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海南省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精品解析:海南省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7日






海南省 2020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数学 (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满分 36 分,每小题 3 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且只有一个是 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字母代号按要求用 2B 铅笔涂黑. 1. 实数 3 的相反数是( )133 D. A. B. C. 33 A【答案】 【解析】 【分析】 的根据相反数 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3 的相反数是﹣3.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相反数的定义,关键在于牢记相反数基础知识. 2. 从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协会 2020 年会上获悉,截至 4 月底,今年我省风电、光伏及生物质能的新能源发电 量约 千瓦时.数据 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772000000 772000000 772106 77.2107 7.72108 7.72109 A. B. C. D. C【答案】 【解析】 【分析】 n1 a <10,n 为整数,确认 n值,即可做出判断. 根据科学计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  10 n1 a <10,n 为整数,确定 n 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 a 【详解】根据科学计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  10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的绝对值大于 1 时,n 是正数;当 8原数的绝对值小于 1 时,n 是负数.则 故选:C. =.772000000 7.721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科学计数法的表示形式,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表示形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 如图是由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则它的俯视图是( )4A. B. C. D. B【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解答即可. 【详解】解:从上面看有 2 行,上面一行是横放 2 个正方形,右下角一个正方形.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从正面看到的图是正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俯视图,从左面看到 的图形是左视图. 4. 不等式 的解集是( )x  2 1 x  2 D. A. B. x  1 C. x  3 x  3 A【答案】 【解析】 【分析】 直接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解: x  2 1 x<1+2 x<3. 故答案为 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解法和不等式的性质,灵活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3,6,8,6 5. 在学校开展的环保主题实践活动中,某小组的 位同学捡拾废弃塑料袋的个数分别为: .这组数 5据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 )8,8 6,8 8,6 6,6 D. A. B. C. D【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解:这组数据中 6 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为 6; 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 3、5、6、6、8,第三个数据为 6,则中位数为 6.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确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B / /CD, E, ABE  70,ACD  40 若6. 如图,已知 直线 和相交于点 ,则 等于( )AC BD AEB A. 50 B. C. D. 60 70 80 C【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根据 得到 ,再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 的度数即可. AB / /CD CDE  ABE  70 AEB 【详解】∵ ,AB / /CD ∴∵∴∵∴,CDE  ABE ,ABE  70 CDE  70 ,且 ACD  40 ,ECD  CDE  DEC 180 ,DEC 180 ECD  CDE 180 70 40  70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性质和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比较简单. C  90,ABC  30, AC 1cm, 7. 