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版)下载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7日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 相应位置上) 1.(2分)为了方便市民出行,提倡低碳交通,近几年南京市大力发展公共自 行车系统,根据规划,全市公共自行车总量明年将达70000辆,用科学记数法表 示70000是(  ) A.0.7×105B.7×104 C.7×105 D.70×103 2.(2分)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5、﹣3,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  ) A.﹣3+5 B.﹣3﹣5 C.|﹣3+5| D.|﹣3﹣5| 3.(2分)下列计算中,结果是a6的是(  ) A.a2+a4 B.a2•a3 C.a12÷a2 D.(a2)3 4.(2分)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钝角三角形的是(  ) A.3,4,4 B.3,4,5 C.3,4,6 D.3,4,7 5.(2分)已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 A.1 B. C.2 D.2 6.(2分)若一组数据2,3,4,5,x的方差与另一组数据5,6,7,8,9的方 差相等,则x的值为(  ) A.1 B.6 C.1或6 D.5或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 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7.(2分)化简: = ; = . 第1页(共35页) 8.(2分)若式子 9.(2分)分解因式:2a(b+c)﹣3(b+c)= . 10.(2分)比较大小: ﹣3 11.(2分)分式方程 的解是  .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12.(2分)设x1、x2是方程x2﹣4x+m=0的两个根,且x1+x2﹣x1x2=1,则x1+x2= ,m= . 13.(2分)如图,扇形OAB的圆心角为122°,C是 上一点,则∠ACB= °. 14.(2分)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 下列结论: ①AC⊥BD;②CB=CD;③△ABC≌△ADC;④DA=DC.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15.(2分)如图,AB、CD相交于点O,OC=2,OD=3,AC∥BD,EF是△ODB的 中位线,且EF=2,则AC的长为 . 第2页(共35页) 16.(2分)如图,菱形ABCD的面积为120cm2,正方形AECF的面积为50cm2,则 菱形的边长为 cm.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88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 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7分)解不等式组 ,并写出它的整数解. 18.(7分)计算 ﹣.19.(7分)某校九年级有24个班,共1000名学生,他们参加了一次数学测试, 学校统计了所有学生的成绩,得到下列统计图. (1)求该校九年级学生本次数学测试成绩的平均数; (2)下列关于本次数学测试说法正确的是(  ) A.九年级学生成绩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 第3页(共35页) B.九年级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 C.随机抽取一个班,该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数等于九年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 D.随机抽取300名学生,可以用他们成绩的平均数估计九年级学生成绩的平均 数20.(8分)我们在学完“平移、轴对称、旋转”三种图形的变化后,可以进行进 一步研究,请根据示例图形,完成下表. 图形的变化 示例图形 与对应线段有关的结论 与对应点有 关的结论 AA′=BB′ 平移 (1) AA′∥BB′ 轴对称 (2) (3) 旋转 (4) AB=A′B′;对应线段AB和A′B′ 所在的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与 旋转角相等或互补. 第4页(共35页) 21.(8分)用两种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如图,∠BAE、∠CBF、∠ACD是△ABC的三个外角. 求证∠BAE+∠CBF+∠ACD=360°. 证法1:∵ , ∴∠BAE+∠1+∠CBF+∠2+∠ACD+∠3=180°×3=540° ∴∠BAE+∠CBF+∠ACD=540°﹣(∠1+∠2+∠3). ∵ , ∴∠BAE+∠CBF+∠ACD=540°﹣180°=360°. 请把证法1补充完整,并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证法2. 22.(8分)某景区7月1日﹣7月7日一周天气预报如图,小丽打算选择这期间的 一天或两天去该景区旅游,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随机选择一天,恰好天气预报是晴; (2)随机选择连续的两天,恰好天气预报都是晴. 第5页(共35页) 23.(8分)如图中的折线ABC表示某汽车的耗油量y(单位:L/km)与速度x( 单位:km/h)之间的函数关系(30≤x≤120),已知线段BC表示的函数关系中 ,该汽车的速度每增加1km/h,耗油量增加0.002L/km. (1)当速度为50km/h、100km/h时,该汽车的耗油量分别为  L/km.  L/km、 (2)求线段AB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3)速度是多少时,该汽车的耗油量最低?最低是多少? 24.(7分)如图,在▱ABCD中,E是AD上一点,延长CE到点F,使∠FBC=∠DCE .第6页(共35页) (1)求证:∠D=∠F; (2)用直尺和圆规在AD上作出一点P,使△BPC∽△CDP(保留作图的痕迹,不 写作法). 25.