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兰州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下载

精品解析:甘肃省兰州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7日






甘肃省兰州市 2018 年中考数学试卷(A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48.0 分) ( ) 的绝对值是    1. 2018 11D. A. B. C. 2018 2018 2018 2018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数 a 的绝对值是指数轴表示数 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进行解答即可得. 【详解】数轴上表示数-2018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2018, 所以-2018 的绝对值是 2018,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熟练掌握绝对值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是由 5 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从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主视图,观察即可得答案. 【详解】从正面看第一层是三个小正方形,第二层左边一个小正方形, 如图所示,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从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主视图. 100EC.CN 3.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发布 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 显示,截止2017 年 12 月, 《2017 》 ( ) 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共有 190 家共享经济平台获得 亿元投资,数据 1159.56 1159.56 A. 8 元 B. 10 元 C. 11 元 D. 8 元 1159.5610 11.595610 1.1595610 1.1595610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10n 的形式,其中 1≤|a|<10,n 为整数.确定 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 a 时, 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 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 值<1 时,n 是负数. 【详解】 亿=115956000000, 1159.56 所以 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15956×1011, 1159.56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10n 的形式,其中 1≤|a|<10,n 为整 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 a 的值以及 n 的值. ()4.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18 C. D. 13 27 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 【详解】A、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错误; 18  3 2 B、 C、 D、 是最简二次根式,正确; 13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错误;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错误, 27  3 3 12  2 3 故选 B. 12【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 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 ,则 (的度数是    )5.如图, ,AB / /CDAD  CD , 2 1 65 50 60 65 70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2 的度数. 【详解】 ,AB / /CD  ACD  1 65 ,,AD  CD  CAD   ACD  65 ,,=180°-∠ACD-∠CAD=  2 180  65  65  50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正确得出 的度数是解题关键.  CAD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 a4  a12 a4 a2  a2  2a2 A. B. C. (3a2b)2  6a4b2 D. 2a 3b  5ab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单项式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整式的混合运算的法则逐项进行计算即可得. 【详解】A、 ,故 A 选项错误; 2a 3b  6ab 34B、 C、 D、 7 ,故 B 选项错误; a a  a 224(3a b) 9a b 2 ,故 C 选项错误; 422a2+a2=2a2,故 D 选项正确, a a  a 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积的乘方、和合并同类项,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的面积是    )7.如图,边长为 4 的等边 中,D、E 分别为 AB,AC 的中点,则 ABC ADE 33 3 4A. B. C. D. 32 3 2【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可得 DE 是△ABC 的中位线,由此可得△ADE 和△ABC 相似,且相似比为 1:2,再根据相似三角形 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求出△ABC 的面积. 