如图,在 中, 将绕点 逆时针旋转得到 ARtABC RtABC   Rt△AB C,使点 落在 边上,连接 ,则 的长度是( )CBB AB BB A. 1cm B. 2cm C. D. 3cm 2 3cm B【答案】 【解析】 【分析】 ‘ ,进而得出 ‘ 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 CAB=∠BAB  60 BAB BB =AB=2 C  90,ABC  30, AC 1cm, 【详解】解:∵ 由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 cm, ∴AB=2AC=2 又∠CAB=90°-∠ABC=90°-30°=60°, ‘ ,且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 CAB=∠BAB  60 AB=AB ‘∴∴为等边三角形, BAB ‘.BB =AB=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旋转的性质等,熟练掌握其性质是 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38. 分式方程 1 的解是( )x  2 A. B. C. D. x  2 x  1 x 1 x  5 C【答案】 【解析】 【分析】 先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然后解整式方程即可. 31 【详解】解: x  2 3=x-2 x=5 经检验 x=5 是分式方程的解 所以该分式方程的解为 x=5.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 数化为 1 和检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而且检验也是这类题的易错点. 89. 下列各点中,在反比例函数 y  图象上的是 xA. (-1,8) B. (-2,4) C. (1,7) D. (2,4) D【答案】 【解析】 【分析】 k由于反比例函数 y= 中,k=xy,即将各选项横、纵坐标分别相乘,其积为 8 者即为正确答案. x【详解】解:A、∵-1×8=-8≠8,∴该点不在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 B、∵-2×4=-8≠8,∴该点不在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 C、∵1×7=7≠8,∴该点不在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 D、2×4=8,∴该点在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考核知识点:反比例函数定义. 是的直径, 是弦,若 BCD  36o, 则等于( )10. 如图,已知 O CD AB ABD 66 56 B. 64 C. 54o A. D. A【答案】 【解析】 【分析】 O 先由圆周角定理得到∠DAB=∠BCD=36°,然后根据 是的直径确定∠ADB=90°,最后根据直角三 AB 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解答. 【详解】解:∵ 是弦,若 BCD  36o, CD ∴∠DAB=∠BCD=36° O ∵是的直径 AB ∴∠ADB=90° ∴∠ABD=90°-∠DAB=54°.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灵活利用圆周角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B 10, AD 15,BAD E, 交11. 如图,在ABCD 中, 的平分线交 BC 于点 的周长为( 的延长线于点 DC F, BG  AE △CEF 于点 G,若 BG  8 ,则 )16 A. B. 17 C. D. 25 24 A【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明△ABE 是等腰三角形、求得 BE、EC,再结合 BG⊥AE,运用勾股定理求得 BE 10 21AG,进一步求得 AE 和△ABE 的周长,然后再说明△ABE∽△FCE 且相似比为 ,最后根据 EC 5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ABCD ∴AD∥BC,AB//DF ∴∠DAE=∠BEA ∵∠DAE=∠BAE ∴∠BAE=∠BEA ∴BE=AB=10,即 EC=BC-BE=5 ∵BG⊥AE 1∴AG=EG= AE 2∵在 Rt△ABG 中,AB=10,BG=8 2222∴AG  AB  BG  10 8  6 ∴AE=2AG=12 ∴△ABE 的周长为 AB+BE+AE=10+10+12=32 ∵AB∥DF BE 10 21∴△ABE∽△FCE 且相似比为 EC 5CABE 32 21C∴,解得 =16. CEF CCEF CCEF 故答案为 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知识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AB  6, BC 10, G, 若12. 如图,在矩形 EF  AD 中, 点在边上, 和交于点 ,ABCD E、F CE AD BF 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35 A. B. C. D. 25 30 40 C【答案】 【解析】 【分析】 过 G 作 GN⊥BC 于 N,交 EF 于 Q,同样也垂直于 D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 NG,GQ,以及 EF 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BCG 和△EFG 的面积,用矩形 ABCD 的面积减去△BCG 的面积减 去△EFG 的面积,即可求阴影部分面积. 【详解】解:过作 GN⊥BC 于 N,交 EF 于 Q,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AD//BC,AD=BC, ∴△EFG∽△CBG, 1EF  AD ∵,2∴EF:BC=1:2, ∴GN:GQ=BC:EF=2:1, 又∵NQ=CD=6, ∴GN=4,GQ=2, 1∴S△BCG =×10×4=20, ×5×2=5, 21∴S△EFG =2∵S 矩形 BCDA=6×10=60, ∴S 阴影=60-20-5=35.