(9分)图中是抛物线拱桥,P处有一照明灯,水面OA宽4m,从O、A两处 观测P处,仰角分别为α、β,且tanα= ,tan 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以O为原点,OA所在直线为 (1)求点P的坐标; (2)水面上升1m,水面宽多少( 取1.41,结果精确到0.1m)? 第7页(共35页) 26.(8分)如图,O是△ABC内一点,⊙O与BC相交于F、G两点,且与AB、AC 分别相切于点D、E,DE∥BC,连接DF、EG. (1)求证:AB=AC. (2)已知AB=10,BC=12,求四边形DFGE是矩形时⊙O的半径. 第8页(共35页) 27.(11分)如图,把函数y=x的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横坐标 不变,得到函数y=2x的图象;也可以把函数y=x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 的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2x的图象. 类似地,我们可以认识其他函数. (1)把函数y= 的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 的图象;也可以把函数y= 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 标变为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 的图象. (2)已知下列变化:①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②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③向 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④纵坐标变为原来的4倍,横坐标不变;⑤横坐标变为原 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⑥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 (Ⅰ)函数y=x2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经过④→②→①,得到函数 的图象; (Ⅱ)为了得到函数y=﹣ (x﹣1)2﹣2的图象,可以把函数y=﹣x2的图象上所 有的点 . A.①→⑤→③B.①→⑥→③C.①→②→⑥D.①→③→⑥ (3)函数y= 的图象可以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函数y=﹣ 的图象?(写出一 种即可)  第9页(共35页)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 相应位置上) 1.(2分)为了方便市民出行,提倡低碳交通,近几年南京市大力发展公共自 行车系统,根据规划,全市公共自行车总量明年将达70000辆,用科学记数法表 示70000是(  ) A.0.7×105B.7×104 C.7×105 D.70×103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 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 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大于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小于1时 ,n是负数. 【解答】解:70000=7×104,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 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2.(2分)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5、﹣3,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  ) A.﹣3+5 B.﹣3﹣5 C.|﹣3+5| D.|﹣3﹣5| 【分析】由距离的定义和绝对值的关系容易得出结果. 第10页(共35页) 【解答】解:∵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5、﹣3, ∴它们之间的距离=|﹣3﹣5|=8,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绝对值的意义、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理解数轴上两点间的 距离与绝对值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2分)下列计算中,结果是a6的是(  ) A.a2+a4 B.a2•a3 C.a12÷a2 D.(a2)3 【分析】A: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判断即可. B: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即可. C: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计算即可. D:幂的乘方的计算法则:(am)n=amn(m,n是正整数),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a2+a4≠a6, ∴选项A的结果不是a6; ∵a2•a3=a5, ∴选项B的结果不是a6; ∵a12÷a2=a10, ∴选项C的结果不是a6; ∵(a2)3=a6, ∴选项D的结果是a6. 故选:D.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 ,指数相减,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底数a≠0,因为0不能 做除数;②单独的一个字母,其指数是1,而不是0;③应用同底数幂除法的法 第11页(共35页) 则时,底数a可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但必须明确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 么. (2)此题还考查了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 确:①(am)n=amn(m,n是正整数);②(ab)n=anbn(n是正整数). (3)此题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底数必须相同;②按照运算性质 ,只有相乘时才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此题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要熟练掌握.  