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 2019年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0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0分。 1.计算下列各式,值最小的是( )A. 2×0+1-9 B. 2+0×1-9 C. 2+0-1×9 D. 2+0+1-9 【答案】 A 【考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解析】【解答】解:A.∵原式=0+1-9=-8, B.∵原式=2+0-9=-7, C.∵原式=2+0-9=-7, D.∵原式=2+1-9=-6, ∵-8<-7<-6, ∴值最小的是-8.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分别计算出每个代数式的值,再比较大小,从而可得答案.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m,2)与点 B(3,n)关于 y轴对称,则( )A. m=3,n=2 n=2 B. m=-3, C. m=3, n=2 B.m=-2,n=3 【答案】 B 【考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A(m,2)与 B(3,n)关于 y轴对称, ∴m=-3,n=2. 故答案为:B. 【分析】关于 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依此即可得出答案. 3.如图,P为⊙O外一点,PA,PB分别切⊙O于 A,B两点,若 PA=3,则 PB=( )1A. 2 B. 3 C. 4 D. 5 【答案】 B 【考点】切线长定理 【解析】【解答】解:∵PA、PB分别为⊙O的切线, ∴PA=PB, 又∵PA=3, ∴PB=3.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切线长定理可得 PA=PB,结合题意可得答案. 4.已知九年级某班 30位学生种树 72株,男生每人种 3棵树,女生每人种 2棵树.设 e男生有人,则 ()A. 2x+3(72-x)=30 B. 3x+2(72-x)=30 C. 2x+3(30-x) =72 D. 3x+2(30-x)=72 【答案】 D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应用 【解析】【解答】解:依题可得, 3x+2(30-x)=72. 故答案为:D. 【分析】男生种树棵数+女生种树棵数=72,依此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即可. 5.点点同学对数据 26,36,36,46,5■,52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被墨水 涂污看不到了,则计算结果与被涂污数字无关的是( )A. 平均数 B. 中位 数C. 方差 D. 标准差 2【答案】 B 【考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依题可得,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41, ∴计算结果与被涂污数字无关的是中位数. 故答案为:B. 【分析】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如果是奇数个数,则处于中间的那个数即为 中位数;若是偶数个数,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依此可得答案. 6.如图,在△ABC中,点 D,E分别在 AB和 AC边上,DE∥BC,M为 BC边上一点(不与点 B、C重 合),连接 AM交 DE于点 N,则( )A. B. C. D. 【答案】 C 【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解析】【解答】解:A.∵DE∥BC, ∴∴∵∴,,,,≠,≠,故错误,A不符合题意; B.∵DE∥BC, ∴∴,,,,3∵∴≠,≠,故错误,B不符合题意; C.∵DE∥BC, ∴∴,,,=故正确,C符合题意; D.∵DE∥BC, ∴∴即,,,,==故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逐一分析即可判断对错,从而可得答案. 7.在△ABC中,若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的差,则( )A.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 30° C.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 60° 【答案】 D B.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 45° D.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 90°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解析】【解答】解:设△ABC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A、B、C,依题可得, A=B-C ①, 又∵A+B+C=180°②, ②-①得: 2B=180°, ∴B=90°, ∴△ABC必有一个内角等于 90°.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列出等式 A=B-C①,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A+B+C=180°②,由②-①可得 B=90°,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48.