组 的解是_________. 2x  y  2 x  2 y  2 【答案】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 x  y  4① 【详解】 2x  y  2② 由①+②得:3x=6, 解得 x=2, 把 x=2 代入①中得,y=2, x  2 y  2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x  2 y  2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关键是利用加减消元法实现消元. 2﹣﹣4x m=0 13. x 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xm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m4.【答案】 > 【解析】 22﹣△=b 4ac= ﹣﹣﹣﹣.44×1× m=16+4m 0> ,解得:> m4试题分析::由已知得: 考点:根的判别式. ()()14. 永州市教育部门为了了解全市中小学安全教育情况,对某校进行了“防溺水”安全知识的测试.从七年级 随机抽取了 50 名学生的测试成绩(百分制),整理样本数据,得到下表: _________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估计该校七年级 600 名学生中,80 分(含 80 分)以上的学生有 人. 【答案】480 【解析】 【分析】 用七年级的学生总数乘以样本中 80 分以上的比例即可得到答案. 2515 600  480 【详解】 (人) 50 故答案为:480. 【点睛】此题考查用样本的比例估计总体的比例,由此求出对应的总体中的人数,正确理解用样本估计总 体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15. 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是 分米,母线长为1 分米,则圆锥的侧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分米. 4【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就是扇形,求圆锥的侧面积就是求扇形的面积,圆锥的底面周长就是扇形弧长,母 线长就是扇形的半径,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2【详解】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可知,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为 分米,扇形的半径等于母 线长为 1分米, 11  2 2 4S = lR S =  1= 根据 得, 平方分米. 扇扇24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扇形的面积公式,掌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b 16. 已知直线 ,用一块含 3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图中所示的方式放置,若 1 25,则 _________. 2  【答案】35° 【解析】 【分析】 a2  DCA, 如图,标注字母,延长 交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 ,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证明 CED BDE  DCA 1,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如图,标注字母, a延长 交于,CED B  30,DEB  90, 由题意得: BDE  60, a / /b, 2  DCA, BDE  DCA 1,1 25, DCA  60 25  35, 2  35. 故答案为:35.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 的关键. 6如图,正比例函数 y  x与反比例函数 17. y   的图象交于 A,C 两点,过点 A 作 AB  x 轴于点 B,过 x点 C 作CD  x 轴于点 D,则 的面积为_________. △ABD 【答案】6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解析式算出 A、D 的坐标,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6x   【详解】令 ,解得 ,x  6 x∴A( ∴B( ),C( ).  6, 6 6,  6 ),D( ). 6,0  6,0 则 BD= ,AB= ,62 6 11 BD AD  2 6 6  6 ∴S△ABD =.22故答案为:6.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结合,关键在于利用联立解析式求解交点. P 4,3 ,M,N 分 18. AO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且 AOB  60 ,在 AOB 内有一点 OA,OB PM, PN, MN 别是 边上的动点,连接 ,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答案】 4 5 【解析】 【分析】 分别作出点 P 关于 OA 和 OB 的对称点 P PPPOA OB M1 和 2 ,连接 2 ,分别与 和交于点 和 ,此时, N1PP2 的长即为PMN 周长的最小值. 