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转化为几个规 则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的关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满分 16 分,每小题 4 分,其中第 16 小题每空 2 分) 213. 因式分解: _______. x  2x  【答案】x(x-2) 【解析】 【分析】 原式提取公因式 x 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解:原式=x(x-2), 故答案为:x(x-2). 【点睛】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熟练掌握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14. 正六边形的每一个外角是___________度 60°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正六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相等,并且外角和是 360°, ∴正六边形的一个外角的度数为:360°÷6=60°, 故答案为 60.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的知识,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度是解题的关键. 1BC  9, AC  4 15. 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 如图,在ABC 中, ,分别以点 A、B 为圆心,大于 2M、N, 于点 作直线 ,交 BC 边于点 ,连接 ,则 的周长为________. MN △ACD DAD 【答案】13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 MN 为 AB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 AD=BD,进一步可以求出 的周长. ACD 1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 M,N,作直线 【详解】∵在 中,分别以 A、B 为圆心,大于 ABC 2MN,交 BC 边于 D,连接 AD; ∴MN 为 AB 的垂直平分线, ∴AD=BD, ∴的周长为:AD+DC+AC=BC+AC=13; ACD 故答案为 1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垂直平分线的运用,掌握定义及相关方法即可. 16. 海南黎锦有着悠久的历史,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是黎锦上的图案,每个图案都是由相 同菱形构成的,若按照第 个图至第个图中的规律编织图案,则第 个图中有_____________个菱形, 第 514nn个图中有____________个菱形(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2n2  2n 1 (1). (2). 【答案】 41 【解析】 【分析】 根据第 1 个图形有 1 个菱形,第 2 个图形有 2×2×1+1=5 个菱形,第 3 个图形有 2×3×2+1=13 个菱形, 第 4 个图形有 2×4×3+1=25 个菱形,据此规律求解即可. 【详解】解:∵第 1 个图形有 1 个菱形, 第 2 个图形有 2×2×1+1=5 个菱形, 第 3 个图形有 2×3×2+1=13 个菱形, 第 4 个图形有 2×4×3+1=25 个菱形, ∴第 5 个图形有 2×5×4+1=41 个菱形, 2第 n 个图形有 2×n×(n-1)+1= 个菱形. 2n  2n 1 2故答案为:41, .2n  2n 1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类规律与探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 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 68 分) 17. 计算: 2020 (1) 8 21  16  1 ;.a  2 a  2  a a1 (2)  a  4 【答案】(1)1;(2) 【解析】 【分析】 (1)先逐项化简,再算加减即可; (2)先根据平方差公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计算,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 1 8 4 1 【详解】解:(1)原式 2 4  4 1 ;1  a2  4  a2  a (2)原式    a2  4  a2  a . a  4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运算,整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某村经济合作社决定把 吨竹笋加工后再上市销售,刚开始每天加工 吨,后来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指 322 导下改进加工方法,每天加工 吨,前后共用 56天完成全部加工任务,问该合作社改进加工方法前后各用了 多少天? 【答案】4 天;2 天 【解析】 【分析】 y设改进加工方法前用了 天,改进加工方法后用了 天,根据“前后共用 x6天完成,总共加工 22 吨” 这两 个关键信息建立方程组即可求解. yx详解】解:设改进加工方法前用了 天,改进加工方法后用了 天, 【x  y  6, 则3x  5y  22. x  4, y  2. 