4.(2分)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钝角三角形的是(  ) A.3,4,4 B.3,4,5 C.3,4,6 D.3,4,7 【分析】在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条件下,如果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等于最大边 的平方是直角三角形;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大于最大边的平方是锐角三角形 ;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小于最大边的平方是钝角三角形,依此求解即可. 【解答】解:A、因为32+42>42,所以三条线段能组锐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因为32+42=52,所以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C、因为3+4>6,且32+42<62,所以三条线段能组成钝角三角形,符合题意; D、因为3+4=7,所以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 =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掌握组成钝角三角形的条件是解题的关 键. 第12页(共35页)  5.(2分)已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 A.1 B. C.2 D.2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正六边形中的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解答】解:如图,连接OA、OB,OG; ∵六边形ABCDEF是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 ∴△OAB是等边三角形, ∴OA=AB=2, ∴OG=OA•sin60°=2× =,∴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正多边形的概念掌握和计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往往 一些学生因对正多边形的基本知识不明确,将多边形的半径与内切圆的半径相 混淆而造成错误计算,记住基本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6.(2分)若一组数据2,3,4,5,x的方差与另一组数据5,6,7,8,9的方 差相等,则x的值为(  ) A.1 B.6 C.1或6 D.5或6 【分析】根据数据x1,x2,…xn与数据x1+a,x2+a,…,xn+a的方差相同这个结论 即可解决问题. 第13页(共35页) 【解答】解:∵一组数据2,3,4,5,x的方差与另一组数据5,6,7,8,9的 方差相等, ∴这组数据可能是2,3,4,5,6或1,2,3,4,5, ∴x=1或6,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平均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利用结论:数据x1,x2,… xn与数据x1+a,x2+a,…,xn+a的方差相同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 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7.(2分)化简: = 2  ; = 2 .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立方根的定义化简即可. 【解答】解: ==2 ;=2. 故答案为:2 ;2.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立方根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 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8.(2分)若式子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x≥1 . 【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 即可. 【解答】解:∵式子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x﹣1≥0, 解得x≥1. 第14页(共35页) 故答案为:x≥1.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  9.(2分)分解因式:2a(b+c)﹣3(b+c)= (b+c)(2a﹣3) . 【分析】直接提取公因式b+c即可. 【解答】解:原式=(b+c)(2a﹣3), 故答案为:(b+c)(2a﹣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关键是正确找出公因式.  10.(2分)比较大小: ﹣3 <  .【分析】先判断出 ﹣3与 ﹣2的符号,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4<5<9, ∴2< <3, ∴∴﹣3<0, ﹣2>0, ﹣3<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大小比较,熟知正数与负数比较大小的法则是解 答此题的关键.  11.(2分)分式方程 的解是 3 .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 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解答】解:去分母得:x=3(x﹣2), 去括号得:x=3x﹣6, 第15页(共35页) 解得:x=3, 经检验x=3是分式方程的解.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 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12.(2分)设x1、x2是方程x2﹣4x+m=0的两个根,且x1+x2﹣x1x2=1,则x1+x2=  4 ,m= 3 . 