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7日






南京市 2020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 (2) 1. 计算 的结果是( )5 A. B. C. D. 51 1D【答案】 【解析】 【分析】 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转化为加法,再计算即可. 3 2  3 2  5. 【详解】解: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减法,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 3 的平方根是( )A. 9 B. C. D. 3 3  3 D【答案】 【解析】 【分析】 直接根据平方根的概念即可求解. 2【详解】∵  3  3 ∴3 的平方根是 故选:D. . 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概念,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的定义. 322 的结果是( )3. 计算 (a )  a a3 a7 a8 a4 A. B. C. D. B【答案】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幂的乘方,再计算同底数幂的除法,从而可得答案. 322【详解】解: (a )  a  a6  a2  a4.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掌握以上运算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12  2019 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19 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 551 万人 B. 2012 年末至 2019 年末,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超过 9000 万人 C. 2012 年末至 2019 年末,连续 7 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1000 万人以上 D. 为在 2020 年末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要确保完成减少 551 万农村人口的任务 A【答案】 【解析】 【分析】 用 2018 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减去 2019 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即可判断 A; 用 2012 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减去 2019 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即可判断 B; 根据 2012~2019 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统计图,通过计算即可判断 C; 根据 2012~2019 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统计图,即可判断 D. 【详解】A、1660-551=1109,即 2019 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 1109 万人,故本选项推断不合理, 符合题意; B、2012 年末至 2019 年末,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551=9348,所以超过 9000 万人,故本选项推断 合理,不符合题意; C、9899-8249=1650,8249-7017=1232,7017-5575=1442,5575-4335=1240,4335-3046=1289, 3046-1660=1386,1660-551=1109,所以连续 7 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1000 万人以上,故本选项推理合理, 不符合题意; D、根据 2012~2019 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统计图,知:2019 年末,还有 551 万农村人口的脱贫任务, 故本选项推理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 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 25. 关于 x 的方程 (为常数)根的情况下,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x 1)(x  2)   A. 两个正根 C. 一个正根,一个负根 B. 两个负根 D. 无实数根 C【答案】 【解析】 【分析】 先将方程整理为一般形式,再根据根的判别式得出方程由两个不等的实数根,然后又根与系数的关系判断 根的正负即可. 2【详解】解: ,(x 1)(x  2)   整理得: x2  x 3 2  0  12  4 3 2  42 13  0 ,∴,∴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xx,2设方程两个根为 、1x x 3 p2 x  x  1 ∵,1122∴两个异号,而且负根的绝对值大.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 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没有实数根.也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 bacx  x   x x 数的关系: ,1212a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在第一象限,⊙P 与 x 轴、y 轴都相切,且经过矩形 AOBC 的顶点 C, (0,8) 与 BC 相交于点 D,若⊙P 的半径为 5,点 的坐标是 ,则点 D 的坐标是( )A(9,2) (9,3) (10,2) (10,3) D. A. B. C. A【答案】 【解析】 【分析】 在 Rt△CPF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PF 的长,再根据垂径定理求出 DF 的长,进而求出 OB,BD 的长,从而求 出点 D 的坐标. 【详解】设切点分别为 G,E,连接 PG,PE,PC,PD,并延长 EP 交 BC 与 F,则 PG=PE=PC=5,四边形 OBFE 是矩形. ∵OA=8, ∴CF=8-5=3, ∴PF=4, ∴OB=EF=5+4=9. ∵PF 过圆心, ∴DF=CF=3, ∴BD=8-3-3=2, ∴D(9,2).