【详解】 等边 的边长为 4, ABC 32,SABC 4  4 3 4点 D,E 分别是 的边 AB,AC 的中点, ABC 的中位线, 是ABC DE 111DE  BC AD  AB AE  AC ,,,,DE / /BC 222AD AE DE 12即,AB AC BC 12∽,相似比为 ,ABC ADE SS 1 :4, ABC 故:ADE 11S SABC  4 3 3 即,ADE 44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 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中位线定理. ( ) 且 BE 与 DF 之间的距离为 3,则 AE 的长是    8.如图,矩形 ABCD 中, ,,AB  3 BC  4 EB / /DF 387858A. B. C. D. 7【答案】C 【解析】 【分析】 如图,过点 D 作 ,垂足为 G,则 ,首先证明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 DG  BE GD  3 GED 中依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AEB 得到 ,设 ,则 ,在 AE  EG AE  EG  x RtDEG ED  4  x 【详解】如图所示:过点 D 作 ,垂足为 G,则 ,DG  BE GD  3 ,,, A   G  AEB   GED AB  GD  3 ≌,GED AEB ,AE  EG 设,则 ,AE  EG  x ED  4  x 7222222x  在中, , x  3  (4  x) ,解得: ,RtDEG ED  GE  GD 8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依据题意列出关于 x 的方 程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将▱ABCD 沿对角线 BD 折叠,使点 A 落在点 E 处,交 BC 于点 F,若 , ABD  48  CFD  40 ( ) 为    ,则  E 102 92 112 122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出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  ADB   BDF   DBC 1 BDF   DBC   DFC  20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 ,即可得到结果.  A 2【详解】 ,AD / /BC , ADB   DBC 由折叠可得 , ADB   BDF , DBC   BDF 又, DFC  40  DBC   BDF   ADB  20 ,又, ABD  48 ,中, ABD  A 180  20  48 112  E   A 112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 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 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ADB 2x  a x 1 ()1 10.关于 x 的分式方程 的解为负数,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且a 1 a  2 D. 且a 1 a  2 a 1 a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表示出整式方程的解,根据分式方程解为负数列出关于 a 的不等式,求 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确定出 a 的范围. 【详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 因为分式方程解为负数,所以 ,即 ,x 1 2x  a x 1 a ,且 ,1 a  0 1 a  1 解得: 且a 1 a  2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在任何 时候都要考虑分母不为 0. y  ax2  bx  c a 0 11.如图,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 5 个结论  ;①abc  0 ⑤a  b  m am b (m1 ). 的实数 其中正确结论的有 ②b  a  c ;③4a  2b  c  0 ;④3a  c ;()   A.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判断 ab 的符号,由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判断 c 的符号,然后根据对称轴及抛物线与 x 轴交点情况进行推理,进而对所给结论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①对称轴在 y 轴的右侧, ,ab  0 由图象可知: ,c  0 ,故 ①不正确; abc  0 y  a  b  c  0 ②当时, ,x  1 ,故 ②正确; b  a  c y  4a  2b  c  0 ③由对称知,当 时,函数值大于 0,即 ,故 ③正确; x  2 b④x   1 ,2a ,b  2a ,a  b  c  0 ,a  2a  c  0 ,故 ④不正确; 3a  c y  a  b  c ⑤当时, y 的值最大 此时, ,x 1 2x  m 而当 所以 故时, y  am  bm  c, a  b  c  am2  bm  c m1 ,2a  b  m am b ,即 ⑤,故 正确, a  b  am  bm 故②③⑤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象与二次函数系数之间的关系,二次函数 y  ax2  bx  c系数符号由抛物线开口方 向、对称轴和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抛物线与 x 轴交点的个数确定,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关键. 145 2y  x2  7x  CC112.如图,抛物线 与 x 轴交于点 A、B,把抛物线在 x 轴及其下方的部分记作 1 ,将 21CCCC、 2 共有 3 个不同的交点,则 m 的 y  x  m 向左平移得到 ,2 与 x 轴交于点 B、D,若直线 与212(取值范围是    )45 5229 81229 545 812 m    m    m    m   A. B. C. D. 882【答案】C 【解析】 【分析】 1y  x  m CC先求出点 A 和点 B 的坐标,然后再求出 2 的解析式,分别求出直线 与抛物线 2 相切时 m 的 21y  x  m 值以及直线 过点 B 时 m 的值,结合图形即可得到答案. 