解得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改进加工方法前用了 天,改进加工方法后用了 天. 24【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组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t19.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全国中小学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某市为了解初中生每日线上学习时长 (单位: n小时)的情况,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了 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并将所收集的数据分组整理,绘制了如图所 示的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 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的(1)在这次调查活动中,采取 调查方式是_ (填写“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 n  _.(2)从该样本中随机抽取一名初中生每日线上学习时长,其恰好在“3  t  4”范围的概率是 ;(3)若该市有15000名初中生,请你估计该市每日线上学习时长在“ ”范围的初中生有_ 4  t  5 名. 3【答案】(1)抽样调查;500 (2) ;(3)1200 10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进行判断,再根据 1≤t<2 时,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中的 数据,计算即可求解. (2)由(1)知总人数,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求出3  t  4时的人数,计算即可求解. (3)由(1)知总人数,求出 时的人数所占比例,计算即可求解. 4  t  5 n【详解】(1)根据"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了 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可知,采取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知:当 1≤t<2,有 100 名; 由扇形统计图可知,当 1≤t<2,人数占总人数的 20%, 则总人数= 即 n=500. 名. 100  20%  500 (2)由(1)可知,n=500 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可得: 当3  t  4时,人数=500-50-100-160-40=150 名. 3p=150 ¸ 500 = ∴恰好在3  t  4的范围的概率 .10 (3)由(1)可知,n=500. 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可得: 当时,有 40 人,占总人数 40 ¸ 500=8% . 4  t  5 ∴该市每日线上学习时长在“ ”范围的初中生有15000´ 8%=1200 .4  t  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应用,熟练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中数 值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0. 为了促进海口主城区与江东新区联动发展,文明东越江通道将于今年底竣工通车.某校数学实践活动小组 利用无人机测算该越江通道的隧道长度.如图, 隧道 在水平直线上,且无人机和隧道在同一个铅垂面 AB 处测得点 的俯角为30 ,继续飞行 1500 米到达 内,无人机在距离隧道 米的高度上水平飞行,到达点 P450 AQ点处,测得点 B的俯角为 .45 (1)填空: (2)求隧道 __________度, _________度; A  B  的长度(结果精确到 米).(参考数据: )AB 12 1.414, 31.732 【答案】(1)30,45;(2)2729 米 【解析】 【分析】 (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解即可; M , QQN  AB RtVQNB 中求出 AM 的值,在 (2)过点 P作PM  AB 于点 过点 作于点 .在 NRtAPM 中求出 NB 的值,进而可求隧道 的长度. AB 【详解】解:(1)由题意知 PQ//AB, ∴∠A=30°,∠B=45°, 故答案为:30,45; M , QQN  AB (2)过点 P作PM  AB 于点 过点 作于点 .NPM  QN  450 MN  PQ 1500 则在米, 米, PM QtanA  中, ,RtAPM AM PM PM 450 3 AM   450 3 tanA tan30 .3QN RtVQNB QtanB  在中, ,NB QN QN 450 NB   450 ,tanB tan45 1 AB  AM  MN  NB (米).  450 31500  450  2729 答:隧道 的长度约为 米. 2729 AB 【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 形解决问题,学会用构建方程的思想思考问题. 21. 四边形 是边长为 的正方形, 2是的中点,连结 ,点 是射线BC 上一动点(不与点 BABCD EAB DE F重合),连结 ,交 G于点 . AF DE (1)如图 1,当点 是BC 边的中点时,求证: ;FABF≌DAE (2)如图 2,当点 与点 重合时,求AG 的长; CF(3)在点 运动的过程中,当线段 为何值时, AG  AE ?请说明理由. BF F832 2 BF  ;(3) 【答案】(1)见解析;(2) 3【解析】 【分析】 (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 AB=AD,再由 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即可证明 ;ABF≌DAE (2)证明 ,然后再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 AG; AGE : CGD (3)先证明 DM=MG,然后在 Rt△ADM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 DM,进而求出 CM,再证明 ,VABF : VMCF 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 BF. 