1【详解】解:分别作出点 P 关于 OA 和 OB 的对称点 P PP4PP1 和 2 ,则 2 ( ,),连接 -3 2 ,分别与 和 OA 1OB 交于点 M 和 N,此时, PP的长即为 周长的最小值. PMN 12可得直线 OA 的表达式为 y=2x,设 P (x,y),由 P POA 垂直及 P P由2 与直线 2 中点坐标在 AOB  60 111直线 OA 上可得方程组: y 3 x  4 y  3 ·2  1 x  4  2·  2 2x  0 y  5 解得: 则 P (0 5) , , 1由两点距离公式可得: PP  (0  4)2  (5 3)2  4 5 12即PMN 周长的最小值 .4 5 故答案为 .4 5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中的最短路径问题,解题关键在于找出两个对称点,利用方程求出点 P 1 的 坐标.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共 78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 骤) 1 1  0319. 计算: 2020  8sin30  .  2  【答案】0 【解析】 【分析】 依次计算零指数幂,化简立方根乘以特殊的三角函数值,最后一项利用负指数幂,最后相加减即可得出答 案. 1 1 2 2 【详解】解:原式 211 2  0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以及特殊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1a  2 a  2a 1 (a  2) 20.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a  2 a 1 a2 1 a2  4a  4 3【答案】 ,1 a 1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步骤进行化简,然后代入求值即可. 21a  2 a  2a 1 (a  2) 【详解】解: a 1 a2 1 a2  4a  4 (a 1)2 1a  2 (a  2) a 1 (a 1)(a 1) (a  2)2  1 a 1 (a  2) a 1 (a 1)(a  2) a  2 a 1 a 1 a 1 3a 1 31 当时,原式 a  2 2 1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分式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21. 今年 6 月份,永州市某中学开展“六城同创”知识竞赛活动.赛后,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学生的成绩,按 得分划为 A,B,C,D 四个等级,A:90  S 100 ,B:80  S  90 ,C: 70  S  80 ,D: S  70 ,并绘制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请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m  n  _________,B 等级所占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___________. (2)扇形统计图中 ___________, (3)该校准备从上述获得 A 等级的四名学生中选取两人参加永州市举行的“六城同创”知识竞赛,已知这四 AABB, 2 表示),请利用树状图法或列表法,求恰好抽到 1 人中有两名男生(用 ,2 表示),两名女生(用 11名男生和 1 名女生的概率. 2【答案】(1)见解析;(2)15,5,252°;(3) 3【解析】 【分析】 (1)先求出总人数,减去 A、B、D 等级的人数即可补充统计图; (2)利用每个等级是人数除以总数再乘以 100%求出 m 与 n,根据百分比乘以 360°求出 B 等级所占圆心角的 度数; (3)列树状图解答. 【详解】解:(1)总人数为 28  70%  40 (人), C 等级的人数为: 40  4  28  2  6(人), 补充统计图: 62m%  100% 15% n%  100%  5% ,(2) ,40 40 ,B 等级所占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 70%360  252 故答案为: ,n  5,252° ; m 15 (3)列树状图如下: 共有 12 种等可能的情况,其中恰好抽到 1 名男生和 1 名女生的有 8 种, 823∴P(1 男,1 女) .12 【点睛】此题考查统计的计算:求调查的总人数,计算部分的百分比,计算部分的圆心角的度数,还考查 了利用列树状图求事件的概率. 22. 一艘渔船从位于 A 海岛北偏东 60°方向,距 A 海岛 60 海里的 B 处出发,以每小时 30 海里的速度沿正南 方向航行.已知在 A 海岛周围 50 海里水域内有暗礁.(参考数据: )3 1.73, 5 2.24, 7 2.65 (1)这艘渔船在航行过程中是否有触礁的危险?请说明理由. (2)渔船航行 3 小时后到达 C 处,求 A,C 之间的距离. 【答案】(1)没有危险,理由见解析;(2)79.50 海里 【解析】 【分析】 AD  BC (1)过 A 点作 (2)在 于点 D,在 中求出 AD 与 50 海里比较即可得到答案; Rt△ABD 中求出 BD 得到 CD,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AC. Rt△ABD AD  BC 【详解】解:(1)过 A 点作 于点 D, ∴,ADB  ADC  90 由题意可得 ,B  60 3∴在 中, ,Rt△ABD AD  AB sin60  60  30 3 51.9  50 2∴渔船在航行过程中没有触礁的危险; (2)在 中, ,Rt△ABD BD  AB cos60  30 ∵∴BC  330  90 ,DC  90  30  60 ,2222在中, ,RtADC AC  AD  CD  (30 3)  60  30 7 79.50 即 A,C 之间的距离为 79.50 海里. 【点睛】此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构建直角三角形,将已知的线段和角度放在 直角三角形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23. 