2145 y  x2  7x  【详解】 抛物线 与 x 轴交于点 A、B, 221245 2×2  7x  ∴=0, ∴x1=5,x2=9, B 5,0 A 9,0 ,1y  (x 3)2  2 抛物线向左平移 4 个单位长度后的解析式 ,21y  x  m 当直线 过 B 点,有 2 个交点, 250  m ,25m   ,21Cy  x  m 当直线 与抛物线 2 相切时,有 2 个交点, 211 x  m  (x 3)2  2 ,222,x  7x  5 2m  0 相切, , 49  20 8m  0 29 m   ,8如图, 1CC、 2 共有 3 个不同的交点, y  x  m 若直线 与1229 5 m   — ,82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 x 轴交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等知识,正确地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思 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6.0 分) 2313.因式分解: ______. x y y  y x y x y   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提公因式 y,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即可 【详解】 x2y  y3 y x2  y2 =y x y x y =, y x y x y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综合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 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 2 x1  5x  7 14.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______ 432x  3 1 x 3【答案】 1 x  3 【解析】 分析】 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 【2 x1  5x  7① 【详解】 ,432x  3 1 x② 3解不等式 得: ,,①x<3 解不等式 ②得: x  1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1 x  3 故答案为 .1 x<3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 找,大大小小无解了”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解此题的关键. AB  ,则劣弧 .( π) 的长是______ 结果保留 15.如图, 的外接圆 O 的半径为 3, ABC  C  55 11π 【答案】 6【解析】 【分析】 AB 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 2 倍,可求  ,根据弧长公式可求劣弧 的长.  AOB 110 【详解】 ,, AOB  2 C  C  55  AOB 110 ,3110 π 11π 根据弧长公式 AB 的长 ,180 611π 故答案为 .6【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弧长公式等,熟练掌握弧长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M、N 是正方形 ABCD 的边 CD 上的两个动点,满足 ,连接 AC 交 BN 于点 E,连接 DE AM  BN 交 AM 于点 F,连接 CF,若正方形的边长为 6,则线段 CF 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案】 3 53 【解析】 【分析】 RtBCN HL BCE SAS   先判断出 得出 ≌,得出 ,进而判断出 ≌,RtADM  DAM   CBN DCE ,即可判断出 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  CDE   CBE  AFD  90 1OF  AD  3 ,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 OC,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 O、F、C 三点共线时,CF 2的长度最小. 【详解】如图, 在正方形 ABCD 中, ,,,AD  BC  CD  ADC   BCD  DCE   BCE 在和RtADM RtBCN 中, ADBC AM  BN ,RtBCN HL ≌,RtADM , DAM   CBN 在和DCE BCE 中, BC  CD DCE  BCE CE  CE ,BCE SAS ≌,DCE , CDE   CBE , DAM   CDE  ADF  CDE   ADC  90 , DAM   ADF  90 , AFD 180 90  90 ,取 AD 的中点 O,连接 OF、OC, 1OF  DO  AD  3 则在,222中, ,RtODC OC  DO  DC  3 5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OF CF  OC 当 O、F、C 三点共线时,CF 的长度最小, 最小值 , OC  OF  3 53 故答案为 .3 53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确定出 CF 最小时点 F 的位置是解题关键. 三、解答题 1( )1  (π 3)0  1 2  tan45 17.算: 2【答案】 .2 1 【解析】 【分析】 按顺序依次进行负指数幂的运算、0 指数幂的运算、绝对值的化简、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然后再按顺 序进行计算即可得. 1( )1  (π 3)0  1 2  tan 【详解】 45° 2=2 1 2 11 . 2 1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运算,涉及了负指数幂、0 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熟练掌握各运 算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18.解方程: .3x  2x  2  0 1 7 1 7 【答案】 ,.x1  x2  33【解析】 【分析】 先找出 a,b,c,再求出 b2-4ac=28,根据求根公式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a=3,b=-2,c=-2, b2-4ac=(-2)2-4×3×(-2)=28>0, b  b2  4ac (2)  28 1 7 ,∴x= =32a 23 1 7 1 7 ,.x1  x2  33【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根 据方程的系数特点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3x  4 x 1 x  2 x 1 12x  19.