【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找出x1+x2=﹣ =4,x1x2= =m,将其代入等式x1+x2 ﹣x1x2=1中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m的值,从而此题得解 .【解答】解:∵x1、x2是方程x2﹣4x+m=0的两个根, ∴x1+x2=﹣ =4,x1x2= =m. ∵x1+x2﹣x1x2=4﹣m=1, ∴m=3. 故答案为:4;3.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找出x1+x2=4,x1x2=m.本 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找出两根 之和与两根之积是关键.  13.(2分)如图,扇形OAB的圆心角为122°,C是 上一点,则∠ACB= 119  °. 第16页(共35页) 【分析】在⊙O上取点D,连接AD,BD,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D的度数,由圆 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如图所示,在⊙O上取点D,连接AD,BD, ∵∠AOB=122°, ∴∠ADB= ∠AOB= ×122°=61°. ∵四边形ADBC是圆内接四边形, ∴∠ACB=180°﹣61°=119°. 故答案为:119.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圆周角是解 答此题的关键.  14.(2分)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 下列结论: ①AC⊥BD;②CB=CD;③△ABC≌△ADC;④DA=DC.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①②③ . 第17页(共35页)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B=∠AOD=90°,OB=OD,再根据全等 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BC≌△ADC,进而得出其它结论. 【解答】解:∵△ABO≌△ADO, ∴∠AOB=∠AOD=90°,OB=OD, ∴AC⊥BD,故①正确; ∵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COB=∠COD=90°, 在△ABC和△ADC中, ,∴△ABC≌△ADC(SAS),故③正确 ∴BC=DC,故②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 SS,SAS,ASA,AAS,以及HL,是解题的关键.  15.(2分)如图,AB、CD相交于点O,OC=2,OD=3,AC∥BD,EF是△ODB的 中位线,且EF=2,则AC的长为 . 第18页(共35页)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DB,再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EF是△ODB的中位线, ∴DB=2EF=2×2=4, ∵AC∥BD, ∴△AOC∽△BOD, ∴=,即= , 解得AC= .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相 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定理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2分)如图,菱形ABCD的面积为120cm2,正方形AECF的面积为50cm2,则 菱形的边长为 13 cm.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可用对角线进行计算解答即可. 【解答】解:因为正方形AECF的面积为50cm2, 所以AC= cm, 因为菱形ABCD的面积为120cm2, 所以BD= cm, 第19页(共35页) 所以菱形的边长= 故答案为:13. cm. 【点评】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正方形和菱形的面积进行解答.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88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 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7分)解不等式组 ,并写出它的整数解. 【分析】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 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最后求其整数解即可. 【解答】解:解不等式3x+1≤2(x+1),得:x≤1, 解不等式﹣x<5x+12,得:x>﹣2,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1, 则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1、0、1. 【点评】本题考查不等式组的解法及整数解的确定.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应遵 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18.(7分)计算 【分析】首先进行通分运算,进而合并分子,进而化简求出答案. 【解答】解: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加减运算,正确进行通分运算是解题关键. 第20页(共35页)  19.(7分)某校九年级有24个班,共1000名学生,他们参加了一次数学测试, 学校统计了所有学生的成绩,得到下列统计图. (1)求该校九年级学生本次数学测试成绩的平均数; (2)下列关于本次数学测试说法正确的是(  ) A.九年级学生成绩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 B.九年级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 C.随机抽取一个班,该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数等于九年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 D.