某药店在今年 3 月份,购进了一批口罩,这批口罩包括有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 N95 口罩,且两种口罩 的只数相同.其中购进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花费 1600 元,N95 口罩花费 9600 元.已知购进一次性医用外 科口罩的单价比 N95 口罩的单价少 10 元. (1)求该药店购进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 N95 口罩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2)该药店计划再次购进两种口罩共 2000 只,预算购进的总费用不超过 1 万元,问至少购进一次性医用 外科口罩多少只? 【答案】(1)一次性医用口罩和 N95 口单价分别是 2 元,12 元;(2)药店购进一次性医用口罩至少 1400 只【解析】 【分析】 x 10 (1)设一次性医用口罩单价为 x 元,则 N95 口罩的单价为 元,列分式方程求解即可; (2)设购进一次性医用口罩 y 只,根据题意列不等式求解即可. x 10 【详解】解:(1)设一次性医用口罩单价为 x 元,则 N95 口罩的单价为 元1600 9600 由题意可知, ,xx 10 解方程 得x  2 经检验 x  2 是原方程的解, x  2 时, x 10  12 .当.答:一次性医用口罩和 N95 口单价分别是 2 元,12 元. (2)设购进一次性医用口罩 y 只 2y 12(2000  y)  10000 根据题意得 解不等式得 ,y 1400 .答:药店购进一次性医用口罩至少 1400 只.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掌握列分式方程与列不等式是解题的关 键. O, AB 24. O O 如图,ABC 内接于 是的直径, 与相切于点 B, 交的延长线于点 D,E AC BD BD 为的中点,连接 .CE BD O (1)求证: (2)已知 是的切线. CE ,求 O,E 两点之间的距离. BD  3 5,CD  5 9【答案】(1)见解析;(2) 2【解析】 【分析】 (1)连接 ,先推出 ,然后根据 是CE RtBCD 斜边 上的中线,得出CE  BE ,从 BD OC BCD  90 O 而可得 ,根据 与相切,得到OBC  EBC  90 ,EBC  ECB BD OCE  90 O 可得OCB  ECB  90 ,即 ,即可证明 是的切线; CE BD CD (2)连接 OE,先证明 BCD∽ABD ,可得 可求出 OE. ,可求出 AD,根据 是的中位线,即 OE △ABD AD BD 【详解】(1)证明:连接 ,OC ∵∴∵∴∵∴∴∵∴∴∴∴OC  OB ,OBC  OCB O ,是的直径, ,则 AB ,ACB  90 BCD  90 是CE RtBCD 斜边 上的中线, BD CE  BE ,,EBC  ECB O 与相切, BD ,即OBC  EBC  90 ,ABD  90 OCE  90 OCB  ECB  90 ,即 ,OC  CE O ,是的切线; CE (2)连接 OE, ∵∴D  D,BCD  ABD ,BCD∽ABD ,BD CD 2∴,即 ,(3 5)  5AD AD BD ∴∵,AD  9 是的中位线, OE △ABD 19OE  AD  ∴.22【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 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掌握知识点,结合现有条件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 xoy 2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等腰直角ABC 的直角顶点 C 在 y 轴上,另两个顶点 A,B 在 x 轴上,且 ,抛物线经过 A,B,C 三点,如图 1 所示. AB  4 (1)求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2)过原点任作直线 l 交抛物线于 M,N 两点,如图 2 所示. ①求 面积的最小值. △CMN 32Q 1, ②已知 是抛物线上一定点,问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P,使得点 P 与点 Q 关于直线 l 对称,若存在, 求出点 P 的坐标及直线 l 的一次函数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121y  x2  2 P3, P  3, 【 答 案 】( 1 ) ;( 2 ) ①4 ; ② 点 ,或 点 ,y  (1 3)x 2y  (1 3)x 【解析】 【分析】 (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ax2  bx  c,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三点的坐标,代入解 A, B,C 析式即可得到答案; y  kx M x, y N x, y 2(2)①设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交点 2  ,2  ,联立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x  x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 ,利用面积与 的函数,得到面积的最小值;②假设抛物线 k121P m, m2  2 OP  OQ m, 列方程求解 再求 上存在点 ,使得点 P 与点 Q 关于直线 l 对称,利用对称得: 2点 P 的坐标及直线 l 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即可. 