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x  32【答案】 ,.x  2 【解析】 【分析】 括号内先通分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然后再进行分式的除法运算,最后把 x 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 3x  4 x 1 x  2 x 1 x  【详解】 ,x x1  3x  4   x 1 x  2 ,x 1 x2  x 3x  4 x 1 ,x 1 x  2 (x  2)2 x 1 x 1 x  2 ,, x  2 11232x   2   当时,原式 .2【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分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0.某商家销售一款商品,进价每件 80 元,售价每件 145 元,每天销售 40 件,每销售一件需支付给商场管 ()理费 5 元,未来一个月 按30 天计算 ,这款商品将开展“每天降价 1 元”的促销活动,即从第一天开始每 天的单价均比前一天降低 1 元,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该商品单价每降 1 元,每天销售量增加 2 件,设第 x (1 x  30 )天且 x 为整数 的销售量为y 件. 1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 直接写出 2x 天的利润为 w 元,试求出 w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哪一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  设第 少元? 1 y 2x  40 【答案】  2; 第 20 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 3200 元. 【解析】 【分析】 (1)根据销量=原价的销量+增加的销量即可得到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2)根据每天售出的件数×每件盈利=利润即可得到的 W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可得出结论. 1y  2x  40 【详解】 由题意可知 ;2w  145 x 80 5 2x 40   根据题意可得: ,2,, 2x 80x  2400  2(x  20)2  3200 ,a  2  0 函数有最大值, 当时,w 有最大值为 3200 元, x  20 第 20 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 3200 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弄清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准等量关系准确的列出函数关系式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1.如图,在 中. RtABC 1(PD )的长 等于PC 的长; BC 边上求作一点 P,使得点 P 到 AB 的距离  利用尺规作图,在 21PD.  利用尺规作图,作出 中的线段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把作图痕迹用黑色签字笔描黑 1【答案】 作图见解析; (2)作图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PD )P 到 AB 的距离 的长 等于PC 的长知点 P 在 平分线上,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 由点  BAC 即可得(以点 A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 AC、AB 分别交于一点,然后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以 大于这两点距离的一半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一点,过点 A 及这个交点作射线交 BC 于点 P,P 即为要求 的点); 2P 为圆心,以大于点 P 到 AB 的距离为半  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尺规作图即可得(以点 径画弧,与 AB 交于两点,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这两点间距离一半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 AB 的一 侧交于一点,过这点以及点 P 作直线与 AB 交于点 D,PD 即为所求). 1【详解】 如图,点 P 即为所求; 2PD 即为所求.  如图,线段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作图,灵活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2.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以来,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学校为了解全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随机调 查了部分学生在一周内借阅图书的次数,并制成如图不完整的统计表.学生借阅图书的次数统计表 借阅图 4 次及 书的次 数0 次 1 次 2 次 3 次 以上 人数 713 a10 3请你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 a    ______, ______. b  2______,众数是______.  该调查统计数据的中位数是 3“3 次”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 请计算扇形统计图中 42000 名学生,根据调查结果,估计该校学生在一周内借阅图书“4 次及以上”的人数.  若该校共有 123 72 4 120   【答案】 17、20; 2 次、2 次;  ;人. 【解析】 【分析】 (1)先由借阅 1 次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求得总人数,总人数减去其他次数的人数求得 a 的值,用 3 次的人 数除以总人数求得 b 的值; 的(2)根据中位数和众数 定义求解; (3)用 360°乘以“3 次”对应的百分比即可得; (4)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4 次及以上”的人数所占比例即可得. 1  【详解】 被调查的总人数为 人, 13 26%  50 10 a  50  7 1310  3 17 b%  100%  20% ,,即 b  20 ,50 故答案为 17、20; 250 个数据,其中位数为第 25、26 个数据的平均数,  由于共有 而第 25、26 个数据均为 2 次, 所以中位数为 2 次, 出现次数最多的是 2 次, 所以众数为 2 次, 故答案为 2 次、2 次; ;3“3 次”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 扇形统计图中 360 20%  72 342000 120 “4 次及以上”的人数为 人.  