【详解】解:(1)证明: 四边形 是正方形, ,ABCD B  DAE  90, AB  AD  BC 点分别是 的中点, E、F AB、BC 11 AE  AB, BF  BC ,22, AE  BF .ABF≌DAE AB / /CD,ADC  90, AD  CD  2 (2)在正方形 中, ,ABCD 2222, AC  AD  CD  2  2  2 2  AB / /CD ,VAGE : VCGD ,AG AE ,CG AG AG 12即,2 2 AG 2 2 . AG  32 2 3故答案为: .8BF  (3)当 时, .理由如下: AG  AE 3由(2)知,当点 与重合(即 )时, CFBF  2 2 2 ,AG  1 3点应在 BC 的延长线上(即 ), FBF  2 如图所示,设 交于点 ,CD AF M若使 AG  AE 1 ,则有 ,1 2  AB / /CD, ,1 4 又,,2  3 ,3  4 DM  MG 222在Rt△ADM 中, ,AM  DM  AD 2即 DM 1  DM 2  22 , 32DM  ,312CM  CD  DM  2   ,2 AB / /CD ,,VABF : VMCF BF AB ,CF MC BF 212即,BF  2 8BF  ∴,383BF  ∴当 时, AG  AE .8BF  故答案为: .3【点睛】此题是四边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中 点的性质,解本题的关键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的应用,难点是准确找出相似三角形. 抛物线 y  x2  bx  c 经过点 22. 和点 yA 3,0 B 2,0 ,与 轴交于点 . C(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y的P是该抛物线上 动点,且位于 轴的左侧. (2)点 PE  y ①如图 1,过点 P作PD  x 轴于点 ,作 轴于点 ,当 E时,求 的长; DPD  2PE PE ②如图 2, 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P,使得 P?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 的坐标;若不存在, ACP  OCB 请说明理由. 3 33 【答案】(1) y  x2  x  6;(2)①2 或 ;②存在; 或2,4 (8,50) 2【解析】 【分析】 (1)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xPE  t t 0 , i. (2)①设 则PD  2t ,排除当点 在第二象限时; 于点 ,交直线 P在轴上,然后分两种情况求解: 如图1,当点 P在ii. 第三象限时; 如图2,当点 P②存在,过点 作于点 H,由 可得 AH  AC CP VCAH : VCOB AAAH OB 2613.过点 H作HM  x轴于点 ,由 ,求出 MH、MA 的值,然后分 VHMA : VAOC MAC OC 点 P 在第三象限和点 P 在第二象限求解即可. 【详解】解:(1)∵抛物线 y  x2  bx  c 经过点 ,A 3,0 、B 2,0 9 3b  c  0 4  2b  c  0 ,b 1 解得 ,c  6 所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x2  x  6 ;2  PE  t t 0 , PD  2t ①设则.y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且位于 轴左侧, 因为点 当点 PxP在轴上时,点 P与重合,不合题意,故舍去, A因此分为以下两种情况讨论:. (t,2t) i. 如图 1,当点 P在第三象限时,点 P坐标为 ,22则,即 ,t t  6  2t t  t  6  0 t  2, t  3 解得 (舍去), 12;PE  2 (t,2t) ii. 如图 2,当点 P在第二象限时,点 P坐标为 ,22则,即 ,t t  6  2t t 3t  6  0 3 33 3 33 解得 (舍去) , t1  ,t2  223 33 ,PE  23 33 ;综上所述, 的长为 或PE 22:②当存在点 P,使得 ACP  OCB ,理由如下 y  6 时, ,x  0 C(0, 6) ,,OC  6 2222在中, .Rt△AOC AC  OA  OC  3  6  3 5 过点 则作于点 ,交直线 AH于点 , AH  AC CP A,CAH  COB ACP  OCB VCAH : VCOB 又∴,,AH OB 261.AC OC 3过点 H作HM  x轴于点 ,则 ,HMA  AOC MQMAH  OAC  90,OAC  OCA  90 ,,MAH  OCA ,VHMA : VAOC MH MA AH ,OA OC AC MH MA 1即,363MH 1, MA  2 ,(5,1) i. 如图 3,当点 P在第三象限时,点 H的坐标为 ,H 5,1 C(0, 6) 由和得, y  x  6 直线 的解析式为 .CP 2于是有 ,x  x  6  x  6 2即,x  2x  0 x  2, x  0 解得 (舍去), 12(2,4) 点P的坐标为 ;1,1 ii. 如图 4,当点 P在第二象限时,点 H的坐标为 ,H 1,1 C(0, 6) 由和得, y  7x  6 直线 的解析式为 ,CP 2于是有 ,x  x  6  7x  6 2即,x 8x  0 x  8, x  0 解得 (舍去), 12(8,50) 点P的坐标为 ,2,4 (8,50) 综上所述,点 P的坐标为 或.【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 判定与性质,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大,属中考压轴题.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