【详解】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ax2  bx  c ,在等腰 中, 垂直平分 ,且 ,RtABC OA  OB  OC  2 A(2,0) B(2,0) C(0,2) OC AB AB  4 ∴∴.4a  2b  c  0 4a  2b  c  0 c  2 ,12b  0 a  解得: c  2 1y  x2  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y  kx M x, y N x, y (2)①设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交点 2  ,2  121y  x2  2 由,2y  kx 1×2  kx  2  0 可得 ,2x  x  2k x  x  4 ,∴∴∴∴.1212222,x  x  x  x  4x1x2  4k 16 2  2  112.x1  x2  2 k  4 1S SOCM  SOCN  OC  x  x  2 k2  4 .CMN 1222∴当 k  0 时, 取最小值 4. 2 k  4 S∴CMN 的最小值是 4. 1P m, m2  2 ②假设抛物线上存在点 ,使得点 P 与点 Q 关于直线 l 对称, 23  2 3112   m2  m2  2 , OP  OQ ∴,即   2  2m 1 m  1 ,解得: ,m1  3 m2  3 ,34m 1 m  1 ,∵当,(不合题意,舍去.) 34121 3 P3, PQ ,1 时,点 ,线段 的中点为 .m1  3 21 3 ∴,k  1 22k    1 3 .1 3 ∴直线 l 的表达式为: .y  (1 3)x 121 3 P  3, PQ ,1 当∴m1  3 时,点 1 3 ,线段 的中点为 .2,k  1 221 3 k    1 3 .∴直线 l 的表达式为: y  (1 3)x 1212P3, P  3, 综上:点 ,或点 ,.y  (1 3)x y  (1 3)x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 的交点问题,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轴对称的性质,利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方程,掌握以上知识 是解题的关键. 26. 某校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参加该活动的每个学生持有两张宽为 ,长足够的矩形纸条.探究两 6cm 张纸条叠放在一起,重叠部分的形状和面积.如图 1 所示,一张纸条水平放置不动,另一张纸条与它成 45° 的角,将该纸条从右往左平移. (1)写出在平移过程中,重叠部分可能出现的形状. (2)当重叠部分的形状为如图 2 所示的四边形 时,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 ABCD ABCD (3)设平移的距离为 并求 s 的最大值. ,两张纸条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2 .求 s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xcm(0  x  6  6 2) scm 【 答 案 】( 1 ) 三 角 形 , 四 边 形 ( 梯 形 、 菱 形 ), 五 边 形 ;( 2 ) 见 解 析 ;( 3 ) 12x2 (0  x„ 6) 6x 18(6  x„ 6 2) 2s  ,s 的最大值为 .36 2cm 12 [x  (6  6 2)]  36 2(6 2 x  6  6 2) 236 2(x  6  6 2)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移过程中,重叠部分四边形的形状判定即可; (2)分别过点 B、D 作 BE  CD于点 E、 于点 F,再根据纸条的特点证明四边形 ABCD是平行 DF  CB 四边形,再证明邻边相等即可证明; (3)分 、、和 x= 四种情况分别求出 s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6  6 2 0  x  6 6  x„ 6 2 6 2 x<6  6 2 然后再求最大值即可. 【详解】解:(1)在平移过程中,重叠部分的形状分别为:三角形,四边形(梯形、菱形),五边形; (2)证明:分别过点 B、D 作 BE  CD于点 E、 于点 F, DF  CB ∴BEC  DFC  90 ∵两张纸条等宽, ∴在.BE  DF  6 和BCE DCF 中BCE  DCF  45 ,22∴,BC  DC  6  6 =62 ∵两张纸条都是矩形,, ∴AB//CB .BC//AD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又∵ BC  DC ,∴四边形 是菱形; ABCD (3)Ⅰ、如图:当 时,重叠部分为三角形,如图所示, 0  x  6 1S  x2 ∴∴,220  S„ 18 .最大值为 .18cm xcm (x  6)cm 的时,重叠部分为梯形,如图所示,梯形 下底为 Ⅱ、如图:当 ,上底为 .,6  x„ 6 2 12S  x  x  6 6  6x 18 ∴,当 时,s 取最大值 (36 218)cm x  6 2 2Ⅲ、当 时,重叠部分为五边形, 6 2 x  6  6 2 11S五边形 =S菱形  S三角形  6 26  (6  6 2 x)2  [x  (6  6 2)]2  36 2 .2236 218  S  36 2 此时 .五边形 Ⅳ、当 时,重叠部分为菱形, .x  6  6 2  36 2cm2 S∴菱形 12x2 (0  x„ 6) 6x 18(6  x„ 6 2) s  ∴12 [x  (6  6 2)]  36 2(6 2 x  6  6 2) 236 2(x  6  6 2) 2∴s 的最大值为 .36 2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变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以及运用二次函数求最值,考查知识 点较多,因此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