估计该校学生在一周内借阅图书 50 【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表、扇形统计图、众数、中位数等,读懂统计图、统计表,从中得到必要的信息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众数与中位数的求解方法. 23.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 4 个标有 1、2、3、4 的小球,它们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李强从布袋中随 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为 x,王芳在剩下的 3 个小球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为 y,这样确定了 x, y 点 M 的坐标 1M 所有可能的坐标;  画树状图列表,写出点 2M x,y y  x 1  求点 在函数 的图象上的概率. 112  【答案】 见解析; .4【解析】 【分析】 (1)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 (2)找出点(x,y)在函数 y=x+1 的图象上的情况,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1【详解】 画树状图得: 1,2 1,3 1,4 2,1 2,3 2,4 3,1 3,2 3,4 4,1 、 、 共有 12 种等可能的结果 、、、、、、、、4,2 4,3 ;、2   在所有 y  x 1 1,2 2,3 3,4 这 3 种结果, 12 种等可能结果中,在函数 M x,y y  x 1 在函数 的图象上的有 、、31点的图象上的概率为 .12 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注意树状图法与列表法 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 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4.如图,斜坡 BE,坡顶 B 到水平地面的距离 AB 为 3 米,坡底 AE 为 18 米,在 B 处,E 处分别测得 CD .( ,求 CD 的高度 结果保留根号 30 60 )顶部点 D 的仰角为 ,929 3 【答案】CD 的高度是 米. 【解析】 【分析】 作于点 F,设 米,在直角 中利用三角函数用 x 表示出 BF 的长,在直角 中BF  CD DCE DF  x DBF 表示出 CE 的长,然后根据 即可列方程求得 x 的值,进而求得 CD 的长. BF CE  AE 【详解】如图,作 于点 F,设 米, BF  CD DF  x DF tan DBF  在中, ,RtDBF BF  BF DF x 3x 则,tan DBF tan30 DC  x  CF  3 x( )米 , 在直角 中, 中, DCE ABF DC DC 3 x 3tan DEC  在直角 ,则 米, EC  x  3 tan DEC tan60 3EC 3,即 ,BF CE  AE 3x  x  3 18 33x  9 3 解得: ,239)米 , CD  9 3 3  9 3 ( 则22929 3 答:CD 的高度是 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确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表示出 相关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ky  ax  b A 1,2 和y  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B 2,m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点 12x.1 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y  y 2 时, x 的取值范围; 于点 D,点 C 是直线 BE 上一点,若  请直接写出 13B 作 轴, ,求点 C 的坐标.  过点 BE / /x AC  2CD AD  BE 2x1y  x 1 2; 当 y  【答案】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  或时, 2  x  0 x 1 12y1  y2 31 3,1 3 1,1 ; 当点 C 的坐标为 或时, .AC  2CD 【解析】 【分析】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 k,求出点 B 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 (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观察直线在双曲线上方的情况即可进行解答; (3)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C=30°,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 CD,分点 C 在点 D 的左侧、点 C 在点 D 的右侧两种情况解答. k1  A 1,2 y  【详解】  点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 2x,k 12  2 2y 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2×2B 2,m y  点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 2×2m   1 ,2 2,1 则点 B 的坐标为 ,ab2 2a  b  1 由题意得, ,a1 b 1 解得, ,则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y  x 1 ;12y  y  由函数图象可知,当 2  x  0 或时, ;2x 1 13 AD  BE   ,,AC  2CD  DAC  30 ,由题意得, ,AD  2 1 3 CD AD CD 33tan DAC  在中, ,即 ,RtADC 3解得, ,CD  3 1 3,1 当点 C 在点 D 的左侧时,点 C 的坐标为 当点 C 在点 D 的右侧时,点 C 的坐标为 ,3 1,1 ,1 3,1 3 1,1 当点 C 的坐标为 或时, .AC  2CD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灵 活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6.如图,在 中,过点 C 作 ,E 是 AC 的中点,连接 DE 并延长,交 AB 于点 F,交 CB 的 CD / /AB ABC 延长线于点 G,连接 AD,CF 1AFCD是 平行四边形.  求证:四边形 322  BF  若,,,求 AB 的长. GB  3 BC  6 12 AB 6 【答案】 证明见解析;  .