已知一次函数 y1=ax+b和 y2=bx+a(a≠b),函数 y1和 y2的图象可能是( )ABCD【答案】 A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性质与系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y1=ax+b图像过一、二、三象限, ∴a>0,b>0, 又∵y2=bx+a图像过一、二、三象限, ∴b>0,a>0, 故正确,A符合题意; B.∵y1=ax+b图像过一、二、三象限, ∴a>0,b>0, 又∵y2=bx+a图像过一、二、四象限, ∴b<0,a>0, 故矛盾,B不符合题意; C.∵y1=ax+b图像过一、二、四象限, ∴a<0,b>0, 又∵y2=bx+a图像过一、二、四象限, ∴b<0,a>0, 故矛盾,C不符合题意; D.∵y1=ax+b图像过二、三、四象限, ∴a<0,b<0, 又∵y2=bx+a图像过一、三、四象限, ∴b>0,a<0, 故矛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关系:k>0,b>0时,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k>0,b<0 时,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k<0,b<0时,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k>0,b>0时,图像经 5过一、二、四象限;依此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9.如图,一块矩形木板 ABCD斜靠在墙边(OC⊥OB,点 A,B,C,D,O在同一平面内).已知 AB=a, AD=b,∠BCO=x,则点 A到 OC的距离等于( )A. asinx+bsinx C. asinx+bcosx. xB. acosx+bcosx D. acosx+bsin 【答案】 D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作 AG⊥OC交 OC于点 G,交 BC于点 H,如图, ∵四边形 ABCD为矩形,AD=b, ∴∠ABH=90°,AD=BC=b, ∵OB⊥OC, ∴∠O=90°, 又∵∠HCG+∠GHC=90°,∠AHB+∠BAH=90°,∠GHC=∠AHB,∠BC0=x, ∴∠HCG=∠BAH=x, 在 Rt△ABH中, ∵cos∠BAH=cosx= ∴AH= ,AB=a, ,∵tan∠BAH=tanx= ,6∴BH=a·tanx, ∴CH=BC-BH=b-a·tanx, 在 Rt△CGH中, ∵sin∠HCG=sinx= ,∴GH=(b-a·tanx)·sinx=bsinx-atanxsinx, ∴AG=AH+HG= +bsinx-atanxsinx, =+bsinx- ,=bsinx+acosx. 故答案为:D. 【分析】作 AG⊥OC交 OC于点 G,交 BC于点 H,由矩形性质得∠ABH=90°,AD=BC=b,根据等角的余 角相等得∠HCG=∠BAH=x,在 Rt△ABH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余弦定义 cosx= 得 AH=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正切定义 tanx= 得 BH=a·tanx,从而可得 CH长,在 Rt△CGH中,根据锐角 三角函数正弦定义 sinx= 得 GH=bsinx-atanxsinx,由 AG=AH+HG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b,设函数 y=(x+a)(x+b)的图象与 x轴有 M个交点,函数 y= (ax+1)(bx+1)的图象与 x轴有 N个交点,则( )A. M=N-1或 M=N+1 M=N+1 B. M=N-1或 M=N+2 D. M=N或 M=N-1 C. M=N或 【答案】 C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y=(x+a)(x+b), ∴函数图像与 x轴交点坐标为 :(-a,0),(-b,0), 又∵y=(ax+1)(bx+1), ∴函数图像与 x轴交点坐标为 :(- ,0),(- ,0), ∵a≠b, ∴M=N,或 M=N+1.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函数解析式分别得出图像与 x轴的交点坐标,根据题意 a≠b 分等于 0和不等于 0的情 况即可得出两个交点个数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得出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6个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4分, 711.因式分解:1-x2=________. 【答案】 (1+x)(1-x)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原式=(1+x)(1-x). 故答案为:(1+x)(1-x). 【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即可得出答案. 12.某计算机程序第一次算得 m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x,第二次算得另外 n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y,则这 m+n个数据的平均数等于________。 【答案】 【考点】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m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x, ∴=x, 即 x1+x2+……+xm=mx, 又∵n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y, ∴=y, 即 y1+y2+……+yn=ny, ∴这 m+n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分别算出 m个数据的总和为 mx,n个数据的总和为 ny,再由平均数的公 式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13.