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垂径定理等知识,正确做出辅助线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Ⅱ卷 二、填空题(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7. 写出一个负数,使这个数的绝对值小于 3__________. 【答案】-1 【解析】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求解即可. 【详解】解:∵|-1|=1,1<3, ∴这个负数可以是-1. 故答案为:-1(答案不唯一). 【点睛】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本身,零的绝对值还是零,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18. 若式子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x 1 【答案】 【解析】 【分析】 x 1 由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答案. x 1 0, 【详解】解:由题意得: x 1, 故答案为: x 1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9 (ns) 9. 纳秒 是非常小的时间单位,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授时精度优于 20ns ,用科学计数法表 1ns 10 s 示20ns 是__________. 【答案】 8 s. 210 【解析】 【分析】 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进行表示即可. 9 【详解】∵ ,1ns 10 s ∴20ns =20×10-9s,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得 8 s, 210 故答案为: 8 s. 210 【点睛】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是解题关键. 310. 计算 的结果是__________. 3  12 13【答案】 【解析】 【分析】 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计算出分母,最后约分即可. 3【详解】 3  12 33  2 3 33 3 1,313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x  3y  1 2x  y  3 x  y 11. 已知 x、y 满足方程组 ,则 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1 【解析】 【分析】 x, y 先解方程组求解 ,从而可得答案. x  3y  1① 【详解】解: 2x  y  3② 2x  6y  2 5y  5, ①得: ③2 ③-②得:  y  1, y  1 把代入①: x 3  1, x  2, x  2 ,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y  1 x  y 1. 故答案为: 1.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 xx 1 12. 方程 的解是__________. x 1 x  2 1x  【答案】 4【解析】 【分析】 去分母,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解整式方程并检验即可. xx 1 【详解】解: x 1 x  2 2 x 1  x x 2 , x2  2x 1 x2  2x, 4x 1, 1x  . 414x 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根. 1x  故答案为: .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方程的解法,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要检验. 的图象绕原点 逆时针旋转  ,所得到的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 O90 y  2x  4 13. 将一次函数 1y  x  2 【答案】 2【解析】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互相垂直时系数之积等于-1,进而得出答案; y  2x  4 【详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A 2,0 B 0,4 ,的∴设与 x 轴、y 轴 交点坐标为 、y  2x  4 ∵一次函数 的图象绕原点 逆时针旋转 O,90 A 0, 2 B – 4, 0 ∴旋转后得到的图象与原图象垂直,旋转后的点为 、,1  1  1y  ax  b a  令,代入点得 ,,b  2 21y  x  2 ∴旋转后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21y  x  2 故答案为 .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与几何变换,正确把握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 键. 14. 如图,在边长为 2cm 的正六边形 ABCDEF 中,点 P 在 BC 上,则 的面积为__________. PEF 【答案】 2 3 【解析】 【分析】 BF, 如图,连接 过作于G,利用正六边形的性质求解 的长,利用 与BF EF 上的高相等, AG⊥BF ABF 从而可得答案. BF, 【详解】解:如图,连接 过作G于 , AG⊥BF A正六边形 ABCDEF , AB  AF  FE  2,A 120  ABC  AFE, ABF  AFB  30, BG  FG, CBF  BFE  90, AG  AB sin30 1, BG  AB cos30 3, CB / /EF, BF  2 3, 1SPEF  22 3 2 3. 2故答案为: 2 3.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正多边形的性质,同时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掌 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ll215. 