【解析】 【分析】 1  由E 是 AC 的中点知 ,由 知AB / /CD AFE   CDE ,据此根据“AAS”即可证 ≌AE  CE AEF ,从而得 ,结合 即可得证; CED AF  CD AB / /CD GB BF 922CD    证GBF ∽GCD 得,据此求得 ,由 AF  CD 及可得答案. AB  AF BF GC CD 1 E 【详解】  是 AC 的中点, ,,AE  CE AB / /CD , AFE   CDE 在和中, CED AEF AFE  CDE  AEF  CED ,AE  CE CED AAS ≌,AEF ,AF  CD 又,即 ,AB / /CD AF / /CD 四边形 AFCD 是平行四边形; 2 AB / /CD   ,∽GBF GCD ,32GB BF 3,即 ,GC CD 3 6 CD 9CD  解得: ,2四边形 AFCD 是平行四边形, 9AF  CD  ,29232AB  AF BF   6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 练掌握相关的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O O 27.如图,AB 为 的直径,C 为 上一点,D 为 BA 延长线上一点, . ACD   B 1O DC 为  求证: 的切线; 352O sinB  DF 分别交 AC,BC 于点 E,F 且 ,的半径为 5, ,求 CF 的长.  线段  CEF  45 24 12 CF   【答案】 证明见解析; .7【解析】 【分析】 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  ,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和已知相等的角代换可 1 ACB   BCO   OCA  90 得:  ,可得结论;  OCD  90 AC AD 68342 先根据三角函数计算 AC  6 ,BC  8 ,证明CAD ∽BCD ,得 ,设 BC CD ,AD  3x CD 4x ,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可得 x 的值,证明 ∽,列比例式可得 CF 的 CED BFD 长. 【详解】(1)如图,连接 OC, O 为的直径, AB  ACB   BCO   OCA  90 ,,OB  OC , B   BCO , ACD   B , ACD   BCO  ACD   OCA  90 O  OCD  90 ,即 ,为的切线; DC 35AC AB 2 RtACB   sinB  中, AB 10 ,,,AC  6 BC  8 ,, ACD   B  ADC   CDB ,∽,CAD BCD AC AD 683,BC CD 4设,AD  3x CD 4x ,222中, ,RtOCD OC  CD  OD 52  (4x)2  (5 3x)2 ,30 x  0( )舍 或 ,7 CEF  45  ACB  90 ,,,CE  CF 设,CF  a , CEF   ACD   CDE , CFE   B  BDF , CDE   BDF , ACD   B ∽,CED BFD CE BF ,CD BD a8 a 24 7a  30 30 7,,4 10  3 724 7CF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等,正确添 加辅助线、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A 3,0 B 5,4 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连接 AB,AC, 28.如图,抛物线 BC. 经过 ,y  ax  bx  4 1 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AB 平分 ; 求证:  CAO 3M,使得 是以 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 M 的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ABM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15y  x2  x  4 123,11 【答案】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证明见解析;  点 M 的坐标为 或26652,9 .【解析】 【分析】 1  A 3,0 B 5,4 将,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到关于 a、b 的方程组,从而可求得 a、b 的值; 2D 2,0 ,则 AC 的长,然后取 ,连接 BD,接下来,证明 ,然后依据 SSS  先求得 AD  AC BC  BD 可证明 ≌,接下来,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 ;ABC  CAB   BAD ABD 3x 轴与点 E,交 BC 与点 F,作点 A 作 ,作 ,分别交抛物线  作抛物线的对称轴交 AM’  AB BM  AB 12tan BAE  的对称轴与 、M,依据点 A 和点 B 的坐标可得到 ,从而可得到 或tan M’AE  2 M’ ,从而可得到 FM 和 的长,故此可得到点 和点 M 的坐标. tan MBF  2 M’E M’ 9a3b40 1A 3,0 B 5,4 25a  5b  4  4 【详解】  将,代入得: ,15b   6a  解得: ,,615y  x2  x  4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662 AO  3   ,,OC  4 ,AC  5 D 2,0 取,则 ,AD  AC  5 22的由两点间 距离公式可知 ,BD  (5 2)  (4  0)  5 C 0,4 B 5,4 ,,,BC  5 BD  BC ,在和中, ,,,,ABC AD  AC BD  BC ABD AB  AB ≌ABC ABD , CAB   BAD 平分 ; CAO AB 3x 轴与点 E,交 BC 与点 F.  如图所示:抛物线的对称轴交 511 .5x  AE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则 2A 3,0 B 5,4 ,,12tan EAB  , M’AB  90 ,,tan M’AE  2 ,M’E  2AE 11 5M’ ,11 ,2同理: ,tan MMF  2 5BF  又,2,FM  5 5M ,9 ,25252,11 ,9 点 M 的坐标为 或.【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与几何的综合应用,涉及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全等三角形 的性质和判定、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正确添加辅助线、运用分类讨论思想与数形 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本试卷的题干 713000635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