如图是一个圆锥形冰淇淋外壳(不计厚度).已知其母线长为 12cm,底面圆半径为 3cm,则这个冰 淇淋外壳的侧面积等于________cm2(结果精确到个位). 8【答案】 113 【考点】圆锥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设母线为 R,底面圆的半径为 r,依题可得, R=12cm,r=3cm, ∴S侧= ×2r×R= ×2×3×12=36 ≈113. 故答案为:113. 【分析】设母线为 R,底面圆的半径为 r,根据圆锥侧面展开图为扇形,由扇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得 出答案. 14.在直角三角形 ABC中,若 2AB=AC,则 cosC=________. 【答案】 或【考点】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①若∠B=90°, ∵AC=2AB, ∴BC= AB, ∴cosC= ==,②若∠A=90°, ∵AC=2AB, ∴BC= AB, ∴cosC= ==,综上所述:cosC的值为 或.9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①若∠B=90°,②若∠A=90°,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得 BC,再由锐角 三角函数余弦定义即可求得答案. 15.某函数满足当自变量 x=1时,函数值 y=0;当自变量 x=0时,函数值 y=1.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函 数表达式________. 【答案】 y=-x+1或 y=-x2+1或 等【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解析】【解答】解:设函数表达式为 y=kx+b, ∵x=1时,y=0,;x=0时,y=1, ∴,解得: ,∴满足条件得函数表达式为:y=-x+1. 故答案为:y=-x+1. 【分析】根据题意设函数表达式为 y=kx+b,将数值代入得到一个关于 k、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 可得 k、b值,从而可得答案. 16.如图,把某矩形纸片 ABCD沿 EF,GH折叠(点 E,H在 AD边上,点 F,G在 BC边上),使点 B和 点 C落在 AD边上同一点 P处,A点的对称点为 A’点,D点的对称点为 D’点,若∠FPG=90°,△A’EP 的面积为 4,△D’PH的面积为 1.则矩形 ABCD的面积等于________。 【答案】 10+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对称图形可知, DC=D′P 10 AB=A′P AB=CD ∴D′P=A′P ∵∠FPG=90º,∠EPF=∠D′PH,∠GPH=∠A′PE ∴∠A′PE+∠D′PH=∠EPF+∠GPH=90º 又∵A′EP+∠A′PE=90º, ∴∠A′EP=∠D′PH ∴△A′EP∽△D′PH 因为面积比为 4:1 所以相似比为 2:1 设 D′H=k,则 A′P=D′P=2k, A′E=4k S△PD′H =PD′·D′H= ∴k=1, 故 PH= PE= =∴AD=AE+EP+PH+HP=4+ ++1=5+3 AB=2k=2 S矩形 ABCD=AB·AD= 故答案为:10+6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特点,找出有关相等线段。图中 是关键点,再根据三角形 相似确定有关线段的比例关系,因为∠FPC=90°,很容易证三角形相似。运用数学的化归统一的思想, 设参数 k,把有关线段全部用 K表示,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列关系式即可解出 K值,K值确定,各线 段长度即可求出。运用矩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 7个小题,共 66分. 17.化简: 圆圆的解答如下: =4x-2(x+2)-(x2-4) =-x2+2x. 11 圆圈的解答正确吗?如果不正确,写出正确的解答, 【答案】 解:圆圆的解答不正确,正确解答如下: 原式= ===- 【考点】分式的加减法 【解析】【分析】先找出最简公分母,再通分,根据分式加减法法则计算、约分即可得出答案. 18.称量五筐水果的质量,若每筐以 50千克为基准,超过基准部分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基准部分 的干克数记为负数.甲组为实际称量读数,乙组为记录数据。并把所得数据整理成如下统计表和未完 成的统计图(单位:千克). (1)补充完整乙组数据的折线统计图。 (2)①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为了 ,,写出 与之间的等量关系. 22②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为 S甲 , S乙 , 比较S甲 2与 S乙 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解:补全折线统计图,如图所示, 12 (2)解:① =+50, 2②S甲 =S乙 2理由如下: 2因为 S乙 = [(-2- )2+(52-50- )2+(52- )2+(2- )2+(+3- )2+(-1- )2+(49-50- )2+(54- )2+(4- )2] = [(48-50- )2+(47-50- )2+(54-50- )2] )2] = [(48- )2+(47- )2+(49- 2= S甲 22所以 S甲 =S乙 【考点】统计表,折线统计图,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 【解析】【分析】(1)根据乙组记录的数据在折线统计图中描点、连线即可补全折线统计图.(2)① 根据甲组、乙组数据分别求出其平均数,再得出其等量关系式. ②根据甲组、乙组数据分别求出其平均数,再由方差公式求得其方差,总而可得它们相等. 