如图,线段 AB、BC 的垂直平分线 、 相交于点,若 39°,则 AOC =__________. O1 1【答案】78 【解析】 【分析】 如图,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AOC=∠2+∠3=2(∠A+∠C),再利用垂直的 定 义 结 合 三 角 形 外 角 性 质 得 到 ∠AOG =51 -∠A , ∠COF =51-∠C , 利 用 平 角 的 定 义 得 到 ∠AOG+∠2+∠3+∠COF+∠1=180 ,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如图,连接 BO 并延长, 【ll∵ 、2 分别是线段 AB、BC 的垂直平分线, 1∴OA=OB,OB=OC,∠ODG=∠OEF=90 ∴∠A=∠ABO,∠C=∠CBO, ,∴∠2=2∠A,∠3=2∠C,∠OGD=∠OFE=90 ∴∠AOC=∠2+∠3=2(∠A+∠C), -39 =51 ,  ∵∠OGD=∠A+∠AOG,∠OFE=∠C+∠COF, ∴∠AOG =51 -∠A,∠COF =51-∠C, 而∠AOG+∠2+∠3+∠COF+∠1=180 ∴51 -∠A+2∠A+2∠C+51 -∠C+39 ∴∠A+∠C=39 ∴∠AOC=2(∠A+∠C)=78 ,=180 ,  ,,故答案为:78 .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平角的定义,注意掌握辅 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整体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下列关于二次函数 y  (x  m)2  m2 1 为常数)的结论,①该函数的图象与函数 y  x2 的图象 m(16. (0,1) 形状相同;②该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③当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④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 x  0 2在函数 的图像上,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序号是__________. y  x 1 【答案】①②④ 【解析】 【分析】 ①两个二次函数可以通过平移得到,由此即可得两个函数的图象形状相同;②求出当 时,y 的值即可 x  0 得;③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即可得;④先求出二次函数 y  (x  m)2  m2 1的顶点坐标,再代入函数 2进行验证即可得. y  x 1 m  0时,将二次函数 y  x2 的图象先向右平移 m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个单位 2【详解】 当m 1 长度即可得到二次函数 y  (x  m)2  m2 1的图象;当 时,将二次函数 y  x2 的图象先向左平 m  0 个单位长度即可得到二次函数 y  (x  m)2  m2 1的图象 2m 移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m 1 该函数的图象与函数 y  x2 的图象形状相同,结论①正确 对于 y  (x  m)2  m2 1 时, y  (0  m)2  m2 11 当x  0 (0,1) 即该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结论②正确 x  m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x  m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 则结论③错误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当 y  (x  m)2  m2 1的顶点坐标为 (m,m2 1) 2对于二次函数 y  x 1 时, y  m2 1 x  m 当2即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 (m,m2 1)在函数 的图象上,结论④正确 y  x 1 综上,所有正确的结论序号是①②④ 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 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a2  2a a 1 17. 计算: (a 1 )  a 1 a【答案】 a  2 【解析】 【分析】 先把括号里通分,再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约分化简即可. 1a2  2a a 1 【详解】解: (a 1 )  a 1 (a 1)(a 1) 1 a 1 a 1 a2  2a a2 a 1 a 1 a(a  2) a.a  2 【点睛】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218. 解方程: .x  2x 3  0 x  3, x  1 【答案】 12【解析】 【分析】 将方程的左边因式分解后即可求得方程的解 【详解】解:因式分解得:(x+1)(x-3)=0, 即 x+1=0 或 x-3=0, 解得:x1=-1,x2=3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先把方程右边变形为 0,然后把方程左边进行因式分解, 这样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一次方程可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9. 如图,点 D 在 AB 上,点 E 在 AC 上,AB=AC,∠B=∠C.求证:BD=CE.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ASA 可以证得△ACD≌△ABE,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可得 AD =AE,继而可得结论. 试题解析:在△ABE 与△ACD 中, A=A AB=AC B=C ,∴△ACD≌△ABE(ASA), ∴AD=A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AD=AC-AE, 即:BD=CE. k(2,1) 20.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经过点 x(1)求 的值 k(2)完成下面的解答 2  x 1① 解不等式组 kx1② 解:解不等式①,得 .ky  根据函数 的图象,得不等式②得解集 .x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从中可以找出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得不等式组的解集 .