随机抽取300名学生,可以用他们成绩的平均数估计九年级学生成绩的平均 数【分析】(1)用九年级学生的总分除以总人数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不能求出众数和中位数,从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80×1000×60%+82.5×1000×40%)÷1000 =81(分), 答:该校九年级学生本次数学测试成绩的平均数是81分; (2)A、根据统计图不能求出九年级学生成绩的众数,故本选项错误; B.根据统计图不能求出九年级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故本选项错误; 第21页(共35页) C.随机抽取一个班,该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不一定等于九年级学生成绩的平均 数,故本选项错误; D.随机抽取300名学生,可以用他们成绩的平均数估计九年级学生成绩的平均 数,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 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20.(8分)我们在学完“平移、轴对称、旋转”三种图形的变化后,可以进行进 一步研究,请根据示例图形,完成下表. 示例图形 与对应线段有关的结论 与对应点有 关的结论 图形的变化AA′=BB′ (1) AB=A′B′,AB∥A′B′  平移AA′∥BB′ (2)  (3)  轴对AB=A′B′;对应线段AB和A′B′所在的直线如果相交 l垂直平分A A′  ,交点在对称轴l上.  第22页(共35页) 称(4)  旋转AB=A′B′;对应线段AB和A′B′所在的直线相交所成 OA=OA′,∠ 的角与旋转角相等或互补. AOA′=∠BO B′  【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3)同(2); (4)由旋转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1)平移的性质:平移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且平行.所以与对应 线段有关的结论为:AB=A′B′,AB∥A′B′; (2)轴对称的性质:AB=A′B′;对应线段AB和A′B′所在的直线如果相交,交点在 对称轴l上. (3)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所以与对应点有关的结论为:l垂直平分AA′. (4)OA=OA′,∠AOA′=∠BOB′. 故答案为:(1)AB=A′B′,AB∥A′B′;(2)AB=A′B′;对应线段AB和A′B′所在的 直线如果相交,交点在对称轴l上.;(3)l垂直平分AA′;(4)OA=OA′,∠AO A′=∠BOB′.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平移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余角和补角的 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1.(8分)用两种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如图,∠BAE、∠CBF、∠ACD是△ABC的三个外角. 第23页(共35页) 求证∠BAE+∠CBF+∠ACD=360°. 证法1:∵ 平角等于180° , ∴∠BAE+∠1+∠CBF+∠2+∠ACD+∠3=180°×3=540° ∴∠BAE+∠CBF+∠ACD=540°﹣(∠1+∠2+∠3). ∵ ∠1+∠2+∠3=180° , ∴∠BAE+∠CBF+∠ACD=540°﹣180°=360°. 请把证法1补充完整,并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证法2. 【分析】证法1: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到∠BAE+∠1+∠CBF+∠2+∠ACD+∠3=540°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的和差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证法2:要求证∠BAE+∠CBF+∠ACD=360°,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BAE=∠2 +∠3,∠CBF=∠1+∠3,∠ACD=∠1+∠2,则∠BAE+∠CBF+∠ACD=2(∠1+∠2+ ∠3),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证明:证法1:∵平角等于180°, ∴∠BAE+∠1+∠CBF+∠2+∠ACD+∠3=180°×3=540°, ∴∠BAE+∠CBF+∠ACD=540°﹣(∠1+∠2+∠3). ∵∠1+∠2+∠3=180°, ∴∠BAE+∠CBF+∠ACD=540°﹣180°=360°. 证法2:∵∠BAE=∠2+∠3,∠CBF=∠1+∠3,∠ACD=∠1+∠2, ∴∠BAE+∠CBF+∠ACD=2(∠1+∠2+∠3), ∵∠1+∠2+∠3=180°, 第24页(共35页) ∴∠BAE+∠CBF+∠ACD=360°. 故答案为:平角等于180°,∠1+∠2+∠3=180°.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n边形的外角和为360°.也考查了三角形 内角和定理和外角性质.  22.(8分)某景区7月1日﹣7月7日一周天气预报如图,小丽打算选择这期间的 一天或两天去该景区旅游,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随机选择一天,恰好天气预报是晴; (2)随机选择连续的两天,恰好天气预报都是晴. 【分析】(1)由天气预报是晴的有4天,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2)首先利用列举法可得:随机选择连续的两天等可能的结果有:晴晴,晴雨 ,雨阴,阴晴,晴晴,晴阴,然后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1)∵天气预报是晴的有4天, ∴随机选择一天,恰好天气预报是晴的概率为: ; (2)∵随机选择连续的两天等可能的结果有:晴晴,晴雨,雨阴,阴晴,晴晴 第25页(共35页) ,晴阴, ∴随机选择连续的两天,恰好天气预报都是晴的概率为: = . 【点评】此题考查了列举法求概率的知识.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 与总情况数之比.  23.