19.如图,在△ABC中,AC<AB<BC. (1)已知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与 BC边交于点 P,连接 AP,求证:∠APC=2∠B. (2)以点 B为圆心,线段 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 BC边交于点 Q.连接 AQ若∠AQC=3∠B,求∠B的度 数. 【答案】 (1)证明:因为点 P在 AB的垂直平分线上, 13 所以 PA=PB, 所以∠PAB=∠B, 所以∠APC=∠PAB+∠B=2∠B. (2)解:根据题意,得 BQ=BA, 所以∠BAQ=∠BQA, 设∠B=x, 所以∠AQC=∠B+∠BAQ=3x, 所以∠BAQ=∠BQA=2x, 在△ABQ中,x+2x+2x=180°. 解得 x=36°,即∠B=36°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 PA=PA,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得∠PAB=∠B,根据三角 形外角性质即可得证.(2)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BAQ=∠BQA,设∠B=x,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得与已 知条件得∠BAQ=∠BQA=2x,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答案. 20.方方驾驶小汽车匀速地从 A地行驶到 B地,行驶里程为 480千米,设小汽车的行驶时间为 t(单 位:小时),行驶速度为(单位:千米/小时),且全程速度限定为不超过 120千米/小时。 (1)求 v关于 t的函数表达式。 (2)方方上午 8点驾驶小汽车从 A地出发. ①方方需在当天 12点 48分至 14点(含 12点 48分和 14点)间到达 B地,求小汽车行驶速度 v的范 围. ②方方能否在当天 11点 30分前到达 B地?说明理由 【答案】 (1)解:根据题意,得 vt=480, 所以 v= ,因为 480>0, 所以当 v≤120 时,t≥4, 所以 v= (t≥4) (2)解:①根据题意,得 4.8<t≤6, 因为 480>0, 所以 <t< 所以 80≤v≤100, 14 ②方方不能在 11点 30分前到达 B地.理由如下: 若方方要在 11点 30分前到达 B地,则 t<3.5, 所以 v> >120,所以方方不能在 11点 30分前到达 B地 【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 480=vt,变形即可得出答案,根据题意求出自变量 取值范围.(2)①根据题意可得 4.8≤t≤6,由(1)中解析式 v= 可得 v的取值范围. ②若方方要在 11点 30分前到达 B地,则 t<3.5,代入解析式 v= 件矛盾,由此可得方方不能在 11点 30分前到达 B地. 可得 v>120,可知与题中条 21.如图,已知正方形 ABCD的边长为 1,正方形 CEFG的面积为 S1 , 点E在 DC边上,点 G在 BC的 延长线上,设以线段 AD和 DE为邻边的矩形的面积为 S2 , 且S1=S2. (1)求线段 CE的长. (2)若点日为 BC边的中点,连接 HD,求证:HD=HG. 【答案】 (1)解:根据题意,得 AD=BC=CD=1,∠BCD=90°. 设 CE=x(0<x<1),则 DE=1-x, 因为 S1=S2 , 所以x2=1-x, 解得 x= 即 CE= (负根舍去), .(2)证明:因为点日为 BC边的中点, 所以 CH= ,所以 HD= ,因为 CG=CE= ,点 H,C,G在同一直线上, 15 所以 HG=HC+CG= + =,所以 HD=HG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由正方形性质得 AD=BC=CD=1,∠BCD=90°,CE=CG,设小正方形边长 CE=x, 则 DE=1-x,由 S1=S2列出方程,解之即可求得答案.(2)由中点定义得 CH= ,在 Rt△DHC中,根据 勾股定理求得 HD= ,再由 HG=HC+CG= ,即 HD=HG. 22.设二次函数 y=(x-x1)(x-x2)(x1 , x2是实数)。 (1)甲求得当 x=0时,y=0;当 x=1时,y=0;乙求得当 x= 你认为乙求得的结果正确吗?说明理由. 时,y=- ,若甲求得的结果都正确, (2)写出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并求该函数的最小值(用含 x1 , x2的代数式表示). (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m)和(1,n)两点(m.n是实数)当 0<x1<x2<1时,求证:0<mn< .【答案】 (1)解:乙求得的结果不正确,理由如下: 根据题意,知图象经过点(0,0),(1,0), 所以 y=x(x-1), 当 x= 时,y= ×( -1)=- ≠- ,所以乙求得的结果不正确。 (2)解: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 x= ,当 x= M=( 时,函数有最小值 M, -x1)( -x2)=- (3)证明:因为 y=(x-x1)(x-x2), 所以 m=x1x2 , n=(1-x1)(1-x2),所以 mn= x1x2(x1-x12)(x2-x22) =[-(x1- )2+ ]·[-(x2- )2+ ]. 因为 0<x1<x2<1,并结合函数 y=x(1-x)的图象, 16 所以 0<-(x1- )2+ ≤,0<-(x2- )2+ ≤,所以 0<mn≤ ,因为 x1≠x2 , 所以0<mn< 【考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 y=ax^2+bx+c的性质 【解析】【分析】(1)乙求得结果不对,理由如下:根据题意得二次函数图像过(0,0),(1, 0),从而可得 y=x(x-1),再将 x= 由题中解析式可得函数对称轴 x= 代入,求得 y=- ≠- ,由此可得乙求得结果不对.(2) ,代入 函数解析式求得最小值M.