【答案】(1)2;(2) x 1 【解析】 ,0  x  2,见解析, 0  x 1 【分析】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2)根据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求出不等式①的解集;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求出不等式②的解 集,进而求出公共部分即可. k(2,1) y  【详解】解:(1)因为点 (2,1)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上, xky  所以点 的坐标满足 xk1 即,解得 ;k  2 2 2  x 1① (2) ,kx1② 解不等式①,得 x 1 ∵y=1 时,x=2, ;ky  ∴根据函数 的图象,得不等式②得解集 0  x  2 .x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从中可以找出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得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0  x 1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解不等式,以及不等式组的解 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 为了了解某地居民的用电量情况,随机抽取了该地 200 户居民六月份的用电量(单位: kW h )进行调 查,整理样本数据得到下面的频数分布表: 组别 用电量分组 频数 50 100 34 11 1123456788  x  93 93  x 178 178  x  263 263  x  348 348  x  433 433  x  518 518  x  603 603  x  688 121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这 200 户居民六月份的用电量的中位数落在第 组内. (2)估计该地 1 万户居民六月份的用电量低于178kW h的大约有多少户. 【答案】(1)2;(2)7500 【解析】 【分析】 (1)将 200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进而可解决问题; (2)求出用电量低于178kW h的户数的百分比,根据总户数求出答案.. 【详解】解:(1)将 200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最中间两个数即第 100 和 101 个数,它们的平均数即为中 位数,这两个数都落在第 2 组, 故答案为:2; 50 100 (2) 10000  7500 (户) 200 因此,估计该地 1 万户居民六月的用电量低于178kW h的大约有 户. 7500 【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表,利用统计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样本估计总体,利用统计表获取信 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表,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22. 甲、乙两人分别从 A、B、C 这 3 个景点随机选择 2 个景点游览. (1)求甲选择的 2 个景点是 A、B 的概率. (2)甲、乙两人选择的 2 个景点恰好相同的概率是 .132【答案】(1) ;(2) 9【解析】 【分析】 (1)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2)根据树状图求得恰好只有两人选择相同的情况,再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的【详解】(1)解:用列表法表示所有可能出现 结果如下: (1)共有 9 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其中选择 A、B 的有 2 种, 2∴P(A、B) =;9(2)共有 9 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其中选择景点相同的有 3 种, 3913=∴P(景点相同) =.1故答案为: .3【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情况是正确解 答的关键. 23. 如图,在港口 A 处的正东方向有两个相距 的观测点 B、C,一艘轮船从 A 处出发, 北偏东 方向 )6km 26 航行至 D 处, 在B、C 处分别测得 ,ABD  45 C  37 求轮船航行的距离 AD (参考数据: ,sin 26  0.44 cos26  0.90 ,tan 26  0.49 ,,,sin37  0.60 cos37  0.80 tan37  0.75 【答案】20km 【解析】 【分析】 DH DH CH  BH  过点 作,垂足为 H,通过解 和RtDCH RtDBH 得和,根 DH  AC Dtan37 tan 45 据求得 DH,再解 求得 AD 即可. BC  CH  BH RtDAH 【详解】解:如图,过点 作,垂足 为HDH  AC D在中, RtDCH C  37 DH CH tan37  DH CH  tan37 在中, DBH  45 RtDBH DH BH tan 45  DH BH  tan 45 BC  CH  BH DH DH  6 tan37 tan 45 DH 18 在中, RtDAH ADH  26 DH AD cos26  DH  AD   20 (km) cos26 因此,轮船航行的距离 约为 20km AD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 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4. 如图,在ABC 中, AC  BC ,D 是 AB 上一点,⊙O 经过点 A、C、D,交 BC 于点 E,过点 D 作 ,交⊙O 于点 F,求证: DF / /BC (1)四边形 DBCF 是平行四边形 (2) AF  EF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BAC ∠B ,利用平行线证明 ,利用圆的性质证明 ADF  B BD / /CF, BAC  CFD ,再证明 即可得到结论; (2)如图,连接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圆的基本性质 ,再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证明 AE AEF  B EAF  B ,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证明:(1) AC  BC ,BAC  B ,,DF / /BC ,ADF  B 又BAC  CFD ,ADF  CFD, BD / /CF,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DBCF (2)如图,连接 AE ,ADF  B ADF  AEF  AEF   B O 四边形 AECF 是的内接四边形 ECF  EAF 180 BD / /CF ECF  B 180 EAF  B AEF  EAF  AF  EF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圆的基本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内接 四边形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5. 