(8分)如图中的折线ABC表示某汽车的耗油量y(单位:L/km)与速度x( 单位:km/h)之间的函数关系(30≤x≤120),已知线段BC表示的函数关系中 ,该汽车的速度每增加1km/h,耗油量增加0.002L/km. (1)当速度为50km/h、100km/h时,该汽车的耗油量分别为 0.13 L/km、  0.14 L/km. (2)求线段AB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3)速度是多少时,该汽车的耗油量最低?最低是多少? 【分析】(1)和(2):先求线段AB的解析式,因为速度为50km/h的点在AB上 ,所以将x=50代入计算即可,速度是100km/h的点在线段BC上,可由已知中的“ 该汽车的速度每增加1km/h,耗油量增加0.002L/km”列式求得,也可以利用解析 式求解; (3)观察图形发现,两线段的交点即为最低点,因此求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 程组的解即可. 【解答】解:(1)设AB的解析式为:y=kx+b, 第26页(共35页) 把(30,0.15)和(60,0.12)代入y=kx+b中得: 解得 ∴AB:y=﹣0.001x+0.18, 当x=50时,y=﹣0.001×50+0.18=0.13, 由线段BC上一点坐标(90,0.12)得:0.12+(100﹣90)×0.002=0.14, ∴当x=100时,y=0.14, 故答案为:0.13,0.14; (2)由(1)得:线段AB的解析式为:y=﹣0.001x+0.18; (3)设BC的解析式为:y=kx+b, 把(90,0.12)和(100,0.14)代入y=kx+b中得: 解得 ,∴BC:y=0.002x﹣0.06,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速度是80km/h时,该汽车的耗油量最低,最低是0.1L/km.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正确求出两线段的解析式是解好本题的 关键,因为系数为小数,计算要格外细心,容易出错;另外,此题中求最值的 方法:两图象的交点,方程组的解;同时还有机地把函数和方程结合起来,是 数学解题方法之一,应该熟练掌握.  24.(7分)如图,在▱ABCD中,E是AD上一点,延长CE到点F,使∠FBC=∠DCE .第27页(共35页) (1)求证:∠D=∠F; (2)用直尺和圆规在AD上作出一点P,使△BPC∽△CDP(保留作图的痕迹,不 写作法). 【分析】(1)BF交AD于G,先利用AD∥BC得到∠FBC=∠FGE,加上∠FBC=∠DC E,所以∠FGE=∠DCE,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得∠D=∠F; (2)分别作BC和BF的垂直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然后以O为圆心,OC为半 径作△BCF的外接圆⊙O,⊙O交AD于P,连结BP、CP,则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 ∠F=∠BPC,而∠F=∠D,所以∠D=∠BPC,接着可证明∠PCD=∠APB=∠PBC, 于是可判断△BPC∽△CDP. 【解答】(1)证明:BF交AD于G,如图,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D∥BC, ∴∠FBC=∠FGE, 而∠FBC=∠DCE, ∴∠FGE=∠DCE, ∵∠GEF=∠DEC, ∴∠D=∠F; (2)解:如图,点P为所作. 第28页(共35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相似变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 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也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2)小题的 关键是利用圆周角定理作∠BPC=∠F.  25.(9分)图中是抛物线拱桥,P处有一照明灯,水面OA宽4m,从O、A两处 观测P处,仰角分别为α、β,且tanα= ,tan 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以O为原点,OA所在直线为 (1)求点P的坐标; (2)水面上升1m,水面宽多少( 取1.41,结果精确到0.1m)? 【分析】(1)过点P作PH⊥OA于H,如图,设PH=3x,运用三角函数可得OH=6x ,AH=2x,根据条件OA=4可求出x,即可得到点P的坐标; (2)若水面上升1m后到达BC位置,如图,运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抛物线的解 析式,然后求出y=1时x的值,就可解决问题. 第29页(共35页) 【解答】解:(1)过点P作PH⊥OA于H,如图. 设PH=3x, 在Rt△OHP中, ∵tanα= = , ∴OH=6x. 在Rt△AHP中, ∵tanβ= = , ∴AH=2x, ∴OA=OH+AH=8x=4, ∴x= , ∴OH=3,PH= , ∴点P的坐标为(3, ); (2)若水面上升1m后到达BC位置,如图, 过点O(0,0),A(4,0)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可设为y=ax(x﹣4), ∵P(3, )在抛物线y=ax(x﹣4)上, ∴3a(3﹣4)= , 解得a=﹣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x﹣4). 当y=1时,﹣ x(x﹣4)=1, 解得x1=2+ ,x2=2﹣ ,∴BC=(2+ )﹣(2﹣ )=2 =2×1.41=2.82≈2.8. 答:水面上升1m,水面宽约为2.8米. 第30页(共35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解一 元二次方程等知识,出现角的度数(30°、45°或60°)或角的三角函数值,通常 放到直角三角形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26.(8分)如图,O是△ABC内一点,⊙O与BC相交于F、G两点,且与AB、AC 分别相切于点D、E,DE∥BC,连接DF、EG. (1)求证:AB=AC. (2)已知AB=10,BC=12,求四边形DFGE是矩形时⊙O的半径. 