(3)根据题意得 m=x1x2 ,n=(1-x1)(1-x2),从而可得 mn的代数式,配方得 mn=[-(x1- )2+ ]·[-(x2- )2+ ], 结合题意可得 0<-(x1- )2+ ≤,0<-(x2- )2+ ≤ ,从而可得mn的范围. 23.如图,已知锐角三角形 ABC内接于⊙O,OD⊥BC于点 D,连接 OA. (1)若∠BAC=60°, ①求证:OD= OA. ②当 OA=1时,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2)点 E在线段 OA上,(OE=OD.连接 DE,设∠ABC=m∠OED.∠ACB=n∠OED(m,n是正数).若∠ABC< ∠ACB,求证:m-n+2=0. 【答案】 (1)①证明:连接 OB,OC, 17 因为 OB=OC,OD⊥BC, 所以∠B0D= ∠BOC= ×2∠BAC=60°, 所以 OD= OB= OA. ②作 AF⊥BC,垂足为点 F, 所以 AF≤AD≤AO+OD= ,等号当点 A,O,D在同一直线上时取到. 由①知,BC=2BD= ,所以△ABC的面积= BC·AF≤ × × = ,即△ABC面积的最大值是 (2)证明:设∠OED=∠ODE=α,∠COD=∠BOD=β. 因为△ABC是锐角三角形, 所以∠AOC+∠AOB+2∠BOD=360°, 即(m+n)α+β=180°.(*) 又因为∠ABC<∠ACB, 所以∠EOD=∠AOC+∠DOC =2mα+β, 因为∠OED+∠ODE+∠EOD=180°, 所以 2(m+1)α+β=180°.(**) 由(*),(**),得 m+n=2(m+1), 即 m-n+2=0. 【考点】圆周角定理,圆的综合题 【解析】【分析】(1)①连结 OB、OC,根据圆周角定理得∠BOC=120°,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得∠BOD= ∠BOC=60°,由直角三角性质即可得证. 18 ②作 AF⊥BC,垂足为 F,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得 AF≤AD≤AO+OD,当点 A、O、D三点共线时才能取等号, 由①知 BC=2BD= ,由 S△ABC= ·BC·AF≤ × ×,计算即可求得答案.(2)设∠OED=∠ ODE=α,∠COD=∠BOD=β,由周角定义得∠AOC+∠AOB+2∠BOD=360°,即(m+n)α+β=180°①,由 大边对大角得∠ABC<∠ACB,可得∠EOD=2mα+β,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2(m+1)α+β=180°②,① ②联立即可得证. 19 试卷分析部分 1. 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20分 客观题(占比) 主观题(占比) 客观题(占比) 主观题(占比) 30(25.0%) 90(75.0%) 10(43.5%) 13(56.5%) 分值分布 题量分布 2. 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本大题有 10个小题, 每小题 3分,共 30分。 10(43.5%) 30(25.0%) 填空题:本大题有 6个小题, 每小题 4分,共 24分, 6(26.1%) 7(30.4%) 24(20.0%) 66(55.0%) 解答题:本大题有 7个小题, 共 66分. 3. 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20 序号 难易度 容易 占比 13% 123普通 65.2% 21.7% 困难 4. 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 合运算 13(1.5%) 1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 的坐标特征 2343(1.5%) 3(1.5%) 3(1.5%) 234切线长定理 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 应用 5678中位数 3(1.5%) 3(1.5%) 11(5.6%) 3(1.5%) 5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一次函数图象、性质与 7,19 821 系数的关系 9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3(1.5%) 3(1.5%) 9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 轴的交点问题 10 10 因式分解﹣运用公式 法11 4(2.0%) 11 12 13 14 平均数及其计算 圆锥的计算 12(6.1%) 4(2.0%) 4(2.0%) 12,18 13 解直角三角形 14 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 数解析式 15 16 17 4(2.0%) 4(2.0%) 4(2.0%) 15 16 16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 性质 18 19 20 分式的加减法 统计表 6(3.0%) 8(4.0%) 8(4.0%) 17 18 18 折线统计图 22 21 22 方差 8(4.0%) 8(4.0%) 18 19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 质23 24 8(4.0%) 19 20 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 函数解析式 10(5.1%)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 用25 26 27 10(5.1%) 10(5.1%) 12(6.1%) 20 21 22 正方形的性质 二次函数 y=ax^2+bx+c的性质 28 29 30 二次函数的最值 圆周角定理 12(6.1%) 12(6.1%) 12(6.1%) 22 23 23 圆的综合题 23 24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