小明和小丽先后从 A 地出发同一直道去 B 地, 设小丽出发第 时, 小丽、小明离地的距离分别为 xmin y my m 、yy  180x  2250 y, 2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 ,1 与 x 之间的数表达式 121y  10×2 100x  2000 .2m(1)小丽出发时,小明离 A 地的距离为 .(2)小丽发至小明到达 B 地这段时间内,两人何时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 【答案】(1)250;(2)当小丽出发第 时,两人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90m 4min 【解析】 【分析】 yy2 求得结果即可; (1)由 x=0 时,根据 -1(2)求出两人相距的函数表达式,求出最小值即可. yy【详解】解(1)当 x=0时, 1 =2250, 2 =2000 yy2 =2250-2000=250(m) ∴-1故答案为:250 (2)设小丽出发第 时,两人相距 ,x min Sm S  180x  2250  10×2 100x  2000 则即2S 10x 80x  250 其中 0  x 10 x   b80 210    4 因此,当 时2a 4ac b2 410250  (80)2 S 有最小值,  90 4a 410 也就是说,当小丽出发第 时,两人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90m 4min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的应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AD AD   AB AB ¢   VA B C   分别是 AB、 A B上一点, 26. 如图,在ABC 和中,D、 D.CD   C DA C AC   AB   A B (1)当 时,求证: 证明的途径可以用如框图表示,请填写其中的 △ABC ~△A B C 空格  ECD AC BC      VA B C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当 时,判断ABC 与    CD C DA CB C AC   AD 【答案】(1) ,;(2)相似,理由见解析 A  A     A D C DA C 【解析】 【分析】 CD   C DA C AC   AB   A BA D AD      △ADC ~ A D C (1)根据 证得△ ,推出 ,再证明结论; A  A  ,利用三边对应成比例证得 △,再推出 ,     D E    ACB  A C B (2)作 DE∥BC, ∥DCE ~ D C E B C AC   A CB C BC      证得 ,即可证明△ △.ABC ~ A B C     AB AB AD AD 【详解】(1)∵ ,AB   A BA D AD   ∴∵∴,CD AC   C DA C AB   A B ,,  CD AC   C DA C AD   A D      ∴△ △,ADC ~ A D C ∴∵,A  A AC AB ,  A C   A B    ∴△ △,ABC ~ A B C CD   C DA C AC   AD   A D 故答案为: ,;A  A ¢  D E (2)如图,过点 D、 D分别作 DE∥BC, ∥,B C   A C DE 交 AC 于点 E,   交于点 E,D E ∵DE∥BC, ∴△ △,ABC ADE ~ AD DE AE ∴,AB BC AC     A B     B C   A E   A C A DD E 同理: ,  AD AD   AB AB 又,  DE DE   BC BC ∴,DE BC ∴,    D EB C     AC AC AE AE 同理: ,  A C   AC  AE AC  A E ∴即∴,  AC   EC EC ,  AC AC EC   E C AC   A C ,CD   AC   BC 又∴,,  C DA CB C CD DE   EC    C DD EE C    ∴△ △,DCE ~ D C E    ∴,CED  C E D ∵DE∥BC, ∴,CED  ACB 180 同理: ∴,CED  A CB180    ,ACB  A C B AC   A CB C BC   又,   ∴△ △.ABC ~ A B 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比例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答第 2 问的关键. 27. 如图①,要在一条笔直的路边 上建一个燃气站,向 同侧的A、B 两个城镇分别发铺设管道输送燃气, ll试确定燃气站的位置,使铺设管道的路线最短. (1)如图②,作出点 A 关于 的对称点 A,线 与直线 的交点C 的位置即为所求, 即在点C 处建气 lA B lC,连接 站, 所得路线ACB 是最短的,为了让明点 C 的位置即为所求,不妨在 直线上另外任取一点 l  BC , 证明 AC  CB  AC  C B , 请完成这个证明. AC ,(2)如果在 A、B 两个城镇之间规划一个生态保护区,燃气管道不能穿过该区域请分别始出下列两种情形 的铺设管道的方案(不需说明理由), ①生市保护区是正方形区城,位置如图③所示 ②生态保护区 圆形区域,位置如图④所示. 是【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 【解析】 【分析】 A C  CA ,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到答案; (1)连接 ,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 A C (2)由(1)可知,在点 C 处建燃气站,铺设管道的路线最短.分别对①、②的道路进行设计分析,即可 求出最短的路线图. 【详解】(1)证明:如图,连接 A C ∵点 A、 A关于 l 对称,点 C 在 l 上 A C  CA ∴,CA  CB  A’C  CB  A’B ∴,AC ‘ C ‘B  A’C ‘ C ‘B 同理 ,A B  A’C ‘ C ‘B A C ‘B 在∴中,有 AC  CB  AC ‘ C ‘B ;(2)解:①在点 C 处建燃气站,铺设管道的最短路线是 AC+CD+DB(如图,其中 D 是正方形的顶点). ②在点 C 处建燃气站,铺设管道的最短路线是 (如图,其中 CD、BE 都与圆相 AC  CD  DE  EB 切).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应用,最短路径问题,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题意,正确 确定点 C 的位置,从而确定铺设管道的最短路线.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