【分析】(1)由切线长定理可知AD=AE,易得∠ADE=∠AED,因为DE∥BC,由 平行线的性质得∠ADE=∠B,∠AED=∠C,可得∠B=∠C,易得AB=AC; (2)如图,连接AO,交DE于点M,延长AO交BC于点N,连接OE、DG,设⊙O 半径为r,由△AOD∽△ABN得 ,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得到AD= r,再由△GBD∽△ABN得 =【解答】(1)证明:∵AD、AE是⊙O的切线, 第31页(共35页) ∴AD=AE, ∴∠ADE=∠AED, ∵DE∥BC, ∴∠ADE=∠B,∠AED=∠C, ∴∠B=∠C, ∴AB=AC; (2)解:如图,连接AO,交DE于点M,延长AO交BC于点N,连接OE、DG,设 ⊙O半径为r, ∵四边形DFGE是矩形, ∴∠DFG=90°, ∴DG是⊙O直径, ∵⊙O与AB、AC分别相切于点D、E, ∴OD⊥AB,OE⊥AC, ∵OD=OE,OE⊥AC, ∵OD=OE. ∴AN平分∠BAC,∵AB=AC, ∴AN⊥BC,BN= BC=6, 在RT△ABN中,AN= ==8, ∵OD⊥AB,AN⊥BC, ∴∠ADO=∠ANB=90°, ∵∠OAD=∠BAN, ∴△AOD∽△ABN, 第32页(共35页) ∴=,即 = ,∴AD= r, ∴BD=AB﹣AD=10﹣ r, ∵OD⊥AB, ∴∠GDB=∠ANB=90°, ∵∠B=∠B, ∴△GBD∽△ABN, ∴=,即 =,∴r= ,∴四边形DFGE是矩形时⊙O的半径为 .【点评】本题考查圆、切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 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7.(11分)如图,把函数y=x的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横坐标 不变,得到函数y=2x的图象;也可以把函数y=x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 的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2x的图象. 类似地,我们可以认识其他函数. (1)把函数y= 的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6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 的图象;也可以把函数y= 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 标变为原来的 6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 的图象. (2)已知下列变化:①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②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③向 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④纵坐标变为原来的4倍,横坐标不变;⑤横坐标变为原 第33页(共35页) 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⑥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 (Ⅰ)函数y=x2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经过④→②→①,得到函数  y=4(x﹣1)2﹣2 的图象; (Ⅱ)为了得到函数y=﹣ (x﹣1)2﹣2的图象,可以把函数y=﹣x2的图象上所 有的点 D . A.①→⑤→③B.①→⑥→③C.①→②→⑥D.①→③→⑥ (3)函数y= 的图象可以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函数y=﹣ 的图象?(写出一 种即可) 【分析】(1)根据阅读材料中的规律即可求解; (2)根据阅读材料中的规律以及“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的规律即可求解; (3)首先把函数解析式变为y=﹣ 的规律即可求解. ==﹣1,然后根据(2) 【解答】解:(1)把函数y= 的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6倍,横坐标 不变, 设y′=6y,x′=x,将y= 也可以把函数y= 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6倍,纵坐标不变, 设y′=y,x′=6x,将y=y′,x= 代入xy=1可得y′= ,得到函数y= 的图象; ,x=x′带入xy=1可得y′= ,得到函数y= 的图象; (2)(Ⅰ)函数y=x2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经过“纵坐标变为原来的4倍,横坐标不 第34页(共35页) 变”的变化后,得到y=4×2的图象;y=4×2的图象经过“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的变 化后,得到y=4(x﹣1)2的图象;y=4(x﹣1)2的图象经过“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 度”的变化后,得到y=4(x﹣1)2﹣2的图象. (Ⅱ)为了得到函数y=﹣ (x﹣1)2﹣2的图象,可以把函数y=﹣x2的图象上所 有的点先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y=﹣x2﹣2的图象,再把y=﹣x2﹣2的图象 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y=﹣(x﹣ )2﹣2的图象;最后把y=﹣(x﹣ )2 ﹣2的图象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得到y=﹣( x﹣ )2﹣2的图象,即y=﹣ (x﹣1)2﹣2的图象. (3)∵y=﹣ ∴函数y= 的图象先将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y= ;再向 左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1个单位即可得到函数y=﹣ 的图象. ==﹣1, 故答案为:(1)6,6;(2)(Ⅰ)y=4(x﹣1)2﹣2;(Ⅱ)D. 【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和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 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平移后解析式有这样一个规律“左加 右减,上加下减”.关键是要搞清